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安徽省 宿州市 十三 重点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务必将答题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与杜甫是唐诗史上并峙的两座高峰,难分高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白其人其诗相对而言更符合当代诗坛的想象和审美规范,一路看涨的行情一直绵延至朦胧诗的黄金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情况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2、诗人们在向西方诗歌大师们学习的同时,开始推崇古典诗人杜甫,他被热爱的程度甚至远超李白。 “杜甫热”缘何突起?它既是对20世纪80年代写作弊端的定向反拨,又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现实状况的积极应和。一方面,80年代的诗歌在哲思、想象区域肆意高蹈,陷入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大词”中无法自拔,从本质上悬置了日常存在和本真现实,教训深刻。另一方面,90年代从普通事物中挖掘诗意已成大势所趋,尤其是新世纪发生的非典、雪灾、海啸、地震等一系列事件,更从灵魂层面触动了诗人蛰伏在心底的悲悯意识和担当情怀,促使他们在创作中思考诗歌如何“及物”,重建诗与现实的关联。 那么,杜甫诗歌究竟在哪些层面对当下诗歌有所“
3、唤醒”呢? 迥异于李白“云端感”强烈的诗,杜甫置身地面,在人群之中用生命歌唱。他诗中那种关注现时现事的“深刻的当代性”品格,对当下诗坛的深度唤醒最为显豁。杜甫诗歌对普通人命运的凝眸与抚摸,堪称质感鲜活的“及物”写作,如“三吏”“三别”直面战争引发的生离死别、民间疾苦。他“以时事入诗”的特质和敢于担当的人格,启示着当代诗人从身边的人物和事件等平凡的对象世界发现诗意,贴近、切入现实和人生的中心。 杜甫当年融叙事于抒情的艺术尝试,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创作和批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必须承认,诗对“此在”经验的占有、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远不如其他叙事文类宽裕从容。对此,早在唐代的杜甫就有所觉察,并尝
4、试合理吸收叙事文类的技巧,以事态抒情规避诗歌文体的先天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诗歌向日常生活俯就,诗人愈发意识到生活原本是叙述式的,对它最老实的处理方式不是虚拟阐释,而是叙述与描述。于是向杜甫的叙事做法学习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王家新要在诗歌中“讲出一个故事来”,张曙光差不多用陈述句式写诗,臧棣以燕园纪事作为诗集的名字。 杜甫的写作态度对当下诗人也有着隐性却深刻的内在启悟。杜甫一生与诗不离左右,将诗歌作为自己灵魂与情感的寄托。他以对诗歌的虔敬之心,打通了个人和社会、历史之间的通道。他对语言的锤炼,更堪称千古佳话。杜甫的苦吟精神则有更大面积的回响。诗人们在承继杜甫苦吟艺术态度和精神方面的努力
5、,自然敦促诗歌愈加精致凝练、诗味浓郁,也提高了文本的耐咀嚼力。 (摘自罗振亚杜甫诗歌好在接地气,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段时间里,杜甫诗歌不符合当代诗坛的想象和审美规范。 B.当代诗人想要重建诗与现实的关联,因而在心底生发了悲悯意识和担当情怀。 C.杜诗关注现实的品格和杜甫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给当代诗人带来重要启示。 D.向杜甫融叙事于抒情的艺术尝试和技巧学习,已经成为当代全体诗人的共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杜甫热”现象,分析了其缘起和杜甫诗歌对当代诗坛的“唤醒”。 B.文
6、章列举杜甫“三吏”“三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杜甫诗歌关注现时现事。 C.文章既有对诗歌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观照,这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现象,然后展开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身边的人物和事件等平凡的对象世界中,可以发现诗意,创作出接地气的诗歌。 B.杜甫觉察到诗歌文体的先天不足,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合理吸收叙事文类的技巧。 C.只要承继杜甫苦吟的艺术态度和精神,诗人就能写出精致凝练、诗味浓郁的诗歌。 D.杜甫登高一诗获得后世推崇,除格律章法外,也和诗人的“及物”写作有关。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
7、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玻璃城市 喻永军 这是边城,离家乡莴寨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市,三面被沙漠所围。 吊篮里,赵子扬站在马子义的身后,脸上毫无表情。赵子扬就是这样个人。他在这儿砌了四年瓷砖,原先有个搭档有事回家了,现在的搭档就成了马子义。活儿很简单,往新楼的墙体上砌瓷片。赵子扬干这活儿很有些名气了,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高手。”他心里夸赵子扬。 赵欣和马子义来这里来得很突然。两个高中生,穿着去年军训时的军装,就站在赵子扬的面前了。 “干啥来呢?”赵子扬看着女儿赵欣。 “打工,二十多天时间闲着呢。” 赵子扬说:“耍两天回去。”口气是没有商量余
8、地的,说完赵子扬摘下钥匙,交给赵欣,就回工地去了。 第二天,赵子扬六点去工地了。赵欣就领着马子义进入了戈壁滩,两个黑点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站在了沙漠的边沿。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万籁俱寂,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这种感受出乎意料,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 作为秦岭深山里的两个孩子,看看真正的腾格里沙漠,是他们来边城的最大目的。一下子实现了,时间还很富余。女儿总是有办法说服赵子扬的。结果,马子义就成了赵子扬的搭档。赵欣也没闲着,在楼顶照看配重块。 施工吊篮一米宽三米长,马子义第一次跨进吊篮的时候,脸色有
