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分子生物学许晓东8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602257
  • 上传时间:2022-09-23
  • 格式:PPT
  • 页数:155
  • 大小:3.5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分子生物学许晓东8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分子生物学 许晓东 课件
    资源描述:

    1、8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一般规律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的特点:原核细胞环境因素对调控起决定性的作用。群体中每一个细胞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是直接的和一致的。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的细胞中特定的基因被激活,实现“预定”的、有序的、不可逆转的分化、发育,并使生物的组织和器官保持正常功能。这是生命活动规律决定的,环境因素在其中作用不大。真核生物基因调控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瞬时调控或称可逆性调控,它相当于原核细胞对环境条件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包括某种底物或激素水平升降,或细胞周期不同阶段酶活性的调节;第二类是发育调控或称不可逆调控,是真核基因调控的精髓部分,决定了

    2、真核细胞生长、分化、发育的进程。根据基因调控发生的先后次序,又可分为:转录水平调控 转录后水平调控(RNA加工成熟过程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v研究基因调控的三个主要内容:诱发基因转录的信号?基因调控在哪一步(模板DNA的转录、mRNA的成熟或蛋白质合成)实现的?不同水平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什么?本章内容:1.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2.真核基因转录机器的主要组成3.蛋白质磷酸化对基因转录的调控4.蛋白质乙酰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5.激素与热激蛋白对基因表达的影响6.其他水平上的表达调控8.1 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基因转录、翻译及真核细胞与原核

    3、细胞在基因转录、翻译及DNA的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的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差异:在真核细胞中,成熟mRNA为单顺反子mRNA,很少存在原核生物中常见的多基因操纵子形式。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和大量非组蛋白相结合,只有一小部分DNA是裸露的。高等真核细胞DNA中很大部分是不转录的,大部分真核细胞的基因中间存在不被翻译的内含子。真核生物能够有序地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DNA片段重排,能在需要时增加细胞内某些基因的拷贝数。在原核生物中,转录的调节区都很小,大都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不远处,调控蛋白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可直接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对它的结合。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转录的调节区则大得多,它们可能

    4、远离核心启动子达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碱基对。真核生物的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只有经转运穿过核膜,到达细胞质后,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只有经过复杂的成熟和剪接过程,才能被顺利地翻译成蛋白质。8.1.1 基因家族 在原核细胞中,密切相关的基因往往组成操纵子,并以多顺反子的方式进行转录。而真核细胞中的DNA是单顺贩子结构,很少置于同一启动子之下的操纵子。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同一家族的成员有时紧密排列在一起,成为一个基因簇;更多时候,分散在同一染色体不同部位,甚至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具有各自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简单多基

    5、因家族简单多基因家族中的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前后相连。细菌中所有rRNA和部分tRNA都来自这个分子量为30S(约6500个核苷酸)的前rRNA在真核生物中,前rRNA转录产物的分子量为45S,(约有14 000个核苷酸),包括18S,28S和5.8S三个主要rRNA分子。复杂多基因家族复杂多基因家族一般由几个相关基因家族构成,基因家族之间由间隔序列隔开,并作为独立的转录单位。海胆组蛋白基因家族:编码不同组蛋白的基因处于一个约为6 000bp的片段中,分别被间隔序列所隔开。这5个基因组成的串联单位在整个海胆基因组中可能重复多达1 000次。发育调控的复杂多基因家族血红蛋白是所有动物体内输送分子氧

    6、的主要载体,由22组成的四聚体加上一个血红素辅基(结合铁原子)后形成功能性血红蛋白。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出现几种不同形式的和亚基。延伸延伸-假基因假基因(Pseudogene)是指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碱基序列中,一段与其他生物体内已知的基因序列非常相似的片段。但是这个片段无法发挥原有的基因功能,也就是无法制造出蛋白质。这种基因片段是来自演化过程中的突变累积,有些无法转录,有些则是转录不完全。有些虽然能够转录完成,但是也会在转译阶段途中终止作用。8.1.2 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1.外显子与内含子 内含子是指存在于原始转录物或基因组DNA中,但不存在于成熟mRNA、rRNA或tRNA中的那部

