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河南省新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悟卿
  • 文档编号:364979
  • 上传时间:2020-03-1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89.6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南省新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用户(悟卿)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河南省 新乡市 2019 2020 年高 上学 期期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

    2、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不难看出,中国

    3、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岂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手段。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

    4、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和精彩观点。如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首次全面论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美育架构。蔡元培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借鉴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还推动美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让中国现代美育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朱光潜则拓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以当时美学和心理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依据,强调美育对个体心灵的解放功

    5、能,突出了美育作为创新教育的特征和意义,并将美育落实到人的生命体验之中。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的艺术教育便属于这种美育观点的践行。如果说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人的美育思想属于启蒙类型,那么,陶行知、徐悲鸿等人奉行的美育思想则将美育的终极指向定位于社会救亡与民族解放。(摘编自吴为山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B. 文章认为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美育作用大,是功不可没的。C. 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文学与道义是分离的,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D

    6、. 近代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特点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少了,西方的东西多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论述了古代中西美育的异同,然后论述了近代中国美育出现的新特点,思路清晰,逻辑性强。B. 第一段略说柏拉图的美育观点,重点阐述了中国上古至宋明美育理论的发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 第二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既有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说的说服力,又有对比论证,使观点更加稳固。D. 第三段先总说,后分说,简介了所例举人在美育上的贡献或特点,最后指出两种类型的美育思想的性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审美教育,萌芽于上古时期,经过西

    7、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B. 宋明理学在继承孔子美育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使中国的美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C.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康德的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要求绝对服从道德律令,前者是通过审美来实现。D. 朱光潜发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于艺术教育中践行了朱光潜的美育理论。【答案】1. B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A项,对音乐教育的

    8、作用的表述绝对化,原文只说“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可见柏拉图并没有说音乐教育是培养美德的唯一手段。C项,“文学与道义是分离的”理解错误,原文里,钱穆认为文学与道义是相辅相成的。D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只说“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并没有说谁多谁少。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其次,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B项,“中心论点”说法错误,应该是只有力地

    9、论证了“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这个分论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A项,“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说法不正确,原文是说“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仅是提出一种美育的标准。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10、。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电子商务日益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架起了海外网购的桥梁,可谓“万里买卖一网牵”。然而随着境外网购商品模式在中国持续走热,境外网购商品安全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境外网购食品交易的特殊性,跨境电商、海外购等主渠道

    11、门槛太低,使得监管要比一般的食品复杂。据说,中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截获的带有有害生物的国际包裹数量大幅上升,因此对维护国内生物安全形成压力。同时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较大,看不见的战线上有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安全系数。随着跨境电商、海外购等方式代购食品的交易额逐年增加,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加大。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缺失,食品安全法并没有将境外网购食品销售者列入约束的对象,这使得境外网购食品方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我国从国外进口食品进来之后,一般都在口岸检疫,并发有检验检疫证明。而海外网购的食品大都是直接从海关发往邮局再交给消费者,与正规进口的产品相比少了一道检验检疫程序,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不仅海外网购食品质

    12、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而且消费者一旦受到侵害时也不知该如何救济,往往投诉无门。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舌尖安全不可小觑。因此,以法化解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势在必行。(摘编自中国防伪报道)材料二:“网红食品”之所以成为“网红”,不仅在于它独特的造型设计、新颖特别的口感,还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猎奇消费心理以及满足了社交需求。诚如有人总结的,“网红食品,看着卖食物,实则是卖情怀,它们不常活在舌尖,却常活在我们的朋友圈、微博中”。然而,由于网红食品多在朋友圈等自媒体传播、推广,这给了一些黑作坊可乘之机,毕竟,自媒体上的点赞和夸奖往往让人难辨真伪。更进一步看,在食品安全领域,知名度与安全度恐怕并

    13、不构成正比关系。恰恰相反,越是“红”,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可能越大。个中原因不难理解,网红食品具有“短平快”的销售特点,其成名快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也快,而其食品加工和安全保障能力往往无法满足成名后高涨的消费需求。此外,个别网红经营者确实存在“赚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那么食品安全自然难以保障。因此,越是“网红”越应当引起关注,加强监管。保障网红食品的安全,需要监管部门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发力。监管部门要主动对监管体系进行升级,在新形势下探索更为精细化、信息化的监管方式。消费者则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之前务必在质量方面多留点心。于经营者而言,应该知晓要想有效把注意换影响力,终究还是要靠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对安

