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专用)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doc

  • 上传人(卖家):LY520
  • 文档编号:360245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2.0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专用)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doc》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专用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高考 专用 第九 区域 地理环境 人类 活动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2讲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是高考的侧重点。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刀耕火种”图,回答问题。1.特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2.不同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影响因素分布典例采集和狩猎阶段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区农业社会阶段地形、水源、气候、土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2、四大文明古国工业社会阶段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交通发达的地区德国鲁尔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山东东营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南部【疑难辨析1】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定发展为工业区吗?提示不一定。资源和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一个区域如果条件比较差,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如我国西部许多地区,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发展较慢,工业区较少,这与西部环境较差有很大关系。只有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结合紧密的地区,才容易形成工业区。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海洋和岛屿图,回

    3、答问题。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具体表现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航海技术落后时期以海为疆界,海洋不被重视,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大航海技术发展和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利用加强,人口和城市向沿海地带集中,海洋地位日益重要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工业化开始以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技术多由大陆传入。人口稀少。(2)工业化开始后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利用波浪、海滩等,发展旅游业。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得到重视。【疑难辨析2】(1)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许多海岛既无淡水又长期无人居住,其归属问题却引

    4、发许多国家间的纷争?提示(1)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海上交通便利且廉价;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资源可以成为日益减少的陆地矿产资源的最重要补充。(2)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属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谁先占领新生的岛礁,便能控制岛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广大海域。考点区域发展阶段【例】(2019烟台模拟)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 B.cab C.cba D.bac(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5、()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A(2)D1.区域发展阶段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或一、二、三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晚

    6、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

    7、,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2)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其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故选C。答案(1)A(2)C素养一区域认知: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1.(2018天津文综,1011)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表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城市面积(平方千米)经济总量(万亿美元)东京1 3512 1550.95巴黎1 0602 8450.74纽约8337980.90伦敦9781 7380.52(1)依据图表

    8、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 D.巴黎、伦敦解析第(1)题,东京星级餐厅多只能说明到东京旅游观光、就餐的人数多,星级餐厅并不是其地域文化的主体,A错;电影院屏幕属于文化设施,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不属于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B错;剧院也属于文化设施,纽约剧院多反映了当地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

    9、化的特征之一,C对;外籍学生多,是文化交流形成的,不属于伦敦地域文化特色,D错。第(2)题,由表可知,东京和纽约经济总量都比较大,说明其经济功能较伦敦、巴黎更为突出。伦敦、巴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由图中可知两城市中图书馆、文化遗产等建筑较多,反映城市文化功能较突出。答案(1)C(2)A2.(2017天津文综,12)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 B.b C.c D.d(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

    10、因是()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解析第(1)题,据图片可知:盘山的上盘以松取胜,中盘以石取胜,下盘以水取胜。在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水,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聚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因此下盘的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故本题选C。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天津凡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近些年来,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化不断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范围不断扩大,距离原来河流也越来越远,

    11、因此再称之为“沽”已经名不副实,导致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难以寻觅,故本题选A。答案(1)C(2)A素养二人类协调观:区域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及其影响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1)简析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解析第(1)题,抓住“自然条件”这一关键词,能够围海造田,从海水浅,多港湾,泥沙多等

    12、自然条件和西风带风大,推动风车排水等方面展开说明。第(2)题,从保护环境,恢复原始生态入手。答案(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陕西联考)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据图完成12题。1.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C.聚落间均有便

    13、捷交通线路相连D.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2.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是()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C.再城市化明显 D.旅游业的兴起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初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沿河流、交通线分布;图示区域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聚落间联系不便,河流成为阻碍联系的主要因素。第2题,该区域20年来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温泉的开发,使旅游业兴起;出现乡村城市化。答案1.D2.C结合下面两国简图,回答34题。3.影响两国聚落或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矿产资源4.甲国与乙国相比()A.农业生产水平高 B.第

    14、三产业比重高C.人口密度小 D.高科技产业比重低解析第3题,甲国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聚落都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沿海地区;乙国多山,城市也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因而地形是影响两国聚落或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第4题,结合海陆轮廓可知,甲国为斯里兰卡,地处南亚,人口密度大,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新西兰,为发达国家;斯里兰卡的农业生产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和高科技产业比重都低于新西兰。答案3.B4.D(2017青岛模拟)读日本四个阶段公路运输发展指数图,回答56题。注:2000年指数为100;1945年到1955年为经济恢复阶段,1956年到1973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974年到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

