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机结构和原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X线机结构和原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X线机结构和原理n X线发生原理及其基本认识n 一、高速电子与阳极靶面的相互作用n X线是在高度真空的X线管中产生的。更确切地说,是高速电子与阳极靶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分析这种作用对认识X线产生的原理是十分重要的。n 高速电子与靶面物质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说,高速电子在失去其全部动能而变成自由电子之前要穿过很多原子间隙,经过很多次碰撞,发生多种作用的物理过程。例如,一个1兆电子伏特的高速电子在被阻止之前,会遭受一万次碰撞,每一次碰撞后,电子损失部分能量,而且往往还要改变运动方向,所以电子在物质中的径迹是十分曲折的。n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高速电子的能量损失分为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两种情况
2、。碰撞损失是高速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相“碰撞”,使原子吸收能量处于激发态,这种能量损失将全部变为热量,使阳极温度迅速上升。高速电子动能的99左右都在碰撞损失中转换为热能,n这是最普遍的情形:辐射损失是高速电子与靶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以辐射X线光子的形式而损失能量,这部分能量大约占高速电子总动能的百分之零点几。可见在X线管中,X线能的转换效率是很低的。n 从作用的物理过程来说,高速电子与靶原子相互作用存在以下四个物理过程,电离、激发、弹性散射和韧致辐射。具体分析如下。n ()电离n 原子的外层价电子或内层电子在高速电子作用下完全脱离了原子轨道,使原子变成离子,称为电离。n高速电子的
3、动能转化为以下三部分:一部分能量消耗在内、外层电子的脱出功,这部分能量暂时“储存”在原子内,将伴随着发射光学光谱(由外层电子轨道跃迁产生)和标识X射线(由内层电子轨道跃迁产生),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转化为二次电子(被击出的轨道电子)的动能;第三部分转化为出射电子的动能,出射电子以较低能量,并改变方向射出。然后与其它原子或原子核发生作用。n电离过程中向外发射的光谱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价电子脱离原子轨道,离子结合自由电子变为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回到基态过程中发射出光学光谱。由于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能级差较小,这些光谱一般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不属于X线。而且这部分光能几乎全部被周
4、围原子所吸收,n转化为热运动加快(固体中分子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无规则的振动),伴随着阳极温度上升。另一种发射光谱是由于内层电子脱离轨道,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通过内层电子的能级跃迁而辐射标识X线,这是构成医用 X线的成分之一。n(二)激发n 高速电子(或二次电子)撞击原子外层电子,由于作用较弱,不足以使其电离、仅将其推入高能级的空壳层,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这种作用叫做激发。入射电子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方向改变、速度变小的出射电子的动能;另一部分是被原子吸收的激发能。处在激发态的原子将发射光学光谱。这部分光能最终导致固体分子热运动加快、温度上升、全部转化为热能。n(三)弹性散射n 高速
5、电子受原子核电场的作用而改变运动方,但是能量不变,称为弹性散射。n 这种作用没有光谱辐射,也没有能量损失。由于阳极靶内,物质的密度很高,散射的距离很短,高速电子将很快在已改变的方向上与其它原子核或核外电子相遇,发生新的作用。n(四)韧致辐射n 高速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场作用下,速度突然变小时,它的一部分能量转变成电磁波发射出来,这种情况叫韧致辐射。n在韧致辐射中,人射电子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辐射电磁波的能量h,其波长在X线范围内,在医用X线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另一部分转化为出射电子的动能,出射电子的方向将发生改变。n 韧致辐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nl韧致辐射是在核电场作用下的一种能量转换形式,不能用
