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3625034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6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 优质课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资源描述:

    1、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语言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鉴赏音乐描写,实现与诗中人物的情感沟通 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题: 1读“序”,然后请概括:诗人因何事有感而写琵琶行? 2读第四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

    2、分别概括诗人“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3读第一段,了解诗人此时的心情。若琵琶女弹奏的是江南小调,对诗人能否有同样的吸引力?为何? 4读第三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概括琵琶女“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5读第二段,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揣摩一下琵琶女为何会独自一人在舟中弹奏?当她听到有人询问并邀她出来演奏时,为何会“欲语迟”?为何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内心在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

    3、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故事开场 你们发挥想象力,想像一个当红的诗人(作曲家)遇上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歌女会是怎样的?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的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听到一曲动听的琵琶曲,结识一位昔日红极一时的歌星琵琶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答案就在这首琵琶行里面,我们今天就一

    4、起来揭开谜底。 导入二:(第二或第三节上课导入) 取自中华好诗词第一季总结赛中国学大师范增问及六位进入决赛选手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那么请问“少小离家老二回”,打琵琶行里面一句 答案:老大嫁作商人妇 二、基本介绍 1、作者生平,尤重作者被贬的原因 “江山代有才人出”,杜甫死后两年,772年,白居易出生了,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平易,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

    5、儿能唱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

    6、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一个满怀爱国为国之心的白居易却是如此轻易地被人赶下台,他的心一下子就落空了。 好官:为官四十年,不敛财,几度受穷,努力像杜甫看齐,同时享有官员的标准白居易和元稹同为同科进士,才高、自负、名气大。与崔莺莺的故事(把贵族少女给吸引住) 畜妓:元白居易本身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从小就耳闻目染了被俾女侍候的乐趣。在他官居翰林学士的时候,自然在家里储起酒妓来。白居易最宠爱的酒妓当属樊素与小蛮二位了。乐天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然有朝云、春娘美若天仙香袖缠身,家里来客设宴最好的服务

    7、亦是酒妓作陪。“的数个搽粉虞侯,欲出来柢应也”。但他还是不满足,竟然拿前辈开涮:“吾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白居易有春风得意时酒与酒妓之间可为琼浆美人,信手艳福。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虽然一度消沉得“不分气从歌里发,无名心向酒边生”。可在月星明朗的夜晚,聚友豪饮消愁于九江之上,旧习难改,还是清了一位酒妓作陪。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酒、诗人与酒妓的结合竟然留下了咏诵千年的琵琶行。 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漂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2、文体介绍 文体基础知识“行” 琵琶行原作

    8、琵琶引。白居易还有作品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关于“歌行”,明代徐师曾诗体明辨曰:“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明朝胡震亨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恬(tin)谪(zh)思(s)霓裳(chng)六幺(yo)嘈嘈(co)间(jin)关虾(h)蟆(m)名属(zh)教坊(fn

    9、g)绡(xio)钿(din)篦(b)呕(u)哑(y)嘲(zho)哳(zh) 预习检查(PPT) 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四、讲析小序 1、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

    10、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写,作。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琵琶女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

    11、: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先有情绪在,琵琶女的相遇只是一个导火索) 五、分析鉴赏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A“浔阳江头夜送客”,这七个字好在哪里? 参考:“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

    12、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B作者选取了秋天哪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作用是什么? 参考: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如同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样,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人以真切感,可谓“境界全出”。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

    13、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六、作业:背诵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赏析诗歌第2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

    14、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 明确:前者的解释与语境不合。诗人暗问弹者谁说明他并不知道弹琵琶的是歌妓,所以不存在顾虑自己为官的身份问题,后来知道是歌妓,诗人也没有因自己的身份顾虑什么,相反,对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把暗解释为轻声准确生动,因为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2、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一般的都认为是表现了她的

    15、羞涩,你以为如何? 明确: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3、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 明确: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在沦落天涯的不

    16、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一下。 明确:前8句中主要写了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14句集中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最后两句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弹奏的效果。 5、反复诵读这24

    17、句,你能否感受到诗人在描绘琵琶声乐时是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吗? 明确:注意诗人表达感受的语句,可知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描绘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概括地总写一笔,依然扣住情字,弦弦声声似诉说尽,充分显示出乐曲的表现力,乐声是如此哀怨低沉。一开始就把琵琶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神态? 明确:这两句既传神地写出了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挥洒自如的风度,又表现了她沉稳端庄的性情,还写出了她精湛娴熟的技巧,诗句

