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四诊东大版0507医学医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诊断四诊东大版0507医学医药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四诊东大版 0507 医学 医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医诊断中医诊断l中医诊断是运用中医的诊察方法来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对人体的健康状态和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l中医诊断包括收集症状和分析疾病证候这两个过程l前者我们称之为诊法l后者我们称之为辩证第五章第五章 中医学的诊法中医学的诊法l诊法,是指中医诊疗和收集诊法,是指中医诊疗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简称方面的内容,简称“四诊四诊”。通过四诊对病人的症状和体通过四诊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检查,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的资料,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的资料,为判断病情,辨别证候提供为
2、判断病情,辨别证候提供依据。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依据。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过程,是医者借助于感觉器过程,是医者借助于感觉器官从患者身上获取有关病、官从患者身上获取有关病、证感性材料的一项工作。证感性材料的一项工作。第一节第一节 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l1.司外揣内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通过观察外表的现象,推测内脏的变化,的现象,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病理本质,并解释外在认识病理本质,并解释外在的征候,即司外揣内。的征候,即司外揣内。l2.见微知著见微知著:指通过局部或:指通过局部或微小的变化识知整体。由于微小的变化识知整体。由于机体的局部变化,蕴含着整机体的局部变化,蕴含
3、着整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l3知常达变知常达变:诊病时熟知正:诊病时熟知正常,通过比较发现异常,以常,通过比较发现异常,以了解疾病的本质及变化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及变化情况。二、运用原则二、运用原则 l1.内外详察:内外详察:为中医整体观为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念的具体体现。l2.四诊合参:望、闻、问、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之法,各有所长和特切四诊之法,各有所长和特点,又各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点,又各有其局限性和不足,是从不同的角度收集病人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收集病人的生理和病理信息。生理和病理信息。l3.病证结合:病证结合:“病病”与与“证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辨病是是两
4、个不同的概念。辨病是对疾病的定性和总体,辨证对疾病的定性和总体,辨证是对疾病当前时段疾病本质是对疾病当前时段疾病本质的认识,两者结合能全面认的认识,两者结合能全面认识疾病。识疾病。第二节第二节 四诊四诊 1 望诊望诊望诊原理望诊原理l整体观念整体观念l司外揣内司外揣内一、神色形态望诊一、神色形态望诊l神色形态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神色形态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神情、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神情、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观察,从而对病现进行扼要观察,从而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性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获得一个总体的认识,缓急获得一个总体的认识,为进一
5、步深入细致地诊察病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诊察病情打下基础。神色形态望诊情打下基础。神色形态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神情、面色、形体、对病人的神情、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观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观察,从而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察,从而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获得一个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获得一个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诊察病情打下基础。细致地诊察病情打下基础。1.望神望神l望神望神(observation of expression)observation of expression)l望神是指对病人广义之神的了解把握。观察神