    14、全的绝对保障。否则,网红食品成为“凉凉食品”是迟早的事。(摘编自深圳晚报)材料三:(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态势与风险治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主要面临以下挑战:源头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生产经营组织转型任务艰巨。人源性风险治理难度较大。多重风险相互渗透。部门监管的协同协作仍需加强。食品供给和安全质量不平衡。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现实路径:要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要深入推进全程无缝监管。要继续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要不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要充分形成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合力。(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及形势分析)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A. 2006年至2015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从总体看,人为因素超过非人为因素,而前者比后者对人的伤害更大,更具危险性。B. 2006年至2015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为因素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这说明须着力整治食品生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C.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既有食品的生产等自身的问题,也有监管等外在的因素,还牵涉到食品供给和安全质量不平衡的情况。D. 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监管部门不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程无缝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惩罚力度。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外网购食品利弊共存,虽然方便了消费者对食品的选购

    16、,却因交易的特殊性,导致监管复杂,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B.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不能管辖境外网购食品销售者,海外网购的食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大多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程序,存在安全风险。C. 网红食品大多经由自媒体传播、推广,人们往往不清楚其真实的产地和质量是否可靠,甚至出现知名度与安全度成反比的现象。D. 越是“网红”食品越应当引起关注,加强监管,因为少数网红食品经营者存在“赚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食品安全难以保障。6. 以上三则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A 5. D 6. 材料一侧重介绍当前海外网购食品安全存在的高风险问题,并提出

    17、以法化解的解决方案;材料二侧重介绍网红食品销量巨大,提醒人们小心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材料三则侧重于归纳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和主要面临的挑战,以及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现实路径。【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而前者比后者对人的伤害更大,更具危险性”于文无据,图表只是用数据说明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的分布与占比。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

    18、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D项,原因概括不全面,主要原因还有网红食品的加工和安全保障能力往往无法满足成名后高涨的消费需求。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需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然后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对各材料进行概括即可。依据“然而随着境外网购商品模式在中国持续走热,境外网购商品安全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舌尖安全不可小觑。因此,以

    19、法化解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势在必行”,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当前海外网购食品安全存在的高风险问题,并提出以法化解的解决方案。材料二介绍了当今的网红食品,侧重介绍网红食品销量巨大,并以“越是红,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可能越大”提醒人们小心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材料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图表,侧重于归纳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第二部分分别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主要面临的挑战,以及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现实路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行山魂徐建英杨茂林做梦了,醒来后好一阵都恍恍惚惚的。天气预报说,近日有雪。杨茂林听完后,当时嘟囔着骂了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三月的天,还下雪!三月的天还

    20、下雪,对他来说真的是乱七八糟的大事。他的大事儿在太行山下,在托梦沟里,从沟口到沟底,全是他的宝贝那弯弯曲曲的十几里,一边是娇俏俏的白,一边是羞答答的绿,连花苞也不愿落后,隔天能见胖上一圈,看一眼都欢喜极了。以前的托梦沟是啥地方,太行山下谁人不知啊!山有万亩,都是荒岗。除了大块大块的片麻岩,就是成堆成堆的乱石岗,石缝里偶然掺和的土坷垃,夹的都是石灰层,藏不了水,扎不了根,种什么烧死什么。那个叫李保国的农大教授来了,他说,种核桃吧,薄皮的大核桃!托梦沟的人就笑;这教授,是读书读呆了吧,祖祖辈辈杂毛都不长的石头山,能种核桃树?做梦去吧!做梦呢!杨茂林也这么认为。在李教授的游说下,更多的村民还是半信半

    21、疑。但有的村民动了心,穷了祖祖辈辈的托梦沟,有点梦真比没梦强。那片麻岩山被爆成了一条条的沟梯,别处集来了土。有墒,山能蓄水了,可种下的核桃,还是枯死。托梦沟的人爆坡蓄水,几经辛苦,半截梦随着栽了又死的苗,碎了。李教授又来了。他说,种植的方法不对,传统踩踏栽培后再浇水的方式,得改。改!他亲自动手,培育了42棵核桃苗,为便于分辨,记录,每棵苗,他都吊上了一张特别的扑克牌。光阴流逝,42棵核桃苗变成了无数的核桃树,万亩荒岗真变成了万亩核桃林。每到秋季,满坡满树披着绿,果宝宝摘下,剥去皮,“咔嚓”一捏,掰开的都是清香,掰开的都是一车车的生计。怎么感谢呢?给钱,人家李教授不要;送礼,也不收。人家还说了,

