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42082
  • 上传时间:2022-09-29
  • 格式:PPT
  • 页数:69
  • 大小:2.8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康复 评定 课件 第九 平衡 协调 功能
    资源描述:

    1、 章前导言章前导言平衡功能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运动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人的站立、行走、伸手够物等动作中都需要一定的平衡能力才能防止身体跌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鼻喉疾病、骨关节疾病与损伤及平衡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平衡功能障碍。协调运动障碍也是阻碍患者运动、生活与交往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正常的神经肌肉功能,才能使运动平稳、协调地进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平衡的定义及分类、平衡反应,平衡的维持机制及评定方法;协调的定义,协调障碍常见类型及表现。2.熟悉平衡与协调评定的目的和评定内容。3.了解平衡功能评定适应症与禁忌症及评定的注意事项;协调障碍的分级,上下肢协调性试验和上田氏协调实验。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概述 二、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适应症 三、平衡功能评定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第二节 协调功能评定 一、概述 二、协调功能障碍评定目的、分级与内容 三、协调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四、运动协调能力的评定方法 平衡功能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功能和基本运动技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都依赖于有效的平衡功能。许多疾病会引起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一种有效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对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评定尤为重要。第一节第一节 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一、概述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平衡及平衡功能:(1)平衡:是指人体无论处在何种位置、运

    3、动或受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所需姿势的过程。(2)平衡功能: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的支撑面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重返稳定支撑面的能力。一、概述一、概述2.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3.稳定极限: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概述一、概述(二)平衡功能的分类1静态平衡: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或保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2动态平衡(1)自动态平衡: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

    4、持平衡状态。(2)他动态平衡: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作用下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一、概述一、概述(三)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人体正常平衡功能的维持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前庭功能、躯体感觉(主要是本体感觉)、视觉和肌肉的完整整合,是一个综合的神经肌肉共同协同运动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3个环节。一、概述一、概述1.感觉输入人体对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关系的感知,有赖于视觉、躯体感觉、前庭功能的正常,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躯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一、概述一、概述(1)躯体感觉。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的过程中,

    5、与支撑面接触的皮肤触、压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体重的分布、身体的重心等信息。(2)视觉系统。视网膜收集的信息经视神经通路传入视中枢,从而为机体提供周围环境及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一、概述一、概述(3)前庭系统。头部的运动刺激前庭系统中的两类感受器:半规管(上、后、外三个半规管)内的壶腹嵴为运动位置感受器,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运动的角加(减)速度变化所引起的刺激;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头在静止时的地心引力和头的直线加(减)速度运动刺激,通过头的调整反应改变颈部肌肉张力来保持头的直立位置。一、概述一、概述2.中枢整合 由视觉系统、躯体感觉系统和前庭系统输入的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

    6、、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质等平衡感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一、概述一、概述3.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调整身体重心而恢复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可以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即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和跨步调节机制。一、概述一、概述(1)踝调节机制。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宽大的支撑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而维持平衡。一、概述一、概述(2)髋调

    7、节机制。正常人站立在较小的支撑面上(小于双足面积),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此时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重心重新回到双足的范围内,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运动来调整身体重心和保持平衡。一、概述一、概述(3)跨步调节机制。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加,重心超过其稳定极限,髋调节机制不能应答平衡的变化,此时人体启动跨步调节机制,自动地向用力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重新建立身体重心的支撑点,使身体重新确立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一、概述一、概述(四)平衡反应1.平衡反应:是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撑面发生变化时,人体为维持平衡所做出的应对反应,是人体为恢复原有平衡

    8、或建立新平衡的保护性反应。一、概述一、概述2.平衡反应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1)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面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2)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由于身体的支撑面发生倾斜或移动而使重心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3)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后推患者,出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一、概述一、概述(4)坐位或站立位,向前推患者,出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一、概述一、概述3.特殊平衡反应(1)保护性伸展反应

    9、。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撑身体,防止摔倒。6个月开始出现并维持终生。(2)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15-18个月开始出现并维持终生,不属于保护性伸展反应。一、概述一、概述4.平衡反映的形成规律 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二、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适

