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 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先秦 历史 散文 鉴赏 方法 导学案 设计 人教版高一 上册
- 资源描述:
-
1、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资料 教学时间 安排三个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先
2、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初步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二、先秦历史散文的鉴赏 (一)中国散文的起源 中国古代散文产生在文字发明之后,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记言、记事文字是甲骨卜辞。甲骨卜辞是殷商时期为了占卜吉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文辞,其内容主要是殷代从盘庚到纣时遗留下来的关于祭祀、畋猎、畜牧、农业、战争等的占卜记录。由于刀锲刻写困难,这些卜辞虽记事简短,但文句已形成了初步的语言规律,有的竟记叙出一个事件的完整过程,句式活泼可读,初具文学趣味,可看出书面记叙散文的雏型。 易经卦爻辞则是散文的过渡形态,它具有了更多的文学因素,运用了记叙、议论、比喻、象征、起兴等手
3、法,在篇章结构上已有了一定的中心和层次,比起甲骨卜辞来有显著的提高。但真正定型的散文是尚书,尚书出自史官之手,多记人事,其中盘庚篇,语言富于感情色彩,多用比喻和格言;无逸篇、秦誓篇等手法多样,是比较成熟完整的论说文。尚书之后是春秋,春秋记事粗略,不足成文,在散文发展上本不足道,但它首创“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序)的编年体,遣词造句十分审慎,注重“春秋笔法”,其史事编排和文字表达的技巧比尚书有显著的进步,为后世的历史散文提供了借鉴。甲骨卜辞和易卦爻辞的语言还只是实用记要性质,属于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发展阶段。 (二)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 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
4、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与文字、史官的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文字和史官产生甚早,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夏代前夕已经产生。当时史官分左史、右史等。一般认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各有所司。至春秋末战国之世,史官地位虽不如前,然各国诸侯看重修史,史官四散在诸侯,史籍大兴,出现了“百国春秋”,体例颇有融合。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这一时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
5、”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这一时期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从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
6、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文史哲界限不清,人们的思维还带有文明史初期具象思维的诸多特点,因而其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画,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使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三)先秦历史散文的特色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1、左传的艺术特点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左传的文学性,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桔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可见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
7、在不违背史学“实录”原则的基础上,运化自如,乃是前所未有的。 左传的艺术特点和主要贡献表现在: 第一,长于叙事,特别是叙写战争。如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晋楚城淄之战、秦晋殽之战、晋齐蓑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在左传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左传作者在立意与剪裁上极下工夫,不把笔墨过多地着眼于军事行动本身的叙写,而是叙写战事发生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揭示双方胜败的因果关系,赋予所记战事的深刻意义。 第二,左传作者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再现历史人物,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善于抓住不同人物,如国君、主帅、谋士、说客等栩栩如生的言谈举止进行生动描写,表现不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8、不同的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仅以秦晋殽之战为例:秦穆公好胜少谋,不听蹇叔之劝而伐晋,他痛斥蹇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简洁数语就把秦穆公的盛气凌人,刚愎自用的君王之气活现出来。然而,秦穆公又有知错必改的一面,当这场战事失败,几员大将被晋国俘虏而又放回时,“秦伯(穆公)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前后关照,写出秦穆公的完整性格来。又如在殽之战中写晋理公听信夫人之劝,放走了被俘的秦国三员大将,晋国老臣原轸(即先轸)得知后,十分气愤:“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此段通过形象而精练的个性化语言以及人物的动作描写,鲜
9、明地刻画出一员猛将、老臣的直言与清醒。可以说左传中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史传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左传中还记载了大量的“行人辞令”、谏说之辞。这些文辞虽然是史官所记录下来的口头陈述的史料,然而这些原始记载,有的经左传作者的润色加工。显得更有文采。这些辞令有的委婉,有的激切,有的典雅,有的风趣,显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僖公四年“齐伐楚盟于召陵”的外交辞令;宣公三年的“楚庄公问鼎”;成公三年的“知苗对楚王问”;成公十三年的“吕相绝秦”等等经典记载,均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高超的语言表达力与说服力。 2、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虽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但同时又因为它文字
10、生动流畅,具有“辩丽您肆”的文章风格,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第一,战国策大部分是策士的说理文字。或针锋相对地论辩,或说理的游说之辞,或阐说精辟的见解,都能发挥畅所欲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特点。笔墨酣畅淋漓而又十分传神,表现出士阶层的活跃,具有文风创新的时代风貌。刘熙载艺概中特别举例说明“国策明快无如虞卿之折楼缓;慷慨无如荆卿之辞燕丹。”这只是典型例证,在国策中此类“文质并胜”的游说之辞实在是俯首即拾。 第二,战国策中还描写了形形色色的说客、策士形象,如苏秦、张仪、鲁仲连、冯援、唐且、荆坷等维妙维肖的生动的人物性格。战国策塑造人物性格特点在于:善
11、于从事件的发展中,尽情地叙写故事,充分展示人情世态,以揭示人物的灵魂与内心世界。在此点上可说战国策高于前时代的其他散文著作。如秦策中所载“苏秦始将连横”;齐策所载“冯援客孟尝君”;魏策所载“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等都是其名篇。 第三,战国策中还为后人留存下来许多寓言故事。著名者如“画蛇添足”“融蚌相争,渔人得利”“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等。作者往往运用这些生动的比喻和寓言说明道理,显得深入浅出,富于哲理。甚至出现了像“邹忌讽齐威王纳谏”那类情节十分完整的长篇寓言故事。这些对后世文学创作均带来极大影响。总之,“国策,乃纵横家之文。较之以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它长于记事;较之以记事为主的
