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八次考试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3625358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1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八次考试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八次考试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 河北省 省级 联测 第八 考试 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 复习
    资源描述:

    1、2022届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八次考试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省级联测2021-2022第八次考试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跨越古今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载誉而归,其自上线以来深获好评。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

    2、了纪录片中国自成一系的美学风格-在世界级的视听语言与当代技术的实践中,呈现出一派纯正的中式美学,充满了留白之美。 “留白”一词原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以留白突出空间主体,予人以无限遐想之地。“留白”式的审美承载了中国千年文化底蕴,也让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对“美”的追寻上,找到一片可以扎根的沃土,绽放出一抹文化的亮色。 与以往大众熟知的历史类纪录片不同,节目拒绝了“历史流水账”的纪录方式,舍弃系统连贯的线性叙事,只聚焦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通过再现这些名人的选择和高光瞬间来映照历史的流变。这种在历史切口的选择中无限留白的

    3、手法,显然使这部纪录片充满了艺术性。如元朝初年,喧闹的“市井舞台中央,一出好戏正在上演。戏曲作家关汉卿,以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及戏剧创作,折射朝代交替中读书人的困境与悲悯,揭露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不说一物却道尽万物。在节目中,这样独特的切入视角还有很多-在宋徽宗赵信的带领下走向繁荣的宋朝美学,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的风云变幻纪录片以标志性事件和人物,说思想,说细节,说趣味,让观众可以从具体的某个历史场景中纵观时代洪流,思民族兴衰,串联起那些埋藏在历史中的动人片段。 该片解说词也极尽点到为止的无言之美。譬如,两位伟大诗人的盛世相遇,它仅用一句话就完成解读:“在洛阳,杜甫终于见到了偶像李白。”而

    4、给后世留下瘦金体、青花瓷等无尽艺术瑰宝的宋徽宗,它也只是这样概括他的艺术天赋:“赵佶对于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受力。”在这些历经打磨的文字里,它们都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与此同时,在音效的处理上,节目也坚持以少胜多的原则。安史之乱中的刀剑马蹄声,汴梁夜市的喧闹及乐声,特定场景才会出现的声音,在这些关键时刻加深了观众的沉浸感,让大家在观看中能拥有一份身在其中的真实体验。 留白中生万千景,无画处皆是妙境。可以说,节目画面构建及表达上所遵循的中式美学,让不少观众在观看之后大呼高级。当中式留白、极致写意配合着超宽画幅的呈现,让画面更显诗韵大气,也使观众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鲜活。在片中,渴望建功立业的杜

    5、甫,在弄权者的暗箱操纵中惨败,纪录片仅用空旷的院落一角,一张桌、几坛酒、几组远近切换的镜头,便将杜甫孤郁悲悯的内心世界完美呈现。虚实穿插,以无胜有。这种有余韵、有留白的呈现方式和写意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观众全情投入。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以中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打通了国际文化的交流壁垒。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属于中国的历史影像,让观众在影像中探寻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找到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密码,是他们出发时的方向。 (摘编自湖南卫视极致国风表达(中国)第二季现纯正中国美学) 材料二: 中国第二季以思想和制度为主线,在内容选取和主题表达上,更加关注家国情怀、民本思想和文化积淀。从人这一“核心”出发

    6、,中国第二季重在书写人的命运沉浮、价值追求、审美意趣和历史痕迹,并借此刷新叙事手法,走向丰富、多元。 有时代双子星的奇妙交错。中国诗歌史上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李白与杜甫,成为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缩影。第一集以天才诗人李白切入,展示他放荡性格与惊人天赋,由此展示盛唐海纳百川、胸怀广阔的王朝个性。而杜甫把传统文人的理想抱负与国运涨落进行勾连,让节目有了微观个体生命的温度,也有俯视历史走向的视野。 有人物与历史的“对比”,还有命运与时代的“互文”。赵宋一朝,不乏黄袍加身的戏剧、文化蓬勃的自信,但节目唯独选择了宋徽宗赵信-他是“靖康之变”的亡国之君,却也是造诣高超的艺术大家,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你中有我、我