    22、他最骄傲的就是让自己变成了农民,再让农民变成他。那就再仔细想想如何感谢吧,可人家却走了!天更阴沉了,像一口倒扣的大锅盖在托梦沟上,盖在杨茂林的心口上。核桃园的花正开,一串串绿色的小花,随着雪粒儿的飘扬,一朵朵瑟瑟在叶子间,瑟瑟得他的心很痛很痛。怎么能不痛呢?日子才好几年,现下核桃正壮年,正在盛花期,再这么冷下去,冻害会影响授粉,导致减产,托梦沟又剩噩梦了。对策不是没想过,旧衣服旧被单搬去了果园,可几万亩的果园呢!杯水车薪。作为负责人,杨茂林不敢合眼,也合不了。但在刚才,他居然做梦了。迷糊中醒来后,他失声高喊:李老师!摸过贴在胸口的手机,摁出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嘟”的一响,蓦然醒了。杨茂林鼻子

    23、一酸,挂了电话。揉揉凌乱的头发,杨茂林努力让自己镇静,让自己清醒。梦如此真实,太过真实了。梦中人说话时习惯性的双掌挥动,激动时的眉骨耸动,还有那熟悉的声音,他一遍又一遍地回忆,之后猛拍后脑勺,拨通了林场的电话,匆匆吩咐后走向外面的柴屋。果园浓浓的烟雾在白雪中升起,十几里弯弯曲曲的托梦沟像立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杨茂林的手机急促地响了,屏幕上的来电显示上跳跃着李保国教授。他一怔,电话里一个熟悉的女音急急响起:小杨,刚看到李老师的手机上有你来电,只一声。我查了天气预报,你那边的气温越来越低,得加紧给核桃园加温!谢谢郭老师,果园都熏上烟了,温度慢慢在升。电话那边的声音溢着惊喜:太好了,太及时了!小杨,

    24、你也成农林专家了!握着手机,杨茂林哽咽了:师母,就在刚才,我梦见李老师了,他他在我梦里说,小杨,快,上园子里熏烟,每坡每梯每行都点上柴草电话那端的人,沉默了。沉默过后,一声长叹传来:你们的李老师,把根扎在太行山,太深,太深了!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标题“太行山魂”,其寓意可以解读为:李保国教授把根深深地扎在太行山上。B. 小说开头写杨茂林梦醒后精神恍惚,是因为他得知在这核桃花开的三月竟然还会下雪。C. “掰开的都是清香,掰开的都是一车车的生计”写出了人们生存有保障后的喜悦、欣慰。D. 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文字,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杨茂林面对

    25、困境时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8. 小说写托梦沟以前的景象,以及李教授劝村民种核桃遭嘲笑的情节,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小说什么多次写到“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B 8. 插入托梦沟以前的景象,与托梦沟种植核桃后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李保国教授无私的精神品格和奉献精神。写李保国教授劝村民种核桃遭嘲笑,与后来人们对他的感谢形成对比,表现李保国教授优良的专业素养。 9. 小说自始至终都围绕做梦和梦想来写,“梦”是小说的线索。阳春三月,竟然有雪天,使托梦沟人“又剩噩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梦”也是杨茂林,李保国教授和村民们的梦想,反复出现,有助于彰显主题。【解析】【7题详

    26、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是因为他得知在这核桃花开的三月竟然还会下雪”错误,从文本看,杨茂林梦醒后“好一阵都恍恍惚惚的”,是因为他竟然清晰地梦到李教授指点他如何给核桃园加温。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写托梦沟以前的景象,以及李教授劝村民种核桃遭嘲笑的情节

    27、,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找到写托梦沟以前景象的文字以及李教授劝村民种核桃遭嘲笑的内容,再分析这些内容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与小说上下文情节之间的关联。首先找到写托梦沟之前景象的内容,“以前的托梦沟是啥地方,太行山下谁人不知啊!山有万亩,都是荒岗。除了大块大块的片麻岩,就是成堆成堆的乱石岗,石缝里偶然掺和的土坷垃,夹的都是石灰层,藏不了水,扎不了根,种什么烧死什么”,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托梦沟一片荒芜,什么都不能种植,而现在的托梦沟“万亩荒岗真变成了万亩核桃林。每到秋季,满坡满树披着绿,果宝宝摘下,剥去皮,咔嚓一捏,掰开的都是清香,掰开的都是一车车的生计”,两处内容形成对比

