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专用)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doc

  • 上传人(卖家):LY520
  • 文档编号:360231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4.0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专用)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doc》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专用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 高考 专用 第四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影响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3讲寒潮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利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原因、危害与防御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区域灾害类型,制定灾害防御措施。(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高考主要以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为例,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考查频度高,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2)一般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

    2、0_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 以下。(3)发生的原因冬半年由很强的冷气团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疑难辨析1】有同学认为冷空气就是寒潮。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提示不正确。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活动都是寒潮,只有强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是寒潮。2.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1)危害(2)发生季节多发生在冬半年,但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春秋两季。(3)预防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疑难辨析2】寒潮危害最大的季节在春、秋季节,而非最冷的冬季。试说明原因。提示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

    3、成熟,而冬季,田地作物较少,多属越冬作物,耐寒性强,且冬季气温低,降温幅度不大。【疑难辨析3】寒潮发生时不一定伴有雨雪天气,为什么?提示寒潮发生时,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的暖气团如果比较干燥,寒潮天气会导致扬沙、沙尘暴现象,而不会产生雨雪等降水天气。考点一寒潮【例1】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2)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

    4、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1.产生原理分析2.寒潮在我国的时间分布特征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3.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受寒潮影响,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天气,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地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具体列表如下。影响地区表现西北及黄土高原大风、少雪,极易

    5、引发沙尘暴天气内蒙古高原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华北、江淮地区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东北地区大风、大雪天气长江以南地区寒风、冻雨天气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据此回答(1)(3)题。(1)寒潮暴发最有利的条件是()A.强大的气压梯度B.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C.单一广阔的陆地表面D.广阔的高纬度洋面(2)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大风降温天气扬沙、沙尘暴天气暴雨洪涝天气干旱天气A. B. C. D.(3)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青藏高原滇南各地海南岛塔里木盆地A. B.C. D.解析

    6、第(1)题,A、B选项都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但一般寒潮的暴发更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有联系,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更有利于寒潮的暴发。而C、D选项只是有利于冷空气的聚集,不一定能暴发寒潮。第(2)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产生的。第(3)题,寒潮暴发在南下的时候,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上滇南各地方和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而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所以也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只

    7、有塔里木盆地距寒潮的源地较近,易受影响。答案(1)B(2)A(3)A素养一人地协调观: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013课标)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影响春播为背景材料,考查低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从生长期和生长节律上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熟制,其次要知道春播的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生长期的缩短,会影响产量,

    8、另外错过最佳播种期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节律,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素养二综合思维:冷冻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措施2.(2013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和农业设施都会造成危害;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主要与地形、

    9、地势有关。第(2)题,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从加强监测、预报与管理,提前做好防范,调整农作物品种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考点二气象灾害【例2】(2015课标全国,43,10分)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10分)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沿海地区城市”“严重涝灾”“时有发生”等。(2)设问中

    10、的核心词语有:“分析”“M市”“重度涝灾”“自然原因”等。2.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主要气象灾害(1)台风形成危害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如下图所示:分布(2)干旱成因分布(3)寒潮(4)洪涝因素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大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

    11、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水系形状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5)沙尘暴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冷锋天气影响,多大风;b.气候干旱,降水少;c.植被稀少,地表裸露。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过度开垦;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台风是广东省的主要气象灾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

    12、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2)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由图例对应图中各城市的位置可直接判读。第(2)题,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暴雨,故应在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应急物品,为安全起见应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由于台风中心附近天气状况为狂风暴雨,故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13、临时建筑物一般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风雨易使其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故大风雨时不应躲在临时建筑物旁。答案(1)C(2)B素养一区域认知:某区域水患灾害的成因分析1.(2015课标卷,43,10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10分)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低平、海水顶托)、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河流(水系发达)等方面回答。读图文材料可知,M城地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集水

    14、面积广,海水顶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素养二地理实践力: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分析2.(2016全国卷,43,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0分)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四周高,泄洪能力不足;由于河网密布

    15、,雨季会导致大量水体汇集,且不易排出,因此加强工程措施的建设,增强河道泄洪、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功能,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方面入手,以减轻洪灾损失。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素养三综合思维:水旱灾害的分布和成因分析3.(2016全国卷,43,10分)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

    16、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10分)解析从图中明显看出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是北多南少,原因是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相对较小。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考点三地质灾害【例3】(2016全国卷,43,

    17、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10分)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且有大量冰川分布,因此夏秋季节因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同时,夏秋季节降水十分丰富,导致该季节水量巨大;材料中给出了松散堆积物量异常大,且中游河谷狭窄、坡度大,从而导致发生泥石流的规模大、强度大,所以破坏力大。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

    18、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和区别形成条件多发地区相同点不同点滑坡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差一是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主要发生在山地丘陵区;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体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破坏力极强运动物体体积大小不同;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泥石流地形陡峻;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降水丰富的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千米。完成(1)(3)题

    19、。(1)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C.海啸侵袭 D.修建水库(2)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大板块内部的次一级板块运动活跃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3)下列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的地震说法正确的是()地震属于人工地震地震属于天然地震汶川地震后,导致地震向西发展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的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分布比较稀少A. B.C. D.解析第(1)题,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第(2)题,玉树并非位于A、B、D三项中的板块交界处,只能说是大板块内部的次一级板块运动活跃

