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电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应用文写作》课程电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 写作 课程 电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编第一编 应用文基础应用文基础第一章第一章 应用文理论基础应用文理论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应用文的产生与历史发展应用文的产生与历史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的含义第三节第三节 应用文的特点和功用应用文的特点和功用第四节第四节 应用文的类别应用文的类别第五节第五节 应用文的作者应用文的作者第六节第六节 应用文的读者应用文的读者第一节第一节 应用文的产生与历史发展应用文的产生与历史发展一、应用文产生的条件一、应用文产生的条件1.生产劳动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和交际的增多2.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3.文字的出现4.思维能力的发展5.书写工具的产生6.国家的产生二、应用文发展的几个阶段二、应用
2、文发展的几个阶段 1.产生期(殷商至战国)2.规范期(秦汉)3.理论总结期(魏晋南北朝)4.成熟期(隋唐至宋代)5.稳定发展期(元明清)6.变革期(民国时期)7.完善期(新中国成立至今)第二节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的含义一、“应用文”一词的由来二、香港陈耀南教授的定义三、台湾张仁青教授的定义四、目前较为通行的定义第三节第三节 应用文的特点和功用应用文的特点和功用一、应用文的特点一、应用文的特点 1.价值的实用性 2.强烈的时效性 3.建构的模式性 4.表述的简约性 5.读者的确定性二、应用文的功用二、应用文的功用(一)规范行为作用(二)指挥管理功用(三)联系协调作用(四)宣传教育功用(五)
3、凭证依据功用 第四节第四节 应用文的类别应用文的类别一、公务文书一、公务文书二、事务文书二、事务文书三、书函文书三、书函文书四、礼仪文书四、礼仪文书五、会议文书五、会议文书六、传播文书六、传播文书七、经济文书七、经济文书八、科技文书八、科技文书九、司法文书九、司法文书 第五节第五节 应用文的作者应用文的作者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1群体作者2个人作者3法定作者4代言作者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1.对象化思维2.模式化思维3.越位思维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1.人格修养2.生活修养3.学识修养4.语言修养5.政策理论修养6.业务知识修养四、
4、应用文作者的能力四、应用文作者的能力1.调查能力2.信息处理能力3.辞章建构能力4.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第六节第六节 应用文的读者应用文的读者一、应用文的读者类型一、应用文的读者类型1.法定读者2.普通读者3.专业读者二、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二、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1.阅读的功用性2.阅读的近距离性 3.阅读的撮要性4.阅读的实践性三、应用文读者的阅读过程三、应用文读者的阅读过程u“知、意、行”u“知”:感知u“意”:会意、理解u“行”:致用 笃行四、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四、阅读者的阅读心理1.求真务实2.以“有用”为本3.讲职权,求尊重4.喜简尚新五、读者因素对应用写作的促进与规五、读者因素对应用
5、写作的促进与规范作用范作用1.读物传输信息2.应用文文本的模式化3.语言本身的表意特征第二章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应用文的主题应用文的主题第二节第二节 应用文的材料应用文的材料第三节第三节 应用文的结构和文本模式应用文的结构和文本模式第四节第四节 应用文的语体特征和语言要求应用文的语体特征和语言要求第五节第五节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应用文的写作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应用文的主题应用文的主题一、主题的含义一、主题的含义二、应用文主题的特点二、应用文主题的特点 客观性 单一性 明晰性(直白性)时代性 主题先行 三、应用文主题的三、应用文主题的要求要求 1.正确 2.集中 3.鲜
