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调理讲座课件(PPT 73页).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脊柱调理讲座课件(PPT 73页).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柱调理讲座课件PPT 73页 脊柱 调理 讲座 课件 PPT 73
- 资源描述:
-
1、脊诊知识讲座脊诊知识讲座主 讲:张玉虎第1页,共73页。二十年来只做一件事二十年来只做一件事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第2页,共73页。n张玉虎 n 中国推拿协会理事 中原人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针推系,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深造,曾三次参加全国骨伤,筋伤和手法研讨会,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九篇,自创张氏逆推正骨整脊十八式手法,手法厚重精辟。第3页,共73页。概述概述第一第一章章 脊柱基础知识脊柱基础知识u第一节第一节 脊柱脊柱西医基础知识西医基础知识u第二节第二节 脊柱中医基础知识脊柱中医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二章 脊柱疾病诊断脊柱疾病诊断第二第二章章 脊柱的调理手法脊柱的调理手法第4页,共73页。
2、第5页,共73页。第6页,共73页。脊柱的组成椎骨椎骨椎间盘椎间盘韧带韧带神经神经背部肌肉背部肌肉第7页,共73页。椎骨 椎骨在幼年时期有椎骨在幼年时期有32343234块,包括颈椎块,包括颈椎7 7块,胸椎块,胸椎1212块,腰椎块,腰椎5 5块,骶椎块,骶椎5 5块及尾椎块及尾椎3535块。随着年龄增长,块。随着年龄增长,5 5块骶椎融合成块骶椎融合成1 1块骶骨,尾椎合成块骶骨,尾椎合成1 1块尾骨,因此,成块尾骨,因此,成人一般为人一般为2626块。块。第8页,共73页。椎骨的形态一般形态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的椎骨由前方的 椎体和后方的椎体和后方的 椎弓两部分椎弓两部分组成。组成。椎体椎
3、体 约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约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分。分。第9页,共73页。椎弓椎弓 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 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 切迹,分别称椎上切迹,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形成切迹和椎下切迹,椎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形成 椎间孔。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弓板。左右椎弓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椎体和椎弓共椎间孔。
4、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弓板。左右椎弓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同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 脊柱的脊柱的 椎管)以容纳保护椎管)以容纳保护 脊髓。脊髓。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 棘突,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棘突,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到;左右各伸出一个到;左右各伸出一个 横突,棘突和横突都有横突,棘突和横突都有 韧带和肌肉附着;椎弓上下各韧带和肌肉附着;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有一对突起,叫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节面组成关节突关节
5、。节面组成关节突关节。第10页,共73页。3.3.阴阳的消长阴阳的消长4.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此长彼消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11页,共73页。椎骨的特殊形态第12页,共73页。椎骨的特殊形态第13页,共73页。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椎骨的特殊形态第14页,共73页。椎骨的特殊形态第15页,共73页。n
6、第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颈椎属特殊椎骨。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生有横突孔(横突根部生有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transverse foramen),是颈椎最显),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第著的特点。第7 7颈椎棘突则长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扪颈椎棘突则长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扪到,故又名到,故又名 隆椎(隆椎(vertebra prominensvertebra prominens),是),是 临床上计数临床上计数椎骨
7、序数和椎骨序数和 针灸取穴的标志。针灸取穴的标志。第第2 2颈椎又称颈椎又称 枢椎(枢椎(axisaxis),),椎体向上有指状突起,称椎体向上有指状突起,称 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在在 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 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椎。颈椎第16页,共73页。胸椎n胸椎(胸椎(thoracic vertebraethoracic vertebrae)共)共12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