    7、分核苷酸序列。大多数真核基因都是由蛋白质编码序列和非蛋白质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的。基因中的内含子数量和大小都不同。胶原蛋白基因长约40kb,至少有40个内含子,其中短的只有50bp,长的可达到2000bp。少数基因,如组蛋白及型、型干扰素基因,根本不带内含子。哺乳动物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全长25-31kb左右,但其6个外显子总长只有2kb 内含子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有些基因除去内含子后可以产生有活性的mRNA。有些基因一旦出去内含子,mRNA运入细胞质的过程就被阻断。内含子的存在可能有利于生物进化。2.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结区断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的高度保守性和特异性碱基序列

    8、。序列分析表明,几乎每个内含子5 端起始的两个碱基都是GT,而3 端最后两个碱基总是AG,由于这两个碱基的高度保守性和广泛性,有人把它称为GT-AG法则。(线粒体基因和酵母tRNA基因例外)3.外显子与内含子的可变调控真核基因的原始转录产物可通过不同的剪接产生不同的mRNA,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有些真核基因,如肌红蛋白重链基因虽有41个外显子,却能精确地剪接成一个成熟的mRNA,我们称这种方式为组成型剪接。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通过组成型剪接只能产生一种成熟的mRNA,编码一个多肽。有些基因选择了不同的启动子,或者选择了不同的polyA位点而使原始转录物具有不同的二级结构,产生不同的mRNA分子。

    9、同一基因的转录产物由于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mRNA的过程称为选择性剪接。8.1.3 真核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DNA会发生规律性变化,从而控制基因表达和生物的发育。DNA水平的调控是真核生物发育调控的一种形式,包括基因丢失、扩增、重排和移位等。这与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控是不同的,这种调控使基因组发生了改变。成熟红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可翻译成熟珠蛋白的mRNA,它的前体细胞是不产生珠蛋白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基因本身或者是基因的拷贝数发生了永久性变化所调控的。1.“开放”型活性染色质结构对转录的影响活跃状态的基因更容易被DNA酶I所降解。基因活跃表达时启动区部分序列可能解开成单链

    10、,从而不能继续缠绕在核小体上,使启动区DNA“裸露”于组蛋白表面,形成对DNA酶I的超敏感现象。2.基因扩增 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使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原有rRNA基因(rDNA)约500个拷贝,在减数分裂粗线期,基因开始迅速复制,到双线期拷贝数约为200万个,扩增近4000倍,可用于合成1012个核糖体。3.基因重排与变换 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较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被称为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的肽链主要由可变区(V区)、恒定区(C区)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区(J区)组成,V、

    11、C和J基因片段在胚胎细胞中相隔较远。编码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发育分化时,通过染色体内DNA重组把4个相隔较远的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产生具有表达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基因。IgG结构示意图V:可变区C:恒定区8.1.4 DNA甲基化与基因调控1.DNA的甲基化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研究证实,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甲基化导致了人体1/3以上由于碱基转换而引起的遗传病。DNA甲基化主要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和少量的N6-甲基腺嘌呤(N6-mA)及7-甲基鸟嘌呤(7-mG)。真核生物中,5-甲基胞嘧啶主要出现在C

    12、pG、CpXpG、CCA/TGG和GATC中。日常型甲基转移酶从头合成型甲基转移酶 催化未甲基化的CpG成为mCpG,不需母链指导。2.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机制甲基化引起DNA构型发生变化,B-DNA-Z-DNA,不利于转录起始。对于弱启动子来说,稀少的甲基化就能使其完全失去转录活性。当这一类启动子被增强时(带有增强子),即使不去甲基化也可以恢复其转录活性。若进一步提高甲基化密度,即使增强后的启动子仍无转录活性。DNA的甲基化还会提高突变频率。真核生物中5-mC主要出现在5-CpG-3序列中,5-mC脱氨后生成的胸腺嘧啶(T),不易被识别和矫正。因此,特定部位的5-mC脱氨基反应,将在DN

