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游褒禅山记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3625992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3.6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游褒禅山记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游褒禅山记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1、游褒禅山记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 这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本文采用文言文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作者介绍;把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叙述议论表达方式的结合等内容与熟读、背诵结合起来,在熟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背诵体会。“研讨与练习一”提供了思路,可以根据表格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 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其”“于”“以”等。另外一些“研讨与练习”中没有涉及的重点实词,也要梳

    2、理积累,弄清“志”“力”“物”的具体含义,举一反三,拓展涵盖范围,并且由游山说开去,联系到为人、学习、做事,把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借游记的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来抒发议论的写法。 2.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认识作者“尽吾志”

    3、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先后跟随几位文学大师遨游了不少地方。今天,我们的脚步仍不停歇,又将跟随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上路啦。大家翻开书,先看题目 生(齐声)游褒禅山记。 师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吗? 生醉翁亭记 师没错,醉翁亭记是 生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思辨能力。 师褒禅山,这个名字很陌生。那么,我们就请出王军小组

    4、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座我们陌生而王安石却钟爱有嘉的山。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褒禅山】 褒禅山的介绍: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潺。洞口石壁有题刻诗文,但多已风化难识。 出前洞翻过一座山“有穴窈然”,这是后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究竟后洞有多深?通向何处?不但王安石时“好游者不能穷

    5、”,至今也未有人走到底。 师感谢王军小组。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褒禅山的确并不很有名,但因为王安石的一篇文章而家喻户晓。可见名人和美文的作用了。下面,请李丽小组给我们介绍使褒禅山名满天下的作者王安石。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王安石生平和作品】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从小勤奋好学,二十岁以前,随父宦游,到过南北很多地方,目睹官僚、豪绅、地主对农民欺凌压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生计艰难,加上北宋王朝对外采取屈辱妥协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国防和财政呈现严重危机。这些情况促使他立志改革政治,为以

    6、后实行变法打下思想基础。 王安石一生著述甚多,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注本有宋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和清沈钦韩的王荆公文集注。 师从李丽小组翔实的介绍里,我们已经比较清晰地了解了王安石和包括此文在内的他的作品。下面,我们听读课文,先理清文章的思路。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师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迅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好,谁来给大家谈谈自己的分析? 生文章应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二段,从褒禅山写起,记山,记碑,记游;第三、四段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第五段补记游山同伴的籍贯、姓名以及本文的写

    7、作时间,作者的籍贯、姓名。 师张玲同学分析得很准确。我们学习的重点自然在文章的前两部分。 师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那么,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生第四段,“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师王军同学的反应很快,他说得对吗? 生我觉得不对。 师为什么? 生这一段开头说“余于仆碑”,很显然,王军所说的这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与游洞有关。 师梁亮同学分析得怎样? 生对! 师是啊,梁亮同学的思路更清晰一些。那么,我们的范围就是第三段了,

    8、应该是哪一句呢? 生“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生应该是“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师两种答案,大家说是哪一种? 生(齐声)第二种。 师议论文的论点通常出现在哪里? 生(齐声)开头和结尾。 师没错啦,比较这两种观点,很明显第二种是符合条件的。 师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 生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 师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生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师那么,“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生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尽吾志”是全文的重点。 师大家看课后练习一,它可以说是我们游山的地图。我们今天的学习先放在记叙部分。请大

    9、家一起朗读第一段。 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结合课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师答疑解惑的时间到了,请同学们交流疑难问题。 师有需要我帮助的吗? 生文章第一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哪一个是别名? 师问得好,谁来解决? 生华山是本名,褒禅山是别名。 师何以见得? 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说明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师说得好,还有证据吗? 生“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是作补充,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师补充得很准确。还有问题吗? 生“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 师看来

    10、,李丽同学是急着去游洞了,谁来做导游? 生应该是后洞,在下文可证明。这句只是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师回答得很好,李丽应该也满意了。还有问题吗? 师大家没问题了,我还有问题:作者去游山,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而对山景却只字未提? 师大家一定只记得游山,忘了我提醒的要带好地图 生我知道啦。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师对啦,注意本文的叙议结合的特点。好了,我们该进洞了。大家一起朗读第二段。 知识拓展、提升 师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洞内情况,我们先把行程拟定好。这一段可以分成几

