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悟卿
  • 文档编号:362457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52.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用户(悟卿)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河北省 衡水市 衡水 中学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书院随之兴起。20世纪80年代,既有一些古老的书院开始复兴,以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为代表;也有一些新书院开始崛起,以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化书院为代表。经过了这样一段时期的发展,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思潮,书院发展开始呈现井喷姿态,到处兴起。其实,这一书院文化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要求。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做好书院的复兴?首先,老书院的复兴。现在全国各地正

    2、在修复、重建一些老书院,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所书院,当时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大量书院都没有保存下来。这些广泛分布的书院是儒教中国的最好体现。如何使这些书院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是目前书院文物保护的迫切任务。目前老书院的修复,基本上是地方政府的主导,其实还可以发挥社会团体、企业、公益性组织、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古代书院的修建,主要是地方官员、民间士绅、热爱教育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儒家书院的修复,就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的。今天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政府主导、民间企业、团体、公益性组织、企业家个人共同努力。书院建好之后,打造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这些古老的书院修复之后

    3、,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其次,是新书院的建设。创办新书院有两种类型:一是教育体制之外的新书院。这些新书院的修建,就是希望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地方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故而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以推动教育体制之外的民间书院发展。二是教育体制之内的新书院。教育体制之内创建新书院,同样可以有两种类型。第一种书院,就是专门在现代大学体制内从事人格教育即博雅教育的书院。现代高等教育教书不育人,只管专业教育,大家关注的是教书、教专业知识,培养人的问题在制度上并没有落实,培养人的问题就需要传统书院来解决。育人是传统书院的长处,可以将传统书院人格

    4、教育的长处吸收进来,使现代大学能够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的现代知识分子。另一种书院,就是培养传统国学专门人才的书院。传统书院承担了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但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一直没有独立的空间,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为“绝学”。我们一直在呼吁将中国传统国学纳入到现代大学体制之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与西方的“古典学”十分接近。同时我们还一直在呼吁,在现代大学恢复中国传统书院,通过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应该说,在21世纪实现我们中国的富强之梦,已经不是问题了;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中国肯定是既富又强

    5、。但是,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中国复兴之梦不仅仅是富强之梦,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中国梦。而我们强调书院的复兴,就是要承担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摘自新华文摘2019年19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文化书院和岳麓书院分别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崛起和复兴的新老书院的代表。B. 因历史上大量书院未得到保存,如今修复一些老书院,其目的就是保护书院文物。C. 现代高等教育只要能够吸取传统书院育人的长处,就能解决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D. 如果没有书院的复兴和创建,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富强和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证,结构完整,思路也颇为清晰。B. 文章论述老书院复兴和新书院建设,是分别从修建的目的和创办的类型开始的。C. 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手法来突出当今书院修复和古代书院修建的主导方的差异。D. 第三段论述新书院的建设时,指出有两种类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民间书院虽然属于教育体制之外的书院,但要得到发展,同样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和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B. 传统国学在现代大学专业体系中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是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为“绝学”的重要原因。C. 中国古代岳麓书院“忠、孝、廉

    7、、节”的院训所体现的育人理念,可佐证文中“育人是传统书院的长处”的观点。D. 作者认为,不管是老书院还是新书院,把它们建设好之后都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和地方精神的家园。【答案】1. A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其目的就是保护书院文物”说法绝对,从原文“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可知,“保护书院文物”并非修复老书院的唯一目的。C项,从原文第三段“可以将传统书院的现代知识分子”可知,“只

    8、要就能”的理解有误。D项,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改革开放”才是“中国富强之梦”的保证。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梁启超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的表现的一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注意有些说法是由范围或条件的。D项,论述“书院的类型”并未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缺乏前提条件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

    9、文章的内容。D项,“新书院”建好后“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和地方精神的家园”于文无据。故选D。【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

