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国学经典诵读》教师读本及教材关键点解读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24166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国学经典诵读》教师读本及教材关键点解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 经典 诵读 教师 读本 教材 关键 解读 课件
    资源描述:

    1、国学教育教师读本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关键点解读取势取势 明道明道 优术优术国学教育教师读本关键点解读 取势取势“势势”是大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是大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势势”往往无形,却具有方往往无形,却具有方向,顺势而上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向,顺势而上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665周年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有十分精辟的论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

    2、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于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这些论述高屋建瓴,充满睿智,无疑是我们今后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的根本指针。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明道明道“道道”为为“术术”之灵,之灵,“术术”为道之体;以为道之体;以“道道”统统“术术”,以,以“术术”得得“道道”。道是理念、规律、原则。道是理念、规律、原则。“明道明道”就是要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就是要

    3、不断加强思想理论研修,明确自己的战略和方向,摆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研修,明确自己的战略和方向,摆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国家生命所系,实系于文化,而文化根本则在思想。从闻见得来的是知识,由自己体究,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成立一个体系,名为思想。(马一浮)国学教育教师读本 第一编第一编 学理探求学理探求为什么为什么?(取势)(取势)第二编第二编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是什么?(明道)明道)第三编第三编 教学参考教学参考怎么做?怎么做?(优术)(优术)第四编第四编 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什么?是什么?(明道)明道)1.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董根洪)2.“中国梦”的思想解读与儒学

    4、的历史使命(吴光)3.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国学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座谈纪要(张岂之、余敦康、张立文、牟钟鉴、王志民)4.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郭齐勇、朱汉民、王志民、杨朝明、张立文、王博)第一编第一编 学理探求学理探求为什么(取势)为什么(取势)5.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陈来)6.传统文化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张岂之)7.价值认知关键在于人心(王蒙)8.中华价值 世界意义(郭沂)9.会通中西古今之学,创反本开新之路(汤一介)第一编第一编 学理探求学理探求为什么(取势)为什么(取势)1.国学漫谈(季羡林)2.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3.略说中国传统文化

    5、及其特点(季羡林)4.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季羡林)5.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楼宇烈)6.儒家与中国文化(楼宇烈)第二编第二编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明道)是什么?(明道)7.道家与中国文化(楼宇烈)8.佛教与中国文化(楼宇烈)9.中国文脉(余秋雨)10.国学流变简说(陈来)11.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陈来)12.新世纪国学热的发展(陈来)第二编第二编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明道)是什么?(明道)1.国学与国民教育(刘梦溪)2.如何看待“国学热”(黄济)3.再谈如何看待“国学热”(黄济)4.三论“国学热”关于国学学科的建制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黄济)5.在中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黄

    6、济)6.当代教育改革要大力吸纳儒学元素(牟钟鉴)7.中华文化源流与当代传承(王财贵)8.蒙养教育与蒙养教材(黄济)9.四书概说(陈来)10.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叶嘉莹)第三编第三编 教学参考教学参考怎么做?(优术)怎么做?(优术)1.导言(谭正璧)国学的定义 国学的目的 国学的分类 国学的方法 第四编第四编 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什么?(明道)是什么?(明道)2.经学(谭正璧)总论 经的定义 经目的演化 经学的派别 各论 易经 书经 诗经 “三礼”春秋及“三传”论语 孝经 大学与中庸 附小学 第四编第四编 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什么?(明道)是什么?(明道)3.子学(谭正璧)总论 子的定义

    7、诸子的来源 诸子的派别 各论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附杂家及其他 第四编第四编 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什么?(明道)是什么?(明道)4.史学(谭正璧)总论 史的定义 史的分类 史学的沿革 各论 纪传上 纪传中 纪传下 编年 纪事本末 政书 附史评 第四编第四编 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什么?(明道)是什么?(明道)5.文学(谭正璧)总论 文的定义 文学的起源 文学的分类 各论 诗歌 赋 词 小说 弹词 曲 附古文与文论 第四编第四编 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什么?(明道)是什么?(明道)结构 内容 原则 方法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关键点解读(一)形态设计:音、画、文三位一体(一)形态设计:音、画、

