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试题三.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与教育学试题三.doc》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教育学 试题
- 资源描述:
-
1、 第三章一、选择题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A教育B经济C遗传D环境2.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是其能否遵循()A人的潜能规律B人的个性发展规律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3.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自发性B自由性C前瞻性D能动性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5.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格塞尔C弗洛伊德D洛克6.下列中外历史名人中,
2、坚持外铄论的有()A孟子B威尔逊C弗洛尹德D洛格7.提出给他一打健康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的代表人物人()A洛克B弗洛伊德C荀子D华生8.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A智商B情商C个体主观能动性D个体参与实践活动9.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就是()A发展周期B适应期C成熟期D发展关键期1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11.教育工作要秩序渐进规律是遵循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3、12.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些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13.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14.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是遵循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5.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16.父母、教师培养孩子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依据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
4、补性D个别差异性17.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8.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就是()A遗传B成熟C生理素质D心理素质19.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教育的重要性20.由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等因素组成的环境可称之为()A大环境B小环境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21.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的特殊性。A主体B环境C对象D目的22.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
5、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并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A维果茨基B洛克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2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A额外的价值B附加的价值C处暑的价值D通用的价值24.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这就是()A人的个性B人的力量C人的潜能D人的价值25.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往往能够得到超常发挥的是人的()A力量B价值C潜能D个性26.人能创造和使用工具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实现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能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以发展和完善人
6、自身,这主权是因为人具有()A精神的力量B身体的力量C物质力量D潜在力量27.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理想,就我国学校教育的多数情况来说,更加重视的是()A共同性B差别性C主动性D地域性28.在人生过程中,个体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是()A中年期B青年期C少年期D儿童期29.儿童在少年期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因此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机期”或()A生理断乳期B青春期C起飞期D心理断乳期30.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决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A生理断乳期B帮助少年起飞C帮助少年成熟D心理断乳期
7、31.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A少年期B儿童期C青春期D青年期32.“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概念,存在于个体成长发展的哪个时期()A少年期B儿童期C青春期D中年期二、填空题一、选择题 1、A 2C SD 4C 5C 6D 7D 8C 9D 10A 11A 12B 13、D 14C 15A 16C 17D 18A 19B 20C 21A 22A 23C 24、D 25C 26A 27A 28C 29D 30B 31D 32C 二、空题 1、 促进入的身心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现实个性 4社会实践 5、身心成熟机制 6孟子 7本能 8 “基因复制” 9成熟机制 10外铄论 11、荀
8、子 12个体活动 13个体主观能动性 1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5、不平衡性 16发展关键期 17前运算水平 18发展任务 19超常发展 20、生理机能 21男女性别 22努力程度 23遗传 24、遗传素质 25差 异 26、成熟程度 27、环境 28、社会环境 29、机遇 30、消极 31、主体32、社会性规范 33、“最近发展区” 34、及时的价值 35、发展个性 36、人的价值 37、潜能 38、教育 39、独特性 40差别性 41、心理断乳期42、自我意识 43、帮助少年起飞 44、自我认识能力 45、青年 46、未来47、高中阶段 48、社会 49、价值取向 50、心理失衡 51、个
9、人利益1是教育的直接目的。2.个体的人身心发展状态又是教育行为的依据,能否遵循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3.个体身心发展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的过程。4.个体的人只有参与,才能生存和发展。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决定的。6.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7.现代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8.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9.美国心理家学格塞尔强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10.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11.我国
10、战国时代性恶论代表人物是。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13.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14.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总是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即内因和外因通过实践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综合作用。15.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16.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就是所谓。1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认识发生论的研究,提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成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18.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
1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19.互补性道德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得到部分补偿。20.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够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说明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之间。21.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众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的差异。22.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环境。23.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12、24.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5.遗传素质的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6.人的机体的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27.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28.若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29.环境是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条件和对象。30.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之分。31.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的特殊性。32.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以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33.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
13、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34.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35.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的功能。36.所谓,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37.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38.人的力量既有身体的力量,更有精神的力量。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才能实现。39.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40.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
14、价值。41.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机期”或“”,意谓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倾向。42.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43.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44.初中阶段是培养初中生的起始阶段。45.在个体发展中,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46.“”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在青年的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47.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48.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作出
15、正确选择的重要条件。49.解决认识问题和,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50.从认识方面看,高中泩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考求社会;另一类是,在认识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51.在价值观上,青年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另一咱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2、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
16、制决定的。3、外铄论:认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4、主体实践论: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做是内因与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姝、现实的力量。这称为“主体实践论”,即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发关键期(发展最佳期):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发展最佳期。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错过了这一时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6、成熟:人的某种先天素质的发展过程。7、最近发展区
17、: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8、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9、人的潜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10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 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11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
18、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和残缺,健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1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14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5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
19、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16个性发展(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17环境:指在个体生活当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18身心发展年龄特征: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1个体身心发展2,内发论3.外铄论4.主体实践论5.发展关键期(发展最佳期)6.成熟7.最近发展区8.人的价值9.人的潜能10.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1.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4.遗传15.个性16.个性发展(发展个性)17.环境18.身心发
20、展年龄特征四、判断题1.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初中的结果。2.人的身心发展只需要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3.外铄论者一般不重视教育的价值。4.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入选多身残志坚的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取得惊人成就,这说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性。5.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一直为后人接受和继承,这正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6.遗传决定了人的未来,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7.孟母择邻和我们当前浒的择校是一回事。8.我们既注意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但更要注意小环境的影响。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10.随着网络的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