    10、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家都寄希望

    11、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居家养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居家养老带来很大帮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以把老人的血压等数据传到“云”上,也可以把过去的病历放到“云”上,通过网络,医生可以及时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健康建议。第二个方面是服务机器人,比如智能看护,会知道老人是否摔倒了,有无异常情况。第三个方面是可穿戴设备,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手环、手表之外,还有很多更先进的设备,比如血糖仪有自主学习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血糖;人工的电子化神经元、海马体,将来对一些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像帮助瘫痪老人驾驶轮椅,这些将来

    12、都可以做到。最后一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在智慧家居方面改善养老的生活质量。“现在的家用电器,开冰箱、用微波炉,对年轻人来说没问题,但如果是得了帕金森症的老人呢?将来智能家居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多传感器实时监测老人状况。(摘编自人工智能结合居家养老潜力大,扬子晚报网2019年3月10日)材料二:依托问诊系统,足不出户就能为老人远程看病;无需繁琐操作,老人躺着就能享受洗澡机自动淋浴;穿戴式护理机器人自动识别并清洁老人大小便;24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在本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简称“SlC老博会”)上,参展的养老产品科技感十足,新技术

    13、、新应用亮眼吸睛。据了解,仅“养老智能化”展区即汇聚30余家智能化企业参展,展示产品中不乏养老院呼叫系统、养老陪护机器人等“黑科技”产品。“SIC老博会并非简单的橱窗展览。”SIC老博会汇聚展示养老全产业链的先进产品、模式、技术,同时通过产品展示助推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既整合各方资源,又推动产学研等环节衔接,为养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摘编自发展智能养老做大银发经济,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1日)材料三: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兴起阶段,大多数家庭无法负担其高昂的价格。例如,Telenoid机器人的零售价为8700美元,租金为每月435美元。日本政府正在考虑雇佣机器人能否适用于公共保险,这项

    14、决定对未来想要雇用机器人护理老人的家庭至关重要。此外,像Robear这样的大型机器人可能不适合小型公寓;而且Robear近期还出现了一个短路问题,让它无法正常工作,这些也是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机器人没有感情,所有判断都出于大数据下的支持而来,无法像人类一样有情感亦或直觉,但大多数老人在生命的尾声阶段往往最看重与人情感上的交流,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工作区域。同时,无法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人类,不久以后我们也必须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如何让老人在生活时不排斥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协调照护工作者与人工智能间的工作比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摘编自人工智能与

    15、养老结合,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智能养老瞭望2018年9月16日)4. 下列不能直接说明“智能养老”的一项是A. 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把老人的血压和以往的病例等数据传到“云”上。B. 有自主学习功能的血糖仪等先进的可穿戴设备可对血糖进行实时监控。C. 24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D. 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到公寓户型的大小和机器人的质量等问题。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智能家居能够解决帕金森症老年患者使用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多传感器对老人状况进行实时监控。B. 问诊系统、洗澡机、穿戴式护理机器人、智

    16、能体征监测系统等智能养老产品,在“SIC老博会”上都得到展示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C. 面对大多数家庭在经济上难以负担购买机器人的高昂价格这一问题,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是否把雇佣机器人纳入公共保险之中。D. 如今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今后也必须得到帮助,但在感情交流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则无法提供帮助。6. 上述三则材料介绍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A 6. 第一则:侧重介绍人工智能在居家养老方面的作用。第二则:侧重介绍“SIC老博会养老产业链先进产品、模式、技术的展示及其作用。第三则:侧重介绍养老方面面临机器人缺乏感情、价格高昂等方面的问题。【解

    17、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应注意找到涉及概念的相关区域,准确理解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抓住题干中“直接说明”这个要求选择正确答案。D项,“必须考虑质量等问题”并不能直接说明“智能养老”。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A项,“能够解决问题”曲解原意,原文为“将来智能家居

    18、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阅读三则材料可中,这三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介绍的。根据材料一摘自人工智能结合居家养老潜力大,和文中的首句话“大家都寄希望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居家养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居家养老带来很大帮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人工智能在居家养老方面的作用。材料二,以老人远程看病为例,引出“SlC老博会”养老智能产品的介绍,再根据