    10、应症二、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适应症(一)评定目的1.明确有无平衡障碍。2.了解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3.协助了解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5.评估治疗效果。6.跌倒风险的预测。二、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适应症二、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适应症(二)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小脑疾患、脑肿瘤、脑瘫、脊髓损伤等。2.耳鼻喉科疾患,如各种眩晕症。3.骨关节疾患与损伤,如骨折及骨关节疾患、截肢、关节置换、影响姿势与姿势控制的颈部与背部损伤以及各种运动损伤、肌肉疾患及周围神经损伤等。4.平衡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三、平衡功能评定的内容与注意事项三、

    11、平衡功能评定的内容与注意事项(一)评定内容1.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功能。观察患者在不同体位时能否保持平衡,睁、闭眼时能否维持姿势稳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否对外界变化做出必要的姿势调整反应。2.运动状态下的平衡功能。观察患者能否精确地完成运动,包括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加速或减速),运动后能否回到初始位置,或建立新的体位平衡。三、平衡功能评定的内容与注意事项三、平衡功能评定的内容与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1.评定时注意安全防护,患者不能安全独立完成所要求动作时,要注意给予保护以免摔倒,必要时应给予帮助。2.评定顺序应由易到难,可先进行静态的、坐位的平衡能力检查评定,再进行动态的、站立位的检査。3.注意观察患

    12、者在不同状态下保持平衡的情况,评定者不要用语言提示患者应采取的平衡措施。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一)观察法1.闭目直立检查法 受试者闭目直立,双脚并拢,两手臂下垂、侧平举或两手互扣于胸前,观察受检者有无站立不稳或倾倒。若有前庭功能障碍,将向患侧偏倒;转动头部时,偏倒方向也随之改变。若小脑有病变,将向患侧或后方偏倒,头部转动时不会引起偏倒方向的改变。此方法仅适合于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不适合于正常人。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2.强化Romberg检查法受试者采用足尖接足跟,两足一前一后直立的方式,记录维持此种站立姿势稳定性的时间、睁闭眼时身

    13、体的摆动,最长维持时间60s。3.单腿直立检查法 受试者单脚站立,双手叉腰,观察睁眼、闭眼保持平 衡的时间的长短。最长维持时间30s。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4.计时“起-行”测试评定时患者穿平常穿的鞋,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椅子座高约 46cm,扶手高约21cm),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放在扶手上。在离座椅3m远的地面上贴一条彩条的粗线。当测试者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患者从靠背椅上站起,站稳后,按照尽可能快走路的步态,向前走3米,过彩条粗线后转身,然后迅速走回到椅子前,再转身坐下,靠到椅背上。受试者从座椅上开始站起的瞬间开始计时,当其再次回到座椅坐下计时结束。测试过

    14、程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记录时间,时间越短,平衡能力越好。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评分标准:(1)10秒,可自由活动;(2)20秒,大部分可独立活动;(3)20-29秒,活动不稳定;(4)30秒,存在活动障碍。除了记录所用的时间外,对测试过程中的步态及可能会摔倒的危险性按以下标准打分。1分:正常。2分:非常轻微异常。3分:轻度异常。4分:中度异常。5分:重度异常。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5.前庭步测试 首先在地上画上1条横线,在横线的左边垂直于横线画1条大约50cm的垂线相交于横线。受试者双脚后跟抵于横线,同时左脚外沿抵垂线。站立姿态

    15、开始向前走10步,停止时同保持站立姿态,记录左脚外沿的偏移程度,偏移程度越小说明前庭系统控制能力越强,空间位置感越强。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6.功能性前伸试验 测试者双脚穿平底鞋,靠墙边站立,墙上与肩同高处放置一把带刻度的尺子,保持身体矢状面与墙面平行站立,脚内侧缘相距10cm,手臂前平举,记下指尖的标尺位置,然后要求测试者体前屈,并尽量向前伸手臂,当达到平衡临界点时,检查者记下指尖对应的标尺位置,两者水平距离即是向前伸的最远距离。同样的站立姿势,手臂后平举、体背伸,获得向后伸的最远距离。然后,保持身体矢状面与墙面垂直站立,手臂向左、右侧平举、体侧屈获得向左、右伸

