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堂教学 实录 人教版高一 必修
- 资源描述:
-
1、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崔军明 学习目标: 1、透过林黛玉的所想、所看、所听,把握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繁笔”与“简笔”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模拟实录): 环节一:导入 师:在注明美学文艺评论家王朝闻的名著论凤姐的扉页有这么一句话:“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可见,王熙凤是名副其实的红楼梦的四大主角之一。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林黛玉进贾府,(板书:林黛玉进贾府)跟随林黛玉的视角去观察王熙凤的形象。 师:首先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学生齐读) 师:本文的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程乙本第三回的回目
2、是:“贾雨村寅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节选入课本时做了更改。那么。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人物,林黛玉;情节,进贾府。 师:也就是说我们得根据林黛玉的观察去探究王熙凤的形象了。那么,课本集中描写王熙凤的段落是哪两段? 生:第5、第6段。 师:很好。那就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把课本的第5和第6两段通读一遍。同时思考:林黛玉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齐读。5分钟。) 环节二:立足黛玉“所想”、“所看”、“所听”,分析探究王熙凤的形象。(注:在“想”、“看”、“听”三个角度之内不要求按照课本顺序分析)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仔细,有些同学都做了圈阅和批注。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3、 好,下面,我们共同探讨黛玉的所想、所看和所听。 师:请立足文本的第5、6两段,让我们在读跟随林黛玉的行踪,重入荣国府。但是,这次要求大家全神贯注,想一想,林黛玉在王熙凤出场场面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林黛玉想法的句子,任选其一,欣赏探究。 想到: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生:一群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一个人“放诞无礼”,这是明显的对比,在对比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威势的震慑作用。 生:同时,这是黛玉的心里想法,从黛玉的视角迎合读者的心理,设置悬念。 师:不错,分析的很好。以黛玉之想说出了读者的想法。
4、有一点“元芳,你怎么看”的意思。 想到:“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生:这是黛玉暗自回想,交代了王熙凤的家族背景,也交代了王熙凤作为贾府第三代掌权人和第二代掌权人王夫人的关系,可谓“根正苗红”。 生:也交代了王熙凤性格中的“雄性”特质:刚硬,强势 师:不错,“凤”字乃是雄性凤凰,美丽又高贵,又让人难以靠近。 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林黛玉“所看”的句子,任选其一,欣赏探究。 看到: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生:众星捧月、排场气度、身份地位、卓尔不群。 师: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身
5、后围拥着一群下人。与其他人的恭肃形成对照,张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看到: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生1:通身富贵、地位高贵、穿戴华丽、质量上乘 生2:色彩斑斓、珠光宝气 生3:颜色主色调是金色、红色、蓝色、绿色,都是原色,个人很浓烈的感觉 生4:黛玉的气息是内敛的,王熙凤的气息是外放的 生5:整个
6、社会的审美观认为女性的美是收敛的、含蓄的、淡雅的,但王熙凤都倍道而行 生6: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说明王熙凤是俏丽的,美丽的。 生7: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说明王熙凤给人的感官是性感的。(师补充:贾瑞的一见倾心,至死不渝。) 生8: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的相貌有喜气的一面,又有英气的气质。(师补充:王熙凤擅长在公众场合插科打诨,丢乖调笑,是贾母和众姐妹的开心果;她又有奸狠毒辣的一面,弄权铁槛寺、计除尤二姐等。) 师:同学们对王熙凤的衣着、配饰和容貌都分析的很到位。这与她的张扬的性格、贪婪的本质、出众的容貌和狠毒的心理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现在我们倒回第三段开始,看看“三春