6、明 4.深刻 四、确立主题的原则四、确立主题的原则 1.依照法律法规确立主题 2.依据客观实际确立主题 3.确立的主题要有可行性 五、确立主题的途径五、确立主题的途径 1.观察、体验和思考 2.调查采访,分析提炼 六、表现主题的方式六、表现主题的方式 1.揭示式 2.寓含式 第二节第二节 应用文的材料应用文的材料一、材料的获取一、材料的获取1.获取材料的重要性2.获取材料的范围3.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法(1)感受和观察(2)调查和采访(3)检索和阅读 二、材料的整理与选择二、材料的整理与选择 紧扣主题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的紧扣主题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的材料。材料。三、材料的使
7、用三、材料的使用 1.正确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正确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关系。2.确定论述的先后顺序,使材料条理化。确定论述的先后顺序,使材料条理化。3.妥善安排剪裁材料,使其疏密详略得当。妥善安排剪裁材料,使其疏密详略得当。4.对材料进行加工润色,显示不同的情调和色对材料进行加工润色,显示不同的情调和色彩。彩。第三节第三节 应用文的结构和文本模式应用文的结构和文本模式一、结构的涵义一、结构的涵义二、应用文的结构原则二、应用文的结构原则三、应用文结构的具体形式三、应用文结构的具体形式 层次和段落 开头和结尾 过渡和照应。四、应用文的结构形式四、应用文的结构形式 1.纵向结构 2.横向结构 3.纵横
8、交错式 五、应用文的文本模式五、应用文的文本模式 1.“凭”“事”“断”式 2.“断”“事”“析”式 3.“事”“析”“断”式 u应用文写作的四要素:应用文写作的四要素:u 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主题、材料、结构、语言u 文章文章 人体人体 u 主题主题“灵魂灵魂”u 材料材料“血肉血肉”u 结构结构“骨骼骨骼”u 语言语言“细胞细胞”一、文体与语体一、文体与语体u文体:是文章体裁的简称,是依据不同的社会功用、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而划分出来的文章体裁样式,属于文章学范畴。u语体:是语言使用的体式,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的表达风格、色彩和语感的语言体系,属于语言学范畴。二、应用文的语
9、体特征二、应用文的语体特征(一)语体的类别(一)语体的类别 1口语语体口语语体 2书面语体书面语体 (二)文体与语体的对应关系(二)文体与语体的对应关系文文 体体 语语 体体 写作目的写作目的 语语 言言 特特 征征 文 学(记叙文)文学语体 感人以形,动人以情 以形象性为本,追求形象的生动性和语言的艺术化 政论文 政论语体 晓人以理,导人以行 以逻辑性为本,要求逻辑的严谨与议论的气势 说明文 科技语体 给人以知,教人以用 以科学性为本,使用精确严密的专业性语言 应用文 事务语体 应付生活,用于实务 以实用性为本,少文饰,求明晰,重程式 新 闻 新闻语体 传播交流,宣传服务 以真实性为本,强调
10、以诚实的语言反映确凿的事实(三)应用文的语体特征u1.直接性u2.专业性u3.模式性 三、应用文的语言要求三、应用文的语言要求u总要求:少文饰、求明晰、重程式u具体要求:庄重 平实 明确 简约 得体(一)庄重(一)庄重u庄重:庄严、郑重。“板起面孔说话”1.使用书面语言,不用或少用口语、俗语 2.使用标准语言 3.忌滥用文学语言 4.语言实在,言之有物 (二)平实(二)平实u平实:平易、朴实平实:平易、朴实 1.写作态度要诚实 2.“少做作,勿卖弄”“尽管已逾l/2月并未获得你的足令我浑身辐射出强大的爱的动能的符号性反馈但我十分明晰地顿悟到你的情愫的化学反应需要有一个时间空间的从表层结构到深层
11、结构的凝聚沉淀和发散过程(原文不用标点)”(三)明确(三)明确u明确:明白、确切明确:明白、确切 u“漓航十四号在漓江遇险翻沉,船上94人,62人脱险,32人死亡。其中广州游客15人”。u“沿铁路线30里以内的煤铁等矿藏德国有权开采。”1.1.用语慎审周密,分寸恰当。用语慎审周密,分寸恰当。例如:“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2.2.用限制性的词语表示出事物的差别用限制性的词语表示出事物的差别 (1)量的限制 (2)质的限制 (3)态度的限制 (4)时间的限制 (5)地域的限制 (6)条件的限制 (7)频率的限制 (8)程度的限制 3.3.运用数
12、字明确表述事物运用数字明确表述事物 (1)化小法 (2)转换法 (3)替代法 4.4.注意前后照应,避免互相矛盾注意前后照应,避免互相矛盾 “超额完成购销指标,上缴税利达8000万元,这是空前少有的。”5.5.不生造词语,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生造词语,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农业生产应和其他部门一样,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原则,强调发挥内涵性潜力”。“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四)简约简约:简洁、精当简约:简洁、精当1.1.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出发,根据工作需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写最重要的要,写最重要的 (1)与主旨无直
