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课件-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课件-2.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成药 临床 应用 指导 课件 _2
- 资源描述:
-
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最新ppt课件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目目 录录 一、中成药的概念一、中成药的概念 二、中成药分类二、中成药分类 三、中成药安全性三、中成药安全性 四、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四、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一、中成药的概念一、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
2、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
3、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二、中成药分类(二、中成药分类(1 1)?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下下2020类:类:1.1.解表剂解表剂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2.
4、2.泻下剂泻下剂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3.3.和解剂和解剂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4.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中成药分类(中成药分类(2 2)6.6.温里剂温里剂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7.7.表里双解表里双解 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里。8.8.补益剂补益剂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
5、双补。补阳、阴阳双补。9.9.安神剂安神剂 重镇安神、滋养安神。重镇安神、滋养安神。中成药分类(中成药分类(3 3)11.11.固涩剂固涩剂 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12.12.理气剂理气剂 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理气止痛、降气。13.13.理血剂理血剂 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癥、散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癥、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
6、血(凉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中成药分类(中成药分类(4 4)16.16.祛湿剂祛湿剂 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17.17.祛痰剂祛痰剂 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温化寒痰、化痰熄风。18.18.止咳平喘剂止咳平喘剂 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三、中成药安全性三、中成药安全性 中
7、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
8、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1.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2 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 (3 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准确;(4 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的
9、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尤其是某些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有毒性的药物,如 心悸用朱砂等。(5)误用因误用中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如下情况:拘于古方而不了解中药品种或基原。如木通能通乳,为木通科木通,用量可大些;而误用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超过10g则可引起中毒。误诊误治。辨证不准,药性不明,用药不对症。药名近似,或同名异物、异名同物,造成配方时错配。如将漏芦作藜芦,泽漆作泽泻等。药物形态相似,误用异名,如将天仙子作菟丝子,莽草实作茴香等。2.2.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有多种类型有多种类型 临床可
10、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3.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 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注意药
11、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4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其要
12、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中成药的使用注意(概括)中成药的使用注意(概括)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多,临床应用范围的逐 渐扩大,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关注,但由于对中成药认识不足,使用不当,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质疑,为了使中成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证候禁忌 (二)配伍禁忌 (三)妊娠禁忌 四、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四、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二)联合用药原则(二)联合用药原则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一)中成药
13、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辨证用药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的中成药。2.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3.3.剂型的选择剂型的选择
14、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剂型。4.4.使用剂量的确定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5.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15、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1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质者应慎用。(2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3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4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
16、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5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用)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二)联合用药原则(二)联合用药原则 1 1、中成药的联合使用、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2 2、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1 1、中成药的联合使用、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当疾病复杂,一
17、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成药。2.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3.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4.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5.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外用药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中药注射
18、剂联合使用 下原则:下原则:1.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2.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相互作用等问题。3.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 2 2、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
19、地位确定给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1.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应分开使用。2.2.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循以下原则:1.1.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
20、西医诊断和各自的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2.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常见使用不合理情况 1、不合理联用不合理联用。如:34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用,其中2子等毒性成分。2、适应症不合理适应症不合理。如:感冒病人,患者有乏力症状,但辩证属于症使用补益药物参麦注射液。3、中药注射剂使
21、用溶媒不合理中药注射剂使用溶媒不合理。4、不合理混用不合理混用。如:经常可见中药输液中加入山茛菪碱针、地塞米松针等药品。5、疗程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如:通常情况下连续使用,甚至一方到底,如活血化瘀类查病历最长用药可长达56天。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后颜色变深;大黄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甘草合剂同服,因大黄中的鞣质与甘草酸反应生成沉淀,影响疗效。一些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乌梅生脉散、五味子、保和丸等药物不宜 与磺胺类磺胺类因这些药物可酸化尿液,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 含朱砂(含 Hg2+)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 钠、碘化钾、碘化钠
22、、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含激素成分激素成分的中药主要有甘草、鹿茸、人参,以及鹿茸片、参茸丸、甘草浸膏片、脑灵素等均有糖皮质激素升高(人参作用较弱),减弱降血糖药的疗效;故合用。麻黄和氨茶碱均为平喘药,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两者合用效果不如单一使用,而且毒性增加13倍,可引起恶心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麻黄及其制剂也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故可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1.1.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
23、害的中成药。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2.2.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及时减量或停药。(1)(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3.3.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砒霜、雄黄、轻此类药物多为含
24、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2)(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3)4.4.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这类药物多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
25、、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瞿麦、木通、漏芦等。(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1.1.儿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儿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