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专用)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第1课时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高考专用)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第1课时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pptx》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高考专用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第1课时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2020 年高 专用 第十 区域 可持续发展 课时 水土流失 土地 荒漠化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1讲 区域环境问题及开发与保护 第1课时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水土流失 读黄土高原区域图,回答问题。,温 带季风,千沟 万壑,渭,长城,太行,汾,秦岭,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生态环境,黄土疏松,夏季,2.水土流失的危害,淤积,水文,侵蚀,土壤,植被,气候,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修筑水平梯田,封坡育林育草,打坝建库,平整土地,【疑难辨析1】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 (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2、( ) (3)不同的社会阶段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不同。( ) (4)黄土高原是我国唯一水土流失的地方。( ),二、土地荒漠化 读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认识荒漠化,经济活动,土地沙漠,次生盐渍,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植被景观:图中为 ,为 ,为 。 年降水量:图中A为 ,B为 ,C为 。 本区自东向西随 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 也随之减少。,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400,200,50,距海里程,自然产出和载畜量,(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流水,风沙活动,气
3、候异常,失衡,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潜在荒漠化,原则:坚持维护 与提高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 。 利用 措施和 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问题。 控制 。,生态平衡,经济效益,水资源,生物,工程,能源,人口增长,【疑难辨析2】 荒漠与荒漠化有什么区别
4、? 提示 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本来的耕地、林地、草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疑难辨析3】 什么是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提示 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蒸发旺盛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疑难辨析4】 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5、例1】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 (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要回答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分别采取的措施,需明确两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河套,干旱半干旱,降水量,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牧草地。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 旱地
6、:水土保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水土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水土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1.成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7、。如下图所示:,3.主要的治理措施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冶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技法点拨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模型 该类生态环境问题多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分析,而成因与防治措施又是重心所在。,温馨提示 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
8、(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水土流失与河流特征 1.(2018全国卷,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
9、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 A. B. C. D.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解析 第(1)题,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第(2)题,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
10、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对;前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对;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错。B选项正确。,第(3)题,河流形成洪峰就会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提高河流的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了洪峰,但含沙量较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选项错误;裸露坡面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河流的含沙量,而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较少,C选项错误;由于多次降水,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