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解 常见 文言 虚词 文中 意义 用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大纲要求的15个虚词:个虚词:因、为、所、以、与、其因、为、所、以、与、其 而、乃、于、之、则、焉而、乃、于、之、则、焉 何、且、若何、且、若“之之”的用法:的用法:一、动词:一、动词:到到去去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牛何之?齐桓齐桓二、代词:二、代词:1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2 2、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3 3、指示代词:这、此、指示代词:这、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三、助词:三、助词:1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的”,放在定语和中,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心语之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2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齐桓3、放在倒装的动(介)词宾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放在倒装的动(介)词宾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的标志。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4、放在倒装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放在倒装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标志。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屈原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人之于国也练习:练习:1、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3、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已。烛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6、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勾练习:练习:7、诗云:、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夫子之谓也。齐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5、9、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10、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12、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焉焉”的用法:的用法:一、语气助词一、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或反问语气,译、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或反问语气,译为为“了了”“”“啊啊”“”“呢呢”或不译。或不译。于是余有叹焉。于是余有叹焉。游游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
6、当于、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小学而大遗。师 3、用在形容词的词尾,相当于、用在形容词的词尾,相当于“然然”,可译,可译为为“的样子的样子”“”“地地”。盘盘焉,菌菌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盘盘焉,菌菌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万落。阿二、代词二、代词 1、用作人称代词,作第三人称,可译为、用作人称代词,作第三人称,可译为“他他(们)(们)”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疑问代词,可译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哪里”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7、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三、兼词三、兼词 1、相当于、相当于“于之于之”“”“于此于此”“”“于彼于彼”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相当于、相当于“于何于何”,译为,译为“在哪里在哪里”“”“从哪从哪里里”等等。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练习:练习:1、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 2、牛羊何择焉?、牛羊何择焉?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之间。赤赤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硿硿焉.石石 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义而
8、死焉。五人五人 6、割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论语论语 7、焉有仁人在位、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民而可为也?齐桓齐桓“于于”的用法:的用法:一、介词:一、介词:(1)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等原因等。1、乃设九宾于庭。、乃设九宾于庭。廉颇廉颇 2、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廉颇 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焉。师说师说 5、燕王欲结于君。、燕王欲结于君。廉颇廉颇(2)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形容词
9、后,表示比较。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3)动词之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动词之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1、君幸于赵王。、君幸于赵王。廉颇廉颇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二、复音虚词二、复音虚词“于是于是”。(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1、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 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则噪而相逐。五五 (2)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古今义不同,)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古今义不同,相
10、当于相当于“在这时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对对此此”“”“从此从此”“”“因此因此”。1、于是余有叹焉。游、于是余有叹焉。游“与与”的用法:的用法:一、介词:一、介词:(1)和、跟、同。)和、跟、同。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促织 (2)比,和)比,和比较。比较。1、吾孰与徐公美?邹忌、吾孰与徐公美?邹忌 2、较秦之所得、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其实百倍六二、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成分。二、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成分。“和和”“”“跟跟”“”“同同”。1、然
11、谋臣与爪牙之士、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不可不养而择也.勾勾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勾三、动词,译为:三、动词,译为:“给予、授予、结交、亲给予、授予、结交、亲附、对付、参加、参与、赞许、同意附、对付、参加、参与、赞许、同意”等。等。1、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2、则与一生彘肩。、则与一生彘肩。鸿鸿 3、与尔三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与尔三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 6、与赢而不
12、助五国也。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 7、吾与点也。、吾与点也。8、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四、通假字,同四、通假字,同“欤欤”1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季氏2、然则废衅钟与。齐桓、然则废衅钟与。齐桓五、孰与、与五、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为“跟跟比较,哪一个比较,哪一个”、“何如何如”,表示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表示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1、沛公曰:、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君少长?”鸿鸿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因因”的用法的用法一、介词:一、
