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语文试卷.pdf

  •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 文档编号:3648939
  • 上传时间:2022-09-3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09.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语文试卷.pdf》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市 第一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阶段 测试 语文试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试卷第 1页,共 11页高邮市第一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测试(一)语文高邮市第一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测试(一)语文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 19 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

    2、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

    3、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

    4、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试卷第 2页,共 11页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材料二: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

    5、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

    6、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

    7、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摘编自朱光潜谈美第三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品味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赋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质。B 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C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

    8、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赏它试卷第 3页,共 11页们本身的形象。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B艺术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贴近就愈能打动我们,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愉快的审美体验。C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

    9、化。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语段最不适合用“审美距离”解释的一项是()(3 分)A在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B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陈其元庸闲斋笔记C侬家家住西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郭六芳舟还长沙D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 分)5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宇航员带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网友纷纷表示大失所望,认为这不是那个从小在古典诗词中熟悉的、富有诗意美的月亮形象,甚至开玩笑地说:“好失望,瞬间

    10、对月球失去了好奇心”,“真是个不争气的球”。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转变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理解。(4 分)二、文学类阅读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双文本(共共 16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试卷第 4页,共 11页文本一:复活(节选)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故事背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

    11、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

    12、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

    13、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试卷第 5页,共 11页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可轮不

    14、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就该这样。”“为什么就该这样?”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

    15、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他们没有犯罪,是吗?”“我想是的。”“那个老太婆可好

    16、了。”她说。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又沉默了。试卷第 6页,共 11页“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选自复活第一部 59 章,有删改)文本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

    17、 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与“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B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

    18、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缺乏真正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C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拆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良善的一面。D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他仍然怀有怀疑、愤恨之意。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心理活动展开,既灵活直接地体现人物性格,充分坦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B小说写二人对话进行比较顺畅,既交代了二人关系、情感的变化,又增

    19、强了读者独特的情感体验。C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重点情节凸显。试卷第 7页,共 11页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在微笑”等,在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8 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两句画波浪线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4 分)9 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托尔斯泰主义中“勿以暴力抗恶”与“道德自我完善”的观点?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加以分析。(6 分)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共共 2121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20、面小题。文本一: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

    21、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托物,风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节选自赵岐孟子题辞)文本二: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22、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试卷第 8页,共 11页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B 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

    23、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C 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D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即表字,与名有关联,古人男女皆可取字,男子弱冠而字,女子则及笄而字。B墨翟,即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崇乐、重礼。C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也常用以指代诗经或者诗文之事。D四海,古人以为我国四周环海,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指天下。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

    24、,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心忧天下。他哀怜先王圣人们的思想业绩衰微,仁义不存,奸佞横行,邪道取代正道,于是效法孔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够济世安民。B孟子生不逢时。他生于战国乱世,各诸侯国凭借武力相互倾轧,争夺利益,当时诸侯选用人才以精通权谋之术为首选,孟子怀才不遇。C孟子坚守本心。他自知其思想迂阔,无法在当世实现,又担心死后思想不为后人所知,于是和优秀的弟子一起著书七篇以流传后世。D孟子思想卓越。赵岐认为,践行孟子思想对于帝王公侯、卿大夫士、守志厉操者等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4

    25、分)(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4 分)试卷第 9页,共 11页14文本二中孟子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四、古代诗歌阅读四、古代诗歌阅读(共共 9 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自贺自贺陆游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注】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同社:志趣相同的人。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九秩:九十岁。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 81

    26、岁的陆游的支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绿映巾”写为官之貌,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三、四句回忆自己当年曾与担当重任的文武官员志同道合、交往密切。C颈联中“非俗吏”与“是陈人”今昔对照,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D尾联写诗人又听闻朝廷北伐抗金失败的消息后忧心如焚,借酒浇愁。16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五、情景默写五、情景默写(共共 6 6 分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而道远”,其中“任重”具体表现为“_”,“道远”具体表现为“_”。2.大学之道中,

    27、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意诚的前提条件是“_。3.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对此,老子四章中给出建议:“_,_”。六、六、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共共 1919 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试卷第 10页,共 11页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则是。唐穆宗即位后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

    28、“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供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 40 字

    29、。(3 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全国省辖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 201.8 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 53.7%;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 34.2%;工业噪声占 8.4%;交通运输噪声占 3.7%。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 44.1 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 41.2%,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 2

    30、位。显然,噪声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噪声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每个人,也可能是噪声污染的受害者。防治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 1997 年 3 月施行以来,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噪声试卷第 11页,共 11页污染防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法覆盖范围窄、权责不协调等问题日益凸显。2021 年 12月 24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 2022 年 6 月 5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针对建筑施工噪声

    31、、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分门别类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法治力量守护公众“安静权”,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当然,法律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支持,接下来,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增强公众噪声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21.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安静权”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敌人撕下了他们自己“友善”的面具。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C.每一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都让非遗再一次进行了精彩亮相。D.此语出自汉代贾谊

    32、旱云赋:“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滃澹澹而妄止。”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成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6 分).七、写作(共 60 分)七、写作(共 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立身特别重视“己”“人”关系。论语中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说法,中庸也说:“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大意都是君子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小人则专在他人身上做文章,“己”与“人”畛域分明。但论语又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己”和“人”应是一体的,紧密相连。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你从青年学生的角度结合对新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字数不得少于 800 个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语文试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48939.html
    523738114@qq.com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