6、经典理论作简单地解释。n2韧致辐射所产生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连续光谱。这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加在X线管两端的高压通常是脉动直流电压,使得到达阳极的各个高速电子的动能并不相等;n 二是高速电子在进入核电场作用前,通过电离或激发所失去的动能各不相等;n 三是各个高速电子在原子核电场中被阻止的情形不一样,离核越近,受核电场阻止作用越强,由动能转换为光能的部分能量越多,辐射X线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就长。此外,核电场强度还随原子序数不同而异。所以韧致辐射所形成的X线是一束随靶元素不同而异的连续谱线。n从以上四种作用的物理过程看出:高速电子与阳极靶原子“撞击”的结果,产生两种类型的光辐射。一种
7、是波长在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附近的光学光谱。另一种是X线。X线依其产生的机理不同,又有两种成份,一种是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作用所产生的标明元素特性的标识X线;另一种是高速电子与核电场作用所形成的韧致辐射,这是一束连续X线。nX线由于波长短、能量大,穿透作用强,将穿过X线管壁、油层、窗口、滤过板而射向人体,用作治疗或诊断。光学光谱则波长长,光子能量小,则全部被周围原子和管壁、油层所吸收,使原子的热运动加快,温度上升。从能量转换角度上看,高速电子总能量的99将转换为热能,而仅有大约百分之零点儿的能量转换为有用的X线。n(二)X线的特性n X线除了上述的共性以外,由于其波长短,光子能量大,具有其
8、它电磁波不具有的一系列特殊性质。医学上正是利用X线的这些个性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或作诊断或作治疗。n 1物理效应n (1)穿透作用:穿透作用是指X线通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穿透性固然与X线波长有关,即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大,n穿透物质的能力越强;但在波长一定条件下,X线的穿透性就完全取决于被通过物质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一般高原子系数物质,且结构紧密,密度大时,该物质吸收X线多,X线的穿透性差。所以从X线穿透物质后的强度变化,就反映了物质内部密度差异,这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n(2)电离作用:物质受X线照射时,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叫电离作用。在光电效应和散射研究中,出现光
9、电子和反冲电子脱离其原子的过程叫一次电离,这些光电子或反冲电子在行进中又和其它原子碰撞,使被击原子逸出电子叫二次电离。在固体和液体中,电离后的正、负离子将很快复合,不易收集。但在气体中的电离电荷却很容易收集起来,n利用电离电荷的多少来测定X线的照射量,多种X线测量仪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由于电离作用,使气体能够导电;某些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在有机体内可以诱发各种生物效应。电离作用是X线损伤和治疗的基础。n(3)荧光作用:有些物质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钨酸钙等,受X线照射后,由于电离或激发使原子处于激发状态,回到基态过程中,由价电子的能级跃迁而辐射出可见光或紫外线光谱,这种光谱就是荧光
10、,而X线使物质发生荧光的作用叫荧光作用。n荧光强弱取决于X线的强弱。在X线诊断工作中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制成的物品有荧光屏,增感屏,影像增强器中的输入屏和输出屏等。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n(4)热作用:物质吸收X线能最终绝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这就是热作用。吸收剂量的量热就是依据这种作用。n (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这些作用与可见光一样。在X线显微镜、波长测定和物质结构分析中都得到应用。n 2化学效应n(1)感光作用:当X线照射到胶片的溴化银上的时侯,由于电离作用,使溴化银药膜起化学变化,出现银粒沉淀,这就是X线的感光作
11、用。银粒沉淀的多少,由胶片受X线的照射量而定,再经化学显影,变成黑色的金属银,组成X线影像,未感光的溴化银则被定影液溶去。X线摄影就是利用这种X线化学感光作用,使组织影像出现在胶片上。n(2)着色作用: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铅玻璃、水晶等,经X线长期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而改变颜色,这就叫着色作用。n 3生物效应:X线对生物组织细胞具有破坏、瓦解的作用,称为X线的生物效应。n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最新建议,将辐射的生物效应分为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随机效应是指发生的几率(并不达到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效应。对这种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阀值,任何微小的剂量也可能引起效应,只是发生的几