    16、展的最远距离。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测试均进行3 次,取平均值作为某一方向上伸展的最远距离。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 评价自动态平衡能力时,以获得的前、后、左、右4 个方向上伸展的最远距离的平均值作为分析参数,平均值越大平衡能力越好,少于6或7英寸表明平衡受限(1英寸=2.54cm),大多数健康人可达到10英寸。适用于各年龄段一般健康人群、平衡功能障碍者。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7.垂直X书写测试 背靠墙壁放1个书桌,书桌上面的墙壁上贴1张A4纸,受试者坐于桌前,要求在身体和手均不触碰墙壁、书桌的情况下,用铅笔在A4纸上书写6个X,写第

    17、1个X时睁眼,其余的闭眼完成。把5次测试中“X”偏离角度的平均值以及中心偏离距离均值作为检测值。偏离角度或距离越大,平衡能力越差。本测试法多应用于脑功能障碍的临床检查,。适用于老年人、平衡功能障碍者。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8.平衡木测试 受试者站立在简易平衡木的一端,听到开始的口令立即快速行走,测量在平衡木上往返一次的时间。时间越短,动态平衡能力越好。适用于各年龄段一般健康人群、运动员。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9.Wolfson 姿势性应力试验 受试者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腰部系一条皮带,在皮带上连接一条绳子,要求绳子经过一滑轮与一个加重设

    18、备相接,通过加重装置的重量增减向受试者后方腰部分别施以体重的1.5%、3%、4%的重量,观察受试者的姿态变化。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 由于此测试时需要固定滑轮,选定配重,不太容易实施,后人对其进行了改良。改良Wolfson 测试要求受试者站立姿势不变,腰部皮带上挂握力计。测试者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牵拉受试者,当受试者不能保持平衡时停止牵拉。握力计读数可作为受试者抗干扰指数,读数越大,平衡能力越好。适用于各年龄段一般健康人群、运动员。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10.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受试者在单腿支撑、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非支撑腿

    19、分别向前、右前、右、右后、后、左后、左、左前等间隔 45的8个方向上伸展的最远距离,每次伸展伸远后非支撑腿要收回与支撑腿并起再进行下一次伸远。伸展伸远距离平均值与下肢长的比值可作为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该指标数字越大,则平衡能力越好。适用于各年龄段一般健康人群、运动员。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二)仪器测试法1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平衡仪通过多维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测力台)、信号处理与分析(计算机和分析软件)来完成工作,部分平衡仪器还提供实时的信号反馈功能。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2静态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睁眼双脚或单脚站立测试、闭眼双脚或单脚

    20、站立测试等,要求测力台和显示器保持稳定。睁眼测试时包括视野内有物体晃动和无物体晃动两种情况。适用于各年龄段一般健康人群、运动员、前庭功能障碍者。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3.动态测试方法 动态评测方法是针对静态平衡测试方法的不足所做出的改进,检测人体在动态过程中调节自身平衡的动态数据。适用于各年龄段一般健康人群、运动员、前庭功能障碍者。动态测试又可以分为主动测试和被动测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 主动测试指患者原地自主地倾斜身体到达一定位置,通过测力台或其他动作捕捉设备来收集人体的运动数据,作为评价依据。被动平衡测试按照外界激励条件的不同

    21、,粗略可以归为三类。(1)感觉反馈测试:视觉干扰检测,给予特殊的视觉干扰图像,观察受试者通过前庭感觉及本体感觉保持平衡的情况。(2)外力推动:外力推动受试者身体,促使人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干扰,可得到不同平衡能力的患者对外力的应对能力的信息。(3)足底支持面运动:受试者直立于受力平台上,平台水平或俯仰运动,依照传感器获得的受试者身体重心变化数据进行平衡能力指标的计算。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三)量表法 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结果量化,评分简单,应用方便。本章重点介绍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和Berg平衡量表测试。Berg 平衡量表、Fugl-Meyer 平衡

    22、功能量表不但可用于老年人的站立和步行能力的评定,还可以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定。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1.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由瑞典医生Fugl-Meyer等人在Brunnstrom评定基础下发展而来,常用于测试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偏瘫受试者。量表共7项,每项0-2分,满分14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课本(表9-1)。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2.Berg平衡量表(BBS)由加拿大流行病学专家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包括14个项目,每项0-4分,满分56分。测试一般可在20分钟内完成。BBS 主要是检测本体感觉输入对平衡

