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方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孙权劝学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方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权劝学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方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劝学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方案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 资源描述:
-
1、孙权劝学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方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掌握“邪”“耳”“乎”等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卿”“孤”“阿蒙”“大兄”等称谓语的含义;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掌握“邪”“耳”“乎”等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卿”“孤”“阿蒙”“大兄”等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
2、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依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
3、,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三、文本链接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四、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磁带,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所表示的
4、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3归纳文言字词。 (1)注意古代的称呼。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这样称呼。 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2)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谓曰:对说。 (3)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 但:但当涉猎(只) 往事:见往事耳(历史) 及: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博士:治经为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注意一词多
5、义的词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5)积累并运用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或从穷困变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 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4结合课下注释及前面归纳的文言用法,翻译课文。 5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请同学们
6、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2)理清课文思路。 生1: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并“结友而别”。 生2:我想用“学”字作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 生3: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指名回答: “邪”“耳”“乎”语气词的用法; “卿”“孤”“阿蒙”“大兄”称谓语的含义。 二、课文精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
7、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现。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
8、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2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3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
9、具有王者的风范。 4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的关系。请问作者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诸臣中是仅次于周瑜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7文章中心
10、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和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和功用。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 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开头至“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吕蒙学
11、习。 第二部分(“及鲁肃过寻阳”至结尾):写吕蒙就学,才略有长进。 四、写作特点 1剪裁精当。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二
12、)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掌握“邪”“耳”“乎”等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卿”“孤”“阿蒙”“大兄”等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13、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
14、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二、文章朗读,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速。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作示范背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 卿(qng)、岂(q)、涉(sh)猎、孰(sh)、遂(su)、邪(y)、更(gng)。 (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后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语速方面进行评价。 2结合注释,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1)这篇文章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
15、史学家。 (2)资治通鉴的介绍。(学生自由发言)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听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 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
16、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复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研读探讨,合作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置可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
17、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2)“士别三日,当
18、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
19、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三、再读感悟,体验反思 1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 模仿表演: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老师作点评。 2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2)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5)要虚心
20、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成语:二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2课外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