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公开课教案(公开课).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公开课教案(公开课).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初中部 九年级 初三 上册 语文 中国人 失掉 自信 阅读 公开 教案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教材简解】本课来源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驳论文,是鲁迅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对抗日前途持悲观错误论调的情况下写成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观点一针见血地进行了批驳,并树立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用以鼓舞民族的自尊心。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谱写的民族颂歌,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2、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富有战斗力的语言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中善于发现、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2、培养抓关键词句,品味驳论文
2、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富有战斗力的语言特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设计理念】第五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或谈学术,探讨创造的意义,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授课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找出敌论点、敌论据及作者自己的主张,通过探讨体会词句中流露出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设计思路】本
3、课两课时授完,本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分三个教学板块完成:第一板块,初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第二板块,细读,找出具体的驳论点、驳论据和作者的观点;第三板块,再读细品,赏析尖锐犀利,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学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北京奥运成功,上海世博举办,“嫦娥”登月喜事不断。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起来感受民族自信力。(设计说明:创设
4、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出示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2.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富有战斗力的语言特点。4、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学生活动:齐声朗读 设计说明: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体现。)二、展示预学(一)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1、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文作者2、(师投影展示,作补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
5、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设计说明:激发学生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能力;同时为阅读与理解文本做准备)(二)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学生上黑板板演出自认为重要的或易错的字词,同桌批改: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同桌互批。例:搽(ch) 玄虚(xun) 省悟(xng) 渺茫(mio)脊梁(j) 诓骗(k
6、ung) 慨叹 (ki)师强调“地大物博、玄虚、舍身求法、脊梁、前仆后继、脂粉、诓骗”等词的意思。(设计说明: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能准确把握,做到积累,夯实基础。)三、合作研学(一)初读,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本文,边读边思考:1、 说出本文的文体特点;2、说说本文的论证结构。 (学生活动:读文,思考作答。)师明确: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先指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或直接或间接批驳,然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特点: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冷嘲热讽,幽默风趣;说理生动,议论生动。2、 概括论证思路(结构):首先 提出对方的论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