6、的变化,可知精气存亡,脏腑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善恶。神望神主要望面色眼神、神志意识、呼吸语言、动作形态等,其中以望眼神为最重要。临床一般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复习:神的定义复习:神的定义l广义广义 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l狭义狭义 即心所主的神志,指人的思维意识活动。神的表现神的表现得得 神神 神志异常神志异常l,痴呆,痴呆 形象两眼发直,内眥距宽,眼裂开大,形象两眼发直,内眥距宽,眼裂开大,呈倒八字型。面色粉白(因反射强光而有失呈倒八字型。面色粉白(因反射强光而有失真),头发作穗真),头发作穗 主病神志痴呆,智能不全;主病神志痴呆,智能不全;气血不足
7、,心神失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2.望望 色色l望色望色(observation of complexion)observation of complexion)望色是通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皮肤颜色和光泽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过观察病人皮肤颜色和光泽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方法。l由于面部气血充盛,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由于面部气血充盛,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气血上注之处,是脏腑气血之外荣,的气血上注之处,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加之其加之其皮肤薄嫩,皮肤薄嫩,现代医学也认为毛细血管网比较丰富,现代医学也认为毛细血管网比较丰富,其皮肤薄嫩,其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现于外,因而望面色可色泽变化易现于外
8、,因而望面色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状态、气血盛衰情况以及邪气所以了解脏腑功能状态、气血盛衰情况以及邪气所在。在。l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望皮肤、目睛、爪甲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望皮肤、目睛、爪甲等部位。等部位。在古代中医对色泽的描述有两个术语,在古代中医对色泽的描述有两个术语,叫常色和病色,以下分别介绍。叫常色和病色,以下分别介绍。(1)常常 色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和肤色,是精神气血充面和肤色,是精神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正常面色为之一。中国人正常面色为微黄透红,明润而有光泽,微黄透红,明润而有光泽,是有神气(光明润泽)是有
9、神气(光明润泽)客色:常色也会因时间、气客色:常色也会因时间、气候、环境等影响略有变化。候、环境等影响略有变化。称为客色称为客色(2)病)病 色色l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色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泽的异常变化。l色泽荣润鲜明而有光泽为善色,表色泽荣润鲜明而有光泽为善色,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病变轻浅,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病变轻浅,疾病预后良好。疾病预后良好。l色泽晦暗枯槁为恶色,说明脏腑精色泽晦暗枯槁为恶色,说明脏腑精气衰败,病变深重,疾病预后差。气衰败,病变深重,疾病预后差。l常见的病色有青、赤、黄、白、黑常见的病色有青、赤、黄、白、黑五色的不同,其所主病证也
10、不同,五色的不同,其所主病证也不同,称为五色主病。称为五色主病。青青 色色l青色青色 (Bluish discoloration of the skin or complexion)l 青色为肝色,主寒证、痛证、惊青色为肝色,主寒证、痛证、惊风、瘀血。以肝病为主。多由寒凝风、瘀血。以肝病为主。多由寒凝气滞、气血不通、经脉瘀阻而成。气滞、气血不通、经脉瘀阻而成。l面色苍白带青,伴疼痛多属寒邪外面色苍白带青,伴疼痛多属寒邪外袭,或阴寒内盛;袭,或阴寒内盛;l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闷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闷痛或刺痛,为气血瘀滞,血行不畅;或刺痛,为气血瘀滞,血行不畅;l小儿高热,出现鼻柱、
11、眉间及口唇小儿高热,出现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青紫,常为惊风或惊风先兆。四周青紫,常为惊风或惊风先兆。赤赤 色色l赤色赤色 (Redness of the skin or complexion)赤色赤色为心色,主热证。为火热内为心色,主热证。为火热内盛,鼓动气血,充盈络脉所盛,鼓动气血,充盈络脉所致。致。l实热:如外感热邪或脏腑实实热:如外感热邪或脏腑实热内盛,则面部通红,伴发热内盛,则面部通红,伴发热烦渴,舌红,脉数等症;热烦渴,舌红,脉数等症;l虚热:如肾阴不足,水不济虚热:如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则两颧潮红、火,心火上炎,则两颧潮红、伴心烦、手足心热等症。伴心烦、手足心热等症。黄黄
