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第四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程水文学-第四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水文学 第四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分析计算第二节第二节 流域产流分析流域产流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产流计算产流计算第四节第四节 流域汇流计算流域汇流计算第四章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 第二章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定性的描述,本第二章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定性的描述,本章从定量的角度阐述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章从定量的角度阐述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法,它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降雨降雨P(t)蒸发蒸发E(t)产流计算产流计算净雨净
2、雨R(t)汇流计算汇流计算流域出口断面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径流过程Q(t)数量上相等数量上相等降雨降雨P(t)P(t)蒸发蒸发E(t)E(t)产流计算产流计算净雨净雨R(t)流域出口断面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径流过程Q(t)第四章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一一.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 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大体上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分为两个步骤:产流计算: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发等损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发等损失之后,转化为净雨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失之后,转化为净雨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汇流计算:汇
3、流计算:净雨沿着坡度汇入地面和地下河网净雨沿着坡度汇入地面和地下河网,并,并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的计算称之为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的计算称之为汇流计算。汇流计算。第四章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二二.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流程和思路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流程和思路 产流与汇流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产流与汇流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4.14.1所示的流程图。所示的流程图。图图4.1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先从实际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律;然后,先从实际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律;然后,用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用于预报时,则由实
4、际用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用于预报时,则由实际暴雨预报洪水。暴雨预报洪水。第四章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流域产汇流计算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一、降雨特征分析一、降雨特征分析(一)单站降雨特性分析(点降雨特性)(一)单站降雨特性分析(点降雨特性)点降水量(点降水量(point rainfallpoint rainfall):由于雨量观测站观测到的降雨量仅代表其由于雨量观测站观测到的降雨量仅代表其周围小范围内的降水量,故称为点降水量。周围小范围内的降水量,故称为点降水量。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强度过程线(Rainfall processRainfa
5、ll process)表示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表示方法如下:表示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表示方法如下: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量过程线)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量过程线)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量累积曲线 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坡度即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坡度即是该时刻的瞬间雨强,而某一时是该时刻的瞬间雨强,而某一时段的平均坡度就是该时段内的平段的平均坡度就是该时段内的平均雨强。均雨强。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说明:说明:根据一根据一场降雨过程的记场降雨过程的记录统计其不同历录统计其不同历时内最大平均降时内最大平均降雨强度,以其为雨强度,以其为 纵坐标,以历时纵坐标,以历时
6、为横坐标,由大为横坐标,由大至小绘成的变化至小绘成的变化曲线。它的变化曲线。它的变化规律是雨强与历规律是雨强与历时长短成反比。时长短成反比。时间(h)降雨强度过程线(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1 1、面平均降水量、面平均降水量 (Areal mean Rainfall)(Areal mean Rainfall)实际生产上水文工作多以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实际生产上水文工作多以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面降雨量多指流域平均雨量面降雨量多指流域平均雨量 ,通常称为面平均,通常称为面平均雨量。一般由已知的各点雨量来推求面雨量。雨量。一般由已知的各点雨量来推求面雨量。由点雨量估算面雨量的常用方法
7、:由点雨量估算面雨量的常用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流域平均雨量计算:1 1)算术平均法)算术平均法 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伏变化不大。起伏变化不大。niinPnnPPPP1211.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2 2).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条件:条件: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为了更好地反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假设:假设:流域各处的雨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
