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芣苢》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3624659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7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芣苢》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芣苢 芣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同步 练习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资源描述:

    1、芣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部编版芣苢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芣苢(fy)阴霪(yn)掇之(du) B场圃(p)襭之(ji)捋之(lu) C村酤(h)饥乏(f)袺之(ji) D闭廪(bn)赋诗(f)余音袅袅(nio) 2(2019秋.路北区校级月考)下列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3(2020秋.苍南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2020秋.胶州市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从西周初期到春

    3、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另一方面则用于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 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BCD 5(2019春.福州期末)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_、自强不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_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_着劳动者的辛

    4、勤汗水,_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 A改弦易辙凝聚渗透包含 B革故鼎新凝结渗透蕴涵 C改弦易辙凝结浸透包含 D革故鼎新凝聚浸透蕴涵 6(2019.杨浦区模拟)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 A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C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2018春.南岗区校级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

    5、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恰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璧合的姊妹篇。 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BCD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采之薄

    6、言:随便说,轻言。 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C三夜阴霪败场圃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D多博村酤劳苦辛村酤:农家自酿的酒。 9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0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B采采芣苢,薄言

    7、袺之。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多博村酤劳苦辛。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 11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掇之缀满枝头啜汤惙怛伤悴 B仓廪殷实大义凛然窗檩如实禀报 C一竿晴日百尺杆头干旱肝胆相照 D酤酒对酌怙恶不悛估计沽名钓誉 12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B“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 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马迁。 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 13下列对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

    8、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之”是代词,代指芣苢。 B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题目中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通过“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的对比,写出见到晴日的喜悦。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4填空。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六义”分别指、。其中描写地方民间风俗的是,记录宗庙乐歌的是,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传统。 (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体裁上属于。作者是宋代诗人,他与、合称“三苏”。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15(2019秋.天津期末)阅

    9、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移居(其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北宋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移居二首是陶渊明从隐居上京的旧宅,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后不久所作。此诗为这组诗中的第二首。将:岂。纪:经营 (1)下列对移居一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秋”两句写诗人新迁南村,常登高赋诗。士大夫常有的雅兴,此时又增添了不

    10、同寻常的意义。 B“过门”两句写诗人与邻人,常互相亲切地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便一起斟酌品尝。 C诗人与邻人平时各自忙于农务。农闲时会彼此想念,即使很晚也会聚在一起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 D诗人在结尾处,强调了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感悟到的人生真谛,这使全诗的意蕴更加丰富。 (2)请结合移居全诗,说明诗人在劳动之余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3)同样涉及田间劳作的话题,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则书写了另一幅场景。请简要分析苏诗颔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2022年高一语文人教部编版芣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芣苢(fy)

    11、阴霪(yn)掇之(du) B场圃(p)襭之(ji)捋之(lu) C村酤(h)饥乏(f)袺之(ji) D闭廪(bn)赋诗(f)余音袅袅(nio) 【考点】字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正确。 B“襭之”中的“襭”应读作“xi”。 C“村酤”中的“酤”应读作“g”。 D“闭廪”中的“廪”应读作“ln”。 故选:A。 【点评】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o”不读“xio”,“恪守”的“恪”读“k”不读“g”,“缕”读“l”不读“l

    12、u”,“咯血”的“咯”读“k”不读“k”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n”,后者读“ji”,两者容易混淆。 2(2019秋.路北区校级月考)下列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考点】修辞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就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

    13、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是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解答】A对仗不工整,“翻红”是动词短语,和“如水”不对仗,“霜景秋”是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倚红楼”不对仗; B对仗不工整,“青云未得”是名词动词组合,和“梦到江南”不对仗; C对仗不工整,“白沙翠竹”是名词短语,和动宾短语“相送柴门”不对仗; D对仗工整,“花须柳眼”对“紫蝶黄蜂”,“各”对“俱”,“无赖”对“有情”。 故选:D。 【点评】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14、(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3(2020秋.苍南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

    15、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D“全部都是四言诗”错。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故选:D。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

    16、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4(

    17、2020秋.胶州市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另一方面则用于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 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BCD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考查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要通

