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足太阳膀胱经.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针灸学》课件足太阳膀胱经.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学 针灸 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 资源描述:
-
1、七、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灵枢灵枢经脉:膀胱足太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额,交巅(1)。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2)。1巅指头顶最高处。2耳上角耳上方。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上行额部,眼角(睛明),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到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循肩膊(3),挟脊抵腰中,挟脊抵腰中,入循入循膂膂(5),络肾,络肾,属膀胱。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挟脊,贯
2、臀,入腘中。3肩膊肩胛部。5膂夹脊两旁的肌肉。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复出项部分开下行,沿着肩胛部内侧,复出项部分开下行,沿着肩胛部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络于肾,属于膀胱。另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夹脊旁,另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枢(6),循脾外后廉,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下合腘中以下贯踹以下贯踹内,出外踝内,出外踝 之后,循之后,循京骨京骨(7)至小指外侧。至小指外侧。6髀
3、枢髋关节,当股骨大转子处,为环跳所在7京骨第五跖骨粗隆部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经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沿大腿外侧后边过髋关节部(会环跳),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委中)下行(,会合于腘窝中(委中)由此向由此向下经过腓肠肌部,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下经过腓肠肌部,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与足少阴肾经相接。趾的外侧,与足少阴肾经相接。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上行额部,眼角(睛明),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到耳上角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其直行主干:从
4、头顶入内络于脑,复出项部分开内络于脑,复出项部分开下行,沿着肩胛部内侧,下行,沿着肩胛部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膀胱。翻译另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夹脊另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经过髋关节部(会环别下行,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跳),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委中)会合于腘窝中(委中)由由此向下经过腓肠肌部,沿第五此向下经过腓肠肌部,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与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
5、侧,与足少阴肾经相接。足少阴肾经相接。翻译(三)主治概要外经病:头痛,目疾,项强,背腰痛,下肢痿痹。脏腑病: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神志病:癫狂,痫证,失眠。(四)腧穴 本经共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大杼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阴。足太阳
6、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冲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再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邻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足通骨,小趾外侧取至阴。睛明 Jingming BL1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作用:清热明目主治:1.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2.急性腰扭伤 坐骨神经痛应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配太阳、合谷。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