13、介词:1、依照、根据,、依照、根据,2、依靠、依靠、凭借。凭借。3、趁着、趁此,、趁着、趁此,4、通过、经由,、通过、经由,5、因为、由于、因为、由于二、副词:二、副词:于是、就于是、就三、连词: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为”四、动词:四、动词:沿袭、继续沿袭、继续练习:练习:1、罔不、罔不因因势象形核舟记势象形核舟记 2、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 3、不如、不如因因而厚遇之。鸿而厚遇之。鸿 4、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 5、恩所加则思无、恩所加则思无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喜以谬赏。谏太宗 6、相如、
14、相如因因持璧却立。廉颇持璧却立。廉颇 7、蒙故业,、蒙故业,因因遗策。过遗策。过 8、因因击沛公于座。鸿击沛公于座。鸿 9、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 10、又、又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 11、善战者、善战者因因其势利导之。其势利导之。依照、根据依照、根据根据根据依靠、凭借依靠、凭借依靠、凭借依靠、凭借趁此趁此沿袭沿袭于是、就于是、就因为因为通过通过趁着趁着“而而”的用法的用法一、连词: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
15、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 4、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 5、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假设关系: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 6、表示修饰关系:、表示修饰关系: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二、代词:二、代词:通通“尔尔”,第二人称,译为,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你”。1、而翁归,自汝复算耳!促织、而翁归,自汝复算耳!促织 三、
16、与其它词构成复音词。三、与其它词构成复音词。如:如:(1)“而已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气助词,相当于“罢了罢了”。1、我、我xue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而控于地而已矣。逍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而后而后”,可译为,可译为“才、方才才、方才”1、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而况而况”,即,即“何况何况”,用反问的语,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今
17、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而况石乎!石 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4)“既而既而”,可译为,可译为“不久,一会儿不久,一会儿”。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五人 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欲绝。促织练习:练习: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开。蜀 2、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信陵 3、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18、。屈 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降、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降皓驳色,而皆若偻。登皓驳色,而皆若偻。登 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练习:练习: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六 8、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寡人 10、项王按剑而跽曰:、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客何为者?”鸿鸿 11、妪每谓余曰:、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某所,
19、而母立于兹。兹。”项脊项脊“何何”的用法的用法一、疑问代词:一、疑问代词:(1)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哉”“”“也也”,可译为,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什么原什么原因因”。1、何者?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哪里”“”“什什么么”时,时,“何何”要后置。(要后置。(“何以何以”即即“以以何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拿什么么”“”“凭什么凭什么”等。)等。)1、吾王庶
20、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2、大王来何操?鸿、大王来何操?鸿(3)作定语,可译为)作定语,可译为“什么什么”“”“哪哪”。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二、疑问副词: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怎么”。1、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徐公何能及君也。邹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怎么”“”“多么多么”“”“怎么这样怎么这样”。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
21、沾襟,何其衰也!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啊”。1、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四、通四、通“呵呵”,喝问。,喝问。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呵问他是谁)、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呵问他是谁)五、当复音虚词。五、当复音虚词。(1)“何如何如”“”“奈何奈何”“”“若何若何”表示疑问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办”“”“为什为什么么”。1、以五十步笑、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百步,则何如?寡人寡人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 (2)“无何无何”可译为可译为“不久不
22、久”“”“没多久没多久”。1、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悦,免成役。促织 (3)“何乃何乃”译为译为“怎能怎能”。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练习:练习: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何哉?哉?岳阳岳阳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何哉?哉?六六 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何以自托于赵?以自托于赵?触触 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何以异?以异?齐桓齐桓“乃乃”的用法:的用法:一、副词:
23、一、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的紧接,可译为“才才”“”“这才这才”“”“就就”等。等。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译为“却却”“”“竟(然)竟(然)”“”“反而反而”等。等。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只”“”“仅仅”等。等。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24、有二十八、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骑。项(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是”“”“就是就是”等。等。1、赢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赢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二、代词:二、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译为)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也作主语,译为“你你”,不能作,不能作宾语。宾语。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忘告乃翁。(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这样”。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三、复音词三、复音
25、词“无乃无乃”,表猜测,译为,表猜测,译为“恐怕恐怕”。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无乃后乎?勾践 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无乃尔是过与。季氏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报任谬乎?报任另:另:“乃尔乃尔”译为译为“这样这样”。1、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孔雀练习:练习:1、度我至军中,公、度我至军中,公乃乃入。鸿入。鸿 2、而陋者、而陋者乃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夫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