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6年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年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16 年中 考试题 答案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复习
- 资源描述:
-
1、2016年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6.北京卷】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
2、意思。(2分) (1)沿溯阻绝溯:_ (2)属引凄异属: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分) ()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 ()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_,_。 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3、9.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10.(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 【2016.重庆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 (3)实是
4、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9(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
5、4)参与,这里指欣赏。10(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2016.重庆B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
6、,影布石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
7、,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9(4分)(1)弯曲(或翻卷)(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 10(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
8、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2016.上海卷】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
9、,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译文: 9.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
10、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邮馆:驿站旅馆。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2)鼠何名老虫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10.D11.(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1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13.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2016.天津卷】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11、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A)(3分) A死亦我所恶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10.A)(3分) A二者不可得兼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多为身死而不受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1.B)(3分)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
13、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李绂,人名。赀(z):通“资”,钱财。 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4、。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少时家贫少: (2)无不立对对: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译文: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13.(1)年幼(2)回答14.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15.李拨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2016年浙江省 【2016.浙江省杭州卷】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15、。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