7、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心脑疾心脑疾病、神病、神志病志病通过目系与脑发生联系。通过目系与脑发生联系。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眼系即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灵枢寒热病:“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刺手持细针(32#-34#)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30.5寸。如遇阻力较大或患者感觉疼痛,将针稍提起,改变方向再刺,一般不捻转,不提插,如无
8、针感可轻微地捻转和提插使得气。出针后按压针孔35分钟,以防出血。本穴禁灸。备考: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攒竹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作用:祛风明目。主治:1.前额痛、眉棱骨痛 2.目眩、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近视、口 眼歪斜、眼睑瞤动。3.呃逆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本本穴在眉头,皱眉的时候好像竹叶穴在眉头,皱眉的时候好像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聚集,所以称为攒竹 膀胱经脉气之膀胱经脉
9、气之所发,功善宣所发,功善宣散太阳经之风散太阳经之风火,疏风清热,火,疏风清热,为治疗前额痛、为治疗前额痛、外延、眼病、外延、眼病、鼻塞等经学局鼻塞等经学局部病之常用穴部病之常用穴膀胱经抵膈或贯膈应用:前头痛,三叉神经痛(第一支)配阳白。眉棱骨痛.眼睑下垂配鱼腰、丝竹空。操作:平刺0.50.8寸,治眼疾向下平刺,治头面疾病向外平刺。禁灸。百症赋有百症赋有“目中漠漠目中漠漠,即寻即寻攒竹、三间攒竹、三间”头顶取穴要点取穴要点:1、旁开、旁开1.5寸线寸线3、五处五处 承光承光 旁开旁开1.5寸寸 通天通天 络却络却 除眉冲外均旁开除眉冲外均旁开1.5寸寸五处承光上通天,五处承光上通天,络却玉枕天
10、柱展;络却玉枕天柱展;前头部前头部除眉冲外均旁开除眉冲外均旁开1.51.5寸寸眉冲眉冲(BL3BL3)当攒竹直上入发际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0.5寸,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曲差曲差(BL4BL4)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0.5寸。寸。五处五处(BL5BL5)前发际正中直上前发际正中直上1 1寸。寸。承光承光(BL6BL6)前发际正中直上前发际正中直上2.52.5寸。寸。通天通天(BL7BL7)前发际正中直上前发际正中直上4 4寸。寸。络却络却(BL8BL8)前发际正中直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55.5寸。寸。五处承光上通天,五处承光上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展;络却玉
11、枕天柱展;后头部后头部玉枕玉枕后发际正中直上后发际正中直上2.52.5寸寸平枕外隆突的上缘凹平枕外隆突的上缘凹陷处陷处天柱天柱在项部在项部 大筋外缘之后大筋外缘之后 发际凹陷中发际凹陷中 均旁开均旁开1.3寸寸头部腧穴的主治疗概要1、头痛头痛、后头项痛、后头项痛2、脑神志病:癫、狂、痫,中风等、脑神志病:癫、狂、痫,中风等3、五官病极其头痛、五官病极其头痛天牖五部天牖五部人迎 扶突 天牖 天柱 天府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结喉旁,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前后缘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之凹陷中,之后发际正中旁开
12、1.3寸肱二头肌内侧缘,腋前纹头下三寸咽喉肿痛,饮食难下,瘿气等肺系疾病,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等头痛项强面肿等,颈肌痉挛头痛.目赤肿痛.鼻塞,项强等气喘.吐血.鼻,瘿气.上臂内侧痛等暴挛暴挛痫眩痫眩天柱天柱主治: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即突然全身痉挛,癫痫,眩晕或突然两足无力,不能支撑身体,阵发性肌肉无力的软瘫症这是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脊背的两侧大的肌肉,由于肌肉抽搐或松弛所致,常用于治疗痉病、癫痫大发作或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也常用于治疗颈项综合征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挛痫眩暴挛痫眩:暴挛者,拘挛也。暴痫者,癫痫也。暴眩者,眩晕也。合三证而足不任身,皆当取上文天柱之穴。大杼zhu风门(八会穴
13、骨会)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咳嗽气喘共性头痛项强肩背痛发热治与骨有关的病症祛风要穴,治伤风。刺灸:斜刺寸。可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免伤内脏。背俞穴歌背俞穴歌第一大杼二风门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十五大十六气海十五大十六七八关元小肠俞七八关元小肠俞十九膀胱继中膂十九膀胱继中膂二十一椎白环牵二十一椎白环牵.背俞穴背俞穴: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
14、(督脉)旁开1.5寸处背俞穴背俞穴背俞穴主治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重在治疗五脏病重在治疗五脏病“阴病行阳阴病行阳”1)与募穴相配,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与募穴相配,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2)与原穴配合,治疗五脏虚证)与原穴配合,治疗五脏虚证解剖解剖刺法刺法向下向下或向或向内斜内斜刺刺0.50.50.80.8寸寸肺俞 定位: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主治:1.咳嗽,气喘等肺疾。2.骨蒸潮热,盗汗,咯血等阴虚病证。应用:骨蒸潮热、盗汗,咯血配膏肓膏肓、三阴交。操作: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备考:肺脏背俞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
