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浙江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现代 中国 对外 关系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2018浙江11月选考,17,2分)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 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 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 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 A.“不结盟” B.“万隆精神” C.“单极多极化” D.“日内瓦精神”,答案 B 由材料可知,毛泽东阐述的“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是一致的,万隆会议上形成了万隆精神,故B正确。中国没有
2、参加1961年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故A错误。“单极多极化”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 “日内瓦精神”是日内瓦会议上形成的,涉及和平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与材料不符,故D 错误。,2.(2017浙江11月选考,15,2分)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 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 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 B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体现的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的“求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
3、确。,3.(2015浙江7月学考,11,2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 ) A.雅尔塔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 C 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于1944年,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1971年,据题干信息可知选C项。,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45),4.(201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 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
4、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 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 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 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 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 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
5、意义。(9分),答案 (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 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 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解析 第(1)问,分析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可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和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 局的大背景中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出 中法建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
6、。,5.(2014浙江学考,42,6分)(节选)近代以来,中国为世界和平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三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于德里)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 些原则。这些原则是: 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乙、互不侵犯; 丙、互不干涉内政; 丁、平等互利; 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 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 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541955
7、)第三集,(2)概括材料三中的外交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列举20 世纪50年代中国在该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两次重大外交实践。(6分),答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这一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分)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分)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 议。(1分),解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很容易判断出,材料讲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影响 应注意问题的限制,即“国际上”,应回答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个层面。 第三小问,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及“国际舞台”,可以
8、得出两次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 隆会议。,考点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1.(2016浙江4月选考,12,2分)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B. C. D.,答案 A 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1979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于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故选A。,2.(2015浙江10月选考,13,2分)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
9、也谈道,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 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答案 C 题干材料与尼克松访华有关,由此可知其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根据所学可 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正确。,3.(2019浙江4月选考,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 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
10、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 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 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 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
11、 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 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 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 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5分)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 现。新时期中国外交
12、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5分),答案 (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 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 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 (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解析 (1)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结合材料一中三个方面关键信息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的成 效。一是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指的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二是“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
13、该停止”,体现了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成就,即促成“日内瓦 协议”;三是“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 相排斥和对立”,反映了亚非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第二小问,“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 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充分体现了新兴独立民族和国家应按照自 决原则进行自由选择。 (2)第一小问较为容易,根据“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并结合所学可知,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 化。第二小问,概括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应突出对外开放历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考点三 新时期的
14、外交政策与成就,1.(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 计(略表),它反映了 (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B. C. D.,答案 C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正确;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 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故正确;世界银行和世界经济秩序在表格中无 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思路引领 解答本题考生既要结合题干表格分析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的变化
15、,又要结合所学分析理解形成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因素,这就要求考生需要结合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去理解。,2.(2017浙江4月选考,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 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 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 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 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 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
16、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 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 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 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税率 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 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
17、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 代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 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5分),答案 (1)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 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 张与缓和交织。 (2)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 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 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解析 第(1)问,材料一中“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
18、特殊利益服务”反映 出亚非国家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诉求;“互相提供技术援助”“稳定本 区域商品贸易”反映了亚非国家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的诉求;“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 展新的文化接触”反映了亚非国家促进文化交流的诉求。其时代背景,主要是二战后殖民体 系瓦解,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为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有 益经验,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3),3.(2013浙江学考,34,2分)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
19、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 )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答案 D 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A项属于新时期我国外交的成就;B项不符合上海 合作组织的实际情况,我国不是发达国家;C项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项。,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2018江苏单科,12,3分)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
20、 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 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核 心内容是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故选A项。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邓小平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论述,未涉及开创中苏友好局面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问
21、题,排除B、 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消除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排除C项。,2.(2017江苏单科,12,3分)20 世纪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 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 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 B 阅读材料可知,其中的“上述原则”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社 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如能遵照“上述原则”办事,则有利于缓和世界上的紧张
22、局势。由 此判断,“上述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B项符合题意。万隆会议主要是解决亚非 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是中苏之间签订的互助条约。,误区警示 本题易误选A项,错选的原因在于混淆了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2016江苏单科,12,3分)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 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 A 195
23、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 加了日内瓦会议,并积极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故选A 项。万隆会议、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均与题干情境不符, 排除。,4.(2015上海单科,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 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答案 C 从题干信息可知“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24、”有着共同的遭遇与追求“解除 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在这一点上,亚非国家应该团结合作,“互相了解同情和支持”, 此即亚非会议上的“求同存异”。,4.(2015上海单科,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 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答案 C 从题干信息可知“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有着共同的遭遇与追求“解除 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在这一点上,亚非国家应该团结合作,“互相了解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