9、点儿发黄,手抖个不停。他想站起来,但上升的吊篮摇晃得让人眩晕。他试探着拱起脊背,又缓缓地蹲下了身。他又试探了一次。赵子扬面无表情,他觉着马子义肯定会蹲下、坐下,甚至躺下,念书的娃娃,高空干活不是玩儿的。 每当吊篮落地,马子义的脸色才恢复正常。这个黑瘦的、长脖子的男孩,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档的含义,并且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两个一大一小的水杯泡上苦丁茶,放在吊篮的顶里边;砂浆桶里和好砂浆,吊篮起升的时候,再加上小半桶水稀释;盛灰浆的瓷盆、灰铲、瓦刀用清水抹洗一遍,摆放在赵子扬顺手的地方。 吊篮大致在八层楼高的地方停下了,赵子扬锁定好了绳索,弯腰拾起了灰铲。马子义从砂浆桶里舀出半盆砂浆
10、,然后开始用一块湿布抹净瓷片,一片一片过手。本来这事情可以在楼下完成的,但马子义想在吊篮里干,赵子扬就同意了贴上墙之前,再一次检查残损,能保证质量。 活儿很单调,赵子扬伸出手,马子义就递上一片瓷片,一片一片的瓷片被赵子扬贴在了楼体上。只有赵子扬抽烟的间隙,马子义才能放眼看看四周。无数座这样的高楼遍布在这座城市里,许多栋楼的瓷片都是赵子扬他们贴的。瓷片贴好,再装上各色的玻璃,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马子义想,他赵子扬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样的城市里了,但赵欣有可能,比如她上大学、嫁人,就有可能住进这个玻璃样的城市里。 太阳已经照了几个小时了,赵子扬的腰往下塌了一些
11、,他们俩在这个空间里很少说话。马子义觉着赵子扬是个很倔的人,倔得有硌人的硬度。 也就在这时候,马子义看见了西边漫天的沙尘卷了过来。他说:“叔,你看西边!”赵子扬回转身,惊得张大了嘴巴,说:“沙尘暴!”他扔下手里的东西,一把将马子义按在吊篮里坐下,说:“坐好别动。”话音刚落,风就到了眼前。吊篮被风吹离了楼体,又被用力地抛开,重重地砸在楼体上,砸出的响声惊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觉。新贴的瓷片被砸脱落了一些,“刺啦啦”顺楼体滑了下去,摔碎在地面上。接着又连续撞了七八下。然后,吊篮的失控加剧,撞击之后,被风扭动,斜着一升一落,一翻腾,将瓦刀和灰盆颠簸出去撞在楼体上,落向地面,发出碎裂的声响。风中传来赵欣的
12、声音,马子义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清,赵欣在下边五层的一个窗口露出头,向他们招手,军帽已经被风吹落。马子义张嘴想喊,风中的沙子吹进嘴里,呛得他直咳嗽。马子义看见赵子扬管控升降装置的手臂,被绳索牵着在楼体上连续撞击,然后突然软了下来。风力在继续增大,天色更暗了。马子义在吊篮的摇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篮上的绳索。绳索在风中绷得很紧,他伸出手抓住了赵子扬抓着升降机关的手,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着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来。 吊篮在马子义的操控下开始慢慢下降。他眼眶开始发热,一边控制着手里的下降按钮,一边用单薄的身子抵紧赵子扬的身子,让他慢慢地坐了下去。到五层窗口,风力已经转弱,赵欣伸出一双瘦弱的手,抓
13、紧吊篮的绳索。马子义固定好吊篮,弯下腰用肩膀顶起赵子扬的屁股,把他从窗口送了进去,接着自己也跟着翻了进去。 几天后,在返回的列车上,马子义和赵欣看见了远方的沙漠的闪光。城市退得很远,他指给她看。赵欣说:“腾格里,蒙古语的意思是,白色、长生天、最高的神。”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穿着军训时服装的赵欣和马子义突然来到了建筑工地,这让赵子扬感到很是意外。 B.马子义一个星期之后才完全弄清楚搭档的含义,说明他实践能力很差,只会念书。 C.狂虐的沙尘暴,让读者体会到美丽的玻璃城市的建造者劳作过程中的艰难和危险。 D.标题“玻璃城市”别有意味,它美丽洁净令人向
14、往,又高贵陌生有比较远的距离。 5.下列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客观真切地讲述了两名高中生走入工地体验生活的故事。 B.插叙手法的运用,既交代了马子义和赵欣此行目的,也让二人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C.赵欣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作者在塑造时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D.小说语言简洁自然,无论对故事的讲述还是具体的描写,都节制而不失生活原貌。 6.请以赵子扬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陈希亮,字公
15、弼。希亮幼孤好学,中天圣八年进士第。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一县大耸。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赠工部侍郎。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 四子。忱,度支郎中。
16、恪,滑州推官。恂,大理寺丞。子慥,字季常,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在岐下,尝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乃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轼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晚年皆弃不取。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及苏轼谪黄,过岐亭,识之,人始知为慥云。 (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七,有改动) 【注】山河户,指樵夫渔民。 7.下列对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