    15、年以后为波动发展阶段。5.影响区域公路运输发展的因素有()经济发展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工业基础A. B. C. D.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日本经济恢复阶段,公路运输开始发展,增长速度逐渐加快B.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货运持续增长C.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增速维持在高水平D.在日本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客运规模变化不大,货运持续增长解析第5题,经济发展规模是公路运输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规模是公路线路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公路的布局有很大影响;工业基础对公路运输的发展起辅助作用。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日

    16、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出现下降,货运持续增长。答案5.D6.B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回答78题。7.在农业社会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8.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C.便利的交通运输 D.丰富的水产品解析第7题,在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8题,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答案7.B8.C下图是我国东

    17、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该地从阶段到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径流量减小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10.影响该地阶段到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A. B. C. D.解析第9题,对比阶段到阶段的三幅图可知,阶段相比阶段,村庄的数量增多,且出现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第10题,从阶段到阶段,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苗基地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

    18、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苗基地面积增大。答案9.C10.C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1113题。1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12.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A.采集和狩猎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13.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

    19、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源头、三角洲,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解析第11题,先对图中各活动中心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的区域是以水源、食物和安全性为主,故选A。第12题,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选择农业区位较优的区域,以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为主。第13题,在工业社会阶段,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对工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答案11.A12.B13.D二、综合题(共38分)14.(2017宜宾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每年6月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浓烟殃及到了

    20、马来半岛的旅游业。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亚洲、欧美等地区。目前苏门答腊岛85%的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下图为苏门答腊岛及附近区域图。(1)简述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的理由。(4分)(2)分析苏门答腊岛烧荒对马来半岛旅游业的影响。(5分)(3)分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5分)(4)针对苏门答腊岛森林现状,提出保护的措施。(4分)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可知,苏门答腊岛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土壤贫瘠,烧荒可增加土壤肥力。第(2)题,每年68月,苏门答腊岛盛行风为西南风,烧荒产生的烟雾会影响马来半岛。第(

    21、3)题,结合工业区位从原料、劳动力、交通、土地租金等方面回答。第(4)题,要从建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及加强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保护森林。答案(1)处在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烧荒增加土壤肥力,获得耕地,满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2)68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苏门答腊岛烧荒产生的烟尘会吹到东北的马来半岛上,污染空气,使马来半岛旅游业受到影响。(3)热带雨林区,原料丰富;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临海,海运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内部交易成本低)。(4)建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环保意识等。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

    22、求。(20分)智利属复活节岛因遍布全岛的巨型石像摩艾(moai)而闻名于世,曾创造了辉煌的拉帕努伊文明,鼎盛期人口达8 00020 000人,后因种种原因衰落。今日的复活节岛树木稀疏、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但通过花粉分析证实,复活节岛曾经被浓密的亚热带阔叶林所覆盖。其中有一种叫做哈兀哈兀(hauhau)的树,其纤维可以用来做绳索,还有一种高大的棕榈树是理想的制造搬运工具与船只的材料。(1)考古证实拉帕努伊文明时期其农耕区主要位于岛屿的东南部,分析其农耕发达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2)制作摩艾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类?说明判断依据。(6分)(3)每座摩艾石像重达几十吨,试推测运输石像的工具

    23、是什么?(2分)(4)有考古学家认为大量制作摩艾石像是拉帕努伊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请说明理由。(7分)解析第(1)题,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7度和西经109度交会点附近,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来自东部和东南部的信风,带来大量降水,水热条件好;农耕区主要位于岛屿的东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利于耕作;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沃;有湖泊水可灌溉,灌溉水源充足。第(2)题,岛屿东、北和西南有三处闭合等高线,形态圆形,可判断岛上有若干火山,岛屿属火山岛;岛屿上的岩石为岩浆岩。第(3)题,复活节岛曾经被浓密的亚热带阔叶林所覆盖;哈兀哈兀的树,其纤维可以用来做绳索;还有一种高大的棕榈树是理想的制造搬运工具与船只的材料,制作滚木和撬棍来运输石像。第(4)题,大量制作和运输摩艾石像,需要大量伐木;当地是亚热带湿润气候,破坏森林造成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恶化;进而导致人口减少,文明衰落。答案(1)亚热带,气候温暖;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降水;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火山土壤肥沃;有湖泊水可灌溉。(2)岩浆岩。由等高线形态可判断岛上有若干火山(锥),属火山岛(或由地理位置判断此岛位于大洋中脊,属火山岛)。(3)用哈兀哈兀树的纤维制作绳索;用棕榈树制作滚木(和撬棍)。(4)大量制作和运输摩艾石像,需要大量伐木;从而造成生态破坏、资源耗竭;进而导致人口减少,文明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专用)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0245.html
    LY520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