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专用)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第2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LY520
  • 文档编号:360248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DOC
  • 页数:30
  • 大小:2.5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专用)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第2课时.doc》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专用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第2课时 高考 专用 第十 区域 可持续发展 课时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理解森林、湿地的生态功能。(综合思维)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其如何利用和保护湿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考查森林、草地、湿地等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利用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考查频率较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读世界森林分布图,回答问题。(1)分布及现状分布。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区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森林的作用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

    2、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3)森林破坏的后果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读雨林在大气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2)“绿色水库”: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生物资源丰富。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3、【疑难辨析1】(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2)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在其中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 )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湿地的分类(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湿地的生态效益3.湿地资源问题(1)湿地资源问题(2)洞庭湖萎缩4.保护湿地(

    4、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3)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疑难辨析2】(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对自然环境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考点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例1】(高考经典题)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

    5、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1)从“吸收二氧化碳吸附飘尘”可获取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增加碳储量的信息。(2)从“蒸腾水汽水循环”可获取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的信息。(3)从“根系固持土壤降水”可获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信息。(4)从“为多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获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

    6、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耕地,保护生物多样性。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2.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3.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4.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

    7、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2019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考)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

    8、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解析第(1)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第(2)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答案(1)C(2)D素养一综合思维:植物生长与环境1.(2014全国卷,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

    9、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

    10、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1)题,通过计算,2009年生物量为4,2010年为4.78,2011年为4.93,2012年为5.04,2013年为5.19,生物量逐年提高,项正确,项错误。通过读表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变,而草本植物数量增

    11、多,因此植株密度增大,项正确。材料和图表无法体现植被分布情况,项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第(2)题,抓住关键词,“此消彼长”。通过计算,植株数量方面灌木没有变化、草本数量增多,A项错误。总生物量、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B项错误。地上生物量方面,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C项错误。地下生物量方面,灌木由1变成1.01,0.99,0.98,0.97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草木由1变成1.21,1.29,1.42,1.58呈现上升的趋势,符合“此消彼长”,D项正确。第(3)题,通过对图表信息的整体把握,灌木植物数量上没有变化,地上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地下生物量略有下降,整体而言变化不大;再看一下草

    12、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多,地下生物量也有增加,整体而言增加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变化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项符合题意。答案(1)A(2)D(3)D素养二人地协调观:热带雨林保护评价2.2016全国卷,36(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

    13、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若表示赞同,需要从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说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以及发展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作用。若不赞同,应从旅游观光业产生的危害来说明。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较大(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考点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2】2015安徽文综,35(2)、(3),24

    1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

    15、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点不同。举例如下:湿地类型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湿地类型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大

    16、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

    17、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污染环境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技法点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中)武汉已总体规划

    18、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大东湖水系;武湖水系;府河水系;后官湖水系;青菱湖水系;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1)(3)题。(1)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A.缓解地区的热岛效应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2)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径流,减少洪灾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作为土地后备资源A. B. C. D.(3)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B.修建道路、桥梁C.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D.兴建防洪设施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以分析,打通这些廊道可以促进武

    19、汉市的空气流通,空气流通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主城区的热岛效应,A对;打通湿地风道不是拓宽水路,与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无关,B错误;湿地风道不是交通线,C错;武汉市淡水资源充足,D错。第(2)题,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对;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和汉水,错;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错。第(3)题,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选项不符合题意;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

    20、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B选项不符合题意;辟为公园既能让有限的江景风光资源惠及全体市民,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选项符合题意;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D选项错误。答案(1)A(2)A(3)C素养一人地协调观:湖泊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1.(2015天津文综,89)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

    21、.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第(1)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故选项A、B、D错误。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选项C正确。第(2)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灌渠增加,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选项B正确。答案(

    22、1)C(2)B素养二区域认知:湖泊减少及影响2.(高考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解析第(1)题,由“黄河”和“灌渠”可知,银川平原为灌溉农业区,农业开发,

    23、排水造田导致湖泊减少。第(2)题,湿地资源对城市具有调节小气候、降解污染、美化环境、旅游等功能。答案(1)C(2)B素养三区域认知:湿地的成因分析3.2014全国卷,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解析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

