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十六章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病理学)第十六章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第十六 女性 生殖系统 乳腺 疾病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病理学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第1页,共45页。1识记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与分型。2描述宫颈上皮内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各型乳腺增生性病变的病变特点;乳腺癌的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及病理临床联系。3列举子宫上皮内肿瘤的分级及临床意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第2页,共45页。患者,女,28岁,停经3个月,因阴道流血就诊。检查发现子宫大小如妊娠4个月,血HCG为1600kU/L,B超显示子宫腔未见胚囊,充满弥漫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思考:患者可能为哪种疾病并需要进行哪些治疗?
2、第3页,共45页。010203子宫疾病 滋养层细胞疾病 乳腺疾病第4页,共45页。子宫疾病子宫疾病第5页,共45页。一、慢性子宫颈炎一、慢性子宫颈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慢性子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也可由特殊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单纯疱疹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等引起。此外分娩、机械损伤也是慢性宫颈炎的诱发因素。(二)病理变化1子宫颈糜烂2子宫颈腺体囊肿3子宫颈息肉4子宫颈肥大图图16-1 16-1 慢性子宫颈炎慢性子宫颈炎第6页,共45页。二、子宫颈上皮内肿瘤二、子宫颈上皮内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
3、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指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系列病变,称为子宫颈上皮内肿瘤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是指子宫颈鳞状上皮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当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替代而尚未突破基底膜时,则称为原位癌(图16-2)。图图16-2 16-2 子宫颈原位癌子宫颈原位癌第7页,共45页。二、子宫颈上皮内肿瘤二、子宫颈上皮内肿瘤 子宫颈非典型性增生常见于子宫颈鳞状上皮与子宫颈管柱状上皮交界处的黏膜。肉眼观:子宫颈非典型增生似正常黏膜,或仅显示为糜烂。镜下观: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增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核
4、分裂像增多,细胞极性紊乱。病变由基底层逐渐向表层发展,依据其病变程度不同分为三级:CIN级(即非典型增生级),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的下l/3;CIN级(即非典型增生级),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l/3至2/3;CIN级(即非典型增生级),增生的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但还未累及上皮全层(图16-3)。图图16-3 16-3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I I,IIII,IIIIII级级第8页,共45页。三、子宫颈癌三、子宫颈癌(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宫颈撕裂伤、局部卫生不良、包皮垢刺激等因素有关。经
5、性传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也可能是子宫颈癌致病主要因素之一。第9页,共45页。三、子宫颈癌三、子宫颈癌(二)类型及病理变化(二)类型及病理变化1形态学类型形态学类型(1)糜烂型(2)外生菜花型(3)内生浸润型图图16-4 16-4 子宫颈癌子宫颈癌 (外生菜花型)(外生菜花型)第10页,共45页。三、子宫颈癌三、子宫颈癌(二)类型及病理变化(二)类型及病理变化2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类型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2)子宫颈腺癌(三)扩散(三)扩散1直接蔓延2淋巴道转移第11页,共45页。三、子宫颈癌三、子宫颈癌(二)类型及病理变化(二)类型及病理变化2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类型 (1)子宫颈鳞状
6、细胞癌(2)子宫颈腺癌(三)扩散(三)扩散1直接蔓延2淋巴道转移3血道转移 第12页,共45页。三、子宫颈癌三、子宫颈癌(四)病理临床联系(四)病理临床联系 早期子宫颈癌常无自觉症状,与宫颈糜烂不易区别。随病变进展,癌组织可破坏血管,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因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并刺激宫颈腺体使其分泌亢进,导致白带增多,并伴特殊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侵犯盆腔神经,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第13页,共45页。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80%发生在卵巢,此外还可发生于子宫
7、阔韧带、直肠子宫陷凹、盆腔腹膜、腹部手术瘢痕、脐部、阴道、外阴和阑尾等处。如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异位于子宫肌层中(至少距子宫内膜的基底层23mm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图16-5)。图图16-5 16-5 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第14页,共45页。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四、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下列几种情况有关:月经期子宫内膜经输卵管返流到腹腔器官并种植于此;子宫内膜经血流播散、种植于远隔器官;子宫内膜在手术时种植在手术切口;异位的子宫内膜由体腔上皮通过化生形成。(二)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异位的子宫内膜呈紫红或棕黄色的结节状,质软似