    13、A分子中引入可遗传的转化(CT)。若位点突变发生在DNA功能区域,就可能造成基因表达的紊乱。在几种癌细胞中,p53基因第273位密码子含CpG序列,常由CGT突变为CAT或TGT(ArgHis或Cys)。3.DNA甲基化与X染色体失活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的两条X染色体中会有一条发生随机失活这是一种基因剂量补偿的机制。X染色体的Xq13.3区段有一个X失活中心(X-inaction center,Xic),X-失活从Xic区段开始启动,然后扩展到整条染色体。发现基因Xist(xi-specific transcript)只在失活的X染色体上表达,而不在活性的X染色体上表达。Xist只转录RNA,它

    14、能与Xic位点作用。母三色猫的斑驳毛色是X去活化的表现,“黑色皮毛”与“橙色皮毛”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X染色体上。由于去活化的对象是随机选择,因此不同部位,会依保留活性之染色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毛色。8.2 真核基因转录机器的主要组成真核基因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进行,受大量特定的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又称跨域作用因子)调控。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大多数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8.2.1 真核基因的转录1.启动子真核基因启动子由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两个部分组成,是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

    15、(+1)及其5上游大约100200bp以内的一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每个元件长度约为720bp,是决定RNA聚合酶II转录起始点和转录频率的关键元件。核心启动子:是指保证RNA聚合酶II转录正常起始所必需的、最少的DNA序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及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30bp处的TATA盒。核心启动子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并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核心启动子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并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上游启动子元件包括通常位于-70bp附近的CAAT盒(CCAAT)和GC盒(GGGCGG)等,能通过TFIID复合物调节转录起始的频率,提高转录效率。2.转录模板 包括从转录起始位点到RNA聚合酶II转录终

    16、止处的全部DNA序列。3.RNA聚合酶II 由至少10-12个亚基组成。4.RNA聚合酶II基础转录所需要的蛋白因子8.2.2 增强子对转录的影响增强子是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最早发现于SV40早期基因的上游,有两个长72bp的正向重复序列。增强子通常具有下列特性:增强效应十分明显。增强效应与其位置和取向无关。大多为重复序列(50bp)。其增强效应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无基因专一性,可在不同的基因组合上表现增强效应;许多增强子还受外部信号的调控。增强子的功能受DNA双螺旋空间构象的影响。增强子可能有如下3种作用机制:影响模板附近DNA双螺旋结构,导致DNA双螺旋

    17、弯折或在反式因子的参与下,以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媒介形成增强子与启动子之间“成环”连接,活化基因转录。将模板固定在细胞核内特定位置,如连接在核基质上,有利于DNA拓扑异构酶改变DNA双螺旋结构的张力,促进RNA聚合酶II在DNA链上的结合和滑动。增强子区可以作为反式作用因子或RNA聚合酶II进入染色质结构的“入口”。8.2.3 反式作用因子真核生物启动子和增强子是由若干DNA序列元件组成的,由于它们常与特定的功能基因连锁在一起,因此被称为顺式作用元件。这些序列组成基因的调控区,影响基因的表达。在转录过程中,除了需要调控区外,还需要反式作用因子。延伸:顺反作用。转录复合物中,根据各个蛋白质成分

    18、在转录中的作用,能将整个复合物分为3部分:参与所有或某些转录阶段的RNA聚合酶亚基,不具有基因特异性。与转录的起始或终止有关的辅助因子,不具有基因特异性。与特异调控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被广泛研究的转录因子主要有:TFIID:识别TATA区;CTF:识别CAAT区;SP1:识别GGGCGG;HSF:识别热激蛋白启动区。These multiple binding sites for transcription factors were mapped by footprinting.(A)Binding of Sp1(green)to the SV40 viral promoter and to