    8、文三位一体 本书采用生动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字,而且能欣赏到栩栩如生的手绘图(大多数图画都是著名画家或艺术大师根据特定的经典创作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以图解文,图文并茂,辅之以朗诵艺术家的配乐诵读,音、画、文三位一体,生动形象,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生感受和审美体验。一、结构一、结构(二)结构设计:(二)结构设计:“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诵读”本丛书每一分册设计6-8个单元(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是6、7、8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导读”板块,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板块(每个专题聚焦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传

    9、统文化意象,遴选34首古典诗词曲供学生诵读),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国学经典诵读”板块(遴选蒙学经典或经学、史学、诸子经典中的精华内容供读者诵读)。一、结构一、结构 每个单元的体例结构:【经典诵读】经典原文由朗诵艺术家进行配乐诵读。注释重点生词注音、解词、释义。译文翻译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析论对经典体现出的深刻思想进行言简意赅的点拨。【相关链接】链接一些对理解原文有所帮助的历史典故、相关故事及现代案例等,用以增强本书的生动性与可读性。一、结构一、结构 中小学学习国学,应当从蒙养教材学起,同时学习诗文;在诗文学习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多方面内容,以选学为主逐步加深和提高。为此,在当前中小学语文课

    10、本中诗文学习的基础上,再编选一套为中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参考教材或补充读物,应是国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学名家 黄济)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系列丛书遴选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史、子、集中的精美华章,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对中华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典籍以及历代文学名篇能够有比较充分、系统的了解,以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精神的底子”。二、内容二、内容(一)蒙学(一)蒙学 弟子规(一年级上、下册)三字经(二年级上、下册)千字文(三年级上、下册)笠翁对韵(四年级上、下册)增广贤文(五年级上、下册)幼学琼林(六年级上、下册)朱子家训(七年级下册)颜氏家训(九年级上、下册)二、内容二、内容(二

    11、)经学(二)经学(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1.“四书”(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论语(高一年级上、下册)大学(高三年级上册)中庸(高三年级上册)孟子(高二年级上册)2.“五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诗经书经易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3.其他诸经 孝经(九年级上册)二、内容二、内容 二、内容二、内容(三)子学(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三)子学(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老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高二年级下册)庄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八年级下册)墨子(八年级下册)荀子(八年级上册)韩非子(七年级下册)孙子(高三年级下册)(四)史学(中国人的价

    12、值判断与道德坚持)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二、内容二、内容(五)文学(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五)文学(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诗经 楚辞 汉魏乐府古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三、原则三、原则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

    1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三、原则三、原则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摘自教育部关

    14、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在国学教育的具体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渗透如下几个原则:1.树立正确的方向 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一直到今天,爱国主义,真正的爱国主义,始终左右我们民族的心灵。探讨和分析中国爱国主义的来龙去脉,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是我们今天“国学”的重要任务。(季羡林国学漫谈)三、原则三、原则 树立学生修己安人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把教育概括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扩而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礼运篇提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尊老、扶幼、关心残

    15、疾和孤独群众的种种措施和行动,都成为历代仁人志士所遵循和追求实现的人生目标和政治思想。要与民同乐;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上);把孔子提出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作为人生的理想目标;等等。所有这些思想,都可以用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原则三、原则 推行道德教育,提升学生公民素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中华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几乎都可以用来进行道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中国有着人文教育的传统,文与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孔子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

    16、忧也。”(论语述而)应是我们进行道德修养的示范。比如: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训示编写成的一部青少年的道德经。今天,我们之所以对它特别重视,就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提高公民素质。三、原则三、原则 2.回归原著和原意,不要任意发挥和臆测 教授国学常常会遇到对古文释义和解读的难题,出现见仁见智的问题。从古至今,不乏实例。为此,就需要力求回归原意,从多方面去寻求根据,从作者的整体思想去求得解答。三、原则三、原则 3.不应打乱中小学的教学计划 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应是在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做些补充,除课内进行外,应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或早读等见缝插针地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校本课程”。总之,是“锦

    17、上添花”,而不是“越俎代庖”。学习国学也不能代替学西学,学文更不能压缩学理,否则将得不偿失。要把古与今、文与理、中与外做好全面安排。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力量协同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教育网。三、原则三、原则 4.要去粗取精 我们是要学古,而不是复古;要执信而不是迷信;要效果而不是形式。国学经典是历史的产物,其中的精华具有普适性;它既然是历史的产物,有的就难免有历史的局限性,甚至还有明显的阶级性,因而教授国学必须有选择、有分析,而且要理论结合实际。在不违背作者意愿的前提下,坚持从现代人文思想出发对其内容加以阐释。在阐释过程中,凡是合理的内容我们都力求讲细讲透,讲清适用范围;凡是陈旧的内容我们