    18、凝炼而含义广博。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灵、性情的表现,而知音者的聆听叹赏表现他对乐声的深刻感知和透彻理解,也反映了聆听者的感情、心灵、性格和艺术修养。 7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呢? 明确: 第一,是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做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模拟琵琶这种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真是再恰切不过了

    19、。人们常以珠圆玉润形容歌声的婉转,“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珠玉,也给人以圆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小拓展: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找出这八个比喻句。它们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参考: A明喻: a大弦嘈嘈如急雨b小弦切切如私语c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急骤细轻委婉强音收束 B暗喻: a大珠小珠落玉盘b间关莺语花底滑c幽咽泉流冰下难d冰泉冷涩弦凝绝e银瓶乍破水浆迸f铁骑突出刀枪鸣 轻脆圆润宛转流利阻塞不畅低沉停滞突然爆发激越雄壮 比喻特征变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骤急促舒缓 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微委婉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轻快时断时续暂歇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阻

    20、塞压抑 冰泉冷涩弦凝绝清冷凝滞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奔涌爆发高昂 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短促急骤戛然而止 第二,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像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显然比单纯客观地描写声音,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

    21、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 还可以从正面烘托、侧面烘托、拟声词、叠词和联绵词等方面解析 8、请学生归纳乐声旋律的变化情况。 明确:乐声由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雄壮激越-强音收束。从这个变化中,我们再结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绪的起伏变化,似乎听到了她在诉说不幸的平生和心中无限的幽愁暗恨。 9、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这两句作用如何? 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

    22、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10、试比较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与明湖居听书对王小玉歌声的描写。 明确:二者都用比喻手法来描绘音乐,各有特色:琵琶行主要是以声喻声,用人们熟悉的声音作比,把琵琶的乐声旋律描绘得变化多彩多姿,淋漓尽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明

    23、湖居听书主要是以形喻声,把登泰山的体验移到对高亢唱腔的欣赏上,使人领略唱腔一叠高似一叠,每叠唱腔都有与众不同的新奇境界。写唱腔的陡然低落,用一条飞蛇游走于崇山峻岭之间来作比,给人印象深刻。二者都写了听后的感触。不过琵琶行写得凝炼、含蓄、更耐人回味;而明湖居听书则把自己的感受全盘托出,缺少琵琶行那动人的神韵。二者在描写音乐时都用了烘托手法。琵琶行的高明这处是融情于景,景中生情,创造了深邃的诗的意境。例如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苍凉幽寂的氛围,一扫琵琶的急响繁音,令人转眼之间回到了现实世界:还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还是那别时茫茫江浸月 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中天,把月的清辉洒向人间,令

    24、人有所思,有所待。此刻,诗人也许在痛惜自己在孤独中度过良辰美景,思念着亲人,慨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许会想到秋月春风等闲度的过去,想到绕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为自己的沦落天涯悲伤不已明湖居听书侧面烘托较为直白、缺乏那种诗的意蕴和情味。 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中和答案:相同点:描写的过程基本相同(起始-舒徐流畅;发展-起伏跌宕;间歇-悄无声息;高潮-激烈高亢;结束-戛然而止)。写声时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都运用了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两者的不同点: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的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为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而无弦之音。 二、赏析诗

    25、歌第3段。 1、学生朗读第3段,教师提示下面的词句。 第一部:第一班。 秋月春风:比喻宝贵的青春。 弟走从军阿姨死:弟,指琵琶女在教坊中的气类相似的诸姊妹。所谓从军就是指这些歌妓们都被征到军队中服劳役。阿姨,指琵琶女的养母。 鞍马稀:借代,指客人少了。 2、从琵琶女自叙身世来看,她前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明确:这一段写琵琶女倾诉悲苦凄凉的身世,可以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到秋月春风等闲度,写她自述青春年少时色艺超辟,红极一时的歌女生涯。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是写琵琶女弹完一曲后的神态和动作。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介绍自己的籍贯、住处。接下去四

    26、句说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一个善才服,一个秋娘妒就从别人的眼中侧面写出了她的色艺出众,用笔精炼。五陵两句也是侧面描写她当时红极一时的盛况。而钿头两句则是正面描写她欢乐豪华的歌妓生涯。正面描写抓住了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红歌女,在五陵年少这些纨袴子弟的簇围下,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概括叙述了追欢逐乐的逝水流年,也是一个过渡,过渡到第二层叙述自己悲惨凄凉的遭遇和处境。秋月春风在这里借指宝贵的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刻。 第二层七句,主要写琵琶女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凄凉的处境。导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原因除了暮去朝来颜色故之外,还有一层就是弟走从军

