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技术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45672
  • 上传时间:2022-09-30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30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技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乙型肝炎 母婴 阻断 技术 课件
    资源描述:

    1、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技术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技术 v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vHBV母婴传播是病毒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母婴传播是病毒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概述概述 年龄越小,发展慢性乙肝的可能性越大,一岁内感染90%发展慢性乙肝 围产儿和婴儿期感染HBV,分别有90%和25%30%发展成慢性感染。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感染年龄 变成HBV感染者机会出生 90%1-6月 80%7-12月 60%1-4岁 35%较大儿童与成人 10%乙型肝炎病毒v病原:HBV嗜肝DNA病毒,vHBV的抵抗力强,65度10小时、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均

    2、可灭活,环氧乙烷(仍保留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v对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乙肝传播方式v1.血液传播。为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均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v2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乙肝病毒传播。v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是通过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v4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也会造成乙肝病毒感染。v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唾液、

    3、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v母婴围产期传播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WHO2001年指南指出HBsAg携带者90%是围产期感染。v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还存在水平传播水平传播HBV感染常呈家庭聚集现象感染常呈家庭聚集现象v新婚夫妇中,一方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HBsAg阳性,另一方的阳性,另

    4、一方的HBVHBV感染率为感染率为52.6%52.6%,其中,其中1414成为成为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vHBV-DNAHBV-DNA阳性的家庭,子女阳性的家庭,子女HBVHBV感染率为感染率为29.329.3v传染源:携带者,慢性病人v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v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v潜伏期:1.5-5个月。母婴传播的概念:v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在妊娠、分娩、产后母婴密切接触及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者新生儿,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v成为人群中新一轮HBV储存库和传染

    5、源。v由此导致的慢性HBV感染无法根治。HBV母婴传播的方式母婴传播的方式v宫内传播v产时传播v产后传播v宫前感染:相关研究甚少,不能确证。宫内感染发生的时间: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5%,主要发生在妊娠第三期及分娩期。v妊娠第一期:0-12wv妊娠第二期:13-28wv妊娠第三期:29-40wHBV的宫内传播机制:v1.胎盘途径(胎盘感染,胎盘渗透)v2.PBMCs(外周血单核细胞)途径:PBMCs提供的HBV-DNA可能是HBV母婴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母胎细胞转运)v3.生殖细胞转运:此途径并不是宫内感染的主要途径。胎盘途径传播方式:v1.妊娠晚期胎盘滋养叶细胞膜上产生P-C受体,其可与乙型肝炎

    6、病毒成分结合,以胞饮的形式进入胎盘细胞,但是胎盘细胞不含溶酶体,故不能将病毒成分杀灭,而是按浓度梯度以胞出的形式进入下一层胎盘组织内。v2.乙型肝炎病毒成分在胎盘各层组织的分布,由母体面至胎儿面呈浓度递减趋势。v3.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滋养层绒毛基底层毛细血管基底层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垂直传染v受精卵形成之前卵细胞、精细胞已携带有HBV-DNA,并将此DNA传染给胎儿vHadchouel等检测了17例HBV感染者的精液,从3份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查到了HBV-DNA,其中2份为整合状态,首先提出了HBV可经精子造成感染的可能性。取母亲HBsAg()父亲HBsAg(+)6例患者的标本,检测父儿所携带

    7、HBV S区451-660位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父儿间同源性为98%-100%,表明父儿间病毒在分子水平特征相同,从基因水平上阐明了父儿传播的可能性v另一研究发现HBV-DNA分布于精子的膜部和核心部,体外实验亦表明,正常人体活精子能俘获HBV-DNA,并且所俘获的HBV-DNA在精子内的分布位置与乙肝患者的分布相同HBV宫内传播v产时和产后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v1.母血中HBV-DNA含量v2.孕产妇HBeAg感染状态v3.HBV基因型:与HBV的宫内传播有关基因:TNF-238 A 等位基因和IFN-+874 A 等位基因v4.遗传因素v5.其他因素造成胎儿不同程

