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卖家):悟卿
  • 文档编号:364856
  • 上传时间:2020-03-1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悟卿)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山东省 临沂市 2019 2020 年高 上学 期期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

    2、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

    3、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4、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

    5、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

    6、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

    7、结构中仍有影响。(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

    8、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9、是A. 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 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D. “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2.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

    10、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B. 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C.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 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与材料一的一些说法相近。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一项是A.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B.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D.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4.

    11、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壮士心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

    12、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B.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C. “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D. 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B.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

    13、,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C. 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像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D. 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8. 诗歌的第一节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9. 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14、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規,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搗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

    15、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频河并且黄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遗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节选自

    16、宋史苏轼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滩淮水顾流颍地为患/B.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C.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D.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

    17、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嘉佑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B. 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宋代始为常制。C. 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D.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B. 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

    18、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C. 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D. 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颖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14. 宋高宗即位后,崇赠苏轼为太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明高宗这样做的理由。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

    19、列小题。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注】此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窅(yo)然:远去貌,指幽深遥远的样子。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第一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俗人之问,就是问诗人为何要隐居,让人觉得亲切、自然、饶有情趣。以提问的形式领起全篇,突出题旨,引起读者的注意。B. 第二句,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既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C. 三四句,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写花随溪水,育然远逝

    20、的景色,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D.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虚实对比,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诗意淡远,蕴意幽邃。16. 这首诗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2)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

    21、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4)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大人之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_,在亲民,_。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

    22、,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 ,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对偶、借代、排比B. 对偶、借代、夸张C. 拟人、比喻、夸张D. 拟人、比喻、排比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

    23、,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假如你的班级以家乡节日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次调查活动,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为丰富家乡节日文化内涵,请结合调查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00字。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为此,你的学校将举行一场辩论会。如果你是这场辩论会的辩手,请写一篇辩词,表达你的立场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48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