12、率极其微小而已。随机效应主要表现形式是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非随机效应的严重程度则随着剂量的变化而变化,n对这种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阀值。如过量或累积性的X线照射,可以引起某些损伤,比如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变化。眼晶体的改变、放射性皮肤损伤、性细胞的损伤引起生育能力的损害、胎内照射效应(胎内致死、畸形或发育障碍)等。所以X线工作者一定要重视防护,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充分利用各种防护器材,如铅板、铅玻璃、铅橡皮、衣裙和手套等,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病人。n 还应指出:对人体不同组织,破坏瓦解的程度是不同的。凡生长力强和分裂活动快的组织细胞,对X线特别敏感,容易破坏;X线停照后,恢复也慢。如神经
13、系统、淋巴系统、生殖系统和肿瘤细胞等对X线都很敏感。而软组织如皮肤、肌肉、肺和胃等对X线敏感性较差,破坏性也相对小一些。在治疗上正是恰当地利用这种特性。nX线的生物效应归根结底是X线的电离作用造成的。X线机的基本结构n 固定阳极X线管n一、构造和作用n固定阳极 X线管的结构由阳极,阴极和玻璃壳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一1 所示。图1-1n 阳极由靶面、铜体、阳极罩、阳极柱共四部分组成。阳极的作用是产生X线、散热、吸收二次电子和散射线。n 靶面受电子轰击,而电子动能的99转换为热,只有l左右转换为X线能,故靶面材料选用高熔点且X线发射率较高的钨制成(钨的熔点为3370oC,原子系数Z=74)。由于钨
14、的导热率小,故通过真空熔焊的方法把钨靶焊接在无氧铜体上,以便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n 阳极罩在靶外面,也由无氧铜制成,其作用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射线。高速电子轰击靶面时,会有少量电子从靶面反射出来,称为二次电子。其能量为原来能量的90左右。二次电子若轰击在玻璃壳上,会使玻璃壳温度升高而放出气体,降低管内真空度,甚至使玻璃壳击穿漏气;二次电子也可能再次轰击靶面,辐射出大量的散射线,严重地影响成像质量。有了阳极罩后就大大减轻了上述危害。n 阳极柱由紫铜制成,将铜体引出管外,通过与油之间的热传导把热量传导出去。n 阴极由灯丝和集射罩组成,其作用是发射热电子和聚焦,使打在靶面上的电子束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
15、,形成X线管的焦点。n 灯丝由钨丝制成,绕成螺管状,作用是发射电子。灯丝通电后,温度逐渐上升,至一定值后开始发射电子。n荡灯丝温度低于2400K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射电流增加较慢,而温度高于2400K时,灯丝温度稍提高一点,发射电流却增加很多。所以在调试管电流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一般来说,灯丝点燃时间越长,工作温度越高,它的蒸发越快,灯丝寿命越短。如果灯丝电流比额定值升高5,灯丝的寿命可以缩短一倍。所以灯丝加热电流应严格限制在额定值以下使用,同时应尽量缩短高温点燃时间。n为了适应同一个X线管不同使用功率的要求,一般装配有长短两根灯丝,形成双焦点X线管。阴极具有三根引线,其中一根为公用线,其
16、余为大小焦点灯丝的另一根引线。n集射罩的作用是对灯丝发射电子进行聚焦。当灯丝发射大量电子后,接通高压时被阳极正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将以高速飞向阳极。但由于电子之间相互排斥作用,致使电子呈散射状,n特别是在阳极电压较低的情况下,散射更为显著。为了能使电子集中成束状飞向阳极,因此将灯丝装入一个用镍或铁镍合金等制成的长方形罩中,该罩称集射罩。集射罩与灯丝的一端相接,从而获得与灯丝相同的负电位,并借其几何形状,迫使电子成束状飞向阳极,达到聚 焦的目的。nX线管玻璃壳是用来支撑阴阳两极和保持管内真空度(10-6mmHg以上)。多采用耐高温、绝缘强度高、膨胀系数小的钼玻璃制成。因钼玻璃和铜的膨胀系数不同,不
17、宜直接焊接,故其间接一个与钼玻璃膨胀系数相近的铁、镍、钴合金圈(54Fe、29Ni、17Co)以避免因温度变化使玻璃破裂和漏气。n 二、X线管的焦点n电子轰击在靶面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投照方向上的投影称为有效焦点。设靶面与X线投照方向的夹角为Q,实际焦点的长度为b,宽度为a,那么在Q方向上投影后,其宽度a不变,长度变为bsinQ,因此有效焦点为absinQ。显然有效焦点与X线投照方向有关,愈近阳极端,Q角愈小,有效焦点愈小。这就是有效焦点的方位特性。n当投照方向与X线管轴相垂直时,这时的Q角称为靶角或阳极倾角。实际焦点在与X线管轴相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称为标称有效焦点(简称标称焦点
18、)。在X线管规格中,通常以标称焦点来代表X线管的有效焦点。因为在实际投照中,通常采用与管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投照,所以标称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像质量。实际焦点与标称焦点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n阳极倾角 Q一般为720度。Q角是与管容量和照射野密切相关的重要多数。在要求有效焦点一定的条件下Q愈小,实际焦点愈大,但Q角不能太小,它受到有用照射野的影响。第二节旋转阳极X钱管n 固定阳极X线管,因阳极焦点面受温度的影响,限制了其功率,要提高功率就必须增大焦点面,这又使影像清晰度大大降低,两者不能兼顾。1927年以后出现了旋转阳极X线管,其结构如图l3所示。图1-3 n从偏离管子中心轴线的阴