12、历史散文,它长于记言。它是把记事与记言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四)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1、历史散文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启发 先秦历史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汉书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先秦历史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就吸收了左传战国策的写作技巧,对其中的一些史实略加改动,便加以运用。少数特别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动就直接录入。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等继承了左传开创的既叙述故事,又描写
13、人物的形象生动的写史传统,他们不仅是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其作品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左传的叙事艺术,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重视,对历史事件故事化的描写,历史事件的叙述条理井然而又富于变化等特点,在后世史传文学中都有充分发展。左传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为后代史家所继承,而史记的奇谲风格,显然与战国策的辩丽恣肆有直接的关系。 2、历史散文为后世散文创作树立了楷模 先秦历史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是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当作学习的对象。 3、历史散文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14、 先秦历史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先秦历史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 (2)先秦历史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已经形成的叙事传统。 (3)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
15、手法在先秦历史散文中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通过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和生动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先秦历史散文写人的共同特点。 (4)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手先秦历史散文的启示的结果。这不仅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一些先秦历史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同时,我国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与我国虚实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 (五)先秦历史散文的鉴赏方法 1、要善于抓住在朴实隽永的叙述中见证历史的波澜 先秦历史散文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
16、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殽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 2、要善于分析先秦历史散文刻画人物的艺术 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
17、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画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画。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炼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
18、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3、要善于鉴赏辩辞之妙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历来重视口才的作用。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先从亡郑无益于秦说起,然后谈到存郑有益于秦,最后抓住历史上晋国的不守信用、贪得无厌的方面,极尽挑拨之能事,说的秦穆公乱了方寸,最后完全站在了郑国的立场上,等等。这些人,都是深谙他人心理、善言辞并讲究技巧的高手,他们都能从大局出发,及国家之急,想人民所想,进谏时都能选准突破口,最终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
19、果,为历史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三、史记的鉴赏 (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1、家庭的良好影响 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任太史令,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文化熏陶,曾从师于孔安国、董仲舒,司马谈临死前将撰写史书的遗愿托付给司马迁,这对他是一个巨大的鞭策。 2、广泛的阅历和交友 司马迁通过自己的漫游和陪从武帝巡行以及奉命出使,走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他每到一处,就凭吊古迹,向故老搜求传闻,不仅增加了历史方面的感性知识,而且搜集了许多活的历史资料,对史记的撰写很有帮助。 在漫游和任职期间,接触到各阶层的人物,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历史知识。如樊哙之孙向他谈汉初几位开国功臣发迹的故事。 3、为太史令 继
20、父职任太史令,兼掌管“文史星历”,利用工作之便,能看到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和图书,具备了撰写史书的有利条件。 4、遭李陵之祸 这件事他因此亲身体验到武帝的残暴、上层社会的冷酷和法吏的残忍,对史记的写作有深刻影响。 司马迁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加上他个人的特殊的家世和遭遇,使他在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上,较之前人有重大突破,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史记的体例 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和帝王本人的事迹 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八书: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类似后世专门的科学史。 三十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如诸侯、王。 七十
21、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少数列传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 共130篇,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约3000年的兴衰沿革。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三)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它主要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再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 1、史记通过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及由人物组成的社会关系,形象地表现了时代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2、史记追求历史真实的“实录”精神。正如班固所评价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3、史记体现了作者鲜明
22、的思想倾向性。史记歌颂了那些对历史有贡献的英雄人物和具有某种值得肯定的品行的历史人物。史记还批判和暴露了丑恶腐朽的社会势力。具有善恶分明的价值尺度和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 (四)史记的艺术成就 1、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历史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怎样才能把大千世界的各种人和事都包容在一部书里呢?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