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江西省 下学 教学质量 监测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2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 语文 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稻作农业从起源到形成历经数千年之久:新石器时代初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代人类开始定居并耕种稻,标志着稻作农耕的出现;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耕生产取代采集渔猎活动成为社会经济主体,标志着稻作农业社会正式形成。 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发生在距今1万年前后
2、。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尝试耕种稻,并由此出现了相应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与耕作行为相适应的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距今8000年前后是稻作农业起源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目前考古发现了一些属于这一阶段的相关遗址,如湖南的彭头山遗址、浙江的跨湖桥遗址、河南的贾湖遗址等。这些遗址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水稻遗存。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考古遗址还普遍出土了野生动物的遗骸和植物遗存。例如在贾湖遗址发现了数不胜数的鱼骨,以及鹿、牛、兔等野生动物遗骸,还发现了菱角、莲藕、栎果等可食用野生植物遗存。量化分析显示,与采集获得的野生食物资源相比,出土的水稻遗存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换句话说
3、,当时的社会经济主体仍然是采集渔猎,水稻种植仅仅是辅助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处在稻作农业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早期阶段。 距今7000至6000年间仍处在采集渔猎向稻作农业的演变过程中。属于这个阶段的考古遗址数量较多,其中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最具代表性。河姆渡和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都出土了异常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数量惊人的水稻遗存,也包括大量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如菱角、莲子、栎果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田螺山遗址几个储藏坑内集中出土的栎果。栎果脱除工艺复杂,口感差,不易消化,人类如果能够收获足够的稻谷,就没有必要采集栎果为食。大量可食用野生植物遗存,特别是栎果储藏坑的发现说明:虽然稻作农
4、业生产在河姆渡和田螺山遗址古代先民的生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收获的稻谷不足以养活村落居民,仍然需要通过采集获取野生植物资源。 距今5000年前后,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渔猎成为社会经济主体。考古发现显示,在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曾发生了一次人口大幅增长。在人类发展史中,人口增长速度受到基本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制约,如果在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人口突然大幅增长,一般都与基本生活资料获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密切相关。所以,良诸文化时期人口增长的现象应与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只有依靠相对发达的稻作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的大量人口的生存。考古还发现了一座宏伟的
5、良渚古城。说明当时能够常年征调大量劳动力从事与基本生活资料生产无关的建筑劳役。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仅需部分成员从事稻作农耕就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充足的粮食。 中国稻作农业历经数千年演变,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稻作农业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因而,从中国古代稻作农业起源的过程可以看出,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赵志军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一脉相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彭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贾湖文化时期,先民以采集渔猎为主、水稻种植为辅。 B.田螺山文化时的先民大量食用野生植物
6、,是因为稻谷产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存需求。 C.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很高,因而有富余的劳动力去修建良渚古城。 D.良渚文化时期,人口大幅增长,使稻作农业取代采集渔猎成为社会经济主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概述,然后对稻作农业从起源到形成的演变过程逐一论述,脉络清晰。 B.文章语言准确,如“一定数量的水稻遗存”“数量惊人的水稻遗存”各臻其妙。 C.文章以稻作农业的起源为角度论述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体现了独特的视角。 D.文章多处运用例证法,以相关遗址的考古发现来佐证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7、我国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骤然性变革,而是渐变性的,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 B.彭头山等文化标志着我国稻作农业社会的起源,而良渚文化则标志着我国稻作农业社会的正式形成。 C.河姆渡文化处在稻作农业形成时期,相比于稻谷,野生植物依然是先民更为重要的食物资源。 D.如果没有稻作农业的发源就没有中华古代文明,稻作农业对中华古代文明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
8、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偌大的屋顶平台没有闲置,