8、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分为上肋凹和下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肋凹,分为上肋凹和下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呈瓦楞状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呈瓦楞状排列。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排列。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n第第1 1胸椎体的肋凹有一个圆形的全肋凹和一个半圆形的下胸椎体的肋凹有一个圆形的全肋凹和一个半圆形的下肋凹;第肋凹;第1010胸椎只有一个上肋凹;第胸椎只有一个上肋凹;第1111、1212胸椎各有一个全肋胸椎各有一个全肋凹,横突无肋凹。凹,
9、横突无肋凹。第17页,共73页。胸椎第18页,共73页。胸椎第19页,共73页。腰椎n腰椎(腰椎(lumbar vertebraelumbar vertebrae)共)共5 5个。椎体粗壮,个。椎体粗壮,横断面呈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大而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肾形,椎孔大而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而短,呈板状,几乎水平地伸向后。而短,呈板状,几乎水平地伸向后。第20页,共73页。腰椎第21页,共73页。骶骨(骶骨(sacrumsacrum)由)由5 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骶骨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骶骨底前缘向前突出称骶岬,是底前缘向前突出称骶岬,是 产科
10、产科 骨盆测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骨盆测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骶骨前面有骶骨前面有4 4对骶前孔。骶骨后面的骶正中嵴两旁有对骶前孔。骶骨后面的骶正中嵴两旁有4 4对骶后对骶后孔。骶前、后孔。骶前、后 孔均与骶管相通,分别有骶神经的前支和后孔均与骶管相通,分别有骶神经的前支和后支通过。骶管为椎管的下段,其下端的裂孔称支通过。骶管为椎管的下段,其下端的裂孔称 骶管裂孔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sacral hiatus)。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临床上,)。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临床上,常以骶角作为确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标志进行骶管麻醉。骶骨常以骶角作为确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标志进行骶管麻醉。骶骨
11、的外侧面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关节的外侧面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关节 腰椎第22页,共73页。尾骨(尾骨(coccyxcoccyx)由)由34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下端游离为尾骨尖。腰椎第23页,共73页。腰椎第24页,共73页。腰椎第25页,共73页。椎间盘 椎间盘(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ntervertebral disc):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
12、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椎间盘脱出症。第26页,共73页。椎间盘第27页,共73页。椎间盘第28页,共73页。脊柱韧带n三长一短三长一短n前纵韧带前纵韧带 n后纵韧带后纵韧带 n棘间韧带棘间韧带第29页,共73页。脊柱韧带第30页,共73页。脊柱神经第31页,共73页。第32页,共73页。n第一颈椎第一颈椎(C1)(C1)眩晕眩晕,后头痛后头痛,视力下降视力下降,高血压高血压,失眠失眠,面瘫面瘫 n第二颈椎第二颈椎(C2)(C2)眩晕眩晕,偏头痛偏头痛,耳
13、鸣耳鸣,胸闷胸闷,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排尿异常排尿异常,视力下降视力下降,高高血压血压,失眠失眠,面瘫面瘫 n第三颈椎第三颈椎(C3)(C3)喉咙部异物感喉咙部异物感,胸闷胸闷,颈痛颈痛,牙痛牙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 n第四颈椎第四颈椎(C4)(C4)喉咙部异物感喉咙部异物感,胸闷胸闷,打呃打呃,肩痛肩痛,牙痛牙痛,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 n第五颈椎第五颈椎(C5)(C5)眩晕眩晕,视力下降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上臂痛或下肢瘫痪痪 n第六颈椎第六颈椎(C6)(C6)低血压低血压,心率失常心率失常(过速或过缓过速或过缓),),上
14、肢桡侧麻痛上肢桡侧麻痛 n第七颈椎第七颈椎(C7)(C7)低血压低血压,心率失常心率失常,上肢后侧尺侧麻痛上肢后侧尺侧麻痛 脊柱神经第33页,共73页。脊柱神经n第一胸椎第一胸椎(T1)(T1)上臂后侧痛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肩胛部痛,气喘气喘,咳嗽咳嗽,左上胸痛左上胸痛,心慌心慌,心悸心悸 n第二胸椎第二胸椎(T2)(T2)上臂后侧痛上臂后侧痛,气喘气喘,咳嗽咳嗽,左上胸痛左上胸痛,心慌心慌,心悸心悸 n第三胸椎第三胸椎(T3)(T3)上臂后侧痛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肩胛部痛,气喘气喘,咳嗽咳嗽,左上胸痛左上胸痛,心慌心慌,心悸心悸,胸闷胸闷,胸痛胸痛 n第四胸椎第四胸椎(T4)(T4)胸壁痛胸
15、壁痛,气喘气喘,打呃打呃,乳房痛乳房痛 n第五胸椎第五胸椎(T5)(T5)胸壁痛胸壁痛,气喘气喘,乳房痛乳房痛 n第六胸椎第六胸椎(T6)(T6)胃痛胃痛,肝区痛肝区痛,上腹胀上腹胀,肋间痛肋间痛,胆石症胆石症 n第七胸椎第七胸椎(T7)(T7)胃痛胃痛,肝区痛肝区痛,上腹胀上腹胀,肋间痛肋间痛,胆石症胆石症 第34页,共73页。脊柱神经n第八胸椎第八胸椎(T8)(T8)胃痛胃痛,肝区痛肝区痛,上腹胀上腹胀,肋间痛肋间痛,胆石症胆石症 n第九胸椎第九胸椎(T9)(T9)胃痛胃痛,肝区痛肝区痛,上腹胀痛上腹胀痛,子宫炎子宫炎 n第十胸椎第十胸椎(T10)(T10)腹胀腹胀,肝区痛肝区痛,卵巢炎卵
