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 文档编号:3617450
  • 上传时间:2022-09-26
  • 格式:PPTX
  • 页数:31
  • 大小:103.7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pptx》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道德 法治 九年级 上册 生命 家园 课件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资源描述:

    1、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6.2 6.2 共筑生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1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 3、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无辜的

    2、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至于繁殖到使动物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

    3、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1995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竞天择,是多少个世纪以来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但是人类却在慢慢破坏这一公平的规则。开展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便大量的燃烧,人口也快速增加,化工污染更是严重加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大,造成很多动物的生存环境急剧变化,不少珍稀的动植物开始走向灭亡。到了今天,这一情况丝毫没有改善,消失的物种越来越多,这还是人类已知的,而从未被人类发现却已经消失

    4、的物种不知还有多少。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不久之前,世界上的最后一头白犀牛已然走完了它短暂的一生,在无尽的孤独中慢慢消失于世人的眼中。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过去100年,有将近300种动物灭亡,2000种动物变成了濒危动物,这一数据不包括难以统计的植物。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动植物灭亡,而且这种速度还在一直加快。在我国,也有很多珍稀的保护动物濒临灭绝,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雪豹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善。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的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地球的

    5、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力。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了人类。力。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了人类。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捉摸不定的,也是难以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捉摸不定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激发着和丰预测的,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激发着和丰富着万物。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富着万物。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家园吗?难道它不值得我们热爱吗?难道人类的家园吗?难道它不值得我们热爱吗?难道人类的全部才智、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要倾注给它,来全部才智、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要倾注给它,来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我们难道不明白,只有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

    6、我们难道不明白,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摘自只有一个地球摘自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和维护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智慧选择。2.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

    7、件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补偿和修复。3.3.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纷乱”中的有序。中的有序。4.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然规律。如果我们

    8、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的承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

    9、的象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为时三百年。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代的选择。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资源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

    11、、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

    12、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永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生态文明写入宪法2018年03月12日07:5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3月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

    13、宪法。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何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

    14、色富国之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走绿色发展道

    15、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3)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底、生态保护红线。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实现

    16、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三、我国的环境问题:共筑生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课堂笔记:(1)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3)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4)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5)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6)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7)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再 见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174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