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3652926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6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月夜忆舍弟 初中部 九年级 初三 上册 语文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月夜 舍弟 公开 教案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古诗词阅读欣赏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相关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 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安史之乱 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

    2、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词句注释 1. 舍弟:家弟。舍,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份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2.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3.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

    3、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 雁,比喻兄弟分散。4.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5.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6. 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7. 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和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 3感悟杜甫的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点拨追问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巨人。他,生活于唐朝由盛到衰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的诗歌取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4、当时的历史面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才华横溢,仕途不顺,但总是心怀天下江山黎民,被后人尊为“诗圣”。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杜甫)对,他就是杜甫。杜甫一生写下了3000多首诗,其中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多首诗。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也读过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哇,真是还太多

    5、、太多了,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杜甫的情感世界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难怪梁启超先生称杜甫为情圣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看看在这首诗中杜甫想要诉说什么样的情怀。 出示题目,生齐读文题。 明确 : 舍,读第四声,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的辈份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弟,即自己的弟弟。问:你从题目中获得了有关这首诗的哪些信息?(时间,事情,忆是思念的意思,月夜忆舍弟,可见杜甫兄弟情深。)这首诗是什么情况下写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背景材料。二、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节奏:1.听录音,生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正音:戍,军队防守。卫。边。守。 3.再读,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6、。 4.三读,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指名读,并互相品评。三、品读文本,理解文意,悟出情感。 1.诗文都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诵读时不仅要读准其字音、停顿、韵律,还要以声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对照注解,弄明白每一句的大体意思。有问题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商量解决哦。 注意:古诗词与文言文有相通的地方,在理解句子意思注意要全面、该补的补、该调的调。学生讨论,教师在行间走动,适时参与或点拨。指名逐联说意思。(颔联、颈联、尾联)首联:戍鼓雁声,写出所闻。1.戍鼓响起,即“断人行”,一个“断”字说明什么?换成“稀”呢?2.雁,在古诗词中往往寄予什么情感?一雁,意

    7、味着什么?换成“数雁”如何?3.一个“戍”一个“边”暗示了诗人所在的地点-离家很远,又接近战场。一个“秋”则点明季节-萧瑟凄凉的秋天。作者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这就是“月夜”的背景。颔联:“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但又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同学们还记得鲁迅社戏中的那锅豆子吗?令“念念不忘”果真是豆吗?不,是共吃

    8、豆子的那段美好回忆,那段难忘的童年友情。 所以,这里作者如此扫拗地认为故乡月最明,恐怕也是因为记忆中的故乡月下有不少美好的记忆吧。作者留恋的不仅仅是这月,更是从前和弟弟们一起在故乡美好和平的生活吧。 这样,也便点了题。 这两联信手挥写月夜见闻,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望明月,渲染感伤凄凉的氛围,感物伤怀,字字忆弟,句句有情。(生齐读这两联)这两联画面感特别强烈,尤其是颔联,已经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请同学们以你的文字做色彩和线条,把这两联的画面展现出来。男女生可以PK哦。学生动笔,然后交流,师生共同点评。颈联:“有弟”却“皆分散”,这比“无弟”更令人伤心;“无家”只因战乱而使然,甚至连生死都未可

    9、知,这不同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那是一种时时提心吊胆的牵肠挂肚,更加让人揪心。尾联: “书”指书信。“长”可否换成“常”?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则意味着发生了战争,兵未休,则说明战争仍在持续,到底哪一天能结束并不可知。战争一日不停,家人就一日不得相聚,家书就更难到达,人民的苦难就不会停止。正如春望中说的那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这两联,叙写兄弟家人的生死分离的苦痛和时刻牵挂担忧的愁绪,对生死未知的茫然,对战争的控诉。(生齐读后两联)同学们,一场战乱,只是杜甫兄弟亲人离散吗?不,还有天下许多无辜的百姓。何以见得?请看这“未休兵”三字,揭开了兄弟分离、老屋被毁的现象