    18、都加以辨析,以便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今天应该怎么做。三、原则三、原则 4.要去粗取精 学习古代文献,还有一个“古为今用”和联系实际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用了三句诗词说明我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未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仅用21个字,把一个苦难的旧中国和当今的发展及未来的希望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国学的范例。三、原则三、原则 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曾有人问我: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

    19、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叶嘉莹给孩子的古典诗词序)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1.妥善处理诗文学习中的背与讲的问题 小学阶段,孩子们在十二三岁以前,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让孩子多学多背一些诗文,可以在一生中永记不忘,终身受益。因此,让儿童背一些诗文,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逐步加深理

    20、解是可以的。但也应当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通俗地讲解一些,也是必要的,以防止“呆读死记”或出现“张冠李戴”之弊。我们应当尽力做到读与讲的恰当结合。总体上,还是要精讲多读,熟读成诵。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2.专题诵读的必要性 对于诗的学习,在小学应放在一个重要地位上。一般说来,小学生对于诗的喜爱要超过于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诗选,主要应考虑其深浅的程度;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将古诗分类选读。如田园诗、山水诗、咏史诗、爱国诗、言情诗、送别诗、哲理诗等,可分阶段分类别来读,以增强其效益。如遇重大节日,还可以选学一些歌咏节日的诗篇来读,这也是进行传统文

    21、化教育的有效方式。(教育学名家 黄济)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2.专题诵读的必要性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每个专题聚焦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文化意象,遴选34首古典诗词曲供学生诵读,以强化学生对该专题文化意向的体验与感悟。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2.专题诵读的必要性 小学(16年级)4年级上册专题:秋词、戎马、小溪、山行、夜月、村居。4年级下册专题:春日、忆江南、南北朝民歌、劝君惜取少年时、从军行、佳人5年级上册专题:夏意、望山、送友、竹枝词、哲理、湖光。5年级下册专题:蝶纷飞、如梦令、黄鹂声里、雨韵、四时田园、读书之感6年级上册专题:赠诗、鸟、江景、

    22、鱼儿、宫怨、闻笛6年级下册专题:柳之韵、桃之夭夭、昆虫之谜、寄人、咏史、题壁诗(说明:14年级侧重于五言绝句;56年级侧重于七言绝句)四、方法四、方法 (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2.专题诵读的必要性 初中(79年级)7年级上册专题:永不背弃、少女情态、蝉之吟唱、胜日寻芳、惜花之心、哲理意蕴、己亥杂诗7年级下册专题:投桃报李、高山流水、杨柳依依、东望故园、心怀天下、抚今追昔、冰清玉洁8年级上册专题:国风之诗、人物评说、池塘风景、花间诉说、悠悠琴音、咏叹古迹、春日思绪8年级下册专题:爱花情怀、光阴之伤、田居之乐、愁绪之苦、赠别之词、奉献之歌、民惟邦本9年级上册专题:园中风情、题壁之诗、淮海居士

    23、、读山海经、赠友之诗、父爱情怀、春思9年级下册专题:春在枝头、芳草萋萋、醉里遣兴、清明时节、桥之韵致、桑麻之欢、卜算子(说明:79年级侧重于七言绝句、五言律诗、词中小令以及古代民歌)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3.专题诵读的注意点 注意与教材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迁移能力 学会扩展阅读、比较阅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由教材上的诗词联想迁移到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中相关的专题,或由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中相关的专题联想迁移到教材中相关的诗词,扩展开来,学生似乎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兴趣盎然,其乐无穷!如能长期坚持,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其视野将更加开阔。

    24、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3.专题诵读的注意点 专题内古典诗词曲的比较阅读 对专题内所选的每一首诗词曲首先要熟读成诵,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注释、译文、简析,初步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能把本专题内几首诗词曲进行比较阅读,看看有没有共同点、有没有差异点,其各自有着怎样的意趣。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3.专题诵读的注意点 如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咏叹古迹。选读唐代李白的苏台览古、唐代韦庄的金陵图、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其共同点都是写自己面对古迹时发出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咏叹。但在表现这种历史兴亡之感时所选取意象却各有不同,李白苏

