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9265
  • 上传时间:2020-03-12
  • 格式:PPTX
  • 页数:42
  • 大小:532.7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新课 高考 生物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15 进化 下载 _二轮专题突破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五年高考,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全国,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 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 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 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 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

    2、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1)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逃脱被捕食和捕食 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根据“收割理论”分析: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食性广捕食者 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3)太阳能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态系统,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猎物与天敌间相互选择,通过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生命观念。,2.(2015课标全国,32,9

    3、分,0.720)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 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 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 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 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基因分离定律的辩

    4、证关系。(1)在不考虑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 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 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AA)致死现象。由第一代 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为:A=1/3,a=2/3,故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 比例为:(21/32/3)(2/32/3)=11。,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基因分离定律间的

    5、关系,通过基础判断形式考 查进化与适应观。,知识拓展 致死基因会导致异常分离比。若Aa自交后代隐性纯合致死,则AaAA=21(只 有一种表现型);若Aa自交后代显性纯合致死,则Aaaa=21;但若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 自交时,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 11。,1.(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 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

    6、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B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考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 行解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试题中对基因频率与分离定律的考查,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 分析与推断要素。 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率= Dd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 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2=0

    7、.50,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 0.9-(1-0.18)2=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基 因同时存在,故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 为1-0.18=0.8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0.50,D正确。,方法技巧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2)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3)运用哈迪温伯格定律进行计算: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

    8、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 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 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则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 改变

    9、,D错误。,知识归纳 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时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 后代、无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无作用、无遗传漂变等。,3.(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 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 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

    10、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 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 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 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 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解题思路 注意剔除冗杂信息,提炼关键信息“F区豹种群仅剩25只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 豹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此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4.(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

    11、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 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 A.75% B.50% C.42% D.21%,答案 C 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频 率分别为两种群A、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2=70%,a基因频率=(20%+4 0%)2=30%。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

    12、为270%30%=42%,故选C。,解题思路 利用取平均值法计算合并后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快速解题的关键。,1.(2014北京理综,4,6分)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 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 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

    13、案 C 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正确;强毒性病毒 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病毒和兔 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错误;病毒的 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正确。,2.(2014广东理综,3,4分)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距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 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 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

    14、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 C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距的 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 长,D错误。,3.(2014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 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

    15、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 B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 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 药性无关,C、D错误。,4.(2013北京理综,4,6分)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 此无法推断出 ( ) 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

    16、共同(协同)进化,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共同进化的特点和意义。由题意可知,只有长舌蝠能从长筒花中取 食花蜜,因而可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正确;题中只给出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而没 有说明长筒花的其他传粉方式,如自花授粉等,故无法判断长筒花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能否繁 殖后代,B错误;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和长舌蝠的长舌是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 D正确。,5.(2013天津理综,4,6分)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 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 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7、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 D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家蝇神经细胞膜上通道蛋白 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2%+1/220% =12%;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不能推断出抗性基因突变率的大小关系;自然选择可以使基 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2013海南单科,15,2分)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

    18、基因控制。假定某 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 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 误的是 (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答案 B 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此算出v的基因频率为0.2 ,V的基 因频率为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合长翅果蝇前,vv基因型的果蝇有0.0420 000=800(只),Vv基 因型的果蝇有20.20.820 000=6 400(只),VV基因

    19、型的果蝇有0.80.820 000=12 800(只)。 引入纯合长翅果蝇后,v基因频率为(8002+6 400)/(40 000 2)=0.1,V的基因频率为1-0.1=0.9,A 正确、B错误;因Vv、vv基因型的果蝇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个体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 的基因型频率降低50%,C、D正确。,1.(2018辽宁东北育才学校三模,2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 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20、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答案 A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种,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地理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 重组,经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A正确。,2.(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方向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 D.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

    21、豌豆正在进化,答案 C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方向,但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A错误;在自 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个物种,故二者的进化 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种群不能进行 基因交流,故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 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基因频率未变,豌豆 没有进化,D错误。,易错警示 易错选B,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即同种生物的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3.(20

    22、19辽宁东北育才中学三模,28)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Y使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1是形成小鼠新种的必要条件 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答案 D 分析题图可知,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不是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 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图中X是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Z1、Z2分别表 示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其中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B错误;达尔文没有

    23、对变异进 行进一步解释,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C错误;生物进化的 单位是种群,其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改变,所以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D正确。,解题关键 本题的知识点是变异、自然选择、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分析题图可知,该图 显示了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X是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Y是自然选择,Z1、 Z2分别表示地理隔离、生殖隔离。,1.(2019辽宁东北育才中学三模,29)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 B.害虫抗