7、”的衣着、配饰和容貌。你觉得曹雪芹详写了谁?略写了谁?为什么这样写? 生:“三春”的描写都是概念性的描写,很随意。这是为了陪衬第五段有关王熙凤的描写。 看到: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生1:“亲”字说明了王熙凤要将人情做到极致。 师总结: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林黛玉“所听”的句子,欣赏探究。 探究课文第五段: 听到: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
8、远客!” 生: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有先声夺人之效。也表明了王熙凤张扬的个性。 听到:“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生1:这句话里用“真”和“才”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惊叹,虽然是恭维的话,但出自王熙凤的嘴有丝毫不觉得肉麻 生2:论年龄、地位、关系,王熙凤都谈不上要夸赞黛玉,但王熙凤却真真这样做了,而且做得有些夸张,我估计是为了讨好人 生3:对,的确是为了讨好贾母 生4:不仅仅是贾母,还讨好了“三春”和邢夫人、王夫人和李纨等,可谓八面玲珑 师:这充分表现了王熙凤她善于逢迎、巧于机变、一石
9、数鸟、皆大欢喜的语言艺术。 听到:“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生1:王熙凤看到黛玉不能一味地欢喜,也要表示对死去的姑妈的哀悼之情。虽然她对林黛玉的母亲未必有什么真感情,但做做样子还是要的。 生2:王熙凤的“拭泪”、“忙转悲为喜”充分说明了她在演戏。 生3:“竟忘记了老祖宗”。显然心口不一,她时时处处以老祖宗的喜怒为转移,但有说的滴水不漏,她是说漂亮话,表示贴心而已。 师:王熙凤的这两句话,既表了爱心,又表了忠心,双方兼顾,滴水不漏。 听到:“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10、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生1:这句话里面有两种语气,热情和炫耀。对黛玉嘘寒问暖是热情,同时事无巨细都归我管又是炫耀。 生2:也可以看出王熙凤伶牙俐齿、思维敏捷。 生3:也可以看出王熙凤考虑周到、安排周详。 师:这确实可以看出王熙凤事无巨细、无微不至,明表关心,暗显权势。 听到:“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生1:王熙凤只是安排了下人住处,让贾母安排黛玉的住处。体现了她唯贾母是瞻的心理,也说明她在关键时候不能越权。 师:这说明王熙凤她安排有条不紊、指挥若定、讨好取巧又不露声色。
11、听到:“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生1:“月钱已放完了。”说明黛玉的月钱从下月开始,公事公办。 生2:“才刚”说明了来迟的原因,原来是有正当原因的,是“公干”去了。 生3:称呼“太太”,而不称呼“姑妈”,是避嫌,表明先公后私。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生1:“这倒是我先料着了”,说明她考虑周到,有前瞻。 生2:“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说明她精明能干,办事利落。 生3:“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说明她不擅自越权,“我办事,您定夺,我办事,您
12、放心。” 师总结: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的气场成功压过了林黛玉的气场,众人的目光不由从林黛玉的身上转移到王熙凤的身上,变成了舞台的主角儿。她说话善解人意、巧于逢迎、八面玲珑、乖巧机灵,思虑周到,精明能干。 (补充说明:从林黛玉的“所想”、“所看”、“所听”三个角度欣赏探究王熙凤的形象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利用较多的时间,紧紧抓住“想”、“看”和“听”,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加以定点爆破、深入赏析,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 师:同学们,到此为止,我们通过林黛玉的所看、所听、所感分析出了林黛玉视角下的王熙凤形象。 写出场:先声夺人
13、,性格泼辣 王熙凤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环节三:通过林黛玉与王熙凤之间的“观察/被观察”及篇幅对比,突出王熙凤之“繁”和林黛玉之“简”。 师:同学们,作为初次进入贾府的林黛玉,感觉敏锐。通过她的所想、所看、所听,我们了解了王熙凤的形象。“所想”的主要是她的地位和身份;“所看”的主要是她的出场和肖像;“所听”的主要是她的笑语和话语。一个饱满立体地“圆形人物”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同样场合中的王熙凤是不是也在观察黛玉呢? 生:是。 师:不错。同样场合,初次见面,她们两人肯定有一个“观察/被观察”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熙凤又是如何来想、看、听林黛玉呢?
