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导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3624972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6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导学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短诗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 统一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导学案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一、学习月夜 1认识作者。 作者,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答案:沈尹默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答案: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答案: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

    2、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二、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1了解作者。 作者,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

    3、名诗篇。 萧红,现代女性作家。1935年发表成名作,晚期的主要作品有。 答案:戴望舒生死场呼兰河传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答案:“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答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答案:“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

    4、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答案:“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当堂测试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步十里松原 郭沬若 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 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 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 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注中无数的古松, 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

    5、战栗。 注: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海湾畔。 1.“海已安眠了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请试着描述那博多海湾的静谧夜色。 2.“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画古松? 3.“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仔细体会这两句,想一想其中蕴藏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答案:1.博多海湾一片寂静,没有潮音,星光灿烂,远处幽暗的海面上有粼粼的波光闪烁。 2.“高擎”一词用拟人的手法描画出古松虬劲挺拔的姿态,“手儿”一词用比喻的手法描画出古松枝叶繁茂的样子。“沉默

    6、”“赞美”则是以自己的心理感受赋予自然景物沉静赤诚的美好人格。 3.作者赞美了天宇的伟岸和雄奇,赞颂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7、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4这首诗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 _ 5“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中“这一角”“那一角”分别指哪个地方? _ 7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答案:4想像、联想、暗示、对比、烘托等。2“这一角”是指已经沦陷的香港;“那一角”是指国民党统治区。3后半部分感情

    8、激越,蕴含着深沉的挚爱,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由衷的向往与热烈的礼赞。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一、学习断章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答案: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答案: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

    9、,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答案: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

    10、那样的联系。 二、学习风雨吟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答案:“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

    11、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答案: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12、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三、学习统一 1认识作者。 聂鲁达(19O4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

    13、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2.朗读诗歌,深入探究。 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交流点拨】在诗人眼里统一就是简单,简单也就是统一,繁多只是迷人眼睛的现象。要透过现象看见本质。 四、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答案: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观念上:

    14、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当堂测试 一、赵钱孙李四个同学读了下面这首诗后各自发表了看法,你赞同谁的?反对谁的?请说说理由? 坚壁 田间 狗强盗,来,我告诉你: 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 “枪,弹药,统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年6月作 注:“坚壁清野”是抗战时期,我军民对付日军“三光”政策的方法之一。指把粮食、枪弹等埋藏起来,不让敌人得到。 赵:开头直呼“狗强盗”,三个字把“我”烈火般的愤怒和仇恨倾泄无遗。 钱:“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这个设问表示“我”已把敌人看透了,突出了“我”的自信,敌人的气急败坏。 孙:“来,我告诉你”几

    15、句,是“我”面对敌人搜查时的嘲弄斥责之词,也是全民抗战的真实写照。 李:全诗采用虚拟手法塑造了“我”的形象,而对敌人却有意冷落,不费笔墨,表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蔑视和仇恨。 答案:李同学的分析有误。一是这里的敌人指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国民党反动派;二是作者这样剪裁的目的,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广阔天地,强化诗作的表现力。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体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片,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表面写海浪,想一想“海浪”象征了什么?“无休止”“

    16、扑”说明了什么? 2.“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塑造了礁石什么形象?“礁石”象征了什么? 3.读完这首诗,请根据礁石的形象,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礁石的感受。 答案: 1.海浪象征了一切旧势力;“无休止”“扑”这两个词是说反动势力力量的强大及冷酷无情。 2.塑造了礁石顽强不屈的形象。“礁石”的形象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的象征,是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 3.当我们的民族、或者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遇到连续的迫害时,我们要像“礁石”一样将敌人的“海浪”打成碎沫。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要有不怕牺牲、敢

    17、于斗争的精神,更要有坚强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学好本领,完善自己。 三、阅读下面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和谐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的倾听 你的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4诗中写两位诗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其用意是? _ 5写蟋蟀唱歌的排比句的作用是? _ 6“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的深刻含义是(不超过40个字): _ 7这首诗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反复吟咏的作用是? _ _ _ 答案:4表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突出了同一祖先同一血脉的感情。 5写蟋蟀之声无所不在,表现思乡之情的普遍。 6说明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心是永远向着故乡的。 7蟋蟀是本诗抒情的载体,反复咏唱可淋漓地抒发内心的激情。用蟋蟀是每段内容的核心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由点到面,从内容上得以扩展。反复咏唱可使段与段之间呈现扩展收缩的关系感情有起有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导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49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