16、巢炎,睾丸炎睾丸炎,子宫炎子宫炎 n第十一胸椎第十一胸椎(T11)(T11)胃脘痛胃脘痛,肝区痛肝区痛,胰腺炎胰腺炎,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病,排尿排尿异常异常,尿路结石尿路结石,腹胀痛腹胀痛,n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胸椎(T12)(T12)胃脘痛胃脘痛,肝区痛肝区痛,胰腺炎胰腺炎,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病,排尿异常排尿异常,尿路尿路结石结石,腹胀痛腹胀痛,肾炎肾炎,肾结石肾结石,腹泻腹泻,第35页,共73页。脊柱神经n第一腰椎第一腰椎(L1)(L1)胃脘痛胃脘痛,肝区痛肝区痛,胰腺炎胰腺炎,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病,排尿异常排尿异常,尿路尿路结石结石,腹胀痛腹胀痛,肾炎肾炎,肾结石肾结石,腹泻腹泻,大腿
17、前侧痛大腿前侧痛 n第二腰椎第二腰椎(L2)(L2)腰痛腰痛,排尿异常排尿异常,大腿麻痛大腿麻痛 n第三腰椎第三腰椎(L3)(L3)两侧腰痛两侧腰痛,腹痛腹痛 n第四腰椎第四腰椎(L4)(L4)两侧腰痛两侧腰痛,腹痛腹痛,腹胀便秘腹胀便秘,下肢外侧麻痛下肢外侧麻痛,n第五腰椎第五腰椎(L5)(L5)下肢后侧麻痛下肢后侧麻痛,下肢痛下肢痛,遗精遗精,月经不调月经不调 n骶骶 骨骨(S)(S)排尿异常排尿异常,子宫炎子宫炎,前列腺炎前列腺炎 n注注:颈椎颈椎C,C,胸椎胸椎T,T,腰椎腰椎L,L,骶椎骶椎S S第36页,共73页。背部肌肉第37页,共73页。背部肌肉n在背部肌肉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18、是竖脊肌;竖脊肌为背脊中最长、在背部肌肉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竖脊肌;竖脊肌为背脊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的后部,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的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达到颞骨乳突。它的作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达到颞骨乳突。它的作用是:牵引脊柱实现后仰。竖脊肌深部为短肌,有明显的节段性,连于相是:牵引脊柱实现后仰。竖脊肌深部为短肌,有明显的节段性,连于相邻两个椎骨或数个椎骨之间,能够加强椎骨之间的连接和脊柱运动的灵邻两个椎骨或数个椎骨之间,能够加强椎骨之间的连接和脊柱运动的灵活性。竖脊
19、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很多时候竖脊肌的受伤往往会造活性。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很多时候竖脊肌的受伤往往会造成神经剧烈疼痛。成神经剧烈疼痛。第38页,共73页。背部经络第39页,共73页。背部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n本经脉腧穴共有本经脉腧穴共有6767穴,左右合穴,左右合134134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
20、柱两旁,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柱两旁,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其中有其中有49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18个穴位分布在下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第40页,共73页。背部经络天柱天柱 经穴经穴【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1.3寸寸【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主治】:头晕,目眩。头痛,项强,
21、肩背痛。鼻塞,咽喉痛。【主治】:头晕,目眩。头痛,项强,肩背痛。鼻塞,咽喉痛。大杼大杼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1.5寸寸【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主治】: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发热,咳嗽,头痛鼻塞。【主治】: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发热,咳嗽,头痛鼻塞。【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第41页,共73页。背部经络风门风门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定位】:
22、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1.5寸寸【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肺俞肺俞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1.5寸寸【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主治】: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毛发脱落,痘,疹,疮,癣。【主治】: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毛发脱落,
23、痘,疹,疮,癣。【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肺的背俞穴【类别】:肺的背俞穴第42页,共73页。背部经络 背部经络厥阴俞厥阴俞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1.5寸寸【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闷。牙痛。【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闷。牙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包背俞穴【类别】:心包背俞穴心俞心俞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1.
24、5寸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的背俞穴【类别】:心的背俞穴第43页,共73页。背部经络厥阴俞厥阴俞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1.5寸寸【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闷。牙痛。【主治】:心痛,心悸。咳
25、嗽,胸闷。牙痛。【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包背俞穴【类别】:心包背俞穴心俞心俞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1.5寸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的背俞穴【类别】:心的背俞穴第44页,共73页。背部经络肝俞肝俞 经穴经穴【定位】:在背部
展开阅读全文