8、的雨量流域各处的雨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站代表。niiinnFfPFfPfPfPP12211.3 3).等雨量线法等雨量线法条件:条件:当流域地形变化较大,而雨量站分布较密,当流域地形变化较大,而雨量站分布较密,能结合地形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时。能结合地形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时。niiifPFP11 该方法能考虑流域地形的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比较该方法能考虑流域地形的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比较好地反映了降雨在流域上的变化,精度较高。好地反映了降雨在流域上的变化,精度较高。但是绘制等雨量线需要较多站点的资料,且每次都但是绘制等雨量线需要较多站点的资料,且每次都要重绘,工作量大。要重绘,工作量大。2
9、2、降雨深、降雨深面积关系面积关系 降雨深降雨深面积关系曲线,是反映同一场降雨过程中,面积关系曲线,是反映同一场降雨过程中,降雨深与面积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一般规律是面积越大,降雨深与面积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一般规律是面积越大,降雨深越小。降雨深越小。3 3、降雨深与面积和历时关系曲线、降雨深与面积和历时关系曲线 一般规律是:面积一定时,历时一般规律是:面积一定时,历时越长平均雨深越大;历时一定时,则越长平均雨深越大;历时一定时,则面积越大,平均雨深越小。面积越大,平均雨深越小。面积面积雨深雨深面积面积历时示意图历时示意图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二、径流量计算
10、二、径流量计算一次洪水流量过程一次洪水流量过程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壤中流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水量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水量本次洪水形成本次洪水形成割除割除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AEGBCHIDt(h)Q(m3/s)F深层地下径流(基流)深层地下径流(基流)前期前期洪水洪水未退未退完的完的部分部分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一)次洪水过程分割(一)次洪水过程分割 次洪水过程分割的目的是把几次暴雨所形成的,次洪水过程分割的目的是把几次暴雨所形成的,混在一起的径流过程线独立分割出来。混在一起的径流过程线独立分割出来。此类分割常用退水
11、曲线进行。此类分割常用退水曲线进行。洪水的退水流量来自流域蓄水的消退。洪水的退水流量来自流域蓄水的消退。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1 1、水平线分割法、水平线分割法:对地下径流小,洪水历时短的流域对地下径流小,洪水历时短的流域 acac地面地下径流分割线地面地下径流分割线(二)地面地下径流的分割(二)地面地下径流的分割2 2、斜线分割法、斜线分割法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比重大,洪水持续时比重大,洪水持续时间长的流域。间长的流域。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0330;=0/;gt KttgQQ eQtmQtmsK时刻流量,时刻的流量,地下
12、退水参数或地下水蓄水常数,具有时间因次。(三)径流量计算(三)径流量计算黄色的面积(黄色的面积(ABCDFAABCDFA):):FtQR6.3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AEGBCHIDt(h)Q(m3/s)F深层地下径流(基流)深层地下径流(基流)前期前期洪水洪水未退未退完的完的部分部分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CDCDDCDD的面积与的面积与AEFAEF大约相等,大约相等,ABCDFAABCCDFEAABCDFAABCCDFEA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例例1】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F=20
13、00km2,某次洪水过程线,某次洪水过程线如下表,试推求该次洪水的总净流量如下表,试推求该次洪水的总净流量W和总径流深和总径流深R。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时间(月时间(月 日日 时)时)5.2.25.2.85.2.145.2.205.3.25.3.85.3.145.3.205.4.25.4.8流量流量Q(m3/s)120110100210230160014501020800530时间(月时间(月 日日 时)时)5.4.145.4.205.5.25.5.85.5.145.5.205.6.25.6.85.6.145.6.20流量流量Q(m3/s)41036033030027025
14、016010080130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解:该次洪水过程计算时间:解:该次洪水过程计算时间:5月月2日日14时时5月月6日日8时。时。(1)径流总量:)径流总量:(2)总径流深:)总径流深:1016311()(100 100)7920 6 3600228620 6 3600173.232 10nniiwQQQtm 6173.232 1086.610001000 2000WRmmF三、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三、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 降雨开始时,流域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降雨开始时,流域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含水量大小)是影响降雨形成径流过程的一个主含水量大
15、小)是影响降雨形成径流过程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因素。如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如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前期影响雨量前期影响雨量P Pa a、前期流域蓄水量、前期流域蓄水量W W0 0 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中土壤能够保持且在重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中土壤能够保持且在重力作用下不产生向下运动的水量。降雨一定时,力作用下不产生向下运动的水量。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需水量大,则净雨多,径流大;反之,雨前流域需水量大,则净雨多,径流大;反之,则净雨少,径流也小。则净雨少,径流也小。W Wm m=P-R-E=P-R-E 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 对于湿润地区来说,包气带较薄,