9、而是安装了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走进位于浙江温州的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能看到不少这样的科技应用新场景,让人近距离感受工业与能源互联网领域绿色转型的创新成果。这套建设在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量近40万千瓦时,预计每年能给园区省下27万多元电费。 在浙江,日照时数等能源资源并没有太大优势,部分企业率先探索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多能互补以及户用光伏、综合能源服务等模式。像正泰集团在乐清海涂上建起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每年能发电1.8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万吨,还能在光伏板下、盐碱地里成功引种“海水稻”,试种茭白、莲藕等农产品。有业内人士感叹,在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下,新能源正带来各种意
10、想不到的变化。 如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这既是巨大考验,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非常重要。 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需进一步激活企业主体的内生动力。企业贴近市场,对市场需求的感知更灵敏。2021年7月在浙江温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业界关注的热词。已有越来越多企业在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等过程中,找到商机,尝到甜头。温州近年来通过“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产业数字化提升等行动,让制造业变得更“智慧”,在
11、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 (摘编自江南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材料三: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始对碳排放定价,以欧盟为例,其碳排放成本已经达到30欧元吨二氧化碳。欧盟即将出台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差价税。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人们共识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业体系建立在高强度的碳排放之上,即将面临碳关税壁垒,“中国制造”若不实现零碳转型,贸易出口将为此付出巨大成本并失去竞争力。 碳中和发展战略将创造出新的市场。我国在新能源这一朝阳产业中已迸发出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太阳能、风电、储能所需组件因“中国制造”,其成本呈现指数级下
12、降趋势,新兴市场蓄势待发。同时,威胁能源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开采运输成本上升等问题正使化石能源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碳中和发展是一场能源革命、产业变革,其中涉及新能源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建筑、智能电网、智慧交通等一系列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测算,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时,全社会预计将向零碳产业投资8.5万亿元,其中将有大量资金用于科技创新研发;而这些投资预计将拉动14万亿产值、创造10.9万亿GDP,为零碳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巨大的潜能。 (摘编自朱晓明抓住碳中和发展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现碳
13、达峰、碳中和需要从大局出发,全面考虑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B2011-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明显;2019年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趋缓,这说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已进入瓶颈期。 C2011-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却逐年上升,2020年突破了100万亿元,这说明减排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 D2011-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化,煤炭消费占比下降明显:2011年煤炭消费占比超过了70,而2020年则下降为56.8。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4、浙江一些企业克服了日照时数等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探索农光互补等多种模式,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B.温州的实践证明,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生产方式向节能减碳转型。 C.碳中和发展引发的能源革命,使化石能源已经完全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而随之兴起的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将会蓬勃发展。 D.我国在国家层面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欧盟等经济体对碳排放进行定价调控,各国对碳排放目标各异,处理方式也不同。 6实现碳中和对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将
15、军远行 徐贵祥 警卫营二连连长马直这几天一直琢磨一件事情,跑的决心是不会动摇了,问题是怎么个跑法,跑到哪里去,是向解放军投降还是回家种地,是带枪投诚还是带人投诚还没想明白,就接到了廖峰军长的“美差”:让他护卫李秉章副军长到三十里铺寻找一七九师。 警卫营官兵都知道,李乘章副军长是抗战名将,是当年沧浪关战役东线敢死团团长,他最传奇的是太行山黄虎岭战斗,当时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投降,但是湛德州鬼子声称没有接到命令,拒不投降。李副军长指挥一七九师以及警卫营对敌进行包抄,战斗打到白热化,李副军长亲率一个团从敌后攀岩穿插,同火速赶来的八路军协同作战,将鬼子的援军包围在不到三公里远的桃花峡谷,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
16、,全歼日军近八千人。 那个时候,部队士气多高啊,可是,鬼子投降了,如今是和解放军作战,部队已不像部队了。 第二天麻麻亮,马直带人向李副军长副官曹强报到。曹强见马直身后只有三十多号人,皱起眉头问,怎么就这么点人?你这个破队伍,靠什么保护李副军长?楚参谋长跟我讲,警卫营二连最有战斗力,连长马直脑子好使,没想到就这三十几个叫花子,怎么保护好长官啊? 正说着话,李副军长从帐篷里走出来,看看马直和身后的兵,看看帐篷外面的两匹瘦马,走到马直身边,摸摸他后背,掂掂他背包,然后指着背包旁边的干粮袋问,这是什么? 马直大声回答,报告长官,是豆饼,我们的粮食。 李副军长说,哦,豆饼,很好。 他又走到一个瘦小的士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