    8、度缺氧的因素:如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对称、第一产程延长、子宫收缩频繁等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v1、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v高风险:HBV-DNA1x106 copeis/mlv低风险:HBV-DNA 1X103-4 copeis/mlv极低风险:HBV-DNA1x103 copeis/mlv2、胎盘屏障的完整性v3、胎儿的遗传易感性v4、e抗原的相关性产时传播与产后传播v胎儿在产程中皮肤或粘膜损伤,被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加v产后传播主要是接触母亲的唾液及母乳喂养HBV感染对胎儿的影响v宫内感染儿发育指标降低:体重、身长、头围三项指标同时降低,其发生率为33%,胎儿宫内感染HBV后的病

    9、毒血症期,病毒在胎儿体内呈高水平复制时干扰了细胞的正常分裂与增殖,尤其影响细胞增生旺盛期生长和大脑发育,以至在孕晚期发育迟缓宫内感染临床诊断指标:v1.新生儿生于HBV携带母亲。v2.出生日,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前,采集外周血检测到HBV复制标志物(非脐血)。v3.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以排除产道感染及一过性感染)。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v乙型肝炎至今没有根治的办法乙型肝炎至今没有根治的办法v“预防预防”重于重于“治疗治疗”v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方法有效方法卫生部加强乙肝防治工作卫生部加强乙肝防治工作v卫生部十年防治乙肝的总

    10、体目标是:卫生部十年防治乙肝的总体目标是: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至肝的高流行状态,至20152015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v卫生部十年防治的卫生部十年防治的3 3个具体目标:个具体目标:一是一是1010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1%以下;以下;二是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二是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7%以下;以下;三

    11、是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三是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7%的省份,应进一步降低的省份,应进一步降低1 11.51.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卫生部加强乙肝防治工作卫生部加强乙肝防治工作v20052015年我国乙肝防治规划目标10岁以下儿童HBsAg 携带率应1%全人群HBsAg携带率应低90%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应80%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抗原含量)抗原含量)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10g/ml HBIG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5g/ml成人:成人:20g/ml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的评估v抗

    12、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抗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抗HBs)血清转换:血)血清转换:血清转换或血清阳转是指抗清转换或血清阳转是指抗HBs从低于检测水平从低于检测水平上升至检测水平以上;上升至检测水平以上;v血清中抗血清中抗HBs抗体的浓度超过抗体的浓度超过10mIU/ml,达,达到这一抗体浓度,可保护机体免于临床型感染。到这一抗体浓度,可保护机体免于临床型感染。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v自从采取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以来,婴儿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仍然有10%婴儿阻断失败。母婴乙肝阻断技术研究进展:v主被动免疫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v.血源性乙肝疫苗v.基因疫苗v.酵母

    13、重组疫苗v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v新生儿联合免疫v孕期阻断+新生儿联合免疫v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v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联合免疫分娩方式的探讨:v有研究认为,HBV阳性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的机率与产程长短关系密切;而剖宫产的胎儿不经过产道,可避免或者减少胎儿与母亲的体液接触,从而减少感染机会。术前,产妇尚未进入产程,因此宫缩强度较弱,时间较短,或者没有宫缩,减少了由于胎盘血管破裂而引起母血进入胎儿血循环的机会。分娩方式的探讨:v但是,王建设等,采用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观察到,HBsAg阳性率和慢性HBV感染率在不同分娩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认为阴道分娩虽能增加产时感染的机会,但由于目前采