    24、药性增强,是因为在杀虫剂的刺激下,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将此性状遗传给后代, 并且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 C.洞穴中的盲鱼是定向变异的产物 D.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的结果,考点2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 D 啄木鸟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长舌是有利变异类型,舌短的因捉不到昆虫,而慢 慢会被淘汰,即长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不断伸长的结果,A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增 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B错误;洞穴中的盲鱼是不定向变异的产物,C错误;鹿跑得 不快很容易被狼吃掉,狼跑得不快就会因不易捕获鹿而被淘汰,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相互选择, 使得鹿和狼都很

    25、敏捷、善跑,D正确。,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关键要理清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选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淘汰的过程。,2.(2019辽宁东北育才中学三模,30)下列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 A.鲈鱼的成鱼经常以本种幼鱼为食 B.蓝藻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氧含量增加,从而使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生存 C.寄生虫侵入寄主后,一般能导致寄主得病,但通常不会导致寄主死亡 D.鹰通过利爪捕食兔子,同时兔会通过假死来躲避鹰的追捕,答案 A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 进化。鲈鱼的成鱼以本种幼鱼为食的现象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不属于共同进化,A

    26、符合题 意。蓝藻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氧含量增加,从而使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生存,说明生物的进 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属于共同进化;寄生虫侵入寄主后,一般能导致寄主 得病,但通常不会导致寄主死亡,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这属于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 共同进化;鹰通过利爪捕食兔子,同时兔会通过假死来躲避鹰的追捕,这两个物种之间相互影 响,共同进化,B、C、D不符合题意。,3.(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2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既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又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的不利基因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7、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间基因库产生差异而导致生殖隔离 D.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答案 C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 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而实现对基因的选择,B错误; 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增大,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 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黑 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个物种,不存在共同进化的说法,D错误。,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45分钟

    28、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2019陕西渭南二模,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进而使细菌耐药性增强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条件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素养中的进化与适应观。细菌抗药性源于基因突变,抗生 素只是对不同抗性的细菌起选择作用,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基 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均

    29、是 按一定的标准对种群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筛选,均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2.(2019陕西铜川高三摸底,20)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 )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多代,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升高 C.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增加其遗传多样性 D.利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并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知识归纳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演绎与推理。在黑褐色环境中黑

    30、色桦尺蠖被保 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杂合高茎豌 豆连续自交多代,假设杂合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Aa,自交n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 ,纯合子的 基因型频率相等,AA=aa=1/2(1-1/2n),可求出A和a的基因频率=1/2(1-1/2n)+1/21/2n =1/2,因 此,种群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增加其遗传多样性,这属于基 因的迁入,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利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并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属于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3.(2019重庆一中3月考,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

    31、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B.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近几十年,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素养中的进化与适应观。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共同进化能形成生物多样性,A正确;达尔 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正确;生物进 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

    32、改变,C错误;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4.(2019陕西宝鸡4月联考,4)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 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 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与建模。由分析可知,淘汰前,该羊群中白

    33、毛 和黑毛的基因频率相同,则黑色个体数量较多,A错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 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错误。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 的基因型频率为1/2,白色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1/4,淘汰白色个体后,BB的基因频率为1/3,Bb的 基因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1/3+2/3)/2=2/3,b基因的频率为1-2/3=1/3,黑色个 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1/3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 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2/3=4/9,淘汰白色个体,Bb基因型的频率为4/

    34、9/(1-1/9)=1/2, BB基因型的频率为1-1/2=1/2,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1/2+1/2)/2=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 /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基 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的,D正确,C错误。,5.(2019吉林三调,6)如图为非洲某地区野兔被注射药物后一年和六年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野兔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样方法 B.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 C.被注射药物的野兔六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的原因是药物导致部分野兔发生基因突变 D.不断给野兔注射药物

    35、,可以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素养中的进化与适应观。调查野兔种群数量的方法一般是 标志重捕法,A错误;注射药物后一年,大量个体死亡,说明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 数多于有耐药性个体数,B错误;野兔种群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药物的作用只是选择 出抗药性个体,所以六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是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C错误;不断给野兔注射药 物,药物对野兔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会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从而使野兔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D正确。,6.(2018陕西西安一中月考,4)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36、AA或 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以 基因型如图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 ) A.上升 B. 不变 C. 下降 D. 先升后降,答案 B 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Dad=11,自交第一代为1AADD(致死)2 AaDd1aadd(致死),故第一代基因型都是AaDd,自交第二代基因型也都是AaDd,每一代都与 亲代一样,故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7.(2018陕西教学质量一检,6)某个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 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