    7、中有你。通过宋徽宗,节目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独特观点。 解说也是点睛之笔,不徐不疾的讲述方式恬淡沉静,“灵魂旁白”给予观众沉漫式的体验和启发式的思考,以历史旁观者的视角用声音牵引更多当代人走进中国历史。讲述人周涛的解读深情饱满,表达深沉厚重历史的同时,兼具细腻婉约的声线让纪录片更有温度;另一位讲述人何灵的声音浑厚亲切,充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节目里我们还能看到更多新的视角,比如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碰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科技融入儒学,在中土大地播撒科技之光;郑和下西洋,这一远超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壮举,重温中央王朝对海洋的好奇目光。这些中西方交流和碰撞的历史往事,借助客观、冷静的讲述,十分有利于海

    8、外传播,吸引更多外国观众。 以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来时路,以现代人的思维审视大历史,中国第二季所呈现的既有文化、思想、制度等无形的内容,也有器物、服饰、交通等可见的事物。正如评论指出,一部好的纪录片可以唤醒观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国家形象的一次影像建构。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这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 1下列对中国第二季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第二季抛弃线性叙事,删繁就简,选取了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充满留白之美。 B.中国第二季不落窠白,以当代技术呈现声画交融的观影效果,令观众们身临其境,沉浸感强。 C.中国第二季采用多元的叙事手法

    9、,更好地讲述了跨越千年的历史,展现了宏大的家国情怀。 D.中国第二季以影像建构国家形象,真实全面地再现历史,提升了文化自信,传达了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第二季不仅呈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关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碰撞,目的是展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B.中国第二季选择宋徽宗赵佶,既因他有带领宋朝美学走向繁荣的自信,又因他的悲剧命运有展现历史兴衰的独特性。 C.历史纪录片的解说词应该少而精,以概括性描述为主,并配以解说人或深情或浑厚的嗓音,引领观众走进中国历史。 D.材料一侧重从艺术手法角度介绍,材料二侧重从内容选取和主题表达介绍,两者互为补充,便于读者了解

    10、中国第二季。 3下面各项作品中,不能体现“留白之美”的一项是(3分) A.京剧曲目霸王别姬中,演员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周表示日行千里。 B.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音乐的停顿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C.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一翁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 D.兰亭集序中精心布局字形笔画,笔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处也措置得宜,疏密有致。 4作为一则文艺评论,材料一是怎样逐步深入地介绍中国第二季的?(4分) 5假如要为“中国第二季”参加历史类纪录片展映写推介词,请结合材料写出内容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11、的文字,完成69题。 忆佩弦先生 冯契 读其文,想见其人,在中学里的时候,总以为朱先生是个翩翩佳公子,风华清靡,一如“荷塘月色”。后来进了清华,在迎新会上,有同学远远指给我看一个身材矮小,连走路的姿势都活像日本人的教授,说:“那就是朱自清先生!”这使我非常失望。 我平时和朱先生根本没有接近的机会。但当时他住在清华园的东北角上,门前有个土山,长满绿草。我晚饭后,爱到那边散步。有一次,我经过他门前,见他挺在躺椅上,凸起腹,驾起腿,好像还歪着嘴巴别着牙齿。十足的中年人的神态,我低头避开他的视线,却不想忽然听得他在叫我了。他怎么认识我?而当我走近去时,他却又夸奖了我一句:“听说你的白话文写得很不错!”

