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二必修五).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报任安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二必修五).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二必修五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必修
- 资源描述:
-
1、报任安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的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积累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通过研习,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理解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构建自己的精神人格和个性人格。 5.探究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赏析文气雄壮、情词优美的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难点:探究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赏析文气雄壮、情词优美
2、的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全文,把握整体;研习重点段落、突破难点、问题点拨引导、自主探究、多重对话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内容: 了解作家、作品、背景知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初步了解司马迁受辱不死的原因,初步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只要有生命的日子,有阴天,更有雨天、雪天。面对挫折的袭击,有的人很快倒下,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在黑暗中举起坚强的盾牌,从此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把自己带到了阳光灿烂的明天。 面对困境,你会如何选择?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
3、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3思考:古人写书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即开头段和结尾段,一般都是表达自谦和恭敬的言辞。如这篇书信的开头段: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意思是:我太史公像牛马一样的人,今天再拜陈言。再:第二次。结尾段:谨再拜,意思是:我恭敬地再拜。所以我们一般不把它们当作段落看待。这就像我们现在的书信写作的开头:某某你好,结尾:祝你快乐。 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
4、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此文大意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责。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 阐述作者受到极端侮辱而不死的原因。(第2、3段) 表达自己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的决心。(第4、5段) 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6段) 4.梳理每段内容,概括段意。(投影打出) 第1段:说明来信内容,就未能及时回信表示歉意。 第2段:申述自己遭受腐刑而未能死节的原因。 第3段:说明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第4段:列举古代“倜傥非常之人”身处逆境“论书策”以抒其愤的例子,作为自己
5、的榜样。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宗旨,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 第6段:再次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照应开头,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四.分析课文(一) 1.学生朗读第1段。 2.对照注释和译文看课文,积累、掌握重点词句。(投影打出) 司马迁再拜言:拜两拜 曩者:从前 意气勤勤恳恳:情意诚恳的样子 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抱怨效法 请略陈固陋:固执鄙陋的意见(形做名) 阕然久不报:隔了很久回复 幸勿为过:责备 谦辞与敬辞:牛马走、再拜、足下、辱、幸、仆、固陋 3.归纳第1段文字的内容: 先说任安信的内容,再就迟复表示歉意,说明复信是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仆非敢如此也”是
6、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4.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5学生齐读第1段。 五.课后作业: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教科书右边的空白各段。 随堂练习14小题。 课堂精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曩(nng)者缧绁(lixi) B.传(zhun)曰暴(bo)肌肤,受榜箠(chu) C.愠(wn)色槛阱(jinjng)之中 D.贪生恶()死倜傥(ttng)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其次诎体受辱B.仲尼厄而作春秋 C.阙然不报,幸勿过D.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3.下列句中不含谦
7、辞或敬辞的一句是() A.曩者辱赐书B.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C.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D.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4.填空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忍辱负重写成史记,也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也。”表现了豪迈的人生观和生死观。备课札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内容: 研习第2、3两段,理解司马迁忍辱不死的原因;认识司马迁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其意义;懂得作者比喻,用典,排比的作用;积累通假、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理解活用、倒装等文言现象。 教学设计: 一、分析课文(二)
8、研习第2段,理解司马迁忍辱不死的两个原因。 1.师生同读第2段 2.结合旁注理解第2段文字 3.请解释下面几段文字中黑体字的意义用法。并概括每小段的内容。 (1)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答案:祖先文献、历史、天文、历法掌管占卜、祭祀的官本来 乐师、优伶世俗之人轻视(形作动)失去和相比只最后、终于平素立身处世这样 这段话说明自己地位卑微,如自杀,在周围人眼里罪有应得,死也不能显示气节。暗示作者不会因为受辱而自
9、杀。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答案:最好道理、颜色弯屈肢体(指被捆绑)换通贯,套上杖刑通剃缠绕极点 运用铺排的语句,对比“四不辱”,“六受辱”,极言自己所受的耻辱。 (3)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答案:等到笼子、陷阱(指监狱)积累的威力受制作为鲜明的态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中会逐渐衰微。暗示自己的志气也在受辱中消失。 (4)且西伯
10、,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答案:一方诸侯在受到的惩罚面南背北称孤道王超过穿上(名作动)通贯,套上这些名声在邻国都播扬(省略句、倒装句)通网,法网自杀一样的道理 运用引典,排比方法说明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可能受辱,受辱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这句话暗示自己为了高尚的事业要像古人一样,受辱不死。4.理清作者思路,找出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它们在
11、内容上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这一段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
12、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这是作者议论核心。生命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
13、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归纳:这段文字点到自己虽然受辱,但不会去死的两个原因: 边讨论边完成投影: (1)位卑人轻,死无人惜,自己即使自杀,也不能显示节气。(人应死得重于泰山“择死”对于自己无价值,所以“择生”) (2)古代许多名人都是受辱不死以实现自己的志向,自己受辱而不“死节”不足为怪。我也要像他们一样。 问题探讨一:司马迁
14、对于自己身受宫刑是怎么看的?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明确:“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可见,在他看来,遭受宫刑是最大的耻辱。 这个问题涉及的是选择的背景。 那么司马迁到底有什么志向能使他如此受辱还勇敢地活下去呢? 请看第3段。 三分析课文(三) 研读第3段,理解司马迁忍辱不死的第三个原因 1.学生朗读第3段, 2.结合注释翻译第3段文字: 重点字词: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指代监狱遗憾(古
15、今义)平庸到死文章显露 3.研读第3段,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对“死节”的看法:“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意义地为名节而死。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为“择生”才能“践志”。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司马迁对生
16、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投影:择生践志:让文采流传后世 问题探讨二:古人有话道“士可杀,不可辱”,面对遭受宫刑这一最大的耻辱,作为士人的司马迁为什么没有选择自杀,而选择活下来?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明确:其一,自己若伏法受诛,因职业的缘故,在世人眼里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节气,不想无谓自杀。 其二,自己如果要自杀,应该在受辱前就自杀,那样才能保全士节,现在再自杀,为时已晚。要像古之名人一样受辱不屈。 其三,自己不自杀,不是“念父母,顾妻子”,也不是不懂“去就之分”,更不是缺少“引决”的勇气,而是更要让文采流传后世 这个问题涉及的是作出的选择及其原因。 四.齐读第2、
17、3段。 课堂精练 重点语句翻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3.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延伸探究 思考:司马迁认为死无价值,那么生的价值表现在那句话?备课札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内容: 分析朗读第4.5.6段,理解司马迁“以生践志”的决心,感受他所受耻辱时痛苦愤懑的内心世界,继续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和句法。 教学设计: 一、分析课文(四) 1、教师范读第4段 2、学生齐读第4段 3、词句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
18、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解释加点的词语 3这段话引用典故,采用铺排的手法,实际上构成了八个叠句的对仗,两两各自对偶,这样的语言不仅使文章显得冗长,更使读者欲悲欲叹,扼腕切齿。 这种富于变化的语言,有力地加强了文章感情的抒发和文气的表达,令人激荡不已。 4.研读第4段,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
19、死观、价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投影: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司马迁的遭遇同先贤们有相似之处,要以他们为榜样,顽强地活,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不死节,择生,是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换言之,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生。 三分析课文(五) 1、教师范读第5段 2、学生齐读第5段 3(史记)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20、,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解释加点的词语 5这段话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宗旨,再次强调自己忍辱负重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史记。这里虽然有成书之后的希望,但更多的是给人无限的苍凉和感慨。 6.研读第5段,(1)找出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2)说出“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最后一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