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学案(公开课).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学案(公开课).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息二则 初中部 编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消息 公开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1课 消息二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重点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区域( ) 溃退( ) 锐不可当( ) 芜湖( ) 歼( )灭 要塞
2、( ) 督战( ) 芜湖( ) 阻遏( ) 管辖( ) 2.解释下列词语。(1)溃退: (2)要塞: (3)业已: (4)锐不可当: (5)摧枯拉朽: 3.常识填空:(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所以新闻,又叫 ,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新闻的六要素: 、 、 事件发生的 、 、 。(3)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 )B、报道迅速及时;( )C、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 、 、 、 、 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答案】1.y ku
3、 dng jin si d w xi2.(1)失败而退却。(2)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3)已经。 (4)锋利无比,不可抵挡。(5)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3.(1)消息,(2)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3)A、(真实性)B、(及时性)C、(准确性)(4)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合作探究4.分别找出找出两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答案:(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题:从“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到篇末,具
4、体记叙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的战况。(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5.简要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的特点。 答: 【答案】标题简洁概括,提示了报道的要点。“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6.简要分析两则消息的电头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
5、发展之中。7.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语言特点。 答: 【答案】“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8.研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答: 【答案】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
6、“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拓展延伸9.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计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答: 【答案】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同步小测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督战(
7、d ) 舆论(y) 歼灭(qin) 风平浪静 B.泄(xi)气 溃退(ku) 覆灭(f) 横度长江 C. 区域(y) 阻塞(si) 荻港(d) 摧枯拉朽 D.阻遏(ji) 纤维(xin) 签订(qin) 锐不可当1. 填空:(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
8、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4.选词填空。 此处敌军抵抗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
9、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
10、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5.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 6. 文中的一段议论是:答: 7.“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答: 8.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例说明:_ 【答案】1. C 2.(1)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2)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3.C 4.较为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5.东路军和西路军渡江情况。6.此种情况都很泄气。7.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8.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新闻的有关
11、常识。2.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自主突破1.通读课文,完成表格。渡江区域地点时间战况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答案:渡江区域地点时间战况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起的24小时已渡过30万人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35万大军已渡过2/3 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到22日已大部渡过,余部23日可以渡完 合作探究2.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答: 【答案】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
12、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 【答案】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4.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