    19、材料中“SIC老博会汇聚展示养老全产业链的先进产品、模式、技术,同时通过产品展示助推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既整合各方资源,又推动产学研等环节衔接,为养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可知,材料二侧重介绍“SIC老博会”养老产业链先进产品、模式、技术的展示及其作用。材料三,关注每段文字的首句话,如“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兴起阶段,大多数家庭无法负担其高昂的价格”,“大多数老人在生命的尾声阶段往往最看重与人情感上的交流,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工作区域”,根据以上语句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养老方面面临机器人缺乏感情、价格高昂等方面的问题。【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20、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柏林墙消失

    21、张抗抗那墙初看上去,其实并不怎样的让人觉得恐惧。甚至一点儿也不狰狞。那墙就那么静静地蹲着,似乎并不显得高大厚重,表面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涂着灰白色的油漆。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粗笔留下的图像、一串串不规则的德文字母连成的句子、还有怪诞的符号和各种图形它绝不像我想象中的柏林墙那般森严、那般威武、那般雄奇,墙上墙下没有铁丝网、没有炮楼、没有宪兵。也许我就可以轻易地从上面一跃而过,或者穿越它。它仅仅是一个象征?墙,向着城市的两边小心翼翼地延伸过去,如同一根硕长而又弯曲的巨楔,插入那些从废墟上重建的高楼之中。时而同那条幽幽然环绕全城的施伯列河无声交汇,矗立并铺陈了这充满苍凉历史感的界标,一瞬四十几载,划

    22、开了东西方两个世界。面对寂寞空旷的施伯列河,我愕然。听说曾经有一个土耳其孩子落入河中,但没有人能够跳下水去救他,他就那样活活淹死了。因为虽然河岸的一边在西柏林境内,但河却属于东柏林所有。任何人如跳下水去,都会构成“越境”的“罪名”。我站在河岸上,不,确切地说,我站在岸边的墙下,我肃然。墙下有小小的墓碑,砌得十分精致的水泥墓地,上面安放着一只只鲜艳的花环,是鲜花,很娇嫩很缤纷的鲜花。墓碑上写着:越墙者。没有姓名,只有年、月、日。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被留在墙下的日期。柏林墙上血迹斑斑。但尽管曾有许多人倒在柏林墙下,还是不断有新的勇敢者,用热气球或挖地道的方式设法越墙,一年年总未间断停止我开始怀疑自己

    23、对于墙的最初感觉。后来我登上勃兰登堡凯旋门下的一座木台,从上面跳望东柏林。气势宏大的石砌大门顶端,耸立着一辆覆盖青苔的金属马车雕塑,马车上站立着一位衣裙飘逸的天使,似欲乘风归去。从矮墙至那些建筑物,中间有一大片开阔的空地,除了几个来回巡视的带枪警察,杳无人踪。除了墙,还有这块不可接近的真空地带。远远地,可以望见薄雾笼罩着的东柏林菩提大街,一条很宽很美的大街,绿阴葱茏。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要去那儿看看的愿望。但我知道这不可能。我不能够越墙而过。否则我将永远地留在墙下。这墙拦阻了我。墙原来并不是一个象征。1985年夏天,我徘徊在柏林墙下的那个下午,柏林墙似乎还很坚固。我完全没有预料到,在不很长

    24、的五年以后,它竟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崩塌、破碎,被拆除、被清理,甚至没来得及让人再看它一眼。那天,我决意要设法去东柏林。我对那墙充满了好奇。几天以后,我紧紧捏着护照,穿过那也许叫做海关也许叫做边境的地铁站大厅。东柏林!天下着小雨,迷蒙中,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修复一新的古典建筑,更显得庄严肃穆,洁净的大街被雨水洗得发亮,小轿车来来往往。我几乎没觉得墙这边和墙那边有什么不同。快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走到柏林墙下。我久久凝望着柏林墙。从这一边看这堵墙,墙似乎要比那一边干净些也苍白些。墙上更多的是一片空白。穿着灰色制服的持枪警察如雕像肃立,行人远远且匆匆而过,墙和人之间,是一块荒疏的空白,一片布雷的禁地。墙在

