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备)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人教版--上(全套电子教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必备)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人教版--上(全套电子教案).pdf》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必备 全套电子教案 教师 必备 小学 数学教案 年级 人教版 全套 电子 教案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教师必备】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人教版-上【全套电子教案】目录第 1 单元【长度单位】.2第 2 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第 3 单元角的初步认识.43第 4 单元 表内乘法(一).56第 5 单元观察物体.85第 6 单元表内乘法(二).91第 7 单元认识时间.114第 8 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120第 9 单元总复习.1232第第 1 1 单元单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第第 1 1 课时课时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用厘米量【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 P2-3,例 1、2、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
2、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2.学生活动,教师
3、巡视指导。3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 1 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
4、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 1 厘米的表象。4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 1 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 1 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 1 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 1 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 1 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 1 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
5、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 3 厘米、5 厘米、7 厘米、10 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支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 1厘米的表象。5第第 1 1 单元单元长度单位
6、长度单位第第 2 2 课时课时认识米认识米用米量用米量【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第 4 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掌握 1 米的实际长度。难点: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 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 1 根较长的绳子,1 米的卷尺,刻度尺。【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
7、两个手指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2 厘米呢?10 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6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 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 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 1 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 1 米到底
8、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 1 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1 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 1 米。(5)用米尺量 1 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 2 米长、3 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 1 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 米也就是 100 厘米。(板书:1 米=100 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
9、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7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 6()黑板长 2()小明身高 124()课桌长 50()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第 1 1 单元单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第第 3 3 课时课时认识线段认识线段【学
10、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 5、6 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教学准备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8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
11、)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
12、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9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 5 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 5 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 5 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
13、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10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3 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 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
14、并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 3 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 3 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完成第 5 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第第 1 1 单元单元长度单位长度
15、单位第第 4 4 课时课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第 7 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二、学习新知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 13()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 13 米呢?为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用尺量一量,13 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我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 米。6、总结判读方法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
16、去比一比。12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课本第 9 页第 8 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3第第 2 2 单元单元100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第 1 1 课时课时不进位加(不进位加(1 1)【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 P12 例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
17、法则,能熟练计算。难点: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 P11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4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 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 P12 做一做学
18、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练习,实践应用练习二第 1 题前两小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笔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二二、100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满如果个位满 1010,向十位进向十位进 1 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从个
19、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从十位退 1 1 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 1 1。3、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 70 比 25多多少?19 比 46 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 29 多 17 的数是多少?(29+17=46)15第第 2 2 单元单元100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第 2
20、 2 课时课时不进位加(不进位加(2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 P12 例 2做一做练习二的 1、2 题【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共有多少人?师: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
21、口算。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16(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提问:为什么把 5 根小棒和 4 根小棒和起来,3 捆和 3 捆和起来?(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3)请口算的学生讲。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做一做: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练习二第 1 题: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第 2 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第第 2 2 单元单元100100 以内的加法
22、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第 3 3 课时课时进位加进位加17【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 P14 例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重点:、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
23、 11 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18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完成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三、巩固练
24、习,实践应用1、完成 P14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 P14 第 4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第 2 2 单元单元100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第 4 4 课时课时练习课练习课【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 P15-P16 练习二19【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
25、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卡片【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