    11、层? 生应该是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从“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师看来,王林可以做我们的导游了。文章重点描写了后洞的情况。那么,后洞的特点是什么? 生用文章的话说就是三个字:“窈”“寒”“深”。 师言简意赅。洞的深处又是怎样的情形? 生“愈深”“愈难”“愈奇”。 师没错,出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生一个字:“怠”。 师好,我们就抓住这些关键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争取把第一层背诵下来。 师时间到,我先请两个同学来试试。 师看来,抓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那么,第二层的关键词是哪些呢? 生我们组是这样总结的:余所至洞又深力与火

    12、既其出咎与悔。 师朗朗上口,好!大家就按他们的提示来背诵吧。 师全班一起把整段背一遍。 师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背下来了,不错。 师洞,我们是游完了,可是,我们的收获可是不小。下面,我再给大家一份收获 【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一、二段重要文言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1.“卒”:死。“卒葬之”。终于。“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文字。“独其为文”。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道路。“有碑仆道”。说、讲。“何可胜道也哉”。道理。“传道受业”。(师说)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尽,尽

    13、情享受。“极夫游之乐”。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二、词类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三、“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是重要的,背诵名句和美

    14、文、积累常见文言知识点也是不可忽视的。今天,我们随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虽不够尽兴,但却收获颇丰。 布置作业 作业自然是清点这些收获,为明天的学习作好准备复习一、二段,预习三、四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古文观止的编者 借题写己,神情高致,穷工极妙。 李光地 师以上都是后人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评价。文章表面是记游,实际却是论学。它是怎样论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啦。 师先请大家朗读第三段。 师我们开始分析:作者先借托古人,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15、也”。接着提出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深入广泛地探究问题这样一个问题。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答案。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怎么样?有答案了吗? 生作者的议论还是紧扣住上段游山的经历进行分析的。 师好,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作者以游山为喻,先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首先突出“志”的重要。 师说得好,这几句话又分别照应了上文的哪几句话呢? 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针对前文“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针对前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16、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师对,叙议结合,前后呼应也是本文的特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之一。 师是不是有“志”就可以登山、为学呢? 生(齐声)不是。 师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 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 师这里作者既强调“志”这个主观条件,又不忽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师条件齐备了吗? 生差不多。 师这些条件中,哪个最重要呢? 生应该是“志”。 师何以见得? 生“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两层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师没错,作者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无悔”“无讥”。作者的游山所得,既是处事之理,也是事业成功之道。这一段,由实到虚,层层递进,随意自然,文笔极曲折跌宕。承记叙,启议论,水到渠成;借题发挥,深入浅出,记叙与议论的完美结合是这一段,也是全文的精华。 师这样的精华自然是要背诵的了。我们也把它分成两部分 【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一层:开头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第二层:“有志矣”到段末,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师大家按照两部分的联

    18、系,结合我们刚才分析的步骤来背诵,5分钟时间。 提示:这一段逻辑性很强,作者的推理过程明显,行文又处处跟前一段相照应所有这些都在语气上反映出来。因此,本段使用虚词的频率较高。要提示学生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必要时教师应二遍三遍地领读。这是本文思想内容的重点,也是诵读的重点。本段能否诵读得顺畅,是衡量这篇课文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检查背诵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全班学生齐背;抽查个别学生背诵;分别默写若干句。(后两种方式可以同步进行。) 师下面先请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再请两位同学背诵。 师这一段说理性比较强,背诵有一定难度,大家还要在课下

    19、加强一下。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一段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一词多义 1.“观”: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景象。“非常之观”。建筑物的一种,读gu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2.“得”: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心得、收获。“往往有得”。融洽。“与公甚相得”。得到,获得。“某得八焉”。(均王忠肃公翱事) 3.“夷”:平坦。“夷以近”。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4.“相”:帮助、辅佐,读xin。“无物以相之”。宰相、丞相,读xin。“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互相,读xin。“卒相