    19、the 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promoter.(B)Binding of HSTF(blue)to a Drosophila heat-shock promoter.After W.S.Dynan and R.Tjian.Nature 316(1985):774.真核生物中转录因子活性调节的主要方式1.DNA识别或结合域反式作用因子:反式作用因子是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这些因子有两种独立的活性:首先它们特异地与DNA结合位点相结合,然后激活转录。这些活性可以独立分配给特定的蛋白结构域,分别称作

    20、DNA结合结构域结合结构域和激活结构域激活结构域。转录激活功能是与其DNA结合活性相分离的,它们在蛋白质的不同区域。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螺旋螺旋-转折转折-螺旋结构螺旋结构(helix-turn-helix,HTH)。这类蛋白质分子中有至少两个螺旋,中间由短侧连氨基酸残基形成“转折”,近羧基端的螺旋中氨基酸残基的替换会影响该蛋白质在DNA双螺旋大沟中的结合Some helix-turn-helix DNA-binding proteins http:/ 锌指结构(锌指结构(zinc finger)。锌指结构家族蛋白包括锌指、锌钮(zinc twis

    21、t)和锌簇(zinc cluster)结构,有锌参与时才具备转录调控活性。与DNA的结合较为牢固,特异性也很高。锌指 锌钮 锌簇 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含有连续的两个锌指结构,以同源或异源性二聚体的方式将两个螺旋结合在相邻的两个大沟中。Cartoon representation of the Cys2His2 zinc finger motif,consisting of an helix and an antiparallel sheet.The zinc ion(green)is coordinated by two histidine residues and two cysteine r

    22、esidues.HisCysCartoon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tein Zif268(blue)containing three zinc fingers in complex with DNA(orange).The coordinating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zinc ions(green)are highlighted.Cys2/His2 fingers:Cys-X2-4-Cys-Phe-X5-Leu-X2-His-X3-His Cys2/Cys2 fingers:Cys-X2-Cys-X13-Cys-X2-Cys已知的锌指结

    23、构主要发现于促进RNA聚合酶II和RNA聚合酶III转录的转录因子中。碱性碱性-亮氨酸拉链(亮氨酸拉链(basic-leucine zipper,),),即bZIP结构。蛋白中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一个亮氨酸残基,导致第7个亮氨酸残基都在螺旋的同一方向出现。以二聚体形式与DNA结合,亮氨酸拉链区并不直接结合DNA,肽链氨基端2030个富碱性氨基酸结构域与DNA结合,但以碱性区和亮氨酸拉链结构域整体作为基础。碱性碱性-螺旋螺旋-环环-螺旋(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在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的增强子结合蛋白E12与E47中,羧基端100200个氨基酸残基可形成两个两性

    24、螺旋,被非螺旋的环状结构所隔开,蛋白质的氨基端则是碱性区,其DNA结合特性与亮氨酸拉链类蛋白相似。bHLH类蛋白只有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时,才具有足够的DNA结合能力。当这类异源二聚体中的一方不含有碱性区(如Id或E12蛋白)时,该二聚体明显缺乏对靶DNA的亲和力。同源域蛋白(同源域蛋白(homoe domains)。同源域蛋白是指编码60个保守氨基酸序列的DNA片段,它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内,由于最早从果蝇homeotic loci(该遗传位点的基因产物决定了躯体发育)中克隆得到而命名,同源转换基因与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分化密切相关。同源域蛋白形成3个螺旋。C端螺旋有17个氨基酸,结

    25、合DNA大沟。N端臂插入DNA小沟。含同源域的蛋白质可能是转录的激活剂或阻抑物。2.转录活化结构域 在真核生物中,反式作用因子的功能由于受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变得精密、复杂,完整的转录调控功能通常以复合物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是否具有转录活化域就成为反式作用因子中唯一的结构基础。反式作用因子功能具有多样性,其转录活化域也有多种,通常依赖于DNA结合结构域以外的30-100个氨基酸残基。在不同的转录活化域有下列特征性结构:带负电荷的螺旋结构。哺乳动物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两个转录活化域,AP1家族的Jun及GAL4都有酸性的螺旋结构,它们可能与TFIID复合物中某个通用因子或RNA聚合

