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心理 发展 教育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章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l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的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发展概述l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l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中学生人格的发展l第四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l一、心理发展的含义l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l四种特征:l连续性与阶段性;l定向性与顺序性;l不平衡性;l差异性 3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和阶段性l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
2、时,就会取代旧特征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l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还萌芽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4定向性与顺序性定向性与顺序性l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l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5定向性与顺序性定向性与顺序性6不平衡性不平衡性l一方面表现在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l另一方面表现
3、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7差异性差异性l任何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是千差万别的。8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有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有的共同的基本阶段和典型的心理特点的共同的基本阶段和典型的心理特点:l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l依据: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l乳儿期:1岁以前l婴儿期:13岁l幼儿期:3 6、7岁l童年期:6、7岁 11、12岁l少年期:11、12岁 14、15岁l青年期:14、15岁 25岁l成年期:2565岁l老年期:65岁以后9
4、l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l(一)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l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l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l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l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l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l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l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10l(二)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l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l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
5、”转化,出现辩证思维;l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l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l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11l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l(一)学习准备l.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l.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l.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12l(二)关键期(敏感期)l.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
6、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l.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l.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14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l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l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l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l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l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l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l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l10岁以前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15l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
7、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l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16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l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l.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l.内容:l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
8、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l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同时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17l几个概念:同化(assimilation):就是把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非己自己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当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时,这是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就是顺应。(以这两个过程来阐释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
9、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的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感到平衡,否则就会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已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没实现了认知的发展。18 图式(scheme):是皮亚杰用来解释认知结构的术语。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人最初的图式来自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19l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20l(一)感知运动阶段(一)感知
10、运动阶段(0 02 2岁)岁)l特点: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的吮吸是主要形式如:从只是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物体自己伸手去拿物体。其认识物体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究外部世界。大约在912个月获得物体永恒性的认识在这一阶段的后期:感知觉和动作渐渐分化;后期(1岁半)思维开始萌芽2122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
11、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23第二分阶段(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玩拨浪鼓)24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
12、动作形成时期。25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l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26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l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27第五分阶段(11.5岁)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尝试错误期”
13、。28第六分阶段(1.52岁)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29l(二)前运算阶段(27岁)l运算: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l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具有了符合功能;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30l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Animism)),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以自我为中心(egocentrism)(不同于利己主义,认为其他的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为他人着想)认知活动具有
14、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思维具有刻板性: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31“表象表象”l用手拨算盘(动作)l脑海中的算盘(表象)l抽象的数学式(语词)32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原因:原因: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33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例:三山实验CDBA34l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
15、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l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l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35我的心里话我的心里话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东西在我手里,那就是我的;那东西我刚拿过,就是我的;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不会看来是你的;如果我堆砌什么,所有积木都是我的;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玩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如果东西损
16、坏了,那就是你的。36l(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l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但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所谓的守恒:儿童认识到虽然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去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37“守恒守恒”l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l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那就是让尚未达到物质守恒的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被试的儿童试管里的牛奶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你们猜他们的答
17、案是什么?38l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但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是否一样多。皮亚杰发现,小于7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而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却能坚定的认为两排糖果一样多。39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A A B BB B问儿童: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40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
18、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A B A A B B 问儿童: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41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A A B BB B问儿童: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42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
19、)A A B B 问儿童: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89岁)43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两块叠在一起两块叠在一起 B B 两块分放两边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44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
20、,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 BA B A A B B 问儿童: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4546l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获得不同守恒形式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最早掌握的是数量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47具体运算阶段:总结l认识大多数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认识大多数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系。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系。这一阶段的儿童已
21、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理。48l(四)形式运算阶段(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1115岁)岁)l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l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l具有抽象逻辑思维l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l思维灵活:故不应过多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49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l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