16、对于湿润地区来说,包气带较薄,P Pa a有一上有一上限值限值I Im m,I,Im m 称为流域最大蓄水容量。称为流域最大蓄水容量。(一)(一)I Im m的确定的确定 选择久旱不雨,突然发生大暴雨资料,计算选择久旱不雨,突然发生大暴雨资料,计算流域平均雨量流域平均雨量 P P及其所产生的径流深及其所产生的径流深R R。I Im m=P-R=P-R-E-E 经多分析几次,选最大的经多分析几次,选最大的I Im m为本流域的为本流域的I Im m值。值。(我国湿润地区的我国湿润地区的I Im m值在值在80-120mm80-120mm之间)之间)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降雨径流要素
17、的分析计算(二)前期影响雨量(二)前期影响雨量P Pa a的计算公式的计算公式tataKPP,1,如果第如果第t t日内有降雨日内有降雨P Pt t,但未产流,则,但未产流,则)(,1,ttataPPKP如果第如果第t t日内有降雨日内有降雨P Pt t并产生径流并产生径流R Rt t,则,则)(,1,tttataRPPKP注意:注意:PaIm,若计算出,若计算出PaIm,则取,则取Pa=Im。tataKPP,1,)(,1,ttataPPKP如果第如果第t日内无降雨日内无降雨PtK: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日消退系数的日消退系数Pa,t:t日开始时刻日开始时刻的土壤含水量的土壤含水量 消退系数
18、消退系数K K 消退系数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消退系数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流域蒸散发发而减少的特性。而减少的特性。值。月平均值计算或雨天无实测值,一般按晴天)最大日蒸发能力(1KEIEKmmm【例例1 1】:试求某流域:试求某流域5 5月月2828日和日和6 6月月3 3日两次降雨的日两次降雨的P Pa a值。值。由资料可知,由资料可知,5 5月月2828日日2020日日3 3天雨量很大,土壤完全天雨量很大,土壤完全湿润,产生径流,可取湿润,产生径流,可取2020日的日的P Pa a为为I Im m=100mm=100mm,其后逐日的,其后逐日的P Pa a只计算如下:只计算如下:经实验
19、资料分析经实验资料分析80cm口径套盆式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的观测值口径套盆式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的观测值可作为可作为Em的近似值。的近似值。日期日期降雨量降雨量(mm)平均日蒸发能力平均日蒸发能力消退系数消退系数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mm)年月 日196551878.22.50.9751935.62.50.9752015.12.50.975100.0211.22.50.975100.0225.00.95098.7235.00.95093.8245.00.95089.1255.00.95084.6265.00.95080.4275.00.95076.42821.42.50.97572.62935
20、.32.50.97591.6300.82.50.975100.0315.00.95098.3616.20.93893.426.20.93887.638.53.10.96981.5第二节第二节 流域产流分析流域产流分析一、包气带对降雨的调节与分配作用一、包气带对降雨的调节与分配作用 包气带可把一场暴雨量分成下渗水量、地表包气带可把一场暴雨量分成下渗水量、地表径流量、雨量蒸发量径流量、雨量蒸发量3 3部分。部分。由水量平衡原理:由水量平衡原理:P=I+RP=I+Rs s+E+E1 1 式中:式中:P P一次降雨总量,一次降雨总量,mmmm;I I深入包气带土壤中的水量,深入包气带土壤中的水量,mm
21、mm;R Rs s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量,mmmm;E E1 1雨期蒸发量,雨期蒸发量,mmmm;包气带土壤层对下渗水量可起进一步的调解与再分配包气带土壤层对下渗水量可起进一步的调解与再分配作用。作用。包气带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蓄水容量称该包气包气带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蓄水容量称该包气带的带的最大蓄水容量最大蓄水容量,记为,记为WWm m,包气带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包气带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量时,习惯上称为习惯上称为“蓄满蓄满”。当包气带未蓄满时,下渗水。当包气带未蓄满时,下渗水量将滞留在土壤中;当蓄满后,再渗入的水量在重力作用量将滞留在土壤中;当蓄满后,再渗入的水量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
22、产生壤中流壤中流R RG1G1和和浅层地下径流浅层地下径流R RG2G2。综上所述,在包气带的调节、分配作用下,降雨有两综上所述,在包气带的调节、分配作用下,降雨有两种产流方式:种产流方式:包气带未蓄满产流方式包气带未蓄满产流方式和和包气带蓄满产流方包气带蓄满产流方式式,包气带未蓄满产流方式称为,包气带未蓄满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方式超渗产流方式。第二节第二节 流域产流分析流域产流分析.)(21.)(21s0m01mmWRRRWWEEPmmWRWWEPmGGEsE该处最大蓄水容量,蓄满产流:量,降雨结束时该处蓄水容超渗产流:一般认为,湿润地区的流域以一般认为,湿润地区的流域以蓄满产流蓄满产流方式
23、方式为主,干旱地区的流域以为主,干旱地区的流域以超渗产流超渗产流方式为主。方式为主。第二节第二节 流域产流分析流域产流分析壤中流壤中流RG1、浅层地下径流、浅层地下径流RG2、雨期蒸发量、雨期蒸发量E1,土壤蒸、,土壤蒸、散发量散发量E2二、产流面积变化二、产流面积变化1 1、蓄满产流方式下的产流面积变化、蓄满产流方式下的产流面积变化特点:降雨增加,产流量面积增加;产流面积与降特点:降雨增加,产流量面积增加;产流面积与降雨强度无关。雨强度无关。(a)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图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图(c)(a)(c)产流面积变化产流面积变化(b)降雨量过程线降雨量过程线2 2、超渗产流方式下产流面积变化、超
24、渗产流方式下产流面积变化 特点特点:产流面积的大小与时段初流域蓄水量及时段平均:产流面积的大小与时段初流域蓄水量及时段平均雨强有关。同雨强情况,时段初流域蓄水量大,产流面积雨强有关。同雨强情况,时段初流域蓄水量大,产流面积也大,反之亦然;时段初流域蓄水量相同时,如果时段平也大,反之亦然;时段初流域蓄水量相同时,如果时段平均雨强大,则产流面积就大,反之亦然。均雨强大,则产流面积就大,反之亦然。pfpfpfpf1.01.0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超渗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变化超渗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变化(a)(c)(b)三、降雨径流关系三、降雨径流关系 产流分析的目的是为推求净雨
25、量和净雨过程,因此,产流分析的目的是为推求净雨量和净雨过程,因此,需要分析降雨径流关系。需要分析降雨径流关系。1 1、蓄满产流方式的降雨径流关系、蓄满产流方式的降雨径流关系 降雨径流关系图降雨径流关系图的形态取决于流域蓄水容的形态取决于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其规律为量曲线,其规律为W W0 0=0=0时,直线部分在纵轴上的时,直线部分在纵轴上的截距为截距为W WM M;W W0 0=W=WM M时,蓄水容量曲线为时,蓄水容量曲线为4545度线;曲度线;曲线上部为一组平行线。线上部为一组平行线。2 2、超渗产流方式的降雨、超渗产流方式的降雨径流关系径流关系 原则上可根据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