    20、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古今异义 “非常”: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三、虚词 “以”:作介词用: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并列。“险以远”。表承接。“由山以上”。 四、句子 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 知识拓展、提升 师我们接着看第四段。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 【学生朗读】 师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生作者的观点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21、而慎取之”。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 师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它是怎样生发出来的? 生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师分析得没错,从行文上可以看出作者写作逻辑性十分严密,这也是我们写议论文时应当学习的。 师这一段的文言知识点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一词多义 1.“悲”: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哀

    22、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2.“胜”:尽,shn。“何可胜道也哉”。能承担,禁得起,shn。“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优美的,shn。“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胜利,shn。“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词性活用 1.“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2.“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师最后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 师好的,我们把课文整体朗诵一遍,让文章给自

    23、己一个整体的印象。 课堂小结 王安石的这篇重要游记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其实,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布置作业 文章是学完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是无穷的。作业是:课后练习三,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也可以各人单独完成。 板书设计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表达与交流亲近自然,抒写情怀 从容说课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内涵丰富、表达精美的游记作品

    24、。作者都敏于感受生活和自然,精于发现生活和自然中超脱而又感人的景、事、人、理,并能用精美的文字传达出来。从中不难体会出,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能陶冶性情,抒发情感。因此,本单元的写作与表达交流活动就是以此为中心,让学生以“亲近自然,抒写情怀”为主题,先写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发现;再写自己内心的感受、体悟;然后,再在表达交流活动中进行交流。这样,整个单元就浑然一体了。 拟定一课时,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考查学生在记游性散文中所产生的情感穿透力。 教学难点1.共同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2.挖掘更好地表达内心体验的方式、方法。 教具准备多

    25、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写出内心体验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考查学生在记游性散文中所产生的情感穿透力。 4.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5.探究与活动,挖掘更好地表达内心体验的方式、方法。 6.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写作时的体会与感悟的思想意识。 7.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第二单元已经学完了。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纵横山河、心灵丰富、表达精美的优秀作品。作者都敏于感受自然,精于发现生活中超脱而又感人的景、事、人、理,并能用精美的语言传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不知大家学完这些文章

    26、之后,在写作上有无帮助和收获呢? 生(齐声)有。 师好,我们先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我觉得,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写出丰富而感人的内心体验。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师说得好,人常说“我手写我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是不是文章有了感人的内心体验就够了呢? 生还要有恰当精妙的语言来表达。刚才王林同学提到的那几篇文章无一不是在语言上也堪称典范的。 师没错,语言是感情的承载物,只有感人的心灵体验,而无精美恰当的语言,文章也会味同嚼蜡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让大家用音乐、用文字来展现自己的心灵体验。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多媒体课件打出“亲近自然,抒写情怀”配乐

    27、朗诵的背景】 师好,在展现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要求。 【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如下: 1.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出者,“时间”一项不得分。 2.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 3.内容:选文内容必须在表达内心体验或感受自然的范围内,否则“内容”一项不得分。 4.语言:表演必须使用普通话,否则将酌情扣分。 5.配乐:应符合选文的意境。 每小组选出2位评委,每组得分为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后相加的总分。评分标准如下: _中学高一_班“亲近自然,抒写情怀”表达交流活动评分表 出场序号评分人年月日 内容(30分)语言(30分)配乐(30分)时间(10分)总分(100分) 师好的,打开心灵的大门,建起交流

    28、的桥梁,请第一组同学上场展示吧。 【学生上台配乐朗诵把春天献给母亲】 师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我们欣赏完第一组的散文,我想先请第一组的同学谈谈你们选取这篇文章的原因。 生我们一致觉得,把春天献给母亲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动人,文笔流畅,是篇难得的好文章。 师王林,你们小组对你的文章推崇备至啊,你能谈谈创作感想吗? 生首先,我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春天是万物复苏、灿烂辉煌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美丽的事物太多了。春天还让人想到青春,想到美好的感情。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很普通的花农,她为家庭,为我们姊妹三个,为我们家那个小小的花场操劳了半辈子。她也是个不善言谈的人,我们平时的交流很少。如果不是偶然