    26、酶II本身结合,具有稳定转录起始复合物的作用。富含谷氨酰胺的结构。SP1是启动子GC盒的结合蛋白,共有4个参与转录活化的区域,其中最强的转录活化域含25%左右的谷氨酰胺。富含脯氨酸的结构。CTF-NF1因子羧基端富含脯氨酸(达20%30%),很难形成螺旋。在Oct2、Jun、AP2、SRF等哺乳动物因子中也有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8.3 蛋白质磷酸化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将本身所固有的遗传信息由亲代传至子代,实现增殖繁衍。它们还不断地“感知”环境变化,并对其作出特定的应答。细胞应答可以分为3个阶段:外界信息的“感知”,即由细胞膜到细胞核内的信息

    27、传递,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即从DNA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真核细胞主要跨膜信号传导途径细胞表面的三类受体示意图 受体分子活化细胞功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受体本身或受体结合蛋白具有内源酪氨酸激酶活性,胞内信号通过酪氨酸激酶途径得到传递;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介导的效应系统产生介质,活化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激酶,从而传递信号。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信息传导调节方式,几乎涉及所有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糖代谢、光合作用、细胞的生长发育、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甚至癌变等等。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分子的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能诱导受体蛋白构象变

    28、化,使胞外信号顺利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或使受体发生寡聚化而被激活。已发现蛋白激酶基因2000余个和1000个左右蛋白质去磷酸化酶基因。根据底物蛋白质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可分为:丝氨酸/苏氨酸型;酪氨酸型;组氨酸型。根据是否有调节物参与蛋白激酶活性可分为两大类:信使依赖型(又分胞内信使、调节因子依赖型和激素或生长因子依赖型)非信使依赖型。蛋白质磷酸化和GTP结合蛋白参与的信号转导过程G G蛋白(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sGTP binding proteins)所有能与GTP结合的蛋白质都可以称为“G蛋白”,并不是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所有的GTP结合蛋白都具有水解GTP生成G

    29、DP的能力,即具有GTP酶的特性,所以把所有GTP结合蛋白都归属于“G蛋白超家族”(GTP-binding protein superfamily)。在研究信号传递时特指与细胞表面受体偶联的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TP binding protein)。G蛋白的基本结构:100kD左右,由、三种亚基组成,在天然电泳中与仍紧密结合在一起。亚基分子量在39-46kD之间,差别最大,被用作G蛋白的分类依据。其共同的特点是,具有一个GTP结合位点,本身具有GTP酶的活性,即可以把GTP水解成GDP和无机磷酸 G蛋白循环异质G蛋白介导的生理效应配体配体受体受体效应物效应物生理效应

    30、生理效应肾上腺素-肾上腺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糖原水解血清紧张素血清紧张素受体腺苷酸环化酶行为敏感好学光视紫红质cGMP磷酸二酯酶视觉兴奋IgE抗原复合物肥大细胞Ig-受体磷脂酶C 分泌f-Met肽趋化受体磷脂酶C趋化性乙酰胆碱毒蝇碱受体K+通道降低起搏活性配体受体效应物G-protein-based signalling offers several important advantages to the complex,progressive process of development.The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of which there a

    31、re more than 1,500 in mammals)might signal as monomers,homodimers,heterodimers,or higher-order oligomers as observed for the Frizzled receptors.不同的G激发不同的调节途径A激酶C激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二酰基甘油肌醇-1,4,5-三磷酸8.3.1 受cAMP水平调控的A激酶 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称为A激酶(PKA),它能把ATP分子上的末端磷酸基团加到某个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被A激酶磷酸化的氨基酸N端上游往往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碱

