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天津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五年高考,考点一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 2位王。这反映出 (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 B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试题以商周时期王位继承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 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从材料信息可知,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 位继承方式以父
2、死子继为主,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王 位世袭制,无法体现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周时期王位继承情况与君主寿 命长短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兄终弟及体现了兄弟大家庭之间的权力继承,父死子继体现了 父子小家庭之间的权力继承,与前者相比,血缘纽带关系更加强化,故D项错误。,知识链接 夏商周时期创立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在选官制度上采用世 官制,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色彩,属于典型的贵族政治。,2.(2019课标,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
3、制度渊源是 (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 A 本题考查宗法制,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 以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中国政治 文明包蕴的家国情怀。 材料“孝”“悌”“礼”表明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与宗法制有关,A项正确;禅让制是原 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开始推行全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 度,均与题意不符,B、C、D三项错误。,3.(2019课标,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 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
4、,主要是因为 (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 D 本题考查秦国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的影响,旨在考查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 结论的能力。试题以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旨在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建造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经过商鞅变法,强化了 中央集权,国家可以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型工程建设,即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选D 项。战国后期,公田制度逐渐瓦解,故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中的“普及”表述不当,排除;交通运 输网络
5、通畅有利于大型工程建设,但并非支撑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C项,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失误。交通运输网络通畅可以为建造水 利工程提供条件,但并非支撑建造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因素。,4.(2018课标,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 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 记载意在说明 (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 A 商汤见猎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
6、三面”,显示了他 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史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 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 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统治者的治国 理念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 文献史料的主观性 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属于典型的文献史料。这类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反映了作者对 历史现象的历史解释。我们在阅读此类史料时,一定要理解作者在叙述这段史料时所要表达 的真实意图。,5.(2017课标,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7、;封 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 A 材料中分封的卫、鲁和燕都位于周的东部,原属于殷商文化的分布区。周将王室 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推动了殷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这些地区对周文化的认 同。故选A项。周代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周王室并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早在夏商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已经确立,故D项 表述不当,排除。,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D项。对早期政治制度
8、的特征不熟悉导致错选。随着早期国家的出 现,贵族世袭特权已经确立。,6.(2016课标,24,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 B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 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 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9、C项与史实不符; 青铜器主要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故D 项错误。,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A项。其主要原因是对“铭文”概念不理解。铭文即金文,是商周时 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7.(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 体现的是 (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 D “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兄”“长孙”在家族中的地 位至关重要,这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 世袭等信息,故排除A、B、
10、C三项。,疑难突破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及与此相联系的大小宗制。“长兄如父” “小儿不及长孙”反映出长兄和长孙在家族内部的地位高于其他成员,这正是宗法观念的体 现。宗法制强调等级秩序,表现为宗主与宗子的权力及其地位不可逾越。,8.(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 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 严格的列位礼节
11、,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 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评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可以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和礼仪规定角度分析回答。,9.(2015浙江文综,14,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 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故A项体现了 宗法制的影响;B项“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反映的是宗法制影响下的家谱意识;
12、C项“父 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了统治权在家族内继承,折射出宗法制观念。“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 仇”反映了一种用人观念,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10.(2017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 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分),答案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 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 要求不同;学习
13、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解析 (1)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第一小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概念的理解,分 析材料可知,孩提和孺子两阶段均不涉及礼乐制度;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则 体现了礼乐制度对儿童的要求。第二小问,通过对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先秦时期为了更好地 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这套制度培养子弟,儿童不同阶段有 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对男女的要求也不同。,教师专用题组,1.(2014课标,24,4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 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14、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 C 西周是由兴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建立的,题干中的“雅言”是由当地语 言发展而来的,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省份均与周的起源无关。,知识拓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 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好历史的最基 本要求,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 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历史的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 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2.(2014广东文综,12,4分)“宗”
15、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 之形,“ ”可能表示 (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答案 A 在夏商周时期,“宗”有宗庙之意,而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即题干中 所说的“ ”,则“ ”就可能表示宗庙里所供奉的祖先牌位,故A项符合题意。由“甲骨文” 信息可知,当时尚未有皇帝称号,故B项错误。青铜兵器和铁制农具均与宗庙之意相差甚远,故 C、D两项可排除。,评析 本题为情境式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 中等偏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会意字”,然后结合“宗”字在古代 的意思进行分
16、析,只要学生知道“宗”字有宗庙之意,一般都能作出正确判断。,3.(2013课标,24,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 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 C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秦国率先打破了分封制对墓葬等级的规定,形成君王墓葬独 大的局面,这说明秦国率先由分封体制向集权统治演变,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表述错
17、 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D项错误。,知识拓展 古代中国,存在着“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即人死后应该继续享受生前所有的物 质和精神生活。“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意味着秦国率先 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4.(2013浙江文综,14,4分)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 A. B. C. D.,答案 D 禅让制实行于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排除。周代世系略图体现了分封制(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世官制(贵族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世卿世禄)、宗法制(周天子 是绝对的大宗,诸侯、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是大宗)
18、。本题选D。,5.(2013海南单科,2,2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 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 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宗法制”“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 长子继承制,这与以后历代在皇位继承中遵循的“立嫡不以长”相吻合。,(2015天津文综,2,4分)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 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
19、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考点二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答案 D 本题考查秦汉朝议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D 正确。“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说明A、C错误;朝议制度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 B不正确。,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6上海单科,6,2分)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答案 B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郡县制,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符合材料中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虽然分封在秦汉以后王朝依然存在,但已不 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郡国并行制仅存在于汉朝,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均与题干材料不符, 故A、C、D三项错误。,2.(2015海南单科,2,2分)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 实行了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答案 A 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诸侯的主张,设置郡守等官职,与周代以来“分 土建邦”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 现。,C组 教师专用题组
21、,1.(2015江苏单科,2,3分)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 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 C 淮南子等书虚构三皇五帝及夏禹、商纣时期的疆域,是一些学者崇古好古的 体现,并没有贬抑秦始皇的意思,故A项错误;B项忽略了秦人著秦史的事实,且秦至西汉之间,年 代并不久远,故B项错误;C项指出了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即引用史料
22、首重辨伪,这也 符合材料信息中不同记载相互矛盾的解读,故C项正确;材料中石刻与文献所载恰好相左,不仅 不能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反而需要对材料加以辨伪、考证,以期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命题评审 本题与教材知识并无显著关联,史料辨伪属于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但考生却对此 感觉很陌生,说明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认知能力较弱。历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考据,即收集和 考证材料。辨别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本题以秦朝石刻和西汉文献所载的关于古代 疆域的史料为切入点,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学研究方法的认知能力。秦始皇立石刻,语气虽 有夸张之嫌,但基本反映了秦朝疆域广于前代的史实。,2.(2014课标,24,4分
2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 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 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祭天,官员、百姓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都体现了“敬祖”观念,反映出人伦秩序对政治统治的重大影响,即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 序,故选B项。君主专制并非缘于宗教权威,故A项不符合史实;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有祖先崇 拜,故C项表述错误;皇帝祭天旨在通过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君主权威,而非强化宗
24、法制度,故D项 不正确。,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要明白,统治者政治活动的主观目的都是巩固统治。,3.(2013北京文综,12,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 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 A.周 B.秦 C.汉 D.唐,答案 B 碑文大意是:战国时期天下一分为七,秦灭六国,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又经过魏晋时期 的分裂,直到隋灭陈,天下重新统一。据此判断,“”处缺失的文字应是秦。,命题评审 本题以四川省博物馆九域守令图碑文为素材,为考生创设了一个探究、考证 历史问题的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