15、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宁心安神,宽胸降气。主治:2.咳嗽,吐血 3.盗汗应用:失眠配内关、神门;心痛、惊悸配巨阙巨阙、内关。操作:斜刺0.50.8寸。备考:心脏背俞穴。失眠多梦失眠多梦涵养心神涵养心神心俞心俞心俞心俞膈俞膈俞 Geshu BL17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法: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作用:和胃降逆,宽胸理血。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与血相关病于多种与血相关病症的治疗症的治疗.膈俞穴膈俞穴 名解: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本穴物质来名解: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本
16、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1.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2.贫血;3.隐疹、皮肤瘙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4.血瘀诸证5.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膈腧为血会应用:血虚、血证配肝俞。操作: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备考:八会穴之血会穴。肺痨配胆俞(10),皆用灸法,即崔氏四花穴。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尪羸痼疾肝俞 定位: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肝明目,行气通络
17、。主治:1.黄疸,胁痛,吐血 2.目赤,视物不明,夜盲 3.癫狂,痫证 4.背痛。操作:斜刺0.50.8寸。备考:肝脏背俞穴。肝在窍为目:肝在窍为目:“肝气通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色矣。”肝在体合筋肝在体合筋筋膜有赖于肝血筋膜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强健有力,的充分滋养,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活动自如。肝藏血肝藏血肝俞胆俞(肝的背俞穴)(胆的背俞穴)定位: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主治:共性胁痛口苦黄疸脊背痛目赤夜盲近视目眩咳喘肺痨癫狂痫潮热吐血鼻衄刺灸:斜刺寸。可灸。脾俞胃俞定位: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主治:共
18、性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痢疾腰背痛衄血便血崩漏水肿肌肉萎缩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健脾和胃调中和胃,化湿消滞中脘配胃俞(脘俞)、公孙配内关(孙关)中脘配胃俞(脘俞)、公孙配内关(孙关)是临是临床针刺治疗消化系溃疡常常选用的两种不同穴位床针刺治疗消化系溃疡常常选用的两种不同穴位配穴,但这两种配伍之间有无疗效差异,尚无更配穴,但这两种配伍之间有无疗效差异,尚无更多的临床研究。多的临床研究。一项研究表明,中脘、胃俞配伍和公孙、内关配一项研究表明,中脘、胃俞配伍和公孙、内关配伍治疗消化系溃疡的机理可能与伍治疗消化系溃疡的机理可能与ET(血浆内皮素)(血浆内皮素)变化有关,变化有关,两种不同配伍方
19、案在消化系溃疡两种不同配伍方案在消化系溃疡ET含量水平的含量水平的调整及疗效方面没有差异。调整及疗效方面没有差异。肾俞 定位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寸。取法:肋弓下缘平第二腰椎。取法:肋弓下缘平第二腰椎。作用:补肾壮腰。主治:作用:补肾壮腰。主治:1.遗精,阳萎,早泄,遗精,阳萎,早泄,不育,不孕,月经不调,白带,遗尿,小便不不育,不孕,月经不调,白带,遗尿,小便不利,水肿利,水肿 2.耳鸣,耳聋耳鸣,耳聋肾在窍为耳肾在窍为耳 3.气喘气喘 4.腰背酸痛腰背酸痛。肾主纳气肾主纳气肾气充足,摄纳正常肾气充足,摄纳正常 呼呼吸深长、均匀和调吸深长、均匀和调腰为肾之
20、府腰为肾之府肾在窍又为二肾在窍又为二阴,主二便阴,主二便应用:带下、水肿配阴陵泉、三阴交。操作:直刺0.51寸。备考:肾脏背俞穴。致命三十六致命三十六穴之一穴之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肾藏藏精精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推动激发推动激发充养充养肾气肾气化化(促进生长发育,主生殖促进生长发育,主生殖)肾中肾中精气精气肾阴:肾阴:肾阳:肾阳:(元阴、真阴)(元阴、真阴)滋润、濡养滋润、濡养(元阳、真阳)(元阳、真阳)温煦、推动温煦、推动骶部骶部腧穴小肠俞小肠俞平第骶后孔平第骶后孔,骶正中骶正中嵴旁嵴旁1.5寸寸膀胱俞膀胱俞 平第骶后孔平第骶后孔中膂俞中膂俞 平
21、第骶后孔平第骶后孔白环俞白环俞平第平第 4 骶后孔骶后孔气海十五大十六,气海十五大十六,七八关元小肠牵,七八关元小肠牵,十九膀胱继中膂,十九膀胱继中膂,二十一椎寻白环;二十一椎寻白环;骶孔八髎下会阳,骶孔八髎下会阳,臀下承扶殷门当;臀下承扶殷门当;浮郄委阳委中央。浮郄委阳委中央。上上次次 中中下下骶部骶部腧穴上髎上髎(BL31BL31)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适对第一骶后孔。次髎次髎(BL32BL32)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适对第二骶后孔处。中髎中髎(BL33BL33)在骶部,当次髎下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