    23、能力以及协调性的影响,其他平衡量表是在此基础上的引申和发展。BBS主要应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或老年人群。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项目和(或)给予受试者以指导。如果某个项目测试双侧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则记分时记录此项目的最低得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课本(表9-2)。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四、平衡功能常用的评定方法 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总分56分。根据所代表的活动状态,将评分结果分为三组。020分: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 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 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 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一)协调的概念(一)协调的概念

    24、 协调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正常的随意运动需要有若干肌肉的共同协作运动,当主动肌收缩时,必有拮抗肌松弛、固定肌的支持固定和协同肌的协同收缩,才能准确地完成一个动作,肌肉之间的这种配合运动称为协调运动。同时伴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第二节第二节 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一、概述一、概述2.协调运动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1.协调的分类粗大运动:大肌群参与的身体姿势的保持与平衡等,如翻身、坐、站、行走等;精细活动:由小肌群实施的动作,如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等。一、概述(二)

    25、协调障碍的概念 协调障碍是指以笨拙、不平衡和不准确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这种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一、概述1.协调障碍产生的因素 人体从事随意运动需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小脑、基底核、脊髓后索)、前庭迷路系统、本体感觉、视觉等共同作用下,依靠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的相互协调来完成,其中任何部分的损伤都会造成协调运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索,这些部位的功能异常是导致协调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一、概述2.协调障碍常见类型协调障碍常见类型(1)小脑共济失调。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的平衡和调节随意运动。小脑肿瘤、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

    26、、多发性硬化等常导致小脑共济失调。表现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患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一、概述(2)基底节共济失调。基底神经节是位于大脑皮质深部的一组核团,在复杂的运动和姿势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生儿窒息、帕金森病、脑动脉硬化、基底节血管性病变、氯丙嗪药物反应等常导致基底节共济失调。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如帕金森病)或不自主运动增多(如舞蹈症、手足徐动症)。一、概述(3)脊髓后索共济失调。又称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对运动的协调性和姿势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脊髓后索收集肌肉、关

    27、节等的神经末梢传入的本体感觉信息并输入大脑。脊髓后索功能不全造成同侧精细触觉和意识性深感觉障碍,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表现为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而且需要视觉补偿,走路低头,闭目或在暗处步行时易跌倒。二、协调功能障碍评定目的、分级与内容(一)协调评定的目的(一)协调评定的目的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以及引起协调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二、协调功能障碍评定目的、分级与内容(

    28、二)协调评定内容(二)协调评定内容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注: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外,任何引起协调运动障碍的疾患均需评定。二、协调功能障碍评定目的、分级与内容(三)协调运动评定的注意事项(三)协调运动评定的注意事项 一般首先进行非平衡协调性运动的检查,若患者平衡功能较好,可进一步进行平衡协调性运动的检查,手的精细协调运动检查常用于功能水平较高的患者;注意观察运动完成情况。是否直接、精确;有无震颤;睁眼、闭眼和静止、运动时有无差异等;

    29、检查有无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的异常;保证患者安全。二、协调功能障碍评定目的、分级与内容(四)协调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四)协调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外,任何引起协调运动障碍的疾患均需评定。二、协调功能障碍评定目的、分级与内容(五)协调功能分级(五)协调功能分级根据协调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协调功能分为5级。级:正常完成。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级:中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级:不能完成活动。三、协调功能障碍评定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1.协调功能正常的依据 运动方式的

    30、多样性;具有良好的平衡反应能力;当固定身体的某一部位时,具有能使身体的其它部位完成平滑、顺畅运动的能力;观察受试者在各种体位和姿势下的启动和停止动作是否准确、运动是否平滑、顺畅;有无震颤。如让受试者从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或从俯卧位起身至侧坐位,然后进展至四点跪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立位等。2.观察受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协调功能障碍。(二)协调试验(二)协调试验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的成分。分为立位保持与立位平衡、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评分标准:每个实验分别进行评分。4分能完成活动。3

