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明月几时有》公开课课堂实录.docx

  • 上传人(卖家):田田田
  • 文档编号:365424
  • 上传时间:2020-03-1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1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明月几时有》公开课课堂实录.docx》由用户(田田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明月几时有 明月 时有 公开 课堂实录 下载 _其它资料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明月几时有公开课课堂实录课前准备调动学生上网或查阅资料搜集咏月的诗词。课件设计1.亲自动手制作花好月圆的MTV。2.走近苏轼资源共享(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3.设计品读朗诵板块(每一板块都有不同的音乐及鼓励语)。4.设计品析赏析板块(每一板块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5.赏月吟诗展示板块(学生展示搜集的咏月诗词)。6.心意坊展示今人如何借月传情达意。教学目的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诵,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并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教学重点朗诵本词并学会通过想像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音乐烘托

    2、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自主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花好月圆夜。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在漫漫的文学长河中,众多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对月抒怀,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那么又逢月圆夜,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宋代胡仔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

    3、头一出,余词尽废。”他的作品犹如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使其他花朵失去了光彩。二、走近苏轼资源共享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要做到“知其人”,然后“了其事,感其情”,让我们走近苏轼,了解苏轼。1.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命运多舛。有抱负的政治家,希望被朝廷重用,渴望有所作为。2.作品(以前学过的文章)。如记承天寺夜游(乐观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豪放派。(豪放派要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婉约派要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4.被贬密州政治失意,与苏辙六年未见。正值中秋夜,面对皓月当空,苏轼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为求自我

    4、解脱,举杯销愁,并作此词。三、品析(开展阅读对话。)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环境对话;与作者对话。 (出示小黑板)1、与文本对话(1)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2)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上阕的词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第一人称)(3)谁能用优美语言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描

    5、述下阕的意境。(4)师: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生1:我喜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很有节奏地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生2:我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它由月亮的圆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师:对。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则使得这人生感触更为深刻。生3:我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幸福美满。师:是啊!“长久”是时间,“千里”是

    6、空间,这两句的境界是多么的开阔!2、与环境对话(要了解作品描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问:苏轼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中秋)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小序中有“丙辰中秋”)。师:苏轼写的是中秋的月亮,中秋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大家能注意到小序,不错,下面请齐读小序。(学生齐读小序)师:词的小序往往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在这个小序里面,作者交代了什么写作目的?(生:小序中提到了“兼怀子由”,可见是怀念子由)。师:原来苏轼在月圆的中秋写这首词是怀念他弟弟苏辙,希望能和他团聚。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苏轼在这个时候会怀念他弟弟吗?师:苏轼原被贬到杭州,这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为了离弟弟近一些

    7、,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请求到密州出任,但到密州后,仍不能与弟常见,此时他与弟弟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面了。他们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老师这里举一个例子,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足以说明他们兄弟感情的深厚。这一点从他们诗文的往来可以看出。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首。难怪在月圆的中秋,苏轼渴望能和久别的弟弟团聚。师:通过对小序的分析和材料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苏轼写这首词的目的之一就是怀念弟弟,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出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

    8、的“照无眠”可以看出苏轼想念兄弟,怀念到难以入睡。生:“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恨月亮为什么在人们分别的时候特别圆。因为月圆人团圆,圆圆的月亮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怀念。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都没有办法长圆,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悲欢离合都是人之常情,必须承认离别、不能相聚的现实。人生很难十全十美,总有不可填补的缺憾。从这句话中也可以感到他和弟弟的分离。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作者发出美好的祝愿,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团聚。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苏轼和他弟弟没有团聚。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词的下阕里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并有

    9、怀念弟弟悟出人生道理。(板书:赏月怀弟悟人生下阕)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板书)的胸襟、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作品反映的主题。师:这种豁达的胸襟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苏轼的哪些作品中也有体现?(浣溪沙谁道尚能西?记承天寺但少耳)师:我们刚才从小序知道,苏轼写这首词的一个目的是怀念子由,难道苏轼写这首词的目的仅仅是怀念子由吗?从小序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生:“兼怀子由”中的“兼”字。师:这个“兼”字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苏轼写这首词除了怀念子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小序中也没有介绍,

    10、怎么办?下面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方法:知人论世。师: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为了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而对他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同样,我们要了解苏轼写这首词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必须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苏轼在这个时期的遭遇。(点击苏轼的遭遇网页)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虽然他一心报国,最终还是被贬官到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抑郁惆怅。可见苏轼除了告诉我们他怀念子由,更想告诉我们什么?生:政治失意。师:苏轼这种失意后郁闷的心情,以及对重新回到朝廷做官的渴望,表现在这首词的哪些句子上?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上阕描写到月亮的句子,注意结合注

    11、解。生:“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等都是写月亮。师:表面上看词人向往月宫那样美好的仙境,其实月宫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的意思,暗指是什么?生:朝廷。师:把朝廷代进写月的词句中去,说说这段的意思。生: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年头,怎么样了?我想乘着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师: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生:因为苏轼虽然身处密州,但是心里仍然十分挂念朝廷的情况。师:其实“今夕是何年”还有更深的含义。俗话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那么天上如果一年,人间起码要几百年,苏轼现在却问天上是几年了,可见他感觉自己在人间密州好像已经过了几百年。虽然他贬到密州

    12、不到两年,从中可见苏轼在密州的心情是多么郁闷。师:“我欲乘风归去”,归去就是回家,朝廷是苏轼的家吗?怎么理解这个家?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对朝廷的忠诚,朝廷虽然不是苏轼现实中的家,却是他的精神家园。师:很好,其实中国文人往往把朝廷当作精神家园,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韩愈此时不独挂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生:李白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这些文人正如范仲淹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师:“高处不胜寒”朝廷怎么会寒冷,这里的寒冷怎么解释?生:朝廷肯定不会寒冷,这里的寒冷应该是朝廷中复杂的政治斗争,让苏轼感到害怕心寒。师:

    13、所以即使回到朝廷做官又能怎样?生:起舞弄清影形影相伴,孤孤单单。还不如在人间密州来得逍遥。师:苏轼借助月亮表达出他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上阕主要抒发政治感慨(板书:把酒问月抒感慨上阕)。师:曾经有一首歌唱道:“月亮代表我的心”。通过刚才的解读,你知道中秋圆月在苏轼心中代表了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或提供的背景资料谈谈你的看法。生:月是怀念和失意的代表。师:“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最好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

    14、,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生:“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3.与作者对话(领会词人情感)师: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

    15、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宋朝,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当然,你对词人的情感有不理解的,也可以向他发问。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

    16、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四古词新唱这首词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引起了千万人的情感共鸣,流传至今而被人们谱写成歌曲,请大家欣赏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会唱的一起唱。今天,我借苏轼的一轮明月祝在座的每一位花常开,月长圆,幸福长在

    17、。五阅读方法小结。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大家对阅读对话的方法有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后我们要尝试通过阅读对话的三条途径解读其它作品。总结: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对话的方式,深刻地认识了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时常处在坎坷之中,他的心里,有那么多的矛盾和斗争。但他却始终有着那么乐观的精神,那么宽阔的胸襟。不因为宦海的沉浮而自暴自弃,不因为生活的境遇而怨天尤人。让我们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我们应该向东坡一样“人生失意仍乐观”。六诗中有情,妙言生花1、(提示语:对联能用最凝练的语言涵盖丰富的内容,老师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了词的上片、下片和主题,你能尝试用对联概括诗的内容吗?七.布置作业.1、用对联概括诗的内容。2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或给诗配画。3、背诵整首诗,直到会准确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明月几时有》公开课课堂实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542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