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专用)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讲 第1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LY520
  • 文档编号:360228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2.1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专用)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讲 第1课时.doc》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专用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讲 第1课时 高考 专用 第三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区域 差异 课时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综合思维)2.结合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某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地理环境的整体

    2、性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结合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图,回答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疑难辨析】植被茂密,有机质制造多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多吗?提示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虽然绿色植物茂密,制造的有机质多,但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且降水的淋溶作用强,使

    3、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是什么?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至整个

    4、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例1】(2017全国卷,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

    5、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尝试自解(1)_(2)_(3)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一般情况下,影响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盐、光照、水温,且呈正相关。不同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数量的主导因素不同。图示长江口海域某年夏季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状况。该季节长江入海径流量大,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泥沙中营养盐物质丰富,因此水体中含沙量与营养盐自西向东逐渐增加;太阳辐射与洋流流向自西向东变化不大。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D(2)C(3)A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

    6、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气候,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气候,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

    7、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2019沈阳模拟

    8、)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题。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降水稀少 B.地下水丰富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解析结合漫画信息,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取地下水分,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答案A2.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

    9、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解析第(1)题,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答案(1)D(2)C素养一综合思维:自然环境整体性分析1.(2018海南地理,1618)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

    10、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 B. 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析第(1)题,考查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容易题。考生需要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

    11、,考查水库冲沙的最佳放水方式,中等难度。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选项。第(3)题,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容易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12、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答案(1)A(2)D(3)C素养二综合思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2016全国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13、()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1)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第(2)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故选D。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植被缺少积雪覆盖,致使冻害加重。故选C。答案(1)C(2)D(3)C素养三综合思维:自然环境相互影响3.(2014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如图所示岛屿

    14、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10分)解析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附近。“冷”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低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例2】(高考全国文综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

    15、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A、图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从材料和图像中获取信息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文字材料信息“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原产地降水丰富,且各月均多雨“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其他植被的生长图A中信息该地山坡植被以“天然次生林和灌丛”为主,山前平缓

    16、地带有大面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山坡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图B中信息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位下降,原有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原有植被因缺水而退化,沼泽的补给水源减少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17、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技法点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3)“

    18、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1.(2019深圳质检)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去,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1)(2)题。(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

    19、素是()A.地形 B.气候C.水文 D.植被(2)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答案(1)B(2)C2.(2019安徽合肥一模)标准木是指在森林调查中选测的有代表性的树林。下图示意20062007年西藏某地(29N,94E)云杉标准木生物量垂直分布。读图回答下题。云杉标准木形态特征与林区环境相适应的是()A.枝叶距离地面高便于采光B.底层树皮厚减少水分蒸发C.根深利于吸收深处地下水D.树干高有利于抵抗强风解析云杉标准木形态特征与林区环境相适应的是树叶距离地面高便于采光,A对

    20、。植物进行的是蒸腾作用,底层树皮厚利于减少水分蒸腾,B错。对于地下部分而言,标准木高27.5 m,而根系集中分布在地下1.2 m之内的土层中,表明云杉根系浅,C错。树干低有利于抵抗强风,D错。答案A素养人地协调观: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1.(2014全国卷,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

    21、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距美洲大陆较远,自然环境单一封闭,生物进化慢,特有动物多。第(2)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小;位于热带,海拔较低,气候垂直差异不明显;位于热带但有寒流经过,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动物均可生存。答案(1)B(2)C2.2017天津文综,13(4),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上图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解析本题通过矿泉水企业的发展,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矿泉水源地主要来自河流的上游水源,若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可能会直接

    22、破坏水资源,减少河流流量,降低地下水位,且会减少湿地面积,破坏植被等。答案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这一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考 题 探 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中阴影区过度灌溉对河流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2分)尝试自解样卷评析样卷展示得分:9分样卷剖析失分原因:未能答出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容。扣3分。对“影响”给出的答案较完善。满分答案地理环境

    23、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3分)过度灌溉导致下游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量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物质减少,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强,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生态系统破坏。(任答三点,每点3分)思 维 建 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多以某种地理事象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中各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这四大要素间的关系尤为重要。1.命题角度(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地理关联图为载

    24、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答题模板思考方向答题模板气候位置、地形、洋流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洋流影响气温和降水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河流、海洋、冰川对地貌造成影响。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影响地貌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水能等。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水能等。植被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水量变化。土壤主要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植被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不同应 用 体 验1.2016全国卷,37(2)、(3

    25、),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2)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思维流程(1)(2)我的答案(1)(2)答案(1)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2)河流附近,熊出没的

    26、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2.(2019河南开封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主要的“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45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1)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2)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秘鲁沿岸上升流浮游生物鱼类鸟类鸟粪浮游生物鱼类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第(2)题,鸟粪积累较厚与当地气候