    14、用生后联合免疫,对产时感染可以采取较好的阻断效果,v故并不主张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方式减低乙肝母婴的传播。降低产时传播的措施:v1.避免和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v2.减少阴道操作,尽量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预防胎儿头皮损伤。v3.胎儿娩出后更换无菌手套或有另一人实施新生儿处理。v4.吸粘液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吸引造成黏膜损伤。降低产时传播的措施:v5.断脐前用干净的纱布清除断脐部位的粘液和羊水。v6.断脐带后用无菌纱布覆盖脐带断端。v7.注射前彻底清洁局部皮肤的血液和羊水,无菌纱布覆盖注射针孔。卫生部2012年指南:v1.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15、),最好在出生12h内,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0u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型肝炎疫苗。v一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HBIG,并按程序(0、1、6)接种乙肝疫苗。v接受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计划免疫技术管理程序v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二针在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v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第1针与第3针的间隔要

    16、4个月以上。HBIGv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S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个体血浆制备而成。高浓度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抗-HBs效价达1:1000以上。v针对HBV的特异性被动免疫制剂。v应用越早效果越好,出生48小时,其预防效果明显减小,超过7天无效HBIG的使用禁忌症v超过敏体质,IgA缺乏v使用后6周-3个月可降低减毒或疫苗的使用: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HBIG母婴阻断机理v抗HBs与HBsAg结合,使整个Dane颗粒被机体清除,降低母血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但HBeAg存在于Dane颗粒外的游离HBeAg和IgG HBeAg两种

    17、可溶形式,HBIG无法与之结合清除vHBIG不能抑制HBV的复制。乙肝疫苗与HBIG的作用乙肝疫苗系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长,并有记忆性免疫反应,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产后传播。HBIG系被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短,无记忆性免疫反应。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传播及填补乙肝疫苗的空白。vHBIG必须与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不同,也不可与乙肝疫苗吸入同一注射器内注射。v肌肉注射。随访v有条件的地区,在完成第3针乙肝疫苗后1-6个月。可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判断免疫效果。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类型v高应答:抗HBs达到100mIU/mlv低应答:抗HBs 1099mIU/ML

    18、v无应答:抗HBs10mIU/ml 婴儿免疫后的监测v乙肝母婴阻断不能达到100%v免疫成功与否需长时间的观察婴儿免疫后的几种常见化验结果v单项抗HBs阳性是最理想结果v抗HBs、抗HBc两项阳性为免疫成功,是母婴预防后最常见的结果;如一年后抗HBc不转阴,应查HBVDNAv抗HBs、抗HBc、抗HBe3项阳性,应查HBVDNA,如为阴性,表示预防有效v抗HBs、HBsAg同时阳性,需延长监测时间母乳喂养感染HBV的可能机制v母乳中大多数T细胞是抑制性T细胞,可抑制婴儿对HBsAg的免疫应答反应v婴儿口腔粘膜血管丰富且粘膜壁薄弱,咽部和胃肠道粘膜发育不健全,易破坏v新生儿胃内酸度较低,无发育成

    19、熟的分泌型lgAv在肠道炎症的状况下也不排除HBV通过渗透性增强的肠壁进入体内的可能性有关母乳喂养:v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v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如果发生乳头皲裂或者新生儿口腔溃疡、腹泻等情况应暂停母乳喂养。孕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v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抗病毒药物安全性分类:v1.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被归入B类。v如果应用这些药物给母亲和胎儿带来的收益超过风险,则可以应用。v2.恩替卡韦、阿德福韦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胚胎和胎儿毒性,归入C类。v3.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妊娠期间应禁忌应用

    20、。目前我国乙肝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v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不完善: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未用HBIG与乙肝 疫苗联合免疫,且乙肝疫苗剂量偏低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较低3针全程接种率较低v对新生儿时期漏种的儿童未进行补种v对高危人群及意外暴露者未进行免疫HBV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v疫苗的纯度v接种方案的选择v机体遗传v免疫低下vHBV变异 结论结论v母婴宫内传播的机会大小取决于母亲当时的肝炎状态,比如双阳的和病毒载量高传播率高。v90%以上的母婴传播发生在产时。v分娩方式对传播的影响没有差别意义。v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效果微弱。v出生后立即进行主被动免疫,能阻断90%以上的产时传播而成为目前共识有效的阻断方式。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技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456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