12、 色色l黄色黄色 (Yellow discoloration of the skin or complexion)黄色为脾色黄色为脾色,主湿证和虚证主湿证和虚证,以以及黄疸。及黄疸。l淡黄而无光泽,称为萎黄,淡黄而无光泽,称为萎黄,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l面黄浮肿,多由脾虚有湿所面黄浮肿,多由脾虚有湿所致;致;l面目和全身皮肤色黄,称为面目和全身皮肤色黄,称为黄疸,黄而鲜明如橘子色,黄疸,黄而鲜明如橘子色,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属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阴黄,由寒湿郁阻所致。由寒湿郁阻所致。白白 色色l白色白色(White
13、 color of the skin or complexion)白色白色为肺色为肺色,主虚证、寒证、失血主虚证、寒证、失血证,为气血不荣所致证,为气血不荣所致l血虚:苍白无华血虚:苍白无华l气虚:淡百少华气虚:淡百少华l阳虚:色白虚浮,或苍白阳虚:色白虚浮,或苍白l如突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如突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为阳为阳气暴脱气暴脱黑黑 色色l黑色黑色(Black discoloration of the skin or complexion)黑色为黑色为肾色,主肾虚、水饮、瘀血。肾色,主肾虚、水饮、瘀血。l颧与颜黑为肾病,颧与颜黑为肾病,l面黑
14、而干焦,属肾精久耗、虚火面黑而干焦,属肾精久耗、虚火伤阴伤阴;面黑而暗淡面黑而暗淡,为肾阳不振、阴为肾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寒内盛所致。l眼眶周围发黑,可见于肾虚、水眼眶周围发黑,可见于肾虚、水饮,也可见妇女寒湿带下证。如饮,也可见妇女寒湿带下证。如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青紫,为瘀血证。为瘀血证。望色小结望色小结l青色主风、寒、痛、瘀证。青色主风、寒、痛、瘀证。l 赤色主热。赤色主热。l黄色主湿、虚、黄疸。黄色主湿、虚、黄疸。l 白色主虚、寒,失血。白色主虚、寒,失血。l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3.望望 形形 体体l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外形
15、的变化及体质的情况。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外形的变化及体质的情况。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躯干等各部组织,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躯干等各部组织,在生理上都存在着内外相应的密切关系。它们之生理上都存在着内外相应的密切关系。它们之间是以五脏为根本,五脏强壮则健康,衰竭则间是以五脏为根本,五脏强壮则健康,衰竭则病危,当五脏功能失常时,便会反映到相应的病危,当五脏功能失常时,便会反映到相应的外部形体上,出现异常的病态,因此察外即可外部形体上,出现异常的病态,因此察外即可知内。知内。观察病人的外形和体质,注意以观察病人的外形和体质,注意以下问题:下问题:l(1)胖瘦主要反映阴阳气血的)胖瘦主要反映阴阳气血的
16、偏盛偏衰。偏盛偏衰。l(2)浮肿面浮肢肿而腹胀为水)浮肿面浮肢肿而腹胀为水肿证;腹胀大如裹水,脐突、肿证;腹胀大如裹水,脐突、腹部有青筋是膨胀之证。腹部有青筋是膨胀之证。l(3)瘦瘪大肉削瘦,肌肤干瘪,)瘦瘪大肉削瘦,肌肤干瘪,形肉已脱,为病情危重之恶病形肉已脱,为病情危重之恶病质。小儿发育迟缓,面黄肌瘦,质。小儿发育迟缓,面黄肌瘦,或兼有胸廓畸形,前囱迟闭等,或兼有胸廓畸形,前囱迟闭等,多为疳积之证。多为疳积之证。l(4)强弱强弱(四)望动态(四)望动态l望动态,是指观察病人动作的姿态和体位的异望动态,是指观察病人动作的姿态和体位的异常变化。不同的疾病会产生不同的形态,因此常变化。不同的疾病
17、会产生不同的形态,因此从体表各部所反映的动态,可以诊察其内在的从体表各部所反映的动态,可以诊察其内在的脏腑病变。脏腑病变。二二 局部望诊局部望诊l局部望诊是在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再根据病情的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和诊断的需要,对病人和诊断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从而有助于致地观察,从而有助于了解整体的变化。局部了解整体的变化。局部望诊包括望头面、望毛望诊包括望头面、望毛发、望五官、望躯体、发、望五官、望躯体、望皮肤、望小儿指纹。望皮肤、望小儿指纹。1 望头颈望头颈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有智力低下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有智力低下者,多属先天不
18、足所致。者,多属先天不足所致。囱门下陷或迟闭者,多为先天不足或津囱门下陷或迟闭者,多为先天不足或津伤髓少之虚证;囱门高突者,多为伤髓少之虚证;囱门高突者,多为痰火上冲之热证或脑髓有病。头颈痰火上冲之热证或脑髓有病。头颈无力抬起,多属虚证或病重;头颈无力抬起,多属虚证或病重;头颈强直者,多由温热火邪上攻所致;强直者,多由温热火邪上攻所致;头摇不能自主者,多为动风之征。头摇不能自主者,多为动风之征。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随吞咽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随吞咽移动为瘿瘤,乃肝气郁结,气结痰移动为瘿瘤,乃肝气郁结,气结痰凝所致。颈侧颌下有肿块,累累如凝所致。颈侧颌下有肿块,累累如串珠为瘰疬,多因肺肾阴