    25、台览古“至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两句诗,把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意象,以表达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四、方法四、方法(一)关于“古典诗词专题诵读”3.专题诵读的注意点 韦庄金陵图“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两句诗,把台城柳作为表达历史兴亡之慨的意向;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写潼关,只写了“峰峦”和“波涛”,却把它高踞秦岭、下临黄河的形势特征抓住了,而“聚”、“怒”二字更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这群山襟带、一河前阻的雄伟气势。这首曲从潼关形势的险要以及秦汉宫殿的被毁,联想到历代统治者经常在这一带进行战争,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6、”的咏叹。各有意趣。各有名句。四、方法四、方法(二)关于“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修身立德,目标是培养君子人格,这也是国民教育最主要的目标。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都是传统文化浸润熏陶的成果,也证明了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力量。国民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人格养育和知识学习两个方面,可以说两者都很重要,但前者无疑更为重要根本,因为学生不一定都能成为教授和科学家,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否则他就无力适应人生和工作。四、方法四、方法(二)关于“国学经典诵读”中国数千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修身立德和人格养成的最好教材就是圣贤经典,比如儒家的蒙学教材与四书五经及其他各家经典。熟

    27、读经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变化气质,诵读日久,自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君子人格的养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方法四、方法 (二)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诵读”遴选蒙学或其他文化典籍中的精华内容,供学生诵读。1.渗透道德教育 一年级上、下册弟子规(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五年级上、下册增广贤文(以韵文的形式,将历代典籍中的名言佳句选编在一起,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原则的总结)七年级上册菜根谭(求学励志篇、齐家从政篇、为人处世篇、修身养性篇)(提出一套完整的做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系)七年级上册小窗幽记(醒卷、

    28、豪卷、法卷)(是中国人上下数千年与人、与世相处的点滴箴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提炼)四、方法四、方法 (二)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诵读”遴选蒙学或其他文化典籍中的精华内容,供学生诵读。1.渗透道德教育 7年级下册朱子家训(父辈的殷切叮咛)8年级上册围炉夜话(道德、读书、勤俭、孝行)(从修身、处世、谋略等方面,阐述了立德、立言、立功的要义)9年级上、下册孝经(1799字,中国古人没有不读孝经的。所讲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颜氏家训(慕贤、文章、教子、治家、风操)(中国家训文化的杰出代表)四、方法四、方法 (二)关于“国学经典诵读”2.了解文史知识 二年级上、下册三字经(

    29、一部最简明的中国历史提纲,一部最精到的中国文化史纲要,一门最通俗的传统文化入门指南)三年级上、下册千字文(我国最早一篇启蒙读物,既是一篇四言长诗,又是一部袖珍的百科知识全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的入门教材)四年级上、下册笠翁对韵(通过精彩的例句来介绍诗歌的对仗技巧和声韵知识)六年级上、下册幼学琼林(中国文化常识的小百科,还是一本礼仪实用大全,讲解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特别是关于家庭成员关系、婚丧嫁娶、寿诞祝语以及社交中的敬语尊称等知识)四、方法四、方法 (二)关于“国学经典诵读”3.渗透哲学思辨教育 8年级上册韩非子(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蛇装神徙、郑人买履、买椟还珠、智子疑邻、白

    30、马乃马、吴起重诺、子罕不受玉、老马识途、杨布击狗、富贵有涯、唇亡齿寒、远水不救近火、曾子杀彘、爱鱼不受鱼)、荀子(人性篇、劝学篇、礼法篇)8年级下册庄子(鲲鹏变化、朝三暮四、彭祖为殇、庄周梦蝶、知也无涯、安时处顺、螳螂挡车、爱马者、接舆歌凤、相濡以沫、东施效颦、海纳百川、楚有神龟、惠子相梁、鱼之乐、庄子妻死、返璞归真、呆若木鸡、林回弃璧负婴、螳螂捕蝉、阳子之宋、道无所不在、运斤成风、庄子贷粟、大钩巨缁、神龟托梦)、墨子(兼爱、非攻)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是文化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是文化的存在。“观乎人文,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化成天下”。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对国学经典的当前,弘扬

    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对国学经典的研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研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样:“不忘历史才能开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亚也曾说过:“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结束语结束语 我们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和滋养,我们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和滋养,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所到之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所到之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国学经典诵读》教师读本及教材关键点解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2416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