    27、干燥、地表水侵蚀少、积累时间长、人类活动少等有关。答案(1)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中(岛上鸟粪滑入海水中),海水中营养盐类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质,间接地为鱼类提供了饵料。(2)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得以保存;干旱少雨,鸟粪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少,受到外界干扰少。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

    28、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 B. C. 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

    29、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A2.D(2019福建莆田质检)我国寒温带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环境冷湿为特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火是其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据此完成35题。3.影响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纬度 C.冻土 D.地形4.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为频繁发生大火的原因有()A.全球变暖,植被生长好,可燃物多B.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C.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D.气温回升,对流旺盛,雷电频发5.火烧后对湿地产生的短期影响是()A.火烧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B.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降低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D.喜温植物种类、数量增加解析第3题,我国

    30、寒温带湿地以环境冷湿为特点,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对。纬度对气候有重要影响,不是冷湿环境形成的直接原因,B错。冻土是气候影响形成,C错。地形不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D错。第4题,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为频繁发生大火的原因为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B对。植被生长好,不是大火发生的原因,A错。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与火灾无必然联系, C错。春季气温回升,对流弱,雷电少,D错。第5题,火烧后对湿地产生的短期影响是火烧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A对。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提高,B错。有机物被焚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C错。区域气候类型没有改变,植物种类、数量不会增加,D错。答案3.A4.B

    31、5.A(2019广东韶关一模)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6.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7.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 D.枯枝落叶较多8.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

    3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解析第6题,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第7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第8题,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答案6.C7.A8.D(2019华南师大附中测试)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

    33、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910题。9.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A.流水作用增强 B.冰川作用增强C.风力作用增强 D.变质作用增强10.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气候的大陆性变强植被覆盖率增大河湖水量增加太阳能资源更丰富A. B. C. D.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呈变大趋势,说明西北地区变干旱,风力作用增强。第10题,青藏高原隆起,海洋水汽难以深入西北地区,使该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变强,晴天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答案9.C10.A11.(高考经典题)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

    34、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解析该地位于10N15N之间,地处热带,岛上植物特点反映了该岛降水少、蒸发旺盛,高温干燥,故D项正确。温暖湿润地区植被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项错误。温和干燥多为中纬度大陆内部气候特征,B项错误。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特征,C项错误。答案D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疆西北部,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赛里木湖湖面海拔约2 070米,1998年在该湖投放了

    35、原产于俄罗斯50N以北河流或湖泊中的高白鲑鱼等冷水鱼。艾比湖湖面海拔约189米,近几十年来该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湖泊面积缩小了一半。沙泉子一带铁路线常被风沙掩埋,威胁列车运行安全。下图是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1)将高白鲑鱼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分析其合理性。(9分)(2)沙泉子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分析其主要沙源。(9分)(3)说出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4分)解析第(1)题,根据高白鲑鱼的原产地可知,其适宜生存于低温、低盐水域;据材料可知,赛里木湖盐度低于艾比湖,其地势更高,水温更低,能够满足高白鲑鱼生存的需要。第(2)题,沙源应从植被破坏、裸露的耕地及裸

    36、露的河湖底部等方面分析。第(3)题,艾比湖面积缩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的大陆性将增强。答案(1)高白鲑鱼适应盐度较低、水温较低的环境;赛里木湖海拔较高,蒸发较弱,水温和盐度相对较低;艾比湖海拔较低,夏季水温较高,蒸发量大,盐度较高。(2)入湖水量较少的季节,干涸的河湖底部裸露,增加沙源;耕地面积扩大,土地沙化加重,增加沙源;湖区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3)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沙尘暴天气增多。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分)伊斯特拉半岛位于地中海的东北部,面积3 160平方千米。半岛基本上由石灰岩组成,许

    37、多地方由于土地贫瘠且缺水,只能生长灌木植被,但当地人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特征进行葡萄种植,使得这里的葡萄酒闻名世界。下图为伊斯特拉半岛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1)据图描述伊斯特拉半岛的地形特征。(6分)(2)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伊斯特拉半岛地貌的形成原因。(6分)(3)分析伊斯特拉半岛土地贫瘠且缺水的原因。(6分)(4)说明伊斯特拉半岛适合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从地势高低和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半岛基本上由石灰岩组成,首先指出石灰岩的形成条件,再结合我国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进行分析。第(3)题,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多溶洞等,地

    38、表水容易渗漏,地表缺水,且因地表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第(4)题,伊斯特拉半岛适合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主要从影响农业生产的热量、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势西南低、东北高,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2)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在海洋中沉积的石灰岩逐渐抬升形成陆地;地表多石灰岩,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易被流水溶蚀;该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石灰岩被水溶蚀,导致地表起伏大,形成喀斯特地貌。(3)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地表起伏较大,流水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导致土壤养分难以积累。(4)该地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热量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有机质积累多;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冬季温和,低温冻害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专用)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讲 第1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0228.html
    LY520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