19、虚,虚火串珠为瘰疬,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因风火时毒,灼津,结成痰核,或因风火时毒,壅滞气血,结于颈侧。壅滞气血,结于颈侧。(二)望(二)望 毛毛 发发l正常人头发分布均匀,色黑正常人头发分布均匀,色黑润泽,是肾气充盛之象。头润泽,是肾气充盛之象。头发稀疏脱发稀疏脱 落,干枯无泽,多落,干枯无泽,多为肾气亏虚或精血不荣;突为肾气亏虚或精血不荣;突发不规则片状脱发,常因血发不规则片状脱发,常因血虚或血瘀、情志所伤;白发虚或血瘀、情志所伤;白发多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多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小儿发结如穗,干枯不荣,小儿发结如穗,干枯不荣,多为疳积之象;新生儿少发、多为疳积之象;新生儿
20、少发、无发或发疏色黄,多为先天无发或发疏色黄,多为先天不足或体质较差(参不足或体质较差(参(三)(三).望望 五五 官官l望五官望五官(inspection of neck)l l 以五官部位为观察内容的以五官部位为观察内容的望诊。根据脏象学说望诊。根据脏象学说,五脏分五脏分别与五官相连别与五官相连,五官是人体与五官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十二经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十二经脉气血运行上荣于头面颈项脉气血运行上荣于头面颈项而走孔窍,因此,望五官的而走孔窍,因此,望五官的色泽、形态变化,可反映脏色泽、形态变化,可反映脏腑经络的疾病。腑经络的疾病。望望 眼眼l望眼神(略)望眼神(略)l目赤红肿为肝经风
21、热或肝火;目赤红肿为肝经风热或肝火;l白睛发黄为黄疸;白睛发黄为黄疸;l眼睑红肿湿烂为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眼睑红肿湿烂为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l眼睑淡白为气血不足;目眶色黑为脾肾眼睑淡白为气血不足;目眶色黑为脾肾虚损,水寒内盛。虚损,水寒内盛。l眼胞浮肿多为水肿;眼窝下陷多为伤津眼胞浮肿多为水肿;眼窝下陷多为伤津脱液;脱液;l小儿睡中露睛多为脾虚或疳积;小儿睡中露睛多为脾虚或疳积;l瞳孔散大,多为阴阳离绝之凶兆;瞳孔散大,多为阴阳离绝之凶兆;l两目上视、斜视、直视均属肝风内动。两目上视、斜视、直视均属肝风内动。望望 耳耳l主要反映肾与肝胆的情主要反映肾与肝胆的情况。耳轮肉厚,色红明况。耳轮肉厚,
22、色红明润为肾精充足或病轻浅润为肾精充足或病轻浅易愈;肉薄干枯则为肾易愈;肉薄干枯则为肾精不足;色淡白属寒,精不足;色淡白属寒,青黑属痛,焦黑为肾精青黑属痛,焦黑为肾精亏耗。耳旁红肿疼痛多亏耗。耳旁红肿疼痛多因风热外犯或肝胆火热;因风热外犯或肝胆火热;耳中疼痛,耳聋流脓者耳中疼痛,耳聋流脓者为胆经有热或肝胆湿热;为胆经有热或肝胆湿热;久病血瘀可见耳轮甲错。久病血瘀可见耳轮甲错。望望 鼻鼻l主要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主要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望鼻,应注意鼻的色形和望望鼻,应注意鼻的色形和望鼻内分泌物。鼻端色青为阴鼻内分泌物。鼻端色青为阴寒腹痛,色白为气血不足,寒腹痛,色白为气血不足,色赤为肺脾热盛,色
23、黄多为色赤为肺脾热盛,色黄多为湿邪,色黑则为水气内停。湿邪,色黑则为水气内停。鼻塞多涕为外感,清涕为风鼻塞多涕为外感,清涕为风寒;浊涕为风热;久流脓涕,寒;浊涕为风热;久流脓涕,有臭味多为鼻渊;鼻衄多因有臭味多为鼻渊;鼻衄多因肺胃热盛;鼻翼煽动,发病肺胃热盛;鼻翼煽动,发病急者为肺热壅盛急者为肺热壅盛 望望 口、唇、齿、龈口、唇、齿、龈望望 咽咽 喉喉l主要反映肺胃与肾的主要反映肺胃与肾的情况。咽部红肿疼痛为情况。咽部红肿疼痛为肺胃有热,兼见黄白脓肺胃有热,兼见黄白脓点为肺胃热盛;咽红干点为肺胃热盛;咽红干痛为热伤肺津;若咽部痛为热伤肺津;若咽部嫩红微痛,为阴虚火旺;嫩红微痛,为阴虚火旺;乳蛾
24、红肿疼痛多是风热乳蛾红肿疼痛多是风热或痰火;咽喉有灰白点或痰火;咽喉有灰白点膜,迅速扩大,剥落则膜,迅速扩大,剥落则出血可见于白喉。出血可见于白喉。(四)(四).望躯体望躯体l注意有无:注意有无:l瘿瘤瘿瘤l累疠累疠l项强项强l鸡胸鸡胸l腹部深陷腹部深陷l青筋暴露青筋暴露4.望望 皮皮 肤肤l望皮肤望皮肤 (Inspection of skin)主要观察皮肤的外形及斑主要观察皮肤的外形及斑疹、痈疹、痈、疽疽、疔疔、疮等疮等情况情况 1望皮表:望皮表:l皮肤肿胀,按之凹陷,为水肿;皮肤干瘪枯槁皮肤肿胀,按之凹陷,为水肿;皮肤干瘪枯槁者是津液耗伤,或精血亏损。皮肤粗糙如鳞,者是津液耗伤,或精血亏损
25、。皮肤粗糙如鳞,肌肤甲错者,是血虚夹瘀血所致。皮肤面目俱肌肤甲错者,是血虚夹瘀血所致。皮肤面目俱黄,为黄疸。黄,为黄疸。2 望望 斑斑 疹疹l斑疹(斑疹(skin eruption)l斑疹多为温热病邪热郁于肺斑疹多为温热病邪热郁于肺胃,内迫营血所致。斑与疹胃,内迫营血所致。斑与疹不同,一般斑重于疹。斑形不同,一般斑重于疹。斑形如锦,或红或紫,点大成片,如锦,或红或紫,点大成片,平摊于肌肤,摸之不碍手,平摊于肌肤,摸之不碍手,消失后不脱皮,其有阴斑、消失后不脱皮,其有阴斑、阳斑之分;疹则色红,形如阳斑之分;疹则色红,形如米粟,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米粟,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碍手感,消失后脱皮,其有碍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