    32、性氨基酸,特定氨基酸的磷酸化(X-Arg-Arg-X-Ser-X)改变了这一蛋白的酶活性。在不同的细胞中,A激酶的反应底物不一样,所以,cAMP能在不同靶细胞中诱发不同的反应。非活性状态的PKA全酶由4个亚基R2C2所组成,分子量约为150-170,调节亚基与cAMP相结合,引起构象变化并释放催化亚基,后者随即成为有催化活性的单体。糖原代谢时,激素与其受体在肌肉细胞外表面相结合,诱发细胞质cAMP的合成并活化A激酶,后者再将活化磷酸基团传递给无活性的磷酸化酶激酶,活化糖原磷酸化酶,最终将糖原磷酸化,进入糖酵解过程并提供ATP。A激酶8.3.2 C激酶与PIP2、IP3和DAG该蛋白激酶活性是依

    33、赖于Ca2+的,故称C激酶(PKC)。IP3(肌醇-1,4,5-三磷酸)引起细胞质Ca2+浓度升高,导致C激酶从胞质转运到靠近原生质膜内侧处,并被DAG(二酰基甘油)和Ca2+的双重影响所激活。DAG提高了C激酶对于Ca2+的亲和力。C激酶是一个7.7104的蛋白质,主要实施对丝氨酸、苏氨酸的磷酸化,具有一个催化结构域和一个调节结构域。与DAG结合以后还能解除调节区所造成的抑制作用,提高酶活性。激酶信号传递及基因表达示意图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二酰基甘油DAG肌醇-1,4,5-三磷酸8.3.3 CaM激酶及MAP激酶 Ca2+的细胞学功能主要通过钙调蛋白激酶(CaM-kinase)来实现的

    34、,它们也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但 仅 应 答 于 细 胞 内Ca2+水平。CaM-蛋白激酶的激活 MAP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受许多外源细胞生长、分化因子的诱导。MAP-激酶活性取决于该蛋白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之隔的酪氨酸、丝氨酸残基是否都被磷酸化。Human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3 Kinase能同时催化这两个氨基酸残基磷酸化的酶被称为MAP-激酶-激酶,它的反应底物是MAP激酶。MAP-激酶-激酶本身能被MAP-激酶-激酶-激酶所磷酸化激活,后者能同时被C激酶或酪氨酸激酶家族的Ras蛋

    35、白等激活,从而在信息传导中发挥功能。MAP Kinase pathway8.3.4 酪氨酸激酶(PTK)途径 包括跨膜受体家族与胞质非受体家族两大类。受体类由胞外结合配体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质激酶结构域组成,其PTK活性受胞外结构域与配体的调节。配体与受体结合可诱导受体蛋白的二聚化,将受体胞质区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除有一段与前者同源的激酶结构域序列外,还有数个前者所不具备的保守区。因为Src亚家族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以及许多PTK作用底物分子都存在被称为Src同源结构域(SH)的序列。所以又将激酶功能区称为SH1,而将另外两个区分别命名为SH2和SH3。SH2由约100个氨基酸残

    36、基组成,能与带有磷酸酪氨酸的蛋白质结合,SH3由约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参与将前者定位于质膜内侧或与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作用,与SH2结合无关。在正常细胞中,pp60c-Src上的Tyr527被磷酸化并以头尾相连的缔合方式折入同一分子的SH2结构域中,从而抑制了PTK活性。pp60c-Src与靶分子PI3激酶,rasGAP等的缔合作用均涉及pp60c-SrcSH2结构域与PI3激酶及rasGAP分子上酪氨酸磷酸化区的结合。8.3.5 蛋白质磷酸化与细胞分裂调控细胞通过p53及p21蛋白控制CDK(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活性,调控细胞

    37、分裂的进程。P21蛋白过量时,大量周期蛋白(cyclin)E-CDK2复合物与P21蛋白相结合,使CDK2丧失磷酸化PRb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功能。没有被磷酸化的PRb蛋白与转录因子E2F相结合并使后者不能激活与DNA合成有关的酶,导致细胞不能由G1期进入S期,细胞分裂受阻。如果细胞中P53基因活性降低,P21蛋白含量急剧下降,周期蛋白E-CDK2复合物就能有效地将PRb蛋白磷酸化。此时,PRb蛋白不能与E2F相结合,后者发挥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激活许多与DNA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开始分裂。CDK(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