    31、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加以保护。2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加以保护。1分不能活动。三、协调功能障碍评定方法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包括指鼻试验、指指试验、对指试验、抓握试验、前臂旋转试验、跟膝胫试验等。试验评分:每个实验分别进行评分。5分正常。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分不能活动。三、协调功能障碍评定方法三、协调功能障碍评定方法(三)根据运动缺陷,选择相应的协调试验方法运动缺陷

    32、运动缺陷评定方法评定方法轮替运动障碍轮替运动障碍指鼻试验、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指鼻试验、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前臂旋转试验、变速走前臂旋转试验、变速走辨距不良辨距不良指示准确、画圆或横指示准确、画圆或横“8”字试验字试验跟膝胫试验、走标记物跟膝胫试验、走标记物动作分解动作分解指鼻试验、指指鼻试验、指-他人指试验他人指试验交替跟交替跟-膝和跟膝和跟-趾试验、趾趾试验、趾-他人指他人指试验试验意向震颤意向震颤在功能活动中观察,接近目标时缺在功能活动中观察,接近目标时缺陷严重。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对陷严重。交替指鼻和指指试验、对指试验指试验指指-他人指试验、趾他人指试验、趾-他人指试验他人指试验三、协调功

    33、能障碍评定方法运动缺陷运动缺陷评定方法评定方法静止震颤静止震颤在安静时观察受试者在安静时观察受试者在活动中观察受试者,活动时缺陷减轻或消在活动中观察受试者,活动时缺陷减轻或消失失姿势性震颤姿势性震颤观察正常的站立姿势观察正常的站立姿势运动徐缓运动徐缓走路中观察手的摆动、变换速度和方向行走走路中观察手的摆动、变换速度和方向行走突然停止后再走,观察受试者功能活动。突然停止后再走,观察受试者功能活动。姿势紊乱姿势紊乱上、下肢固定或保持在某一位置上、下肢固定或保持在某一位置在坐或站位上出其不意地使之脱离平衡在坐或站位上出其不意地使之脱离平衡改变站姿、单足走改变站姿、单足走步态紊乱步态紊乱直线走、侧方走

    34、、倒退走、正步走直线走、侧方走、倒退走、正步走变速走、环形走变速走、环形走三、协调功能障碍评定方法(四)上下肢协调性试验:在一定时间内分别观察上下肢进行单纯、复杂性活动时的次数和完成情况。(五)上田氏协调试验:适用于躯干下肢协调功能障碍,包含了23项测评(翻身、坐起、跪立位、站立、单腿跳等),满分23分,以总分数评定。四、运动协调能力的评定方法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是指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动作的能力。是动作行为发生过程中神经、肌肉、感知觉三大系统之间合理配合,快速一致的结果。其主要特征是动作的准确性、快速性、合理性和稳定性。运动协调能力的测评涉及到测评指标的选取、

    35、方法的运用。国内进行测评研究多选取技能动作作为指标,如潘泰陶等人创编了九项测试指标足弓敲球、跳绳、双手排球、十字走、瞄准掷远、平衡木、摸石过河、双手捡球、钻栏,通过对各项运动协调能力进行分析,并且从项目性质、动作特征并结合年龄、性别特征对各类测验项目进行深入的比较。思考题1.平衡的分类有哪些?2.常用的平衡评定方法是什么?3.协调评定着重检测哪几方面的能力?4.协调障碍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实践训练1患者,女,47岁,于2011-05-30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在某医院检查CT后诊断为动静脉畸形(AVM)、小脑出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AVM结扎术,术后神志逐渐转清,但仍有肢体运动障碍和构音不清。患者于2011-08-11转康复医学科进行PT、OT、ST等治疗,肢体和言语功能虽有恢复,但左侧肢体协调平衡较差,讲话语速慢,口齿欠清。请查找资料,围绕病例总结患者平衡功能的主要问题,为患者选择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实践训练2患者,女,62岁,2007年及2010年做脑中风两次均未造成明显运动及语言障碍,2007年9月右脑再次中风,现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上、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屈曲困难,2级坐位平衡,帮助下可以站立,无言语障碍。请问,描述该患者协调功能评定的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给出处理方法和建议。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420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