    29、看到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我都不知道母亲也曾经是那样年轻、那样美丽过。所以,我真的很想把春天留住,让母亲的春天能够永存。 师让我们为王林同学感人肺腑的文章和发言鼓掌吧。(掌声) 师的确,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劳一生,如果我们不知珍惜这博大深厚而又常常默默无闻的爱,那将会是我们一生永远的遗憾。 师第一组开了一个好头,下面是第二组同学的展示。 师先请作者李丽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吧。 生其实,这篇文章,我在暑假去云南丽江旅游回来就想写了。在丽江,我看到了16年以来最纯洁的夜空和最璀璨的星星,面对那样的星空,人是不能不浮想联翩的。可回来后,就没了写作的兴趣。直到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冰心先生的霞之后,我才

    30、重新寻找到了写作的灵感。所以,我这篇文章是面对星空而作,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我觉得,我们虽然没有大师们那样丰富的人生阅历,但只要写出内心的感受,一样可以是好文章。 师是啊,我们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只要是“我手写我心”。下面请朗诵者林云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本来,李丽想自己朗诵的,可她又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够好,会影响表达效果,才让我来朗诵的。暑假的时候,我和李丽一起去的丽江。记得我俩看到那星空时,兴奋得差不多一夜都没睡呢。所以,她的这篇文章好像是为我而写的。我想我的朗诵也是为她的。 师好的,为作者和朗诵者的完美配合而鼓掌吧。(掌声) 师刚才,林云讲到她和李丽为璀璨星空而陶醉的情形,让我想到大文豪托尔

    31、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角娜塔莎为月光陶醉的场景。看来,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是亘古不变的。 布置作业 好了,我们的活动,不但抒写了作者的心灵,也打开了听众的心灵。优美的乐曲和出色的文章交相辉映。这是心灵的交汇和思想的碰撞,让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作业是复习本单元准备测试。 让我用今天这堂课的题目作为结束吧:感受自然生活,抒写心灵情感。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在填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本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重在说理的特点,为背诵第2、3两段作准备。 参考答案: 记叙部分议论部分 第1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32、盖音谬也。第4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2段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前洞)“其下平旷”“而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第3段 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结论:要有

    33、志,尽吾志。 二、命题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以往所学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参考答案: 道 由 文 至 三、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第3段的内容,思考“力”“志”“物”三者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态度,并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分析这种态度给作者的政治改革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古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

    34、下无穷遗憾。 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由此,学生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的观点,评论王安石的变法的成败、教训等。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褒禅山() (2)舍于其址() (3)有碑仆道() (4)音谬() (5)有穴窈然() (6)咎其欲出者() (7)无物以相之() (8)瑰怪() 答案:(1)bochn(2)sh(3)p(4)mi(5)yo(6)ji(7)x

    35、in(8)u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火尚足以明也() (4)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往往有得()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参考答案:(1)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2)景象,动词用作名词(3)照明,名词用作动词(4)尽情享受,作动词用(5)心得,收获,动词用作名词(6)帮助 3.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6)此所以

    36、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参考答案:(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距其院东五里 解析:B项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其余三项与例句中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 答案:B 5.下列句中加点的

    37、“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此余之所得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解析: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其余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B 6.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参考答案:(1)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穷,形容词作动词,说得尽,说得全。 (2)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3)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38、 (4)谬,形容词使动用法,弄错;名,名词作动词,说出,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1)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参考答案:(1)有块石碑倒在路边,碑文已经模糊不清。 (2)山下面平坦开阔,有股泉水从旁边涌出来。 (3)沿山往上走五六里,有个洞又深又暗。 (4)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没有极尽那游览的快乐。 8.填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_家、_家、_家。子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改革者。今存作品_、_等。 答案:政治思想文学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追综练习_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

    39、字理解全部正确一项() 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 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加点词语是()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A 3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称呼) C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谬论,谬误) 答案:D 4文中所言“至”的条件有若干,下列说法不属于这些条件的一项是() A要有志,不随以止 B力要足,又要不随以怠 C至于幽暗昏惑,需要足以明之火 D要有相之之物 答案:C 5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游褒禅山记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599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