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手法题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手法题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手法题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修辞手法 题专练 统编 版高三总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手法题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一备考锦囊 九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 (一)比喻:打比方 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
2、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特殊 形式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作用增加语
3、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注意 问题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区别比拟是仿照“拟体”(被
4、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三)借代:做代表 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
5、柴棒,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注意 问题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借体往
6、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区别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四)夸张:说大话 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7、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注意 问题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8、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
9、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a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符合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a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10、b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11、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区别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
12、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种类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秘密杀戮,放火烧人
13、,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八)设问:自问自答 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九)反问:无疑而问 概念反问也叫反
14、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类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二典例引路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5、”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夸张B引用、拟人、反问 C对偶、反问、排比D引用、对偶、夸张 【解析】B(第一步:通览全文,根据各类修辞的标志性词语,初步断定修辞手法。根据标志点“引号”,断
16、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等是诗句的引用,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标志词“问号”,断定“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一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第二步:进一步分析内容,进一步断定修辞手法。“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当然作为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第三步:确定答案。答案选B。) 2.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一项是()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D.男儿何不带吴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