    12、白话文!他为什么不说文章,而要说白话文呢?我满心不快。 不过此后路上碰见,就免不了要笑笑,点点头了。“一二九”之后数月,宋哲元派大兵抄检清华园。很有几个榜上挂名的同学,躲在朱先生家里,得免于难。而且听说非常优待,夜里请同学睡沙发,早晨又是每人一个荷包蛋。这使我对他开始有了好感,虽然接近的机会还是不多。 一直到昆明,一直到一九四一年夏天,清华文科研究所成立,我才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跟朱先生在一起生活。 研究所的教授和同学,合组一个伙食团。雇了个乡下人做饭,是个可爱的戆徒。人是忠诚极了,饭烧糊,菜没煮熟,也不忍责备他。有次异想天开,去田里捉了许多蚂蚱,炸了捧到饭桌上来孝敬大家。弄得每个人摇头,他还笑

    13、嘻嘻地直说:“滋味好呐好!”而忽然谣传“有吏夜捉人”,我们这位戆徒就马上逾墙而走,常常数天甚至半个月不回来。于是一早起来,一群秀才手忙脚乱地生火.淘米,挑水,赶街子终至于整个研究所翻身,弄得每个人垂头丧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吃点这样的苦,算不了什么。但是一个有病而又长期过惯家庭生活像朱先生这样的中年人,怎么受得了呢?然而,他在我们当中,是最不发怨言的一个。 到过后方的人,都知道“公米”的味道。那是需要一个如鸡肫一般的胃来消化的。朱先生平时跟大家吃公米,只有当胃病发作的时候,才吃烤面包。那面包是用又黑又粗的配给面粉,自己在火油箱里烘成的。论滋味,并不比公米强,不过比较容易消化罢了。他瘦得厉害,“

    14、骨瘦如柴”不足以形容他。我从前见过的那种“凸起腹,挺在躺椅上”的神态,不用说,是再也没有了。为了营养.他每天早晨添个鸡蛋。这是早餐桌上常谈的话题之一:打碎煮好呢,带壳煮好?煮三分钟好,煮五分钟好呢?但后来鸡蛋涨得厉害,这一点小小的滋补品,似乎也裁去了。 过着这样的生活,大家在一个大房子里,在丛书、类书、经解、注疏的围困之中,做着“抱残守缺”的工作。朱先生私人有几架书,也摆在研究所里。他的桌子后面,竖着一个同图书馆的目录柜似的旧柜子,一二十小抽屉里塞满卡片。内容如何,不得详知。只知道他写文章时,总要去查一查。有时拿出一两张来,远远瞥见,卡片上是蚂蚁一般的小字。我心里奇怪,要写满这么多卡片,得花多

    15、少时间啊?朱先生治学之严谨,于此可见一斑。 那时闻先生正在考证伏羲是葫芦,女娲是个瓜;朱先生大概已开始写“诗话”。闻先生写文章,喜欢在落笔之前,先说出口来;衔着烟斗,喊:“佩弦,我有个很好的idea”于是接着总是一场热烈的讨论。朱先生的习惯不同,他默默无声就脱了稿,捧着稿子交到闻先生面前,谦逊地说:“一多,请你看看,看有问题没有?”似乎只有一次例外。一天晚上,他握着笔,忽然抬头对大家说:“我觉得王静安的无我之境很难说。”为这问题,讨论很长久。我以一个门外汉的资格,也说了一点意见,大意是“无我即忘我”。还记得那次讨论,是以朱先生的谦逊的话语作结的,他说:“这样的讨论很有意思,我受益不浅。” 朱先

    16、生的生活很有规则。早晨总是他第一个起床,我爱睡懒觉,他到底几点钟起来,始终弄不清楚。只知道他洗漱之后,总要到大门外的晒谷场上跑两圈,练几节健身操。在乡下人看来,这是很有趣的。所以起初,常有些女人和孩子,远远地立定了看他,议论他。晚饭后,照例是一道在田野间散步,或者聚在晒谷场上聊天。聊些什么,多已忘记。只记得有次谈起清朝的汉学大师,数他们的年纪,一个个活到七八十岁。闻先生就说:“做汉学家可以长寿。”朱先生说:“是因为他们长寿,才做得到汉学大师。我身体坏,不敢存这妄想。你却行。”闻先生就笑起来:“能不能做大师,不敢说。活七八十岁,我绝对有把握。”言犹在耳,说有把握的竟遭毒手;自知身体坏的,到底也接