13、接关系的不写 (2)众所周知的大道理不写 (3)对方不需要了解或已知道或无异议的不写 2 2运用各种简省的表述方法运用各种简省的表述方法 (1)适当使用单音节的文言词 (2)使用介宾短语 (3)使用事务性词汇 (4)运用成分共用句及“的”字短语 (5)使用插说 (6)运用简称略语 (7)利用紧缩句 3 3认真修改认真修改 (1)内容上“三看三改”(2)文字上“三看三改”(3)体式上“三查三改”(五)得体u得体:适合交际题旨和语境得体:适合交际题旨和语境 1.要适合发文者的身份 2.要适合题旨 3.要适合对象 4.要适合语境 第五节第五节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准备阶段
14、二、构思阶段二、构思阶段三、草拟阶段三、草拟阶段四、修改审定阶段四、修改审定阶段第二编第二编 行政公文写作行政公文写作第一章 公文概说第二章 公文文种写作第一章第一章 公文概说公文概说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公文什么是公文第二节第二节 文书、文件和公文的关系文书、文件和公文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公文的特点和作用公文的特点和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公文的种类公文的种类第五节第五节 公文的格式公文的格式第六节第六节 行文规则行文规则第七节第七节 公文的处理公文的处理第八节第八节 公文写作的基本过程公文写作的基本过程第九节第九节 公文快写的诀窍公文快写的诀窍 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公文什么是公文u公文:是国家机关
15、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的重要工具。第二节第二节 文书、文件、公文文书、文件、公文 正式公文(文件)公务文书 (公文)通用公文 日常公文(准公文)文书 专用公文(国书、起诉书)可公证文书(契约、遗嘱)私务文书 非公证文书(书信、自传)第三节第三节 公文的特点和作用公文的特点和作用一、公文的特点一、公文的特点1.明确的公务性2.法定的权威性3.作者的法定性4.严格的程序性5.特定的体式性6.语言的庄重性 二、公文的作用二、公文的作用 1.法规和准绳作用(
16、明法)2.领导与指导作用(传令)3.宣传教育作用(宣教)4.公务联系作用(纽带)5.凭证记载作用(凭籍)第四节第四节 公文的种类公文的种类一、从公文的使用范围分类一、从公文的使用范围分类二、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分类二、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分类三、从公文的行文关系分类三、从公文的行文关系分类四、从公文内容处理要求分类四、从公文内容处理要求分类五、从公文办理的时间要求分类五、从公文办理的时间要求分类六、从公文的来源分类六、从公文的来源分类七、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分类七、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分类第五节第五节 公文的格式公文的格式一、什么是公文的格式一、什么是公文的格式二、公文的格式要求二、公文的格式要求三、公文书面
17、格式三、公文书面格式(一)眉首区(二)主体区(三)版记区第六节第六节 行文规则行文规则一、行文与行文规则一、行文与行文规则二、行文关系二、行文关系三、行文方式三、行文方式四、行文原则四、行文原则第七节第七节 公文的处理公文的处理一、公文处理的任务一、公文处理的任务二、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二、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三、公文处理的要求三、公文处理的要求四、收文处理四、收文处理五、发文处理五、发文处理 第八节第八节 公文写作的基本过程公文写作的基本过程 一、公文写作前的准备一、公文写作前的准备二、拟写公文写作提纲二、拟写公文写作提纲三、拟写公文初稿三、拟写公文初稿四、修改、征求意见和审核四、修改、征求意见
18、和审核第九节第九节 公文快写的诀窍公文快写的诀窍 一、理清思路,定准主旨一、理清思路,定准主旨 二、调动积累,参考借鉴二、调动积累,参考借鉴 三、巧用三、巧用“套路套路”科学组合科学组合 1.选用法 2.套用法 3.搬用法 4.泛用法 5.调用法 第二章第二章 公文文种写作公文文种写作 第一节第一节 命令(令)命令(令)第二节第二节 决定决定 第三节第三节 公告公告 第四节第四节 通告通告 第五节第五节 议案议案 第六节第六节 意见意见第七节第七节 通知通知 第八节第八节 通报通报 第九节第九节 报告报告 第十节第十节 请示请示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批复批复 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函函第十三节第十三