8、桑葚,可与周围组织发生纤维性粘连。若发生在卵巢,反复出血使卵巢体积增大,形成囊腔,内含黏稠的咖啡色液体,称为巧克力囊肿。镜下观:可见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的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少数陈旧病例,仅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和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第15页,共45页。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四、子宫内膜异位症(三)病理临床联系(三)病理临床联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受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异位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反复性出血。患者还可伴有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紊乱,出现月经失调和不孕症。第16页,共45页。五、子宫内膜增生症五、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
9、al hyperplasia)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增高引起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增生,(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与雌激素分泌过多、孕激素缺乏有关。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尚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使月经周期中大量生长的卵泡无排卵、无黄体形成和孕激素的产生,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而无分泌期改变。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锐减,达不到促使排卵的水平,同样也可引起子宫内膜的增生。此外,精神紧张、恐惧、抑郁和环境骤变等因素也可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紊乱。第17页,共45页。五、子宫内膜增生症五、子宫内膜增生症(二)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肉眼观:子宫内膜呈弥漫性或
10、局灶性增厚,其厚度常超过5mm,色灰白或淡黄,质地韧。组织学根据增生子宫内膜的形态结构与分化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单纯性增生2复杂性增生3非典型增生图图16-6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图图16-7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第18页,共45页。五、子宫内膜增生症五、子宫内膜增生症(三)病理临床联系(三)病理临床联系 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紊乱,患者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故不能受孕。第19页,共45页。滋养层细胞疾病滋养层细胞疾病第20页,共45页。滋养层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
11、oblastic disease)是一组由于胎盘绒毛的滋养层细胞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患者血清及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含量明显增高。第21页,共45页。一、葡萄胎一、葡萄胎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可发生于育龄期的任何年龄,以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孕妇中多见,这可能与卵巢功能不足或衰退有关。本病发生有明显地域性差别,欧美国家的发病率约1/2000次妊娠,而东南亚地区的发病率比欧美国家高出10倍左右。在我国较为常见,23个省市和自治区调查统计表明发病率为1/150次妊娠。(一)病因及发病机
12、制(二)病理变化(三)病理临床联系第22页,共45页。一、葡萄胎一、葡萄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葡萄胎的病因未明。染色体的异常在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的发生中可能起着主要的作用。对葡萄胎染色体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完全性葡萄胎的核型为46,XX,极少数为46,XY,可能在受精时,父方的单倍体精子23,X在丢失全部母方染色体的卵中,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纯合子46,XX;另10%则是两个精子23,X和23,Y在空卵中结合。因此,完全性葡萄胎的发生可能是胚胎缺乏母方的功能性DNA,故胚胎不能发育。部分性葡萄胎的核型多为69,XXX或69,XXY,是带有母方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23,X和
13、一个没有发生减数分裂的双倍体精子46,XY或两个单倍体精子结合,而导致胚胎发育夭折。第23页,共45页。一、葡萄胎一、葡萄胎 (二)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蚀肌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水泡,内含清澈透明液体,有蒂相连,外观呈葡萄状。若所有绒毛均呈葡萄状,称之为完全性葡萄胎;部分绒毛呈葡萄状,还保留部分正常绒毛,伴或不伴有胎儿及其附属器官者,称之为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葡萄胎(图16-8)。镜下,葡萄胎有以下三个特征:绒毛间质高度水肿;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或见少量无功能的毛细血管,腔内无红细胞;绒毛膜滋养层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并有轻度异型性。滋养层细
14、胞增生为葡萄胎的最重要的特征。图图16-8 葡萄胎葡萄胎第24页,共45页。一、葡萄胎一、葡萄胎(三)病理临床联系(三)病理临床联系 由于胎盘绒毛的高度水肿和滋养层细胞的增生,子宫体积明显增大,超过同月份正常妊娠子宫。因胎儿已死亡,故听不到胎心音,扪不到胎体,患者也不觉胎动。因增生的滋养层细胞有较强的侵袭血管能力,故在妊娠早期(24个月)就有少量阴道流血。多数患者可经超声检查确诊。因增生的滋养层细胞分泌大量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患者血、尿中HCG水平超出正常妊娠的水平的数倍至数十倍,故尿妊娠试验HCG呈强阳性。葡萄胎经彻底刮宫手术可完全治愈。约10%的患者可转为侵蚀性葡萄胎,约3%可
15、恶变为绒毛膜上皮癌。因此葡萄胎患者刮宫后须连续检测血液及尿中HCG水平,HCG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有恶变倾向。第25页,共45页。二、侵蚀性葡萄胎二、侵蚀性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又称恶性葡萄胎,是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其与葡萄胎的主要区别是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层出血、坏死,甚至侵犯宫外组织与器官,发生肺、脑等远处器官的转移。(一)病理变化(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子宫壁肌层内可见水泡状组织侵入,并破坏肌层静脉,形成暗红色出血性坏死结节。镜下观:滋养层细胞增生程度和异型性比良性葡萄胎显著,常有出血、坏死,其中可见水泡状绒毛或坏死的绒毛。(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