    17、着给穷困之手扼死了! 朱先生著作俱在,平日的言论印在青年们的脑子里,也决不会磨灭,他对于民主与文学的功绩,尽人皆知,用不着我多说。草此短文,记琐事数则,驻笔低眉,倍觉黯然。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掩护学生,照顾他们的起居,表现出一颗仁爱之心;整理知识卡片,以供写作参考,表现出其严谨认真。 B.朱自清不认同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这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作者也大胆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C.初识时描写朱自清的悠闲自得,这与后文他因病而“骨瘦如柴”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作者的痛心惋惜。 D.文章追忆了朱自清的几件琐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

    18、写,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怀念之情。 7下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吏夜捉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文中借用此句是为了写出“戆徒”轻信谣言的憨厚可爱,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喜爱。 B.“抱残守缺”一般比喻保守不知改进,文中是指作者等人进行的古籍研究工作,作者以此含蓄地表达了对枯燥工作的不满。 C.伏羲和女娲都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伏羲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D.“说有把握的竟遭毒手”饱含作者的悲愤之情,所指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做最后一次讲演后被特务暗杀的事件。 8文本中作者在与朱先生的交往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19、(4分) 9这是一篇深情回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回忆的内容琐碎,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帝【注】常愤广明以来中国日蹙,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恢复旧疆者,帝善之,纳其言。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以渐成之。 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

    20、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夫进贤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荫诚信,所以结其心也;赏功罚罪,所以尽其力也;去奢节用,所以丰其财也;时使薄敛,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初,帝在澶州,张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

    21、,丙寅朔,教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钢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注】帝,后周世宗柴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

    22、览焉 B.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C.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D.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B.东作,古代指秋收生产,泛指农事。有时也用以指秋季作物。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文中指盐铁、户部、度支。 D.,农历每月初一。古人以表示月亮盈亏

    23、的“晦朔弦望”等对应日期制定农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周世宗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在有人献上恢复旧有疆域的建议时,他欣然采纳。 B.王朴分析国家分裂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治理方法,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收揽人才。 C.世宗对张美量才为用,但因张美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对待。 D.为推进官府铸钱改革,后周世宗下令收缴民间的铜器、佛像,并制定了严厉的刑罚制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2)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 14司马光由后周世宗的哪些事例对他做出了

    24、“仁”“明”的评价?(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注 白居易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注】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自叙攻读和及第的经历,借“十年”和“一上”的对比表达感情。 B.“擢第”一联表达了诗人不看重功名利禄,更看重家乡父老的情谊。 C.“时辈”句呼应题目中的“诸同年”,“送我”句交代“留别”的原因。 D.“轩

    25、车”一联写离歌声中乘车出发时的情景,视听结合,富于动感。 16“及第”和“留别”让本诗呈现了两种看似矛盾的感情,诗人是怎样处理这两种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实写眼前景色转到回忆感慨历史的过渡性句子是“ ,”。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与礼记所描述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类似的场景是 “,”。 (3)终身学习,是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径,古人深明其理。请写出两句古诗文中表述学习方法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

    26、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犁铧翻开沉睡的泥土、种子播入希望的田野-大江南北依次进入春耕时节。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底线,是民族复兴的砝码;粮食,是安民之本,是稳市之要,是备荒之策,是恤农之法;粮食,是应变局、开新局、稳大局的底气,更是全球博弈的杠杆!站在“十八连丰”的新起点,中国始终怀着这样的清醒;越是连年半稔,越要;越是身处顺境,越要“”。中国只有全球不到9的耕地,气候的复杂多变,土壤类型的错综不一,但中国让瘠土变成了沃野,让荒原吐出了新绿,圆了世代农人的“温饱梦”“致富梦”! 雨水已过,那春,唱着跳着排闼而来。新绿正拂过塞北江南,新的希望正悄然,新的丰收正在生根发芽,朋友