    24、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解题秘诀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沼泽湿地形成原因: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考 题 探 究(广东高考题)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25、2分)(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4分)(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尝试自解(1)(2)样卷评析阅卷展示样卷剖析【失分诊断】(1)审题不准,忽略“最主要”,错把“土地荒漠化”答成“水资源短缺”。(2)答案要点不全。忽略答案的限制条件“农业措施”。答案要点不准确,将“合理开采地下水”答成“开采地下水”。满分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土地荒漠化(2分)(2)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每点2

    26、分,任答4点得8分)思 维 建 模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

    27、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问题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森林火灾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

    28、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

    29、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应 用 体 验(2018全国卷,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

    30、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第(2)题,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

    31、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第(3)题,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

    32、,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4分。所述理

    33、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模)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据此完成12题。图a图b1.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A.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B.植物多度当年不变

    34、,第二年略有降低C.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D.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2.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A.土壤湿度降低 B.昼夜温差增大C.土壤表层疏松 D.土壤肥力提高解析第1题,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则A错误: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则B错误、C正确;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有增加,则D错误。第2题,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则地上部生物量会显著提高,故D正确;土壤湿度降低不利生物生长,则A错误;火烧前植物已基本枯死,则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

    35、,故B、C错误。答案1.C2.D(2019江西九江十校一模)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及该地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单位:小时)图,据此回答35题。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4.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光照5.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了()A.雨林土壤的贫瘠性 B.烧荒后肥力下降C.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D.作物生长需肥多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得越远

    36、,说明该方向上的风力越强。图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方,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风。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A正确。4月、10月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7月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B、C、D错误。第4题,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误。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便于进行烧荒,B正确。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误。第5题,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曲线说明该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由b到c的变化表示土壤肥力下降后,

    37、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缓慢恢复,说明雨林环境的脆弱性,C正确。不能表示雨林土壤的贫瘠性,A错误。不能表示烧荒后肥力下降,B错误。不能体现作物生长需肥多,D错误。答案3.A4.B5.C(2019山西四校联考)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67题。6.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 B.降低风速,减少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西南

    38、地区 D.华南地区解析第6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速度,拦截径流和泥沙;有植被的阻挡,大气湿度可能会增加,但是径流量不会增加。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植被以灌丛为主,缺乏森林,说明气候比较干燥,降水比较少,与西北地区吻合;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地区相对湿润,都有森林分布。答案6.D7.A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89题。8.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9.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

    39、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解析第8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第9题,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价值应该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答案8.A9.C(2019湖北襄阳四校联考)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

    40、干燥度折线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完成1011题。10.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度越小,黄河流域各类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率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11.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为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增加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该河段湿地率的有效措施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随着干燥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率减小最明显,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强,C对,D错。

    41、图中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湿地率随干燥度的减小,波动降低,A错。干燥度与湖泊湿地湿地率不呈正相关,所以B错。第11题,黄河下游湿地主要是河流湿地和河流入海口的沼泽湿地。由图可知,河流湿地的干燥度和湿地率关联性较小,因此上游来水量大,下游的径流量和河口的沼泽湿地面积就增大,反之就减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蓄水工程建设,以满足提水的需要,增加的主要是湖泊湿地;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不宜发展水稻生产,因此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并不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广东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42、,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生活在雨林里的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的原因。(6分)(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6分)(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6分)(4)推测当地政府为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要结合图中大熊森林所处纬度位置分析大气环流的影响;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分

    43、析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还要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题,可以从降水量、气温与蒸发的关系、树木与光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植被类型来看,热带雨林分布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植被以常绿树种;温带雨林分布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为主。从地理分布来看,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沿海和内陆均有分布;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第(4)题,保护大熊森林,政府方面应主要从立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发展生态旅游业等方面入手。答案(1)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开发历史相

    44、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破坏。(2)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3)植被类型差异:热带雨林植被以热带常绿林为主;温带雨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为主。地理分布差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且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4)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13.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分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连绵不断的中央山脉斜贯全岛,岛上分布有许多死火山。岛上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和沿海低地,生产咖啡、椰子、可可、香蕉、茶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据此并结合新几内亚岛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说明新几内亚岛沼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2)从地形和土壤角度,分析甲河流域农业生产主要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专用)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第2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024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