    27、阿姨死,其中颜色故是主要原因。从前面描述琵琶女弹奏的技艺来看,并没有因年长而衰败,而是依然精妙绝伦。然而那些豪门子弟都不来光顾了,这说明什么?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原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并不是真的欣赏她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一旦年长色衰,门前必然是冷落鞍马稀了。 3、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是描写景物的,这一句蕴含了什么情? 明确:这一句是前面通过对比叙述身世遭遇之后的抒情。过去是那么的欢乐奢华,名噪京师,而今围绕着自己这一叶孤舟的却是清冷的月光,带着寒意的江水。诗人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内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催人泪下

    28、。这种渲染烘托意境的手法十分高明。它通过对比、反衬,有力地表现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用琵琶女的年轻貌美反衬她的年长色衰;用门庭冷落反衬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反衬今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反衬醒后孤寂感伤的情怀,从而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4、有人指责说琵琶女是个留恋灯红酒绿、奢靡生活的风尘女子,不值得同情;还有人认为她宁愿为娼而不愿为人妻,和丈夫离别一个月就耐不住寂寞,没有什么值得怜悯的,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琵琶女的追述欢乐、奢华的歌妓生涯,不是留恋已逝去的岁月。从今与昔的强烈对比中,从切身的体验中,她认识到,当年那些慷慨

    29、抛掷缠头的纨袴阔少们,全是一些不懂音乐,不懂艺术,更不懂感情的花花公子。他们只不过是欣赏她的色相,当成玩物,致使她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琵琶女的回忆充满着苦涩。琵琶女嫁作商人妇没有摆脱被当作玩物的命运,况且商人重利轻别,在这荒江月夜之下,琵琶女孤苦无依,独守空船,回首往事,不胜悲哀。 三、作业 背诵第二段。 第3课时 一、赏析诗歌第4、5两段。 1、请学生朗读第4、5两段。 2、第4段可分为几层?归纳层意。 明确:可分三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感慨。第二层中间十二句,写诗人自述谪居的郁闷心情。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诗人听后的感受,愿为她的再次演奏写琵琶行一诗。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30、唧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听琵琶声叹息是因为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技艺打动了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是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以后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诗人想到了自己,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产生感情共鸣的思想基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进而自叙了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心情,交代了产生感慨的原因是由于彼此有着共同的遭遇。 4、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 明确: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

    31、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5、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 明确:因为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托的需要。 6、分析第5段。 明确: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诗人的一片盛情与悲怀深深打动了琵琶女,她既同情诗人的不幸遭遇,又感激诗人的知遇之恩,这复杂的情感共鸣化作了不似前声的凄凄之音致使满座重闻皆掩泣。尽管凄凄不似向

    32、前声,但诗人并没有展开笔墨描绘这凄凄之声,而是以一句高度的概括写出了重弹的特点,语言精炼,笔墨经济得当。写重弹的效果,也一改前面借景抒情的笔法,而为直接写听者的反响,满座重闻皆掩泣,使悲剧气氛更为浓烈。简约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余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最后两句以设问收束全诗,从侧面表现自己重闻琵琶之后的强烈感受,哀怨之情令人潸然泪下。这两句紧扣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句,使全诗的主题表达,在感情的层次上得到了升华。 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可以从哪些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是答题要点: (1)故事情节,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

    33、,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 (2)音乐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后来的“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乐律而变。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两段,先是“自选曲目”霓裳六幺,后是“规定曲目”,

    34、即专门应诗人之请弹奏的乐曲。可以说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假如没有这一媒介,也就不会有这一沦落天涯叹知音的故事了,更不会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这首诗是“以江月为文澜”,确实很有见地。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全诗共有四处景物描写:第一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是烘托秋风瑟瑟的悲凉气氛,

    35、表现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第二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将浸月。这是通过江水茫茫,月沉荒江的景物描写,抒发诗人离别时的悲凉情怀。第三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是用悄无言和江心沉月的景物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反衬主客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第四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是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表达琵琶女孤独寂寞的心情。 (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

    36、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三、小结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这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以至“胡儿能唱琵琶篇”。这首诗的叙事特色、音乐描写等艺术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以下是两首描写音乐的唐诗,请任选一首进行赏析。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50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