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高考语文科学备考专题提升课堂:现代散文阅读“想”法.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3599689
  • 上传时间:2022-09-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1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高考语文科学备考专题提升课堂:现代散文阅读“想”法.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语文 科学 备考 专题 提升 晋升 课堂 现代 散文 阅读 浏览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高考语文科学备考专题提升课堂:现代散文阅读“想”法散文文学性和人文性都比较突出,涉及的知识面和能力点比较广泛,容易设置题目,且能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现代文阅读素养,一直是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设题的首选材料,近年来高考全国各省市试卷所选现代文阅读材料大都是散文。不少同学在解答现代散文阅读题时比较茫然,往往用了不少心思,也回答了不少内容,结果总对不上答案的得分点,所得的分数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可能是我们平时阅读散文时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比较盲目地去乱“想”。那么,现代散文阅读到底应该有哪些“想”法呢?我给学生做了一次讲座。以一道考题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

    2、村的瓦 冯杰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

    3、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

    4、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叫天蓬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当我

    5、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混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1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2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3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答这四道题目,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6、去“想”:第一,从文章的整体去“想”。散文着笔于象,着眼于意,一词一句总关全文主旨,因而阅读散文要有整体意识。这篇散文以“乡村的瓦”作为寄情物,传达作者的乡情,表达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灵魂归乡的愿望。文章前半部分细致地描述了“乡村的瓦”的特性,正是为了抒发这种美好的情感;写“乡村的瓦”到了城市“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被城市拒绝与抛弃,则是与乡村生活形成对比,喻示在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时要保持乡村美好的东西;写“瓦松”的药用和“我”的“瓦松”梦,分明表达出“我”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结末写“我”与“瓦”的对语,更见“我”对“乡村的瓦”一往深情,表达出“归乡”之愿。整体把握了上述内容

    7、,明确了全文的主旨,解答每一道题目都“想”到它与文章整体有什么关系,这就很自然地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例如4题,“文章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比较容易回答,只要对照原文相关内容,就很明确地看出它一方面写“瓦松”的名称及药用功能,另一方面写关于“瓦松”的梦。“为什么要写瓦松?”回答就一定要往文章整体上“想”了:它与文章主旨的关系是突出表达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它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是呼应开篇“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回答“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有什么好处?”自然也应当往文章整体上去“想”,“想”到它与全文内容和情感的和谐一致,“想”到他对强化文章主旨的作用,这样,答案也就很明朗了:

    8、这是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深情,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亲切感,是为了强化文章“表达我灵魂归乡愿望”的主题。第二,从文章标题去“想”。散文的标题往往是作者独运匠心之点,它或者揭示特殊写作对象(如郁达夫的古都的秋),或者明示作者情感色彩(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或者暗点文章内蕴意旨(如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或者巧设思考的切入点(如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等;阅读散文多在揣摩标题上下功夫,往往就会找到把握全篇的纲领,寻到破译全篇的玄机。乡村的瓦这篇散文的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乡村”限定了“瓦”的属类,暗示了“瓦”的特性;作者写“乡村的瓦”(而不写“城市的瓦”),自然蕴有特殊的情感,一定有其特殊

    9、的用意。认识了这一点,在解答3题时,就会有明晰的思路。“乡村的瓦”,来到城市就会迷失自己作为“乡村的瓦”的身份;“乡村的瓦”,来到城市新生活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困惑;“乡村的瓦”,面对光怪陆离的城市现代生活可能会失掉自身“乡村”的美好的东西这样一思考,自然得出了答案:“瓦”会“迷路”的原因是,作为“乡村的瓦”,它背弃了“乡村”,它被城市拒绝和抛弃;作者这样写的意义是,表现现代农村人在追求城市新生活中的困惑,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城市现代生活不能丢弃过去乡村的美好的东西。第三,从文章中抒情议论或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去“想”。散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一般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兼而有之,密切结合,

    10、记叙、描写往往作为基础,是铺垫,抒情、议论往往是文章意旨之所在;在解答“感受到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具体含义是什么”之类的阅读题时,若能够抓住散文的抒情议论句段或传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字眼,极容易从中获取答案。例如第2题,回答“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原文的三至五段可以读到这样一些表明作者对“乡村的瓦”情感态度的句子:“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和魅力”“瓦有对称之美”“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把这些句子稍作整合,就是该题的答案:一是雨中的神韵和魅力,二是对称之美,三是团结与温情,四是对乡村的坚守。第四

    11、,从比喻词句的本义去“想”。散文的语言内蕴较深,多有文采,喜用比喻,设题者往往会在含有比喻的词句上做文章,编拟出诸如“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有什么深意”之类的题目;解答此类题,正确的路径就是往该词句的本义去“想”,本义已明,答案自得。例如第1题,解释“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的含意,“瓦是童年的底片”是个比喻句,“底片”是可以记录生活镜头的,那么“瓦”作为“童年的底片”会记录什么呢?自然记录童年的生活镜头,记录曾经经历过的乡村旧事(如文中写到的用“瓦松”治疟疾,关于“瓦松”的梦,等等),这也就是说“瓦”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这样一“想”,便会得到

    12、圆满的回答。第五,实题目从虚处“想”。散文阅读有一个基本要求,即能使具体文字抽象化,抽象文字具体化,也就是能够读出具体的记叙描写文字内含的抽象意义,同时能够读出文中抽象概念所反映的具体可感的生活现象。有些阅读题就是让考生回答具体的人事物景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实题目”,我们在解答时就要往它的抽象意义(即“虚处”)“想”。例如解答第2题,由“乡村的瓦”的具体的物“想”到抽象的“感受”;第3题,由具体的“瓦”的“迷路”“想”到抽象的社会意义;第4(2)题,由具体的“我”与“瓦”的对语“想”到抽象的写作上的作用。第六,虚题目从实处“想”。有的散文阅读题从抒情议论句段或比喻句等方面设置,要求对它们作以

    13、解释,或加以发挥,解答这类“虚题目”时要“想”到实处,与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景联系起来,脑海里展现出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画面。例如解答第1题,应当由“瓦是童年的底片”这个比喻句“想”到作者童年乡村生活的情景,“想”到像冲洗底片一样浮现出的一个个童年乡村生活的镜头。又如山东省2006年高考第17题:第六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理解“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两个抽象概念,就要去看原文印证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叙述文字,看到苏东坡无辜获罪被贬的失意、郁闷、愤慨,看到他面对浩瀚宇宙时空的豁达的胸襟,看到他所伫立的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看到他遥想的当年赤壁之战时的英雄豪杰。看到了这些“实”的东西,两个概念的含义也就逐渐明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高考语文科学备考专题提升课堂:现代散文阅读“想”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996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