    38、酶)活性受周期蛋白和磷酸化双重调控没有周期蛋白,CDK无活性。随着周期蛋白的合成和积累,逐步形成周期蛋白-CDK复合物。CDK上的酪氨酸位点被磷酸化,掩盖了其ATP结合位点,ATP不能有效地与之相结合,CDK仍然无活性。CDK蛋白T-环中的苏氨酸位点被磷酸化,并将其酪氨酸位点上的磷酸基团去掉,其才能发挥生物学活性。同时,CDK蛋白还能使细胞中的磷酸酯酶磷酸化,以加速脱去自身酪氨酸位点上的磷酸基团。有生物活性的周期蛋白-CDK复合物能将DBRP(destruction box recognizing protein)磷酸化,激活泛素连接酶,把大量泛素加到周期蛋白上并使之迅速降解,CDK失活,新的

    39、周期开始。8.4 蛋白质乙酰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蛋白质乙酰化:在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在蛋白质特定的位置添加乙酰基的过程。蛋白质乙酰化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细胞内,是细胞控制基因表达、蛋白质活性或生理过程的一种机制。8.4.1 组蛋白的乙酰化及去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化是一可逆的动态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将乙酰辅酶A 乙酰基部分转移到核心组蛋白氨基末端上特定赖氨酸残基的2氨基基团。这些赖氨酸的乙酰化导致电荷的中和以及DNA 与组蛋白的分离,使核小体DNA 易于接近转录因子。在此种情况下,其他因子就可乘虚而入结合于DNA 上。组蛋白的基本组成2X(H2A,H2B,H3,H4)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

    40、与去乙酰化 乙酰化乙酰化: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 去乙酰化去乙酰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目前已发现的HAT有两类:一类与转录有关 另一类与核小体组装以及染色质的结构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负责去除组蛋白上的乙酰基团。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是人类中的HDAC1和酵母中的Rpd3。它们都形成很大的复合体发挥作用。8.4.2 组蛋白的乙酰化及去乙酰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组蛋白乙酰化的状态与基因表达有关。组蛋白N端“尾巴”上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中和了组蛋白尾巴的正电荷,降低

    41、了它与DNA的亲和性,导致核小体构象发生有利于转录调节蛋白与染色质相结合的变化,从和提高了基因转录的活性。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与基因活性的阻遏有关。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只能有选择地影响一部分基因的转录。8.4.3 p53乙酰化对转录活性的影响肿瘤抑制因子p53蛋白与人类多种肿瘤有着密切关系。P53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如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血管的生成与抑制以及细胞凋亡等的控制。经修饰后的p53蛋白能与不同的靶分子或蛋白复合体结合,从而抑制或激活参与特定生理反应的靶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蛋白E2F类转录激活因子回忆:Model for meth

    42、ylation-dependent gene silencing.The structural element of chromatin is the nucleosomal core,which consists of a 146-bp DNA sequence wrapped around core histones.Acetylation of the histones causes an open chromatin config-uration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Methylated cytosines

    43、are recognized by methyl-CpG-binding proteins(MBDs),which in turn recruit 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to the site of methylation,converting the chromatin into a closed structure that can no longer be accessed by the 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8.5 激素与热激蛋白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激素(Hormone)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

    44、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它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现在把凡是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都称为激素。激素的分泌均极微量,为毫微克(十亿分之一克)水平,但其调节作用均极明显。激素作用甚广,但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调节代谢及生理过程的进行速度和方向,从而使机体的活动更适应于内外环境的变化。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的专一性受体蛋白结合而将信息传入细胞,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相应的连锁变化,最后表达出激素的生理效应。8.5.1 激素对