    28、,而托梦沟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与李教授是分不开的,借以表现李保国教授无私的精神品格和奉献精神。然后找到李教授劝村民种核桃遭嘲笑的情节,“这教授,是读书读呆了吧,祖祖辈辈杂毛都不长的石头山,能种核桃树?做梦去吧”,而下文“怎么感谢呢?给钱,人家李教授不要;送礼,也不收。人家还说了,他最骄傲的就是让自己变成了农民,再让农民变成他。那就再仔细想想如何感谢吧”,两处内容形成对比。无论是托梦沟 的变化还是人们对待李教授的态度变化,都表现出李保国教授优良的专业素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为什么多次写到梦?请结合

    29、全文,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出写“梦”的内容,再从情节、形象以及主旨方面分析作用。首先找出包含“梦”的内容,如“杨茂林做梦了”“这教授,是读书读呆了吧,祖祖辈辈杂毛都不长的石头山,能种核桃树?做梦去吧”“做梦呢!杨茂林也这么认为”“穷了祖祖辈辈的托梦沟,有点梦真比没梦强”“托梦沟的人爆坡蓄水,几经辛苦,半截梦随着栽了又死的苗,碎了”“正在盛花期,再这么冷下去,冻害会影响授粉,导致减产,托梦沟又剩噩梦了”“但在刚才,他居然做梦了”“梦如此真实,太过真实了”“梦中人说话时习惯性的双掌挥动,激动时的眉骨耸动”“师母,就在刚才,我梦见李老师了,他他在我梦里说,小杨,快,上园子里熏烟,每坡每梯每行都点

    30、上柴草”,这写“梦”的内容分布在小说多处,可以说是贯穿小说首尾,是小说的线索;行文中写阳春三月下雪可能会托梦沟人带来噩梦,下文找到解决这噩梦的方法,可以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无论是杨树林、村民,还是李教授,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这“梦”也是指他们的梦想,所以多处出现“梦”彰显小说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虞卿者,游说之士也。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

    31、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之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

    32、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缓辞让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虞卿闻之,往见王曰:“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3、A. 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B. 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C. 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D. 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 游说之士,劝说君王采纳自已主张的说客策士。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B. 上卿,官阶名。周制,天子及诸侯

    34、都有卿,分上、中、下级,位在大夫之上。C. 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防止秦国兼并的战略方针。D. 寡人,文中是赵王对自己的谦称。此外,古代君王还常以朕、孤、陛下自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虞卿反对和议。面对赵王的询问,虞卿反对楼昌派出重要使臣去求和的建议,认为不如派使臣拿上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B. 虞卿很有预见。赵王不听从虞卿联合楚、魏的建议,与平阳君议妥求和,并派出郑朱先到秦国联系;虞卿准确地预料到了和谈不能成功。C. 虞卿权衡利弊。秦国要求赵王割地,虞卿向赵王分析了其中利害关系,但赵王听从刚从秦国回来的楼缓的建议,答应了秦国的割地

    35、请求。D. 虞卿积极建言。虞卿向赵王建议,不如将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因此与赵国联合攻打秦国,使得齐、赵两国的大仇得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2)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赵王召来楼昌和虞卿说:“军队没打赢,都尉又死了,寡人再让军队装束铠甲,奔赴战场,怎么样?”(2)秦国凭它的力量攻打它不能夺取的土地,疲倦了才回去,大王又把凭秦国力量不能攻取的土地送给它,这是帮助秦国来进攻自己。【解析】【10题详解

    36、】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郑朱,是重要人物,入使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要张扬此事以宣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讲和,一定不救援大王。秦国知道天下不会救援大王,那么讲和不可能成功。”句中, “显重”显扬重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秦知天下不救”的宾语是“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37、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古代君王还常以朕、孤、陛下自称”解说错误,陛下是古代臣子对君王的称谓。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听从刚从秦国回来的楼缓的建议,答应了秦国的割地请求”说法错误,从原文信息可知赵王并未听取楼缓的建议。原文的表述是“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

    38、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不胜,没打赢;束甲,装束铠甲;趋,奔赴,前往;何如,怎么样。(2)以,凭;所不能,“所”字结构,不能夺取的土地;是也,判断句式;自攻,进攻自己。【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