    37、,下列有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 ) 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2a/(1+a) B.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 C.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 D.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c,答案 D 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1-a,则显性纯合子的 基因型频率为(1-a)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基因携带者所占 的比例为 ,A正确;男性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型有XBY、XbY ,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 率为b,因此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B正确;

    38、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c),因此不患抗 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 ,C正确;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 素D佝偻病的占b2(2c-c2),D错误。,8.(2018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二模,6)尺蛾的体色(黑色和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9世纪中叶, 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色的比例越来越高。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 制计划,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黑尺蛾为了适应地衣的颜色体色逐渐变浅 B.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不定向的改变,C.黑尺蛾与浅尺蛾之间没有形成

    39、生殖隔离 D.该变化是由黑尺蛾迁离,白尺蛾迁入引起的,答案 C 黑尺蛾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其数量减少是因为大气污染得到治理以后的环 境对尺蛾进行了选择,逐渐淘汰了黑尺蛾,A错误;控制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 错误;黑色尺蛾和浅色尺蛾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该变化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D错误。,9.(2019陕西咸阳一模,19)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A、a位于常染色 体上)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36%,则 ( ) A.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若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形成了新的物种 C.该种群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

    40、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素养中的进化与适应观。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 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因此新物种不一定形成,B错误。由分析可 知,a=0.8,A=0.2,所以显性基因的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频率,C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 然性通常会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D错误。,10.(2019陕西西安校际联考,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

    41、才能实现 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 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 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素养中的进化与适应观。有些种群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产 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放归的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对于原有野生种群来说是迁入 个体,会影响原有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是易位,属于 染色体变异,也属于突变,C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 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

    42、代的机会少,相应的基 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0,因此基因频 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正确。,11.(2018宁夏银川一中月考,32)(10分)金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有多对相对性状如眼型有 正常眼、龙眼等,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等,体色有灰色、紫色等。 (1)一条纯种雌性金鱼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龙眼,用该金鱼与 正常眼雄鱼杂交,F1雌雄金鱼中均有正常眼和龙眼,则在龙眼和正常眼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 状是 。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 色体上? 。 (2)金鱼体色

    43、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紫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且独立 遗传。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灰色。体色随显性基因的 数目增多而加深,则灰色最深的鱼基因型应该是 ,用灰色最深的鱼与紫色鱼杂交得到 足够数量的F1,让F1雌雄鱼交配,若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F2中灰色个体和紫色个体 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 。 (3)科学家分析某养殖场养殖的金鱼双尾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3,单尾鳍基因h的基因频率 为0.7,出于观赏的需要,该养殖场开始逐步淘汰单尾鳍金鱼,2年后,H基因频率变为0.7,h基因频 率变为0.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说明金鱼发生了进

    44、化? 。请说明理由:,二、非选择题(共10分),。,答案 (1)龙眼 不能 (2)AABBCCDD 2551 (3)是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变,解析 (1)纯种雌性金鱼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龙眼,说明龙眼 是显性性状;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还不能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 上。(2)根据题意,aabbccdd为紫色,显性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灰色,且显性基因越多,灰色越深,则 灰色最深的鱼基因型应该是AABBCCDD;用灰色最深的鱼AABBCCDD与紫色鱼aabbccdd杂 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F1基因型为AaBbCcDd,让F1雌雄鱼交配,若F2

    45、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 同,则后代紫色的概率为1/41/41/41/4=1/256,因此F2中灰色个体和紫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 应该为2551。(3)根据题干数据进行分析,两年后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 了生物进化。,1.(2019陕西宝鸡三模,4)在某一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 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在甲选择条件下,显性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C.乙为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

    46、曲线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应用创新题组,答案 D 自然选择过程中,环境直接作用于个体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 正确;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被全部淘汰,隐性基因的基因频 率可能上升为1,如曲线甲,而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因杂合子的存在,隐性基因基因频率 不可能降为0,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也只能接近1,如曲线乙,B、C正确;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 化与环境选择、基因突变、个体迁移等因素有关。,规律总结 当显性基因成为适应环境的有利基因时,随着自然选择的作用,隐性基因频率降低, 但不可能低至0。而

    47、当隐性基因成为适应环境的有利基因时,随着自然选择的作用,显性基因 的基因频率降低,可能降低至0。,2.(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9)原产于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属于种群a,分别引种到低纬 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回到原产地。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分别形成种群b、c,这时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 和c之间形成 ,很多年以后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 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 。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 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

    48、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 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 。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 、自然选择和隔离。,答案 (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 (1)将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 间就形成了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 殖隔离。(2)开始时,D的频率为10%+20%1/2=20%,d的频率为80%。第二年,D的频率为4%+3 2%1/2=20%,d的频率为80%,由此可见,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 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92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