    20、。第(3)题,玉树地震属于天然地震,是汶川地震导致地震向西发展的结果。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的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分布比较稀少。答案(1)A(2)C(3)B素养一区域认知:某区域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析1.(2014海南地理,25,10分) 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 5001 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 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 000米。山地1 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

    21、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10分)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出公路西半段的北侧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结合文字材料可知,公路西半段北侧地区土层深厚,由于该地降水多,植被保护好,土壤中水分含量大;由于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于0 ,到春季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水形成泥流。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素养二人地协调观:滑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2.(2015海南地理,25,10分)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

    22、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2 700多人死亡。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10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滑坡强度的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影响滑坡强度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岩性、地质构造、触发因素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社会经济密度、交通通达程度、救援能力等。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

    23、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素养三综合思维:地震关联的次生灾害分析3.(2014新课标全国卷,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10分)解析地震后岩石破碎,岩石松动、破裂,故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陡,并且从材料中可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故强降雨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

    24、,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甘肃中部地区各月冰雹发生次数和冰雹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1.冰雹灾害()A.历时长、危害大 B.降雹常伴有雷暴天气C.多发生在冬季 D.历时短,灾害轻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降雹发生集中的时段在()A.黎明 B.傍晚 C.午后 D.子夜解析第1题,冰雹灾害历时短、突发性强、灾害重;冰雹形成时有强对流天气出现,故常伴有雷暴天气。第2题,午后气温高,

    25、易形成强对流天气。答案1.B2.C(2017资阳模拟)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2012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34题。3.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A.时段 B.时段C.时段 D.时段4.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B.用塑料薄膜覆盖C.给茶树培土 D.大量施肥、施药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较低的气象灾害。读图,图中时段气温回升;时段气温略

    26、下降,但基本稳定;时段气温明显较低,属于倒春寒影响;时段气温回升,倒春寒结束。第4题,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产生温室效应保温。增大通风条件,会加重冻害;培土不能防止茶树冻害;施肥、施药与防冻害无关。答案3.C4.B(2017荆门模拟)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5.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6.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 C.c D.d解析第5题,图示两种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

    27、;这两种地质灾害都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滑坡是发生在坡体部位,连续性降水导致坡体承重不了而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发生在河谷地区,暴雨引发,把山上更多的疏松堆积物与洪流一起冲下形成的。第6题,我国华北地区,山南是阳,山北是阴;a、c都在谷地,光照条件不好且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b在低山的宽阔的台地上,平坦开阔,且在山南面光照条件好,地势高,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d在山坡地带,虽在山的东南,但坡度较陡,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答案5.B6.B(2018河南安阳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78题。7.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 B.崩塌 C.

    28、山洪 D.干旱8.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解析第7题,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而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害。第8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而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答案7.C8.D(2018福建漳州二模)图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图,图为AB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911题。9.该小学最有可能在()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10.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A

    29、.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台风11.该地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排水 B.建抗滑挡墙C.植树种草 D.清除土方减载解析第9题,依据海拔数值,可判断该地不可能是高原和平原,故最可能是东南丘陵。第10题,该地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灾害,故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第11题,该地高低坡度大、土层分层明显,陡坡下面有公路和学校等重要人文事物分布,应采取更强制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滑坡。植树种草是一种基础性的措施,对严重灾害威胁区域效果不明显。答案9.D10.A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2016年11月57日,新疆遭遇寒潮侵袭,多地出现

    30、雨转雪或降雪天气。此次天气具有降温幅度大、日降水量多等特点。下图中的阿拉山口和伊犁谷地均朝向西北,冬季冷空气可长驱深入。分析新疆此次天气变化出现空间差异的原因及该天气过程对新疆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20分)解析冷空气能从北疆的阿拉山口及伊犁谷地深入,遇到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南疆与天山东部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大风多,地表沙质沉积物易被刮起,形成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低,不但影响居民出行,给交通带来不便,而且会影响农牧业生产。答案原因:北疆和伊犁谷地地处山地迎风坡,水汽充足,降水多;南疆与天山东部处于背风坡,水汽少,地表多沙质沉积物,以强沙尘暴天气为主。影响: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安全、

    31、居民生活、出行等。13.(2017泉州模拟)图示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6分)(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16分)(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10分)解析第(1)题,从洪旱灾害的变化趋势和两者的关系来分析。虽然洪旱灾害的变化有波动,但总的呈上升趋势。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我国之所以洪、旱灾害频繁,主要是因为受季风的影响,尤其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引起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降水量大,该年份洪灾严重则旱灾较轻。反之亦然。第(2)题,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应从监测、预报和防御两方面来分析。防御包括非工程性防御和工程性防御措施,前者有规划、法律、管理、减灾教育等。答案(1)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引起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降水量大,该年份洪灾严重则旱灾较轻。(2)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推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兴修水利设施,增强引排水和蓄洪抗旱能力;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引导民众迁出洪灾多发区,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专用)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02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