    39、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

    40、,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参考译文:虞卿,是个擅长游说的人。做了赵国的上卿,所以称作虞卿。秦国、赵国在长平交战,赵国没有取胜,死了一个都尉。赵王召来楼昌和虞卿说:“军队没打赢,都尉又死了,寡人再让军队装束铠甲,奔赴战场,怎么样?”楼昌说:“这没有好处,不如派重要使臣去讲和。”虞卿说:“大王听我的,派使臣拿出贵重珍宝依附楚国、魏国,楚国、魏国想得到大王的贵重珍宝,一定会接纳我们的使臣。赵国的使臣进入楚国、魏国,秦国一定会怀疑天下要合纵,将必定很恐慌。这样,讲

    41、和才可行。”赵王没有听从,与平阳君决定讲和,派郑朱到秦国。秦国接纳了他。赵王召来虞卿说:“寡人派平阳君向秦国讲和,秦国已经接纳了郑朱,您以为怎么样?”虞卿回答说:“大王不可能讲和了,军队一定被攻破。天下祝贺战胜的都要在秦国了。郑朱,是重要人物,入使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要张扬此事以宣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讲和,一定不救援大王。秦国知道天下不会救援大王,那么讲和不可能成功。”应侯果然把郑朱张扬显示给天下到秦国祝贺战争胜利的使臣看,终究不肯讲和。赵军在长平大败,秦军就包围了邯郸,赵王也被天下人耻笑。秦国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后,赵王入秦朝,派赵郝订约事奉秦国,割让六个县来讲和。虞卿对赵王说:“秦国进

    42、攻大王,是疲倦而回去呢?还是他们有力量进攻,爱惜大王而不进攻呢?”赵王说:“秦国攻打我国,不遗余力,一定是因为疲倦了才撤回的。”虞卿说:“秦国凭它的力量攻打它不能夺取的土地,疲倦了才回去,大王又把凭秦国力量不能攻取的土地送给它,这是帮助秦国来进攻自己。来年秦国又进攻大王,大王就没有救了。”赵王的计议还没有决定,楼缓从秦国回来,赵王和楼缓商量此事,说:“给秦国.土地与不给秦国土地,哪一种好?”楼缓推辞说:“现在我新近从秦国回来,如果说不给土地,那不是好计策;要是说给土地,恐怕大王以为我帮助秦国,所以不敢回答。假如我能为大王计议的话,不如给了土地。”赵王说:“好。”虞卿听说了这件事,入朝见赵王说:

    43、“秦国向大王索要六座城,大王可以用六座城贿赂齐国。齐国,与秦国有深仇,得到了大王的六座城,和赵国合力攻打秦国,齐国会听从大王,不用等到话说完就会应允的。这样大王失去了送给齐国的六座城却从秦国取得了补偿。而齐国、赵国的深仇也可以报了,也让天下看出赵国有能力、有作为。”赵王说:“好。”就派虞卿向东进见齐王,和齐国一起谋划对付秦国。虞卿还没有返回,秦国使者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听说后,逃跑了。赵国因此把一座城封给了虞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入瞿塘峡白居易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注】此诗是诗人贬官忠州路上过三峡时所作。

    44、稔:纤夫拉船用的竹纤。滟滪堆:江中巨大石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上信难哉!”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瞿塘峡的艰险,奠定了全诗基调。B.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两岸山峰比作“双屏”,将天空比作“匹练”。C. 颔联一个“合”字凸显两岸崖壁的险狭,一个“开”字凸显天空的辽阔。D. 颈联“逆风”“惊浪”描写了瞿塘峡行船时风大浪急的危险场景。15. 尾联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答案】14. C 15.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重,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比喻的

    45、手法,写出了愁之绵长。“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表现的是仕途失意,前途难料的忧愁,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的是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忧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等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要考虑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天如匹练开”意思是仰头看天,就像一匹细长的白绸那样展开着,因此“开字凸显天空的辽阔”说法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手法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46、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另外,对于诗歌中常见的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对偶、夸张等手法能够做到熟练运用。在对瞿塘峡的奇险和惊险的描写基础上,尾联“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联系诗人的不幸遭遇,写出了诗人心灵的振颤和沦落的哀愁。诗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说自己的愁绪比江中巨大石礁还要高,写出了愁之深重;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比喻的手法,自问自答,把自己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写出了愁之绵长。“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不只是因瞿塘峡的艰险而发出的叹息,它一语双关,委婉地表达了

    47、诗人自己因仕途蹭蹬、命运坎坷而发出的人生叹喟,表现的是仕途失意、途难料的忧愁;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的是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忧愁。【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引用“_,_”两句,说明船和水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小楼昨夜又东风 (6).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省新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49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