19、极发射出来的电子,轰击在转动的靶面上。由于热量被均匀地分布在一个转动着的圆环面积上,使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大大减小,因而大大提高了X线管的功率;或者说,在一定的负载功率下,阳极倾角可以大大减小,从而使有效焦点变小而大大提高了影像清晰度。n所以旋转阳极X线管的最大优点是:功率大,焦点小。较好地解决了固定阳极X线管难以解决的矛盾。目前旋转阳极X线管的功率多为2050kw,高者可达 150kw;而有效焦点多为12mm,微焦点可达0.050.3mm,摄影清晰度极高。n 和固定阳极X线管相比,旋转阳极X线管主要是阳极部分构造不同。阳极部分主要由靶面、转子、转轴、轴承和走子等组成。n靶面具有618度之间的倾斜
20、角度,镶在一个直径为70100mm之间的圆盘上。其中心铆接在钼制细杆上,钼杆的另一端与转子相连。转子为一表面黑化的铜管,以提高热辐射能力。转子内装有滚珠轴承,以便转动灵活,转子和轴承封闭在高真空的玻璃壁内。定子线圈装在管壁外面,其结构和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n现在生产的旋转阳极X钱管,其靶面多为铼钨合金镶在钼或石墨基体上。这种结构与纯钨靶相比有以下优点:n(1)铼钨合金靶面的晶粒较细,抗热胀性提高,再结晶温度上升,使靶面在高温下不易龟裂。n(2)X线辐射率下降较慢,使用两万次以后,纯钨靶的 X线输出下降到原来的55%,而铼钨合金靶的X线输出只下降到原来的87;n(3)大大提高了热容量。这是由
21、于钼或石墨的比重都比钨小,而比热都比钨大,这种复合靶的重量增加不多,但热容量却大大增加了。n转子由无氧铜构成,相当于异步电动机的鼠笼转子,转速由下式决定:nN=120f/P(转min)n式中n 为转速,f为定子中电源频率,P 为定子的极数,一般P=2n由于存在着转速差转子转速约落后于磁场转速的10%左右。所以对中速管(f=50Hz)n=2700转/min;对高速管(例如f=150Hz),实际转速n=8500转/min左右。若电源频率提高到300Hz实际转速可达17000转/min。n 转速越高,X线管的功率越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P=K ndn式中P为功率,K为常数,n为转速,d为焦点轨道直
22、径。可见功率与转速和靶面直径的平方根成正比。当速度增加2倍时,允许功率增加14倍左右。靶盘直径越大,热容量越大,散热速度也越快,X线管的功率也增大。n 从切断定子线圈电源开始,到转子停止转动所需的时间叫静转时间。这时间反映了转子磨擦和轴承的润滑状况。为避免油脂类润滑剂在高温时蒸发汽化,所以轴承润滑剂都采用固体润滑材料,如二硫化铝,银,铅等。不同润滑材料,静转时间不同,对银、铅来说,新管的静转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对二硫化钼来说,可达 20min左右。对 2700转min的中速管,静转时间低于30s,则说明管子报废。n为减少空转磨损,可采用制动装置。即造成转动力矩的定于工作电源断开以后,立即给转子一
23、个反作用力矩,使转子很快停止下来。对高速管来说,制动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使转子很快越过引起共振的临界转速,以避免管子破损。临界转速为前5000转/min至7000转min之间。n固定阳极管的散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而旋转阳极管的散热方式主要是热辐射。这是由于轴承的工作温度不能超过460摄氏度。为了避免过多的热量传导到轴承,在靶面与转子之间的连接采用外径较细的管状钼杆;为了增大转子的热辐射,一般把转子表面黑化。尽管如此,轴承的工作温度仍可达到400摄氏度左右,所以轴承材料要采用耐热合金钢,如高速工具钢。n由于热辐射的散热速度较慢,所以使用旋转阳极X线管时,在两次曝光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间歇时间,以
24、防热容量过载而损坏管子。X线机系统的结构分析 n 概述n 一个X线机系统因容量大小和使用目的不同,结构繁简千差万别,一般由主机系统和辅助设备两部分构成。主机系统是指围绕产生X线的主电路及其元部件所构成的系统。辅助设备是指主机以外的各种辅助和直接为临床诊断服务的设备。具体构成如下所示。n 主机系统由 n1 X线管组件、2 高压发生器、3控制台等组成n辅助设备由各种机械设备:n1各种机械设备如:诊视床、摄影床、天地轨、悬吊等n2影像处理系统如: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数字减影系统(DSA),电影摄影机、录像等n 3其它附属用具:如滤线器、增感屏、胶片,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等nX线机系统就其电路组成
25、一般包括:电源电路,高压初级和kV补偿电路,高压整流电路,管电流测量电路,X线管灯丝加热和管电流控制电路,曝光限时电路,瞬时负载限制和保护电路,旋转阳极启动、延时和保护电路,全机控制电路和附属设备电路等构成。n若采用旋转阳极X线管,还应有启动、延时和保护电路。nX线遮线器n滤线器nX线机操作手续要简便,自动化程度要高。早期的X线机是将透视和摄影过程中的千伏、毫安和时间三个基本参量分别选择和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控制元件是多位多层选择开关这就是所谓三钮制控制阶段。n在5060年代出现了精良的光学图像转换元件,运动范围很广的诊断床和断层床,旋转阳极X线管的出现和商品化,为快速动态摄影具备了初步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