    18、读语段,整体把握大意。 【解答】段意: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通读语段,可知第一空应填的句子与“但”前面的语句为转折关系,故句应为首句; 由句中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及第三空后的句子可知第三空应填句; 由句内容与句内容形成并列关系,可推知第二空应填句; 句与“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一句联系紧密,故第四空填句; 句是对句的举例说明,可作为尾句,故正确的排序应为。 故选:D。 【点评】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5(2

    19、019春.福州期末)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_、自强不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_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_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_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 A改弦易辙凝聚渗透包含 B革故鼎新凝结渗透蕴涵 C改弦易辙凝结浸透包含 D革故鼎新凝聚浸透蕴涵 【考点】字义、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四组近义词(成语)。做这题首先要辨析词的异同。辨析这几组词语可从词的意义入手,包括词义的范围,用什么词语去进行修饰限制;其次,从应用上辨析,包括搭配习惯、词性、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等。 【解答】第一空,改弦易辙:比喻改变

    20、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第二空,凝聚:聚集,积聚;凝结: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或指纠结,集聚。这里强调的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换来的,是聪明才智的聚集积聚换来的,应用“凝聚”; 第三空,渗透:渗入,透过。也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浸透:比喻饱含。举例如巴金关于家:“我从没有把自己写进我的作品里面,虽然我的作品中也浸透了我自己的血和泪,爱和恨,悲哀和欢乐。”这里强调“饱含”者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应用“浸透”; 第四空,包含:里边含有;蕴涵:包含。也作蕴含。包含一般指事物在数量

    21、、大小、类别等的归属。而且一般都可见。比如“药物成分主要包含”蕴含则多指深层意义上的理解,或一种储备。一般都不可见。这里劳动者的牺牲奉献精神不可见,较为抽象,应用“蕴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辨析近义词,这四组词(成语)要从语义上进行辨析,然后从用法上进行辨析,辨析这些词语是一定要结合相关语境进行辨析。关键第一点我们要多积累词语,并且熟知它的意义,基本用法,只有这样,我们在做此类题时才有更大把握。 6(2019.杨浦区模拟)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 A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C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

    22、离苦。 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考查表达得体,要准确理解诗句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A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用于表达离别之时,不符合。 B人生最可贵的事情是能得到知己,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还亲,用于表达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的亲切之情,正确。 C离开了好久好远什么消息都得不到了才相信人世间有一种痛苦叫别离,用于伤离别,不符合。 D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不符合。 故选:B。 【点评】要广泛阅读积累,深入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7(20

    23、18春.南岗区校级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恰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璧合的姊妹篇。 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

    24、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BCD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洛阳纸贵: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句意为车票不好买,错误。 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

    25、事十分熟悉。正确。 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正确。 天马行空: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不着边际。正确。 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该成语为贬义词,句中应该用褒义词,错误。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不能用来形容“抗战年代”,错误。 故选:B。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

    26、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采之薄言:随便说,轻言。 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C三夜阴霪败场圃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D多博村酤劳苦辛村酤:农家自酿的酒。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解答】A.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句意为:采呀采呀采起来。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

    27、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9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

    28、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考点】课内阅读与赏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解答】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他物起兴。 故选:A。 【点评】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仔细比对选项内容。 10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C一

    29、竿晴日舞比邻。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多博村酤劳苦辛。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 【考点】翻译句子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要注意留、删、换、调、补、变。 【解答】A翻译正确; B翻译正确; C

    30、翻译正确; D“使人劳累辛苦”错,“劳”,犒劳;“苦辛”,辛苦劳动的人们;译文:多带村酿好去犒劳辛苦劳动的人们。 故选:D。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11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掇之缀满枝头啜汤惙怛伤悴 B仓廪殷实大义凛然窗檩如实禀报 C一竿晴日百尺杆头干旱肝胆相照 D酤酒对酌怙恶不悛估计沽名钓誉

    31、【考点】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对形似字、生僻字的写法,做到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解答】A正确; B正确; C“百尺杆头”中“杆”应写作“竿”; D正确。 故选:C。 【点评】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12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B“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 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马迁。 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文学常识需要平时多背。作家作品类的常识,一定要对应正确。 【解答】A正确。 B正确。 C“班超”应为“班固”。 D正确。 故选:C。 【点评】班固(32年92年),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芣苢》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46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