    45、靶基因的影响l 许多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醛固酮、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以及一般代谢性激素(如胰岛素)的调控作用都是通过起始基因转录而实现的。l 体内存在的许多糖皮质类激素应答基因都有一段大约20bp的顺式作用元件(激素应答元件,简称HRE),该序列具有类似增强子的作用,其活性受激素制约。靶细胞中含有大量激素受体蛋白,而非靶细胞中没有或很少有这类受体。激素元件序列糖皮质糖皮质GRETGGTACANNNTGTTCG雌激素雌激素EREGGTCANNNTGTCC甲状腺素甲状腺素TRECAGGGACGTGACCGCA几种常见的疏水性小分子激素的结构式皮质醇醛固酮雌二醇睾酮 固醇类激素的受体蛋白分

    46、子有相同的结构框架,包括保守性极高并位于分子中央的DNA结合区,位于C端的激素结合区和保守性较低的N端。研究表明,激素、受体与顺式元件的结合位点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无论是受体蛋白与激素的结合,还是激素本身,都不是与DNA结合并激活转录所必需的。通常情况下,受体蛋白中激素结合结构域妨碍了DNA结合区及转录调控区发挥生理功能,只有与相应激素结合后才能打破这种障碍。Glucocorticoids regulate gene transcription by causing their receptor to transport into the nucleus and bind to an enhan

    47、cer whose action is needed for promoter function.激素的作用机制有3种较为流行的假说:受体流动假说受体流动假说。激素-受体复合物可在膜内移动并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激活环化酶,引发后续效应。通过激素的稀释或解离,使受体和环化酶回复到非耦联状态。中介物假说中介物假说。受体与酶之间可能通过膜脂耦联在一起。有人用适量的高纯磷脂酶A处理肝细胞膜后发现,此时氟离子仍可刺激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但对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完全丧失。若加入膜脂则激素的作用恢复,说明去膜脂后激素的信息传递中断。邻位互调假说邻位互调假说。根据GTP能影响激素与受体结合并进而影响腺苷酸环化

    48、酶活性的现象,认为该酶系统至少存在3个活性部位,即激素-受体结合部位、Mg2+-ATP作用中心和核苷酸调节部位。因为腺苷酸环化酶有几种不同的立体构象,激素与GTP协同作用可使这几种不同的构象之间发生互变。8.5.2 热激蛋白诱导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应答元件DNA序列结合蛋白热激热激HSECNNGAANNTCCNNGHSF镉镉MRECGNCCCGGNCNC?佛波酯佛波酯TRETGACTCAAP1血清血清SRECCATATTAGGSRF 现代分子生物学上把能与某个(类)专一蛋白因子结合,从而控制基因特异表达的DNA上游序列称为应答元件(response element)。这些应答元件与细胞内专一的转

    49、录因子相互作用,协调相关基因的转录。许多生物在最适温度范围以上,能受热诱导合成一系列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受热后,果蝇细胞内Hsp70 mRNA水平提高1000倍,就是因为热激因子(heat shock factor,HSF)与hsp70基因TATA区上游60bp处的HSE相结合,诱发转录起始。热激蛋白调控的基因表达机制8.6 其它水平上的基因调控尽管转录调节可能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最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转录后调控包括:1.RNA剪接2.RNA的加工成熟3.蛋白质合成8.6.1 RNA的加工成熟 各种基因的转录产物都是RNA,无论是rRNA、tRNA还是mR

    50、NA,初级转录的产物只有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生物功能的活性分子。1 rRNA和tRNA的加工成熟rRNA加工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分子内的切割,另一个是化学修饰。真核生物的rRNA基因转录时先产生一个45S的前体rRNA,然后前体rRNA很快就会被加工降解,生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成熟rRNA。rRNA的化学修饰主要是核糖甲基化。tRNA基因转录时也可能先生成前体tRNA,tRNA基因的初级转录产物在进入细胞质后,首先经过核苷的修饰,生成4.5S前体tRNA,再剪接成为成熟tRNA(4S)。2 mRNA的加工成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转录产生mRNA。这类基因产物在转录后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变化,才能成为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分子生物学许晓东8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022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