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中医 基础理论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l当代中国的医学包括中国的现代医学及中国的传统医学如藏医、壮医等l汉译英: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即传统的中国的医学科学l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2l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l传统的中医学发源于中原,以汉民族防治疾病的理论为主体。日本称中医为汉方医学。因此,中医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l在医疗技术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刮痧、推 拿、耳针等多种非药物疗法3一个典故l杏林:相传三国时吴
2、国人董奉为人治病,不收报酬,对治愈的病人,只求为其种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人常用“誉满杏林”等语来称颂医家4l中医基础理论l四诊八纲l中药学基础知识l养生和中医的健康观l常用非药物疗法与保健方法 5l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l初步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及气血津液、藏腑等与中医学的密切关系l简单运用四诊八纲等基本诊疗手段l初步了解四气五味等中药学基本理论l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l熟练掌握中药的煎服法、服药禁忌6l理解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点l正确认识养生学所包含的精神养生、饮食养主、四季养生等相关内容l能简单运用几种中医常用的非药物保健治疗方法,特别是针灸、推拿等7l中医阴阳不是迷信l中医有
3、理论l中医不难学l中医怎么学?8l中医阴阳不是迷信,有所指,是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l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9l中医有理论,能指导临床。不同理论,不同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l中医不难学:虚、实;胁肋;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人们常说“感人肺腑”l中医怎么学?两个体系,抓住特点;全面理解,重点记忆;课堂听好,加强思考10l对中医和中医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迷信,也不要轻易地否定,更不要看不起中医和学中医的人l要注意正确理解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不同之处,尤其要注意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即基本特点1112
4、l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l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l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整体l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31.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有机的整体(1)(1)组织结构的整体性组织结构的整体性l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l 五脏 六腑 五体 五官 l 心 小肠 脉 舌l 肝 胆 筋 目l 脾 胃 肉 口l 肺 大肠 皮 鼻l 肾 膀胱 骨 耳及二阴14(2)(2)生理活动的统一协调性生理活动的统一协
5、调性 l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各脏腑组织功能之间的这种整体作用是在心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3)(3)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l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必然会相互影响,即脏腑发生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脏腑;脏腑之间也可以相互传变。15(4)(4)诊断上的整体分析诊断上的整体分析l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在诊断疾病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五官、形体、色脉的变化,来了解判断内脏的病变而作出诊断察其外而知其内。(5)(5)治疗上的整体调节治疗上的整体调节l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强调在整体层次上进行调理。有扶
6、正祛邪,调理阴阳;局部病变,从整体出发,如舌疮清心,目赤泻肝等;形神共养以养生防病162.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1)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l在一般情况,人是可以适应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 一旦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 调节功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的反应时,就会发生疾病17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l生理:随着自然界一天之中有昼夜晨昏阳气的消长盛衰过程,人体与之相适应即“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己虚,气门乃闭”l病理:病情也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l生理:因地
7、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人体的生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l病理:南方多湿热病,北方多风寒病(2)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影响人的精神情志和心神健康,成为“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18(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1 1)症、证、病的基本概念)症、证、病的基本概念(1)症: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体征)。如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等,是辨证的主要依据(2)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病理概括。它反映了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的关系等。它比
8、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辨证的结果。上述症状可以概括为风寒表证(3)病:即疾病,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有一定的病因和病变规律,有较固定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麻疹等等 19(4)病、症、证的关系l“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揭示了疾病的本质l一组症状能概括为某一种证候,而一种证候也包括若干症状l“病”既包括几组症状,又可包括几个不同的证候。某一种疾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但表现症状不同,而且形成不同的证202 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概念的概念 l“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
9、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l“论治”也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用方遣药。l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即理法方药213 3)同病异治同病异治的概念的概念l是指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如麻疹,初期解表透疹,中期清泻肺胃,后期养阴清热4 4)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的概念的概念l即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如脱肛、子宫脱垂都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 5 5)对症治疗、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的应用l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
10、又辩证。但首先是着眼于证的分辨,病机的区别。相同的证候,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病机,就必须用不同的治法。对症治疗,因“症”是外在表现,此方法只是治标之法,权宜之计22l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l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
11、学理论体系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23l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初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l古代思想家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古代思想家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
12、宇宙的基本规律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24q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素问素问.阴阳应阴阳应象大论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气下为雨q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炎热和寒冷等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炎热和寒冷等q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内部所固有的,宇宙
13、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和变化都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25q阴阳,是对自然界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和现象对立双方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个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6q阴阳的特征:阴阳的特征: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功能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
14、暗的、凡是相对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都属于阴物质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都属于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是既抽象又规。阴阳是既抽象又规定了具体属性的哲学范畴定了具体属性的哲学范畴27q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天与地、出与入、动与静、水与火等如天与地、出与入、动与静、水与火等 q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如应该
15、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28q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属阳、肝肾在下属阴 q阴阳的可分性:指阴或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阴阳的可分性:指阴或阳之中
16、可再分阴阳。如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中之阳29q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303132l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l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
17、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l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33q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则疾病发生阴阳失调则疾病发生阴阳偏胜:指阴或阳的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阴阳偏胜:指阴或阳的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 理状态理状态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发热、口渴、脉数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发热、口渴、脉数 (快)等(快)等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不发热,口不渴、手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不发热,口不渴、手 足冷、脉迟(慢)等足冷、脉迟(慢)等 34阴阳偏衰:指阴或阳的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阴阳偏衰:指阴或阳的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理状态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的偏胜
18、而出现寒象,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的偏胜而出现寒象,为为“阳虚则寒阳虚则寒”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的偏胜而出现热象,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的偏胜而出现热象,为为“阴虚则热阴虚则热”35阴阳互损: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阴阳互损: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阴阳转化阴阳转化36q 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诊断 阴阳是诊断的总纲阴阳是诊断的总纲 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 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
19、,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看:实证(阳)虚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看:实证(阳)虚证(阴)37q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属阴中药有辛、甘、酸、苦、咸、淡、涩等味,辛、中药有辛、甘、酸、苦、咸、淡、涩等味,辛、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38q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