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用户(悟卿)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永州市 2019 2020 年高 上学 期期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永州市2019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命题人:唐红兵(永州市第一中学) 王瑰荣(永州市第四中学)张尚君(宁远县第一中学) 周振波(双牌县第二中学)审题人:杨振华(永州市教科院) 唐小艳(永州市第一中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
2、中国时间的秘密。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中国古人依照动静交替的原则,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当这一原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
3、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
4、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八月中秋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十二月后半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
5、式的变化,过年虽说已不像从前那样隆重,但是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摘自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材料二: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
6、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
7、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
8、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
9、。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摘自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材料三:过年成为一种形式:年味不知“味”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年味只是一种存在于记忆中的味道。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原本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今天人们的必需,那么“年”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现在的人们对于过年,似乎只剩下了回家、团聚、吃饭,然后就是离家、工
10、作。回家过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强迫、一种责任、一种负担,完全没有小时候那种望眼欲穿的过年心情了。就是相聚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不看电视,和家人说说心里话,唠唠家常呢?年还没完,该走的就踏上归程。过年,很多时候不过是回家的一个必要理由而已。因为很多原因,过年时放鞭炮的少了,单位挂大红横幅、红灯笼的少了,这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时代的进步,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一种自我调整。但客观地说,街上一点喜庆的颜色和气氛也没有,无疑给年味变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摘自赵晓林过年成为一种形式:年味不知“味”)1. 下列对相关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节日有着鲜明的
11、内在节奏,若上个月节日较多,那么下个月则没有节日。B. “年”成为中国文化的根,它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的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C. 两千年世事沧桑,“年”作为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年”的日期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D. 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过年时放鞭炮的少了,单位挂大红横幅、红灯笼的少了,是时代的进步。2.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是A. 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对岁月的流逝心怀恐惧。B. 过年时可能会被提亲,被问及功名和前程。C. 过年可能与被父亲拎出来当众作诗等记忆相关。D. 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和重重禁忌,很是乏
12、味。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十二月后半月有分量很重的节日,再加上来年一月份前半月的节日,因而十二月成为了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B. 先民的时间轨迹变得美丽,是因为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组合在一起。C. 文中把曹雪芹的过年感觉等同于宝玉的春节印象,是建立在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假设上的。D. 人们如果确定了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就有可能驱逐来自生命与岁月的恐惧。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时代不同,过年发生了诸多变化,请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B 2. A 3. B 4.
13、以设问开篇,引出论点,引发关注。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说春节牵涉到“中国时间”, 再具体分说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特点,最后总结“年”在时间生活中的绝对性地位。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如把中国时间比作美丽乐曲;举例论证,如举了宋代中秋节、商周的“年”等实例;道理论证,如论证十二个月中的节日安排、四季的节日特点等。 5. 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物质的丰富、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外来文化的融入,使年味发生了诸多变化。我们要坚持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过年,是中国人的节日传统,“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我们应该要采取继承和发展的态度
14、,这能体现民族自信和和文化自信,也能更好凝聚全世界华人,助力中国梦的实现。(现实生活中,年的形式和年味发生了变化,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辩证看待。正面的要接受,如过年时少放鞭炮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负面的要抵制,如只关注手机电脑而忽略亲情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相关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出判断。A项,“那么下个月则没有节日”表述错误,应该是“下个月节日相对减少”。原文“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C项,“而且“年”
15、的日期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年”的日期会有改变,周代的“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原文“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D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这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时代的进步,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一种自我调整”。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题干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A项,“重要的时间节点,恐惧生命流逝”错。文中把“年”看成重要时间节点、“驱
16、逐恐惧”、“恐惧生命流逝”的不是“宝玉”,而是一般的“人们”。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本题题干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表述不全面,还有“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的原因。原文“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
17、型。论述思路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论述方法比较多,常用的有举例、比喻、引用、讲道理、摆事实等。材料一第一段“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这是开篇设疑,引出论点。然后论述“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即先总说春节牵涉到“中国时间”,再具体分说“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即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特点,最后总结“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同时,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各种论述方法,如“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
18、”,这是运用了比喻论证;“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举例论证;另外,文中还有一些道理论证,如“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作答时,先明确相关的论证特点,然后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自己对“时代不同,过年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一现象的看法。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列出自己的看法。本题结合三则材料来看,“年”是“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
19、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我们根据个人性情喜好,正确对待“过年”。“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原本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年”的传统节日不可丢弃。“因为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今天人们的必需,那么年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回家过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强迫、一种责任、一种负担,完全没有小时候那种望眼欲穿的过年心情了”,年味发生了诸多变化。“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一种自我调整”,我们要辩证看待,正面的要接受,其实“年”
20、过的是一种团圆、一种亲情作答时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结合现实,依据自己对“年”的感受、认识分类表述即可。【点睛】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是一道探究的题目,一般要求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前,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皆为一件小小热
21、闹粘合在那里。一个年纪已过六十的老人拉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莫可奈何地停顿下来。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家当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然后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来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把花
22、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丑样子,在脸上,也正同样有一派老去民族特有的憔悴颜色。老头子瞥了一眼,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大爷大姑娘不来,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
23、样子。他用各样方法,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不久,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作了小小结束。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
24、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怕热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待一会儿,撑个场面。”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擦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照例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为他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