19、节 会议纪要会议纪要 第一节命令(令)第一节命令(令)一、文种常识一、文种常识u涵义: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u特点:权威性 严肃性 强制性 载体性u种类:公布令 行政令 嘉奖令 任免令 “慎乃令出,令出准行”二、格式扫描二、格式扫描 u标题:要素齐全式 u编号:u正文u署名u署时 三、写作提要三、写作提要1.使用审慎,既不能随意发号施令,也不可朝令夕改2.注意发布权限3.语言要庄重质朴、简短严谨第二节决第二节决 定定一、文种常识文种常识 u涵义: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20、 u特点:权威性 法规性 指挥性 稳定性u种类:决策性决定 奖惩性决定 变更性决定 二、格式扫描二、格式扫描u标题u正文u通过日期u署名u日期 三、相关链接三、相关链接u授予荣誉称号的可用“命令命令”;u在有关法规、规章及条例、条令中有明确规定的奖惩事项,可用“决定决定”;u一般的表扬先进、批评错误,用“通通报报”。第三节公第三节公 告告一、文种常识一、文种常识u涵义: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u特点:广泛性 庄重性 限定性u种类:重要事项公告 法定事项公告u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二、格式扫描二、格式扫描u标题u正文u落款三、写作须知三、写作须知u内容公开u写
21、法近似u区别:1.内容属性不同 2.告启范围不同 3.使用权限不同四、相关链接四、相关链接u使用中常见错误:u一是把一些并不重大的事项用“公告”行文,使其失去严肃性;u一是有的无权使用却滥用,使其失去权威性。第四节通告第四节通告一、文种常识一、文种常识(一)涵义(二)特点 1.法规性 2.专业性 3.普遍性(三)种类:1.法规性通告 2.知照性通告二、格式扫描二、格式扫描1.标题格式为:关于的通告。2.落款3.正文正文由原由、事项、结尾三部分构成。三、写作须知三、写作须知1.要有政策观念,不搞不符合法律程序的“土政策”2.尽量选择大多数人熟悉的行业用语3.通告的内容要突出4.通告一般可以张贴、
22、见报,也可以文件形式下达四、相关链接四、相关链接通告与公告的区别1.内容与作用不同2.发文单位不同3.受文对象不同4.发文方式不同第五节议第五节议 案案一、文种常识一、文种常识u涵义: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书面文件 u特点:制作主体的法定性 内容的特定性 规定的时效性 建议的可行性 u种类:法律、地方性法规案 重大事项案 机构变动案 批准条约案 人事变动案u作用 二、写法指要二、写法指要u标题u主送机关 即负责审议的国家权利机关。u正文 案由 提案人 理由 建议 u署名和日期 三、写作须知三、写作须知u要认真进行调查研
23、究 u要做到一事一案 u事实准确、建议具体 u议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u议案应当尽可能具有可行性 四、相关链接四、相关链接u议案与提案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 2.提出人员不同 3.提出的时间不同 4.内容不尽相同 5.公文处理的结果不同 第六节意 见一、文种常识一、文种常识u涵义:意见是对某项事业或工作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指导性的公文 u特点:作者广泛 约束力强 内容广泛具体 主动性文件 行文方向有交叉u种类:政策性意见 工作性意见 二、写法指要二、写法指要u标题 u正文:制发的依据或原因 意见内容 执行要求u日期及落款 三、写作须知三、写作须知u必须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法规依据u应从实际
24、出发u意见的内容应明确具体u意见最重要的是讲究建设性与可行性 第七节通 知一、概念u通知是发布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时使用的文种。二、文种特征二、文种特征 1.发布性 2.批示性 3.中转性 4.广泛性 5.告之性 三、使用范围及种类三、使用范围及种类 u1.指示性通知u2.发布性通知u3.批转性通知 u4.转发性通知 u5.告知类通知 u6.任免聘用通知 u7.一般性通知 四、格式扫描四、格式扫描u标题:发文机关+事由+(重要、紧急、联合、补充)“通知”u主送机关u正文:缘由和目的、通知
25、事项、执行要求 u落款 五、写作提要写作提要 u(一)要讲求实效,切忌滥发通知 u(二)要把握内涵,切忌越俎代庖 u(三)要明确无疑,切忌阻滞含混 第八节通第八节通 报报一、通报的概念一、通报的概念 u通报是对典型的先进事迹、人物进行表彰,对严重的错误予以批评教育,对重要的经审核情况予以传递沟通的一种常用公文。二、通报的特点二、通报的特点 1.严肃性 2.典型性 3.时效性 4.用事实说话 三、通报的种类三、通报的种类 1.表彰性通报 2.批评性通报 3.事项性通报:专题通报 综合通报 四、写法指要四、写法指要1.表彰性通报:事项、决定、号召 2.批评性通报:缘由、事项、分析、要求3.事项性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