    10、的根源。安史之乱这一场试卷全国的浩劫中。山河破碎如风絮,人民流离似浮萍。这些,怎么不让人思,不让人愁,不让人忧?!所以,诗人疲累的身心中所装不仅有兄弟家人的安危,更有国家人民的苦难。他不仅思亲,更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黎民百姓的同情。 思亲 (完善板书: 杜甫 忆 ) 忧国忧民 这是一种多么崇高多么博大的胸怀。让我们一起怀着对这种精神的景仰,深情地再读这首诗。四拓展提升:品读杜诗,触摸圣人灵魂 其实杜甫有不少诗中都有这种忧国忧民情怀的流露。你还能列举一些? 老师也查找了一些。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

    11、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xi),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哀江头悲陈陶悲青坂北征五课堂小结:一首月夜忆舍弟,让我们领略到的不仅是杜甫的文字之精妙,更有诗人对现实的时刻关注,对国家人民的忧戚这情。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

    12、善之人。教师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共同探讨,你一定对“诗圣”这个称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让我们怀着这份理解与敬仰,大声再读这首诗。 (师生齐诵) 下课。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何时何地?何以见得? 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教师相机板书: 思亲 杜甫 忆 忧国 是呀,正是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让杜甫在月夜之下如

    13、此忆舍弟、忆舍弟。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音乐起,学生齐读。)3、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师:(音乐)杜甫写诗尤其讲究炼字,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孩子们,请闭上眼睛,随着哀伤的音乐,一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拿起你的笔,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所感悟到的画面。老师先做抛砖引玉,带个路。示例:我从“戍鼓断人行”一句中的一个鼓字,仿佛听到了戍鼓咚咚敲响的声音,是那样急促,让人心惊胆战;从一个断字仿佛看到了流离失所的逃难百姓惊慌失措,四散奔跑的情形。又仿佛看到诗人在紧闭的戍楼下徘徊彷徨。(学生写

    14、,交流自己的成果)4 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我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难眠,看到了杜甫寒夜望月思乡无论是什么形象的杜甫,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齐读)5 。 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为何今夜偏偏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为何今夜偏偏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因为这记忆中的月亮下有许多美好的回忆,那记忆中月满人圆、情意融融。然而,此时此刻,在今夜这美好的画面却不能重现,他所面临的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学生齐读)他所焦虑的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

    15、休兵。(学生齐读)同学们,一场战乱,只是杜甫兄弟亲人离散吗?不,还有天下许多无辜的百姓;杜甫只在为亲人担忧牵挂吗?不,还有国家的命运,百姓的苦难。这些,怎么不让人思,不让人愁,不让人忧?!因此在今夜,本是寻常的霜露在诗人眼中才会是如此的(白);故乡的月亮就是如此的(明)。 学生再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像杜甫一样的思亲忧国忧民之心,再读一遍这首诗,真正走进诗中,走进诗人博大的忧患情怀。(师生一同深情诵读。)四、课文小结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借物抒怀是诗人常用的手法。我们如何读懂诗词、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首先要反复诵读,读题目,读文本,读

    16、背景;其次要理解,结合注解意思,结合背景理解情感,结合意象分析手法技巧;第三要发挥想像和联想,把文字还原成画面,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串联起来。四、拓展提升:从古到今,人类就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朋友,多少个夜晚,它给夜行者以光明,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失意者以关怀那就是月亮。它,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想像,滋长成丰富而又迷人的中国月文化。“月有阴晴圆缺”这一自然景观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尽遐思,他们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逐月抒怀。 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句?这些句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交流。集中分类展示。(一)借月亮抒发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

    17、弟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4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二)借月亮来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1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4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5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三)借月亮抒发亡国之痛,爱国之情。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8、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4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四)有月色渲染气氛,表达贬谪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1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借物抒怀是诗人常用的手法。我们如何读懂诗词、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首先要反复诵读,读题目,读文本,读背景;其次要理解,结合注解意思,结合背景理解情感,结合意象分析手法技巧;第三要发挥想像和联想,把文字还原成画面,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串联起来。 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和配合。 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52926.html
    副主任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