    27、,且潜心耕耘吧!只要在春天里酒下汗水,就会岁稔年丰,仓廪可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防微杜渐无时思有时孜孜以求萌发 B.居安思危无时思有时梦寐以求萌动 C.防微杜渐有日思无日孜孜以求萌动 D.居安思危有日思无日梦寐以求萌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只有不到全球9的耕地,气候复杂多变,土壤类型错综不一 B中国只有不到全球9的耕地,复杂多变的气候,错综不一的土壤类型 C中国只有全球不到9的耕地,气候复杂多变,土壤类型错综不一 D中国只有全球不到9的耕地,复杂多变的气候,错综不一的土壤类型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28、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下列各项中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段运用两种修辞手法,阐述了粮食的重要性和保障粮食生产的方法。 B.文段从复句到分句再到短语都运用了排比,紧扣“粮食”这一话题,层层铺开。 C.“压舱石”“底线”“砝码”“底气”“杠杆”等喻体使对粮食特征的阐述真实可感。 D.排比让文段内容集中,气势充沛,节奏鲜明,将抽象的说理具体化,形象生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生活中,有很多蔬菜适合生吃,不仅味道好,。生吃蔬菜最突出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蔬菜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蔬莱中的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挥发油可以提高身体中免疫细胞

    29、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抵抗力。人们还利用生吃蔬菜的健康益处设计出了“生食疗法”。实践证明,“生食疗法”对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病症均有疗效。 尽管生吃蔬莱有很多好处,比如,土豆、芋头、山药等富含淀粉的蔬菜必须烹制,否则其中的淀粉粒无法破裂,人体不能消化。再如,扁豆含有大量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必须煮熟煮透,防止中毒。另外,生吃蔬菜过多,而熟吃则可以软化蔬菜纤维,对那些肠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更有益。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用因果关系的句子,为上述材料写一个结论句。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

    30、过6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对抗”是对立起来相持不下,甚至会有剧烈的外部冲突。 “对话”指两方或几方之间接触、商量或谈判,以期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当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社会变迁、新旧选代、思潮涌动、文化碰撞、竞争加速、利益纷争的时代。小到家庭成员间的摩擦,再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文化观念、处事方式、自身利益的分歧;大到国与国间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争端,采取“对抗”还是“对话”的方式既根基于需求,更彰显智慧。 以上材料对你有哪些启发?请结合你的理解和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对抗与对话”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31、,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省级联测2021-2022第八次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材料分析现代文阅读I选取的是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的相关内容,介绍了节目的艺术性、历史性和现实性。该节目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为严谨的纪录片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观众以历史的宽阔视角思考当下,感悟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中国精神”。本材料的命题设置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提升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1D解析:D项,由原文“让观众可以从具体的某个历史场景中纵观时代洪流”可知,不能说是“真实全面地再现”。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2D解析:A项,由

    32、材料二第五段可知,目的是有利于海外传播,吸引更多外国观众。B项,综合材料一第三段和材料二第三段关于宋徽宗的信息可知,“有带领宋朝美学走向繁荣的自信”无中生有。C项,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纪录片解说词都应该“少而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合理推断的能力。 3A解析:由材料一中所介绍的中国第二季的相关情况可知,A项不能体现留白之美。这是一种虚拟化表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4答案:首先从中国第二季引发关注这一现象入手,指出该节目具有留白之美。然后从文艺理论角度介绍留白的内涵,点明留白艺术对中国第二季的重要性。接着从“切入角度”“解说词及音效”“画面呈现

    33、”三个层面展现留白之美,阐述留白艺术在节目中的运用及效果。最后指出中国第二季中式审美的影响和意义。(每点1分,四点满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的能力。 5答案:在画面构建上采用写意手法,虚实穿插,使观众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鲜活。解说词言简意赅,音效恰到好处,讲述方式给予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和启发式的思考。叙事手段巧妙,以思想和制度为主线,选取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的人和事讲述历史。具有世界视角,在立足中国历史的同时,关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现实意义鲜明,通过讲述历史,关注当下,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观点并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材料分析现代文阅读II节选自冯契的记人散文忆佩弦先生。冯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早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八次考试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53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