    25、树丛和草地间蜿蜒,犹如一条细长又干瘦的胳膊,将勃兰登堡门下所有的辉煌都紧紧箍在怀里。更如一道无形的锁链,隔绝了封闭了整整一个世界。暮色中,那狭窄而粗糙的矮墙渐渐隐没于黑暗之中。但在黑暗中,我仍然感觉着墙的存在。我用手触摸到它的冰冷它的坚定离开东柏林已是深夜,我通过那墙的出口,走向西柏林。墙留在我的身后。几天以后,我就将飞离这个奇怪的、既相连又相隔的城市,回到我熟悉的那块土地。我忽然隐隐地感觉着一种悲哀。人在创造了自己的同时也创造了围墙。那么,人类是终究不能够摆脱围墙了么?漫长而又短暂的五年过去了。曾经那么坚固那么森严的柏林墙,在岁月的碾磨与撞击下,终于剧烈地摇晃震颤起来,并正在悄悄地消失隐退。

    26、昔日的勃兰登堡门下,开放了的边界已成为一个自由市场。那儿正在出售有关柏林墙的纪念品。坚硬的柏林墙的水泥碎片,已被标上价码,任旅游者带到世界各地去柏林墙究竟是怎样消失的?它消失以后,是否还在原地留着残存的墙基?人类也许还将不断地建造围墙又拆除围墙可是这世上原来是没有墙的。我只能怀着焦渴的心情,盼望着世上那些所谓的“墙”,早早地、快快地消失。(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节)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是按照西柏林一东柏林西柏林的行踪来安排材料,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B. 文章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柏林墙对

    27、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与隔绝。C. 文章点面结合,先写土耳其男孩被淹死,蕴含着对他的同情;后写许多年轻生命倒在柏林墙下,寄寓了作者对勇者的哀思和赞许。D. 文章用“似乎”来体现柏林墙看似坚固实则“易塌”的特点,用“决意”来表明作者去东柏林态度的坚决,可谓耐人寻味。8. 请概括第一段描写的“柏林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9. 标题“柏林墙消失”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答案】7. B 8. (1)特点:普通而又奇特。(2)通过极力描写“柏林墙”的普通,来反衬(突出)它给人们带来的恐怖和灾难。照应标题,并为下文写“柏林墙”的倒塌和消失作铺垫。 9. 指横亘在东

    28、柏林和西柏林之间那座墙体的被拆除、被清理。表达了作者对柏林墙来龙去脉(出现和消失)的追问与思考。流露了作者对虽然柏林墙消失但人心隔阂难以消除的担忧。寄寓了作者希望人们能都拆除心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B项,“对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隔绝”表述有误,该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是对“东德”产

    29、生的负面影响。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品事物的特点及分析段落的作用。题干是概括第一段描写的“柏林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在文中的作用。这道题是两个小问。首先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脉络。然后精读第一段,回答第一小问。找到描写“柏林墙”的语句,抓住重要词句概括其特点。“那墙初看上去,其实并不怎样的让人觉得恐惧。甚至一点儿也不狰狞”“那墙就那么静静地蹲着,似乎并不显得高大厚重,表面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涂着灰白色的油漆”这两句话写出了柏林墙的普通。“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粗笔留下的图像、一串串不规则的德文字母连成的句子、还有怪诞的符号和各种图形”这句话写出了柏林墙的奇特。所以,柏林墙的特点是

    30、普通而又奇特。第二问考的是作用题,这样从内容和人结构两个方面回答。第一节的内容是交代了柏林墙的特点之一是普通,下文写了柏林墙给人们带来的恐怖和灾难,如土耳其男孩被淹死,许多年轻生命倒在柏林墙下,接着写到了“柏林墙”的倒塌和消失。这在上下文的内容上起到反衬作用。在结构上,为下文写“柏林墙”的倒塌和消失作铺垫。同时,本文的标题是“柏林墙消失”,第一节还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标题的丰富意蕴的能力。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要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题目“柏林墙消失”在文中