14、(学生查找,发现没有王熙凤的“想”和“听”,只有一处看“标致”。) 师:“标致”形容人容貌出色。这个词汇能不能用在其他女孩子身上? 生:能。 师:那就说明这不是林黛玉的独有特点,这是一句恭维奉承的话语,是一句概念化的语言。王熙凤的心思并没有在林黛玉身上。 师:综合来说,王熙凤对林黛玉的观察几近于无。 师:作者曹雪芹采用了“观察/被观察”的视角。为了凸显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泼墨如水,精设了她的出场,铺写她的肖像,繁写了她的语言。对王熙凤的描写使用了“繁笔”,可谓“繁化至极”,而对林黛玉的描写则使用了“简笔”,可谓“简化至无”。请探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5分钟。教师相机提示。
15、) 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参考答案。参考角度:1.为了突出王熙凤的人物形象。2.为了留待贾宝玉来观察林黛玉。3.为了突出林黛玉视角在观察贾府人物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环节四:总结和板书。 结束语:(同时板书)曹雪芹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对王熙凤的出场可谓匠心独具。他为王熙凤搭建起了一个华丽的舞台,熙凤在舞台上首先以她的出场和肖像引起了观众的瞩目,可是华彩表演下掩饰不住她凡俗庸常的本质,好在曹公又让熙凤通过鸟儿般的伶牙俐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文学史上刻骨铭心的艺术形象。熙凤的舞台暂时拉上了帷幕,但是熙凤带给我们的艺术震撼将长久存在.这只是红楼梦的精彩一角,希望大家以后通读红楼梦,四大名著以及我国
16、的优秀文学作品,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板书结合课堂内容和繁体“鳯”,板书略。) 环节五:布置作业 请细读林黛玉进贾府其他片断,找出“观察/被观察”的文字,细细品赏,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2(丁明利) 导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初见的美好,是那样的妙不可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红楼梦,随着林黛玉,来领略人生初见的美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品析“宝黛初会”情节,把握贾宝玉、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通过品读西江月词和“宝玉摔玉”情节来品读贾宝玉的精神世界。 带着学习目标,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名著的魅力。 板书课题林黛
17、玉进贾府 师:通过预习以及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红楼梦其书,曹雪芹其人,也已随着林黛玉的脚步迈进了荣国府的狮子大门,见到了一干人等。可是,总觉得有一个场面特别期待,是.? 生:宝黛会面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宝黛初会集中在哪几个段落?有答案举手。 生:1314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宝黛初会时有一个眼神的交会,二人各有何反应? 生: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 ,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 师:二人表现有何不同? 师:宝黛二人初次见面时,二人感觉相同,似曾相识,但哪里不同呢? 生:反应 师:对,反应不同,一个“
18、笑”,一个“惊”。 师:可不可以这样改动一下? 黛玉 因笑 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生:不可以。二人的语言行动反映了各自的性格、身份、地位。 黛玉:含蓄委婉,初到贾府,寄人篱下,说话行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宝玉:贾母的心肝宝贝,贾府未来继承人,说话行事毫无顾忌。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独具慧眼! 甲戌本脂批说: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由此可见,曹公用字之讲究,用心之良苦啊! 我们在关注人物形象时,一定要仔细品析作者所用的语言。
19、文学大家汪曾祺说: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 师:两人的这一对视如电光火石般震撼了心灵,在宝玉的眼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呢?(请男生朗读)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很好,请坐。大家看,咱暂且不说黛玉长什么样,就叙述语言来说,大家有发现什么不同吗?咱不妨对比王熙凤的出场: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绾着8226;8226;8226;8226;822
20、6;8226;;项上带着;裙边系着;身上穿着,外罩;下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发现了吗? 生:前者是打扮,后者是形容。 师:打扮和形容有什么不同吗? 生:打扮指穿戴,形容应该指气质。 师:你太了不起了。也就是说:对凤姐的描写,作者着意的是其“打扮”(即服饰),由“头上”而“顶上”而“身上”而“下着”,这“通身的气派”(凤姐赞黛玉语),非“珠光宝气”不能概括,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俗不可耐”。文中固然也有“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等“容貌”方面的描绘,却无论如何无法抢过她全身珠宝的风头。而林黛玉呢,吸引宝玉的是她殊异的“
21、形容”,也就是人物肖像中的“容貌”部分,而非“服饰”部分。从“罥烟眉”到“含情目”,从“泪光点点”到“娇喘微微”,着意的只是黛玉的气韵神情,而对其“穿戴竟无一字提及”。事实上,不只是课文部分,即便是整个红楼梦原著,对黛玉肖像的描写都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原因很简单,黛玉的非凡魅力,本不在其外部妆束,而是其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其外在形象,用“全无花态度,更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8226;探梅)差可比拟。其芳华气度,也恰与凤姐的“俗”气形成鲜明对照。 师:在宝玉看来,黛玉究竟长什么样啊?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