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浙江 高考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专题 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8浙江11月选考,1,2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 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 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 C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家的理论对 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故C正确。儒家、道家 和墨家思想都不能满足秦实现统一的需要,故A、B、D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2,2分)先秦有思想
2、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 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 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可知,该 思想家属于墨家。选项A是儒家孟子的主张,选项C是儒家孔子的思想,选项D是道家思想的特 点,选项B是墨家学说的特点。故选B项。,3.(2017浙江11月选考,2,2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 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 美也”
3、。其观点旨在表达 (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 C 题干材料意在表达要吸收各家思想精华的观点,故C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 不符;D项指的是朱熹的理学,不符合题意。,4.(2016浙江10月选考,3,2分)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 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 )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 B 孟子的“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和荀子的“君人
4、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 矣”都反映了统治者想要得民心,想要使国家安定,必须爱民,体现了施政为民的思想,故B项正确。,评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思想的比较,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 的关键是迁移知识,熟记史实。,5.(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 近上述思想的是 (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D.,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 的全面发展,故正
5、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错误;斯多亚学派 主张“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错误。本题选A项。,6.(2016浙江4月选考,2,2分)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 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 B 题干中“无为”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8),7.(2011浙江文综,12,4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 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6、 )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答案 C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是举贤任能、变法图强的政治;罗马法是罗马从建立城 邦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法律体系。因此与题干“小国寡 民”无关,应排除。故C项正确。,8.(2010浙江文综,13,4分)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 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 A “不以人助于”体现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B、D
7、两项是儒 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可排除。C项的意思为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与题意 不符,排除。,考点二 汉代儒学,1.(2017浙江11月选考,5,2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 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 A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的目的是利用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儒家教育官 方化和制度化的表现,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2.(2016浙江10月选考,4
8、,2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 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 A 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它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规模的不断 扩大,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体现政府对儒学的重视和儒学地位不断上升,A项正确。B项错误, 太学不属于私人办学。C、D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符。,考点三 宋明理学,1.(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 )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
9、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答案 D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朱熹的修养论,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 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故D正确。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王守仁的学说,故A错 误。本心即天理是心学家陆九渊的学说,故B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代思想家李 贽的学说,不属于理学范畴,故C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7,2分)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 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 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
10、A. B. C. D.,答案 D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根据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得“人 人都有良知”。由材料“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知符合题意。重建儒学信仰的是南 宋陆九渊,“无私则无心”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D。,3.(2016浙江10月选考,6,2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 知”。他所主张的是 (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答案 D 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故D 项正确。,4.(2015浙江10月选考,6,2分)“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
11、杜撰,知行本体 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答案 C 由材料中“知行合一”可以判断出,这位思想家为王阳明,他是明朝人。故C项符 合题意。,5.(2015浙江文综,12,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 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 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陆九渊明确提出“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2、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泰勒斯 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物始于水”。C项正确。,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6.(2010浙江文综,17,4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 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 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依据所学可知,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 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 册,主张于人
13、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由此可见,这里 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故选B项。,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2019浙江4月选考,6,2)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 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案 A 顾炎武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体现作者勇于面对社会问题、困难,尽其所能、坚持到底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A项正确
14、。“人心一点灵明”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政治观点;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顾炎武的“众治”主张,显然与诗句含义不吻合。故 B、C、D三项错误。,2.(2017浙江4月选考,6,2分)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 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 A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 定帝权,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
15、声,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 化且走向顶峰,并非不断削弱,故C项错误;从本质上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未形成新理学思 想体系,故D项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3),3.(2012浙江文综,38,9分)(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 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 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
16、之有鼎革也。纪 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答案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 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 第(2)问首先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核心思想,切忌脱离材料进行概括,同时注 意语言要简练,不可照搬材料原文。,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
17、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依靠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依靠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 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 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 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知识拓展 何谓王道和霸道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是指君
18、主凭借武力、刑罚、权势等进 行统治的政治主张。,2.(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 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 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 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3.(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 是 ( )
19、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 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 思想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
20、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 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 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 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5.(2019天津文综,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
21、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 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 的成败。(7分),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22、今之通 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 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 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 了统一多民族
23、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 深远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孔子称赞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 兴”“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归纳相同点; 据“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孟子尊新王”归纳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 时代背景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 功”“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
24、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角度回答。,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12),6.(2018课标,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 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对墨家学派成就的认识。墨家学派多数为“农与工肆之人”,直接 参加生产劳动,且注重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其成就和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 一书中。墨子一书记载了几何学、力学、声学、光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成就,这 些科学成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