    31、的意蕴。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柏林墙,主要介绍了柏林墙给人们带来的恐怖和灾难以及最终“柏林墙”倒塌和消失了。起先,一堵普通的柏林墙,“和人之间,是一块荒疏的空白,一片布雷的禁地”,“划开了东西方两个世界”,即阻碍了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的往来。后来,“它竟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崩塌、破碎,被拆除、被清理”,“离开东柏林已是深夜,我通过那墙的出口,走向西柏林。墙留在我的身后”,“曾经那么坚固那么森严的柏林墙,在岁月的碾磨与撞击下,终于剧烈地摇晃震颤起来,并正在悄悄地消失隐退。昔日的勃兰登堡门下,开放了的边界已成为一个自由市场。那儿正在出售有关柏林墙的纪念品”结合以上语句分析可知,标题“柏林墙消失”的表层义是指横

    32、亘在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那座墙体的被拆除、被清理。结合文章最后四节文字分析标题的深层意:“柏林墙究竟是怎样消失的?它消失以后,是否还在原地留着残存的墙基”这两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柏林墙的出现和消失的追问与思考。“人类也许还将不断地建造围墙又拆除围墙可是这世上原来是没有墙的”此句流露了作者对虽然柏林墙消失但人心隔阂难以消除的担忧。“我只能怀着焦渴的心情,盼望着世上那些所谓的墙,早早地、快快地消失”此句寄寓了作者希望人们能都拆除心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点睛】在理解标题表层义的基础上理解其深层意是,考生要注意标题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

    33、,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一)文言文阅读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34、”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

    35、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B.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C.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D. 今上初即位/

    36、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B. 子杀父曰“弑父”,臣杀君曰“弑君”,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C.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D. 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

    37、、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B. 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C. 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D. 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2)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

    38、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2)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例如本题,断句时,从整体上断开后,抓住关键词“曰”“之。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

    39、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

    40、、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

    41、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表述错误,应是“察举和征辟”,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科举制产生于隋朝。【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表述错误,“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

    42、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 “敝”,破旧;“关”,有关系;“分”,有分别 ;“无以”,没理由;“罢”,作罢;“居顷之”,过不久。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

    43、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 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问题)。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

    44、承天命而获得天下,而是臣杀君(而夺取天下)。”辕固生(反驳)说:“不对。那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商汤、周武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桀、纣的百姓不肯被他们役使而归附了汤、武,汤、武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桀、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使天子得到尊崇,反而趁着(他们)有过错去杀掉他们,取而代之登上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

    45、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就召来辕固生询问老子一书。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生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生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辕固生锋利的兵器,(辕固生)下到猪圈去刺杀猪,正好刺中猪的心脏,刺了一刀,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

    46、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 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再次因(辕固生)贤良征召他。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生之语,说“辕固生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当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生。辕固生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从这以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生的弟子。(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这首古体诗,完成下面小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陶渊明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

    47、,启途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注】此诗是诗人归隐之前参加春耕后的作品。怀古田舍即田舍怀古。屡空:食用常缺。植杖翁:荷蓧丈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通识:通明的见识,指儒家仕而不隐的思想。讵:难道。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写诗人当年未能践行躬耕南亩的愿望,流露出了诗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B. 三四两句写由于家中食用常缺,因此春天下地耕种就不能自免,这是说躬耕之必要。C. 五六两句写早晨整理农耕的牛车和农具,启程时生出缅怀之情;“缅”字照应了标题。D. 七至十句既描绘出鸟儿欢鸣春风和畅情景,也写出“寒”“荒”所映衬出的忧虑之情。15.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不隐”与“隐”(“仕”与“不仕”)的矛盾心理。诗人看到这优美而人迹罕至的环境,缅怀并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心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面前,这种归隐的念头使诗人感到愧疚。可诗人又觉得